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仲華

吳仲華

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5年他考入清華大學機械系,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校遷至湖南長沙組成臨時大學,吳仲華随校南遷。吳仲華于1939年到西南聯合大學繼續學習,1940年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機械系。1947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科學博士學位。1954年回國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1957年吳仲華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後改為院士)。1978年,在吳仲華等建議下,國家科委成立了工程熱物理學科組,吳仲華任組長,領導制訂全國工程熱物理學科發展規劃;成立燃氣輪機專業組,吳仲華任副組長。1980年,中國科學院成立了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吳仲華任第一任所長。1987年出任麻省理工學院北京校友會理事。1983-1988、1988-1992年任第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人大常委。1992年9月19日傍晚在北京醫院逝世。[1]
    中文名:吳仲華 外文名: 别名: 民族: 出生地:上海 畢業院校:西南聯大 職業:工程熱物理學家 代表作品: 主要成就: 原籍:江蘇蘇州 性别:男

個人年表

1917年

7月27日,出生于上海一個職員家庭,祖籍江蘇蘇州,祖上出過狀元。在上海度過童年至16歲,曾就讀于格緻中學。

1933年

轉入南京金陵大學附屬中學(簡稱金陵中學)高中,直至畢業。

1935年

抱著“工業救國”的理想,北上考入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在大學一年級時,認識了航空系的李敏華,共同的奮鬥目标與對攝影和音樂的共同愛好,使他們成為好友。

1937年

随校南遷至湖南長沙,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三校在那裡組成長沙臨時大學。

1938年

響應長沙臨時大學國防工作介紹委員會(1月設立,并做出了學生從軍可保留學籍等具體規定)的号召,申請報考了陸軍交通辎重學校,一年多後畢業,在新建的機械化部隊短期服役,因該部隊不能直接參加抗日而失望。

1939年

返回學校(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4月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繼續學習。

1940年

西南聯大(清華大學)機械系畢業,畢業後與李敏華分别在機械系和航空工程系留校任助教及教員。

1943年與李敏華結婚。在昆明考取清華庚款留學生。

1944年

與李敏華一起途經印度赴美,同時在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生院學習。原想就讀農業機械專業,因該校已不招此專業研究生而改學内燃機。

1947年

以優異成績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科學博士學位,其間他的“四沖程内燃機輸入過程的熱力學分析”研究成果被列入《當代物理學在中國的發展》。

由MIT系主任推薦,任美國航空咨詢委員會(NACA)劉易斯噴氣推進中心研究科學家,從事航空發動機基礎理論研究。

1948年

李敏華獲MIT博士學位後也到NACA劉易斯發動機研究中心工作,在強度研究室任研究科學家。

1950年

冬,在紐約美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上宣讀論文《軸流、徑流和混流式亞聲速與超聲速葉輪機械中三元流動的通用理論》。在NACA工作期間,對葉輪機械流動的理論做了深入研究,發表了一系列研究論文,這些論文完整地建立了他獨創的基于S1和S2流面模型的葉輪機械三元流動通用理論。

11月27日,在聯合國會議廳聆聽了新中國代表伍修權在聯合國會議上的發言,更堅定了回歸報效祖國的決心。

1951年

為準備回國,夫婦同辭去在NACA的工作,轉去紐約布魯克林理工大學(PIB),吳仲華任機械工程系教授兼熱工組主任。

1952年

1953年

在對一篇論文的讨論中提出Rothalpy(轉子焓)的建議,後為學術界廣泛接受。.

1954年

8月1日,趁星期日紐約機場的移民局辦事處照例關門之機,全家(夫妻二人和兩個孩子)離開美國,以赴歐洲旅遊為名,取道英國、瑞士、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前蘇聯,繞過了大半個地球回到祖國。

1955年

應清華大學副校長劉仙洲先生聘請,任清華大學動力工程系教授兼系副主任。

吳仲華.燃氣的熱力性質.機械工程學報,1955,3(2):141-159.

1956年

在清華大學動力工程系創辦了中國第一個燃氣輪機專業,任教研組主任。原熱力發電設備教研組分成熱電站及熱網、鍋爐設備、汽輪機三個教研組後,汽輪機教研組也并入燃氣輪機教研組。

在清華大學動力工程系指定王補宣教授負責新建工業熱工專業,1957年底改為工程熱物理專業,1960年該專業轉到工程力學系。

創建中國科學院動力研究室(由中科院與清華大學共建,設于清華大學校内),任研究員和室主任,并積極制訂規劃,籌建動力研究室實驗基地。

當選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任《機械工程學報》編委(第2、3、4屆,1956-1983)。

年底起,赴蘇聯與捷克等國考察燃氣輪機教學、科研、生産情況及聘請蘇聯專家,并作學術報告。

吳仲華.可壓縮氣體流過位于任意回轉面上葉栅的解法和這種葉栅的設計方法.機械工程學報,1956,4(1):21-46.

