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平

吳敬平

原國家乒乓球隊男子隊教練
吳敬平指導1954年出生于四川省隆昌縣,1972年1月份進入四川省體工隊。1991年世乒賽,中國兵敗千葉,國乒破格錄用吳敬平,将其調任為國家乒乓球隊男子隊教練。執教多年,吳敬平先後培養了包括呂林、秦志戬、馬琳、王皓、陳玘、樊振東、許昕等為數衆多的乒乓球世界冠軍。憑借豐富的執教履曆,他還被外國媒體評為乒乓球界的“金牌教練”。[1]
    中文名:吳敬平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漢 出生地: 畢業院校: 身高: 體重: 運動項目: 所屬運動隊: 專業特點: 主要獎項: 重要事件: 職業:教練 性别:男

生平經曆

1972年1月—1981年7月,四川省體工隊乒乓球運動員。

1981年7月—1983年7月,天津教練員專修科讀書。

1983年7月—1987年11月,四川省體工隊乒乓球隊教練員。

1987年11月—1990年5月,科威特海灘俱樂部教練。

1990年6月—1991年7月,四川省體工隊乒乓球隊領隊。

1991年8月,執教國家乒乓球隊教練。

體育人生

吳敬平被外國媒體成為乒乓球界的“金牌教練”,因為他培養過五個乒乓球世界冠軍。小時候,因為父母都是搞教育的,吳敬平一直覺得自己将來會走讀書這條路。可那是一個沒有選擇的年代,1966年他小學畢業,當時整個中國正遭遇浩劫,中學校長的父親被劃成了走資派,吳敬平在家一待就是三年,然後上了一個“戴帽子”的初中班(小學辦初中班),1972年1月份進入四川省體工隊(否則2月8日就要下鄉),打球沒進過國家隊,更沒有顯赫的運動成績,退役後便留在省隊做教練……履曆如此平凡。然而,1991年國家隊的一紙調令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迹,“歪打正着”的體育路竟然成就了吳敬平。

1991年千葉世乒賽後,蔡振華臨危受命,重建男隊教練班子。“其實,我和老蔡并不熟,但我跟他在江蘇的教練楊光焱認識,1985年我們曾一起到瑞典觀摩第38屆世乒賽,前後20多天一直待在一起,聊得比較多。回國後,1985、86年,我到無錫青少年訓練基地幫楊光焱搞過兩個冬訓,可能給他留下了比較深的印象。”吳敬平說。

當時,男隊教練組始終差一個人,調過四川的成應華,但他馬上要出國了。當吳敬平聽說國家隊要調他去當教練時,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當時我都傻了,感覺特别突然。那時候,還是說到二隊當教練。領導跟我說,你必須要去,因為成應華沒去,如果我再不去,就顯得四川對國家隊工作不夠支持。”可吳敬平很猶豫,盡管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但他心裡發虛,他給楊光焱打電話。楊教練告訴他,盡管去幹,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到國家隊的第一個星期,吳敬平連一句話都不敢跟運動員說,一直在旁邊默默地看,老蔡跟隊員講話時,他就在旁邊專心地聽,大概持續了有一個星期,才慢慢開始跟隊員溝通。“我從老蔡,包括隊員身上都學到很多東西,那時候不懂就問,始終沒感覺我是教練就怎麼樣。”吳敬平深知,教練與運動員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

“那幾年訓練真是非常辛苦,我不講任何條件,給什麼隊員就帶什麼隊員,我組裡基本都是沒人要的隊員,當時隻有呂林拿過41屆世乒賽的雙打亞軍。”那段日子,隻要組裡的隊員想要練,吳敬平就陪他們練,加班加點成了家常便飯,在每天的訓練日記中,他密密麻麻寫滿了訓練感受。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呂林拿了雙打冠軍,吳敬平才稍稍緩了一口氣。

1992年9、10月份國家體委群體司小球處搞活動,讓吳敬平和華正德一起去廣西講課。吳敬平覺得心裡沒底,華正德告訴他:“沒事,我先講,你聽着,心裡就有數了。”因為奧運會前揚州封閉訓練時,吳敬平抓呂林比較多,他就講了一些直闆訓練方面的内容。講完課,華正德對他說,我又重新認識你了,第一,感覺你口才不錯,講課效果挺好;第二,沒想到你直闆反打還不錯。回來以後,華正德跟别人說起這事,吳敬平“教授”的外号就從那個時候叫起來了。

