唐吉柯德

唐吉柯德

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薩維德拉的長篇小說
《唐·吉诃德》(又譯作《堂吉诃德》《堂·吉诃德》等)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薩維德拉于1605年和1615年分兩部分出版的長篇反騎士小說。[1]
    中文名:唐吉柯德 别名:堂吉诃德、唐·吉诃德 作者:西班牙塞萬提斯·薩維德拉 類型: 連載平台: 最新章節: 是否出版: 創作年代:1605年(第一部)、1615年(第二部)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首版時間:1605年 字 數:826000

内容簡介

《堂吉诃德》一書全名是《拉曼卻的機敏堂·吉诃德傳》,共兩部,第一部出版于1605年,第二部出版于1615年。

拉曼卻地方一個鄉村的小紳士叫吉桑諾,将近五十歲,身段颀長,面孔瘦削,有一匹瘦馬,還有一支長矛、一面舊盾,家中有一個四十來歲的女管家,一個二十來歲的外甥女,還有一個幫工,一般生活可以維持,但并不大富裕。

他有一個嗜好是喜讀騎士小說,讀得入迷了,不打獵,不管家事,後來竟然把土地賣了去買這類書,并見人就與人議論書中的義理。

從黑夜到白天,從白天到黑夜,他每天這樣談,以緻腦汁漸漸枯竭下去,終于失掉了理性。他腦子裡滿是魔法、戰車、決鬥、挑戰、受傷、漫遊、戀愛、風波以及書中種種荒唐無理的事,凡是書中所寫的他都信以為真。

于是發生奇想,為了增進自己的聲名利謀求公衆的福利,他要去做遊俠騎士,把書中見到的都實行起來,去解救苦難,去親曆危險,去建立功業。

于是給馬起了名為羅齊南脫,意為從前勞役的馬,找出矛和盾,把一個鄉間女子臆想為身為騎士的自己的夫人,便出了村子去行俠仗義,遊走天下。

在客店裡,他把店主認作堡主,硬叫他封了自己,然後第一件遇到的不平事是一個富農拷打一個小牧童,是因為牧童放羊時丢了羊,堂吉诃德見狀不平,他不僅叫富農放了牧童,還叫富農把欠下的九個月的工資照緻發給放羊的孩子。

那個财主叫郝屠多,當時雖然答應下來了,可是當吉诃德一走,又把小牧童安德列斯綁起來打了一頓,他的仗義毫無結果。

後來,他回家來了,約見了他的鄰居——個老實的農民桑丘·播薩,約請其為侍從,答應将來叫他做海島總督。于是懷着夢想的桑丘,騎着小毛驢,作為侍從與他一起“建功立業”去了。

在兩次外出遊俠冒險中,鬧了無數的笑話,傻把風車當巨人,把旅店當城堡,把苦役犯當作被迫害的騎士,把皮囊當作巨人的頭顱等等。最後由桑丘把他鎖在籠子裡用牛車拉回來。

但他仍執迷不悟,養好傷後又開始了第三次遊俠。這次桑丘真當上了“總督”,唐吉诃德迫不及待地要桑丘實施改革社會的方案,卻受盡了公爵夫婦的戲弄,險些喪命。

最後,被同村的加爾拉斯果學士假扮的白月騎士打敗後才被迫返鄉,從此卧床不起。最後在垂危中理智醒來,發現過去自己的荒唐,死前立下三條遺囑。

一是過去付給桑丘的一筆錢,都不用算了,花剩下的都給他用,因為這個人心地純良,做事忠實。

二是遺産全部歸甥女,但如果嫁人時,那個人要讀過騎士文學,就不要嫁給這樣的人,遺産全部收回,撥給宗教充做宣傳費用。

三是向以他為題材的作者緻歉,令其寫出了這部荒唐的書,自己為此有良心負擔。最後,這位騎士便安心地死去了。

創作背景

《唐·吉诃德》的産生是一個時代的産物。西班牙經過光複戰争,颠覆和驅逐了阿拉伯人的統治,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同時又依靠其龐大的騎士隊伍,雄霸歐洲,遠征美洲,造就了西班牙的“黃金世紀”。

這一時期,西班牙的文學也繁榮發展起來,田園小說、流浪漢小說、騎士文學和戲劇等各大流派争奇鬥豔。騎士文學在西班牙曾風靡一時,各種作品層出不窮。

别林科夫說“騎士小說表現出對個人人格的愛護和尊重,為壓迫者和被壓迫者犧牲全部力量甚至自己生命的勇敢精神,把女子作為愛和美在塵世的代表。”

