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注

周易注

王弼所著集解書籍
《周易注》,中國三國時期魏國玄學家王弼着。《周易注》為曆史上重要的周易之一。唐太宗命孔穎達等修《五經正義》,其中《周易》選用王弼注,認為“唯魏世王輔嗣之注,獨冠古今”。從此,王弼《周易注》作為官方定本而流傳于世。[1]漢代,象數學派興起,著名經學家京房、鄭玄、馬融、虞翻等創卦氣、納甲、爻辰諸說,又引災異緯候解說《周易》,離孔子之學越來越遠,完全背離《周易》的哲學思想,使《易》學發展誤入迷信岐途。《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評價至為公允:“平心而論,闡明義理,使《易》不雜于術數者,弼與康伯深為有功;祖尚虛無,使《易》竟入于《老》、《莊》,弼與康伯亦不能無過。
  • 書名:周易注
  • 别名:
  • 作者:王弼
  • 類别:
  • 原作品:
  • 譯者:
  • 出版社:
  • 頁數:
  • 定價:
  • 開本:
  • 裝幀:
  • ISBN:
  • 地位:使周易成為玄學理論的基本思想
  • 創造時代:三國時期

思想

《周易注》本費直之古文《易》,廓清漢人繁瑣的象數之學和谶緯迷信,不講互體、卦變、卦氣、納甲等,以簡略易懂的文字,揭示《易》中所包含的根本義理。

《周易注》還援《老》解《易》,注入玄學思想,闡述了貴無的本體論和“得意忘象”的認識論,使《周易》成為玄學理論的基本思想資料之一。

王弼為義理派《易》學大家。自幼聰慧過人,十餘歲就博覽群書,能言善辯,并對老莊之學極感興趣。長而好談論儒道,尚玄談,辭才辨逸。

官至尚書郎,年二十四卒。着作有《老子注》、《周易注》、《周易略例》、《周易窮微論》、《易辨》、《周易大衍論》,後三種已佚。

《周易》雖初為蔔筮之書,但其中包含着豐富哲學思想。孔子“贊《易》”,作“十翼”,對其哲學内蘊有所闡述,但并未完全消除《周易》一書的迷信色彩。“及秦禁書,《易》以蔔筮之書獨不禁”(《漢書·儒林傳》)就說明了這一點。

漢代,象數學派興起,完全背離《周易》的哲學思想,使《易》學發展誤入迷信岐途。

王弼力排諸儒之議,重倡義理之學,使《易》學研究風氣為之一變。《經義考》卷十引黃宗炎說:“輔嗣生當漢後,見象占之牽強拘泥,有乖于聖教,始一切掃除,暢以義理,天下之耳目煥然一新,聖道為之複睹。”

王弼《周易注》包括《經》的部分,即六十四卦的卦爻辭及《傳》的《文言》、《彖辭》、《象辭》等。晉韓康伯繼承王弼思想續注《系辭》、《說卦》、《序卦》、《雜卦》等。唐修《五經正義》時以韓注合于王注刊行。

王弼《周易注》版本很多,通行的有《四部叢刊》影印宋本、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本。1980年中華書局出版的樓宇烈《王弼集校釋》收有《周易注》并作了校勘簡釋。

貢獻

歸納起來,王弼對《易》學的貢獻主要有兩方面:第一,對象數學的穿鑿附會給予徹底批判。《周易略例·明象》說:“觸類可為其象,合義可為其征。

義苟在健,何必馬乎?類苟在順,何必牛乎?爻苟合順,何必坤乃為牛?義苟應健,何必幹乃為馬?而或者定馬于幹,案文責卦,有馬無幹,則僞說滋漫,難可紀矣。互體不足,遂及卦變;變又不足,推緻五行。

一失其原,巧喻彌甚。”第二,王弼對孔子《易》學有所發展。明确提出“得象而忘言”,“得意而忘象”,“卦者,時也,爻者,适時之變者也”(《周易略例·明卦适變通爻》)等著名論斷,豐富、完善了義理派《易》學的理論體系。

但是,王弼之說也有消極的一面,即《經義考》卷十引晁說之曰:“《易》雜《老》、《莊》而專明人事,則自王弼始。”以老莊學說中的無為思想解《易》,是抛開《易》學原有的唯物主義思想,而定以唯心主義基調。

但總的說來,王弼重興義理派《易》學,對後世産生巨大影響,功不可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