“其實,我性格比較内向,不太善于跟人交流。我也沒覺得自己講得有多好,因為幹的就是這個工作,自己鑽進去了,很多東西自然就能表達出來。說我是‘教授’,那是因為我戴了個眼鏡,假裝斯文,我口才不好,就是嗓門比較大。”吳敬平笑着說。但他對于業務确實肯于鑽研,平時訓練,他都是自己做統計,每個球幾個來回,起碼統計到三個回合以上,一個球一個球地寫,對每一闆的線路,對方回球線路,都寫得清清楚楚。封閉訓練時,他早晨起得早,就看技術錄像。因為隊裡攝像機數量有限,他還特意自己買了一台,把比賽中的錄像反複看,認真研究。

1996年冬訓,老蔡很嚴肅地跟吳敬平談了一次話:“老吳,衡量你工作的好壞就看在直闆反膠上有沒有突破。”因為當時橫闆有孔令輝,直闆正膠有劉國梁,而直闆反膠在我國作為一種比較主要的打法,自從郭躍華之後,就一直沒有一個代表人物。老蔡的一席話給了吳敬平極大的震動,他很認真地分析了自己手中的隊員:馬林、秦志戬、韓陽、王飛,看來看去,還是覺得馬林比較有潛力。

“從打法上說,馬林反手長膠,正手反膠,經常換着打,但長膠想打到高水平比較難,我就跟老蔡商量,讓他把反面換成反膠。那時候,我把80%、90%的精力都花在了馬林身上,其他隊員可能不太理解,也會有一些想法,覺得教練太偏心。”競技體育非常殘酷,要用成績說話。作為教練,吳敬平自身承受着很大壓力,他明白:要想體現自己的能力就必須在運動員身上有所突破,隻有運動員出了好成績,才能證明教練的能力。接手呂林時,他已經是世界亞軍,所以吳敬平非常渴望親手培養出一名運動員,把他從什麼都不是的普通一兵帶到世界冠軍的領獎台上,這同樣是證明自己的最好方式。

如今,在國家隊已經辛勤耕耘了14個年頭,說起來最難忘還是2000年悉尼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前的日子。有一期央視“名将之約”做馬林,談起落選悉尼奧運會那段,吳敬平潸然淚下。他愛人後來開玩笑說,人家馬林說起來都沒什麼了,可你每次還那麼激動,現在電視台都拿你的眼淚當賣點了。

吳敬平至今清晰地記得:那次去正定的路上,他和老蔡争論了一路,他說馬林的優點,老蔡反駁。其實,做師父的比誰都更了解徒弟的問題,可吳敬平卻橫下一條心:此時不争,我什麼時候再為馬林争?“所以,即便所有的人都說馬林不好,我也偏偏要說他好。如果那個時候我不幫他,就沒有人能幫他了。”據理力争隻源于一種最樸實的情感。

2005年3月上海世乒賽前的熱身賽上,談及奧運會前男雙那場殘酷的“生死戰”,吳敬平再一次熱淚盈眶,他自嘲說,自己感情太脆弱。可做場外指導時,吳敬平總是富有激情,那種情緒同樣可以感染場上的隊員,出去打公開賽,就連女隊員都喜歡吳指導給做場外。

“每一次奧運會前都讓我受刺激,太殘酷、太熬人。這次好不容易單打參加了,雙打又一波三折。預選賽前,馬林感冒一直沒好,那段時間心裡總不踏實,吃不好、睡不好,訓練也不能完全投入。明天要打比賽了,名單還沒确定,這在中國乒乓球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而最終用了一種最殘酷的方式。”吳敬平形容那種殘酷對于做場外指導的他和施之皓來說,就像兩人拿着刀子互相捅。“館裡緊張的氣氛能讓人窒息,就像打世界大賽一樣,我特别投入,但感覺頭腦非常清晰,這輩子都沒經曆過這麼殘酷的球。”

上海世乒賽男單決賽上演王勵勤馬林龍虎鬥時,兩位主管教練坐在場邊包廂裡看得頗為輕松。“以前特别希望自己帶的隊員赢球,現在隻要完成任務,誰拿冠軍都是一樣的。”經曆得多了,馬林成熟了,吳敬平也釋然了。

上一篇:許銀川

下一篇:紀妍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