騎士文學對于沖破中世紀神學禁欲主義的束縛、對人性的解放具有極大的進步意義。

不過随着後來封建經濟的解體和火槍火炮在軍事上的使用,騎士文化變得越來越不合時宜,15世紀開始出現一批打家劫舍、殺人越貨的強盜騎士,騎士文學開始變得愈發庸俗化。

塞萬提斯生活的時期,西班牙還流行着五六十部粗制濫造、荒謬愚昧的騎士小說,為此,塞萬提斯決定創作《堂吉诃德》,“把騎士文學的地盤完全摧毀”,他沿用騎士作為主角的寫作形式,把騎士制度、騎士精神漫畫化。

人物介紹

主人公:堂·吉诃德

這個人物的性格具有兩重性:一方面他是神智不清的,瘋狂而可笑的,但又正是他代表着高度的道德原則、無畏的精神、英雄的行為、對正義的堅信以及對愛情的忠貞等等。

他越瘋瘋癫癫,造成的災難也越大,幾乎誰碰上他都會遭到一場災難,但他的優秀品德也越鮮明。桑丘·潘沙本來為當“總督”而追随唐·吉诃德,後看無望,仍不舍離去也正為此。

唐·吉诃德是可笑的,但又始終是一個理想主義的化身。他對于被壓迫者和弱小者寄予無限的同情。

從許多章節中,可以找到他以熱情的語言歌頌自由,反對人壓迫人、人奴役人。也正是通過這一典型,塞萬提斯懷着悲哀的心情宣告了信仰主義的終結。

這一點恰恰反映了文藝複興時期舊的信仰解體、新的信仰(資産階級的)尚未提出的信仰斷裂時期的社會心态。

堂吉诃德出身于一個家道中落的小地主家庭,深受騎士文學的影響,為人比較正直忠厚,不滿現實,但既不知生活的根本問題在哪,又不知怎樣去切實去解決。

所以在對騎士文學入迷之後,他就仿之,遊走天下,鏟除不公,匡扶正義,實現他所理想的道德原則。

這個人不滿于現實,要改造現實,但他的最大弱點是一點都不清楚他所要改造的現實,和怎樣改造現實,于是在幻想中臆想了他的現實環境,并用脫離現實的手段,實行了荒唐可笑的行動。

用騎士的道德行之于當世,就是用昨天的思維做今天的事,用今天的頭腦做明天的事。他善良的出發點斷然不能取得如願的結果。

如對于牧童的同情,是對于人壓迫人的不滿,他要鏟除不公的世道,但他沒有對于要改造的對象的具體理解,仍然不知道怎樣真正解決問題,所以他沖上去了,讓财主把牧童放了,可當他走了之後,那個牧童挨的打卻更多了。

堂吉诃德無疑是神智不清的,瘋狂而可笑的,但又正是他代表着高度的道德原則,無畏的精神,英雄的行為,對正義的堅信以及對愛情的忠貞等等。

他愈瘋瘋癫癫,造成的災難也愈大,但他優秀品德也愈鮮明。如他對于幻覺中的達辛尼亞,已經達到了無比推崇、敬愛的程度,在自己的行為當中,他無論如何也要保持對她的忠貞。

不僅對于一切聲色的誘惑視而弗見,聽而弗聞,甚至竟然達到了坐懷不亂的高超地步。

在第一部中,不僅客店中的妓女與騾夫的幽會,妓女錯找到了他房裡,他堅守道德原則,予以拒斥;就在整部書中,作者的基本态度還是樂觀的,這是因為他看到了舊世界已經無可挽回地倒下去了。

但由于當時資産階級剛剛萌芽,在西班牙的出路還很模糊,因此作者能看出舊的怎樣死去,卻不知新的怎樣出生,因此在他看到遊俠騎士不能絲毫解決社會問題、社會還是照樣不合理時,他的人文主義不禁也感到迷惘而怅然了。

因此堂吉诃德的行俠仗義越接近尾聲時,作者對他的行為就越同情,使人覺得這位騎士的一生,雖然沒有足以不朽的業績,卻有一種偉大的精神。

所以堂吉诃德的死,從宣判了騎士文學的死刑方面說,是人文主義的歡欣。

而從作者與堂吉诃德一起經曆的用騎士精神去反對封建階級和市民階層的庸碌自私而終無出路來說,又是一種悲劇的收場。堂吉诃德的死是舊的無路,并不是新的誕生,身後的世界向何處去還是一個真正的問号。

桑喬·潘薩

堂吉诃德的侍從。樸實善良、目光短淺、自私狹隘、膽小怕事。(有的版本譯作桑丘·潘沙)

桑丘是一個窮幫工,因為生活沒有出路,他才跟着堂吉诃德出來,相信未來有一個“海島總督”做,以借此改變他一家人的窘況。這個形象基礎是窮苦的勞動農民,因此他在書中不論是怎樣的情境下,始終保持勞動農民的特點。

他重實際:不論堂吉诃德有怎樣的臆想,把事情說得怎樣玄,但他都有自己的判斷,一切從切身利益出發,明白客店不是城堡,風車也不是巨人。但他是主人的随從,他不能有拂主人的意志。

他對人忠實:不管多麼有危險,他沒有把堂吉诃德抛開過,他始終熱愛他,跟他去為了實際報酬和未來能管理一個海島的許諾。他雖跟着主人去受苦,但卻有眼前的獲得和未來的期待。

他容易輕信,但卻有判斷的才能,并頗為聰明機智,在他的嘴裡諺語一串一串注外出,都富有深刻的生活哲理。

他能主持公道,同情弱者,并仇視與嫉恨不平世道。這集中體現在他當“總督”時所實行的仁政上面。作者在這裡告訴人們,一個農民遠比那些達富貴人更能治理好國家。

如他在一個叫做“布拉它留”的“海島”,坐堂審案,對三件案子(一件是裁縫為雇主的糾紛、一件是借錢還沒還的糾紛、一件是誣告強奸案)的處理,簡直是高明極了。

這在昭示西班牙人民:渴望的一個良好的社會理想,隻有在人民自己的努力下才能實現。他離任時兩袖清風,并說明他是一個例外的“總督”。

唐·吉诃德的侍從桑丘·潘沙也是一個典型形象。他是作為反襯唐·吉诃德先生的形象而創造出來的。他的形象從反面烘托了信仰主義的衰落這一主題。

唐·吉诃德充滿幻想,桑丘·潘沙則事事從實際出發;唐·吉诃德是禁欲主義的苦行僧,而桑丘·潘沙則是伊壁鸠魯式的享樂派;唐·吉诃德有豐富的學識,而桑丘·潘沙是文盲。

唐·吉诃德瘦而高,桑丘·潘沙胖而矮。他,桑丘·潘沙是一個農民,有小私有者的缺點,然而到真正把他放在治理海島(實際上是一個村)的位置上時,他又能夠秉公辦事,不徇私情,不貪污受賄。

後來由于受不了貴族們的捉弄離了職。他說:“我赤條條來,又赤條條去,既沒有吃虧,也沒有占便宜,這是我同其他總督不同的地方。”

杜爾西内亞

堂吉诃德的心上人。一位身強力壯、嗓門奇大、性格潑辣的地道村婦。卻被堂吉诃德視為公主或貴婦人,并稱為“托博索的杜爾西内亞”。

參孫·卡拉斯科

學士,堂吉诃德的鄉鄰,頭腦靈活、愛開玩笑。

佩羅·佩雷斯

神父,堂吉诃德的好友,為人熱情、善良。

公爵夫妻

西班牙王國的封建貴族代表。為富不仁,虛情假意,對堂吉诃德主仆二人百般捉弄,隻為滿足自己取樂的心理。

卡德尼奧

出身貴族,感情豐富,與同城人盧辛達從小青梅竹馬,感情笃厚。

盧辛達

美麗尊貴的姑娘,聰明伶俐,對待感情優柔寡斷,差點屈從于費爾南多的威逼利誘。不過最終理智戰勝情感,于卡德尼奧走到了一起。

費爾南多

貴族,裡卡多公爵的次子。雍容大度、風流倜傥。

巴西列奧

一位貧窮的小夥子,聰明專情,最終得到心愛的女人基特裡亞。

作品影響

《唐·吉诃德》書中寫的人物有七百多,是歐洲最早的長篇現實主義小說之一,是國際聲望最高、影響最大的西班牙文學著作。作品出版後,上至宮廷,下至市井,到處傳誦。該作已用100多種文字譯成數百種譯本。

盡管小說的結構不夠嚴密,有些細節前後矛盾,但不論在反映現實的深度和廣度上,還是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比歐洲在此以前的小說前進了一大步,标志着歐洲長篇小說創作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作者簡介

米蓋爾·德·塞萬提斯·薩維德拉(1547—1616),文藝複興時期西班牙的小說家、劇作家、詩人。

塞萬提斯最初寫的是劇本,以悲劇《奴曼西亞》(1584年)最為成功。

其他作品有短篇小說《懲惡揚善的故事》(1613年)、長詩《巴爾納斯遊記》(1614年)、《八出喜劇和八出幕間短劇集》(1615年)以及一些詩歌。他在50多歲後開始寫作長篇小說《堂吉诃德》。

上一篇:重生之換我疼你

下一篇:又是一年畢業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