1957年

增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

邀請從美國回來的吳承康、吳文、葛紹岩先生,從前蘇聯回國的紀家駒先生到動力研究室工作。

率先在清華大學動力工程系招收學位研究生。

提出并經中國科學院領導批準,從動力研究室派出首批八名留蘇研究生。

【科研與成果】

完成“燃氣輪機的研究”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著作發表】

吳仲華.透平機械長葉片氣體動力學問題.力學學報,1957,1(1):15-48.

吳仲華.燃氣的熱力性質表.北京科學出版社,1957.

1958年

2月,參與制定1958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提出重點研究項目(交通運輸)“運輸工具用燃氣輪機”,負責單位為中國科學院動力研究室,吳仲華為負責人。該規劃描繪了在中國研發工業燃氣輪機的藍圖。

結合中國當時的工業水平與對先進動力裝置的迫切需要,建議研發自由活塞燃氣輪機,研制的750馬力自由活塞燃氣輪機組經過性能試驗,于1965年通過國家鑒定,作為中國科學院和交通部的一項重要成果上報。

兼任動力研究室國防科研組(魚雷動力,葉輪機械)組長,從事沖壓發動機等國防項目的研究,在北郊籌建沖壓發動機實驗基地,後因國民經濟進入困難時期,沖壓發動機實驗基地下馬。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兼任物理熱工系(設3個專業)主任,創建了工程熱物理專業。

在清華受到大字報批判,成為清華批判重點,兩面大白旗之一。認為大躍進中某些做法不符合科學精神,被批為保守落後,思想右傾;強調基礎,被批為理論脫離實際;要求學生努力學習,被批為白專道路。

【著作發表】

吳仲華.1958年重點研究項目說明書(交通運輸)“運輸工具用燃氣輪機”部分.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1958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1958.

1959年

清華大學校黨委正式為吳仲華平反。

【著作發表】吳仲華.不等距數值微分公式與系數表及其在偏微分方程數值解上的應用.科學出版社,1959.吳仲華.燃氣的熱力性質表【增訂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吳仲華.《工程流體動力學(上冊)》.北京:内部出版,作為清華大學和中國科技大學講義,1959.

1960年

5月,中科院動力研究室與力學研究所合并,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并兼任第一研究室主任。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熱工系與該校力學系合并,成立噴氣動力熱物理專業,仍主持該專業和任教。

1961年

7月28日,參加國家科委及科學院召開的“技術科學學科規劃”會議,參加錢學森、張維主召的力學組。

與錢學森、郭永懷、沈元等人以極大的魄力和科學預見,在中國科學院組織“星際航行座談會”。彙聚數、理、化、天、地、生、力及聲、光、電、半導體、遙感、醫學等多學科、多種高新技術領域的高層次專家,針對發展中國航天事業舉行連續10餘次的專題研讨活動,讨論的問題十分廣泛,如運載工具、推進劑、姿态控制、氣動力、氣動熱、生物空間實驗、微重力影響等。

作為總負責人,承擔七機部五院馬赫數3~7沖壓發動機性能計算任務。下設三個組:進氣道計算組,燃燒室計算組,燃燒室與尾噴管冷卻計算組。任務完成預定目标,通過七機部五院驗收。

1962年

【著作發表】

吳仲華.燃氣和空氣的變比熱超聲速膨脹與壓縮過程.機械工程學報.1962,10(4):1-44.

1963年

提出在中國科學院設立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獲得批準而暫時未能實現。

當選為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1963-1968)。

提出了使用任意非正交速度分量的葉輪機械三元流動基本方程組。

1964年

研究室開展四清運動試點,從上到下,人人檢查,上綱上線,大批資産階級思想和資本主義道路,吳仲華作為領頭人在運動中受到沖擊。

1965年

力學研究所在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後,第一研究室分成第一、三、五研究室,吳仲華兼任第五研究室主任。

1969年

到410廠工作,任811丙壓氣機負責人。

1970年

在美國宇航局舉辦的國際會議上,首次有人在論文《吳氏方程的計算機解》中提出“吳氏方程”的說法;随後在挪威和比利時相繼召開的先進壓氣機國際會議上,與會科學家把吳仲華創立的“葉輪機械三元流動理論”更明确地定名為“吳氏通用理論”,理論中的基本方程則稱為“吳氏方程”。

1971年

文化大革命受到沖擊後恢複工作,和一個小組到沈陽410廠從事航空發動機改型設計與研制,為幾個型号發動機改型做出了貢獻。

1972年

負責在國内對各地有關航空發動機的科研機構進行調研,并由國家撥專款籌建超跨聲速葉栅風洞和單雙級軸流壓氣機試驗台。超跨聲速葉栅風洞1984年2月建成,1984年5月通過鑒定,單雙級軸流壓氣機試驗台1980年建成,1981年通過鑒定并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1974年

3月下旬,率中國科學院動力熱物理代表團參加了在英國召開的第二屆國際空氣發動機會議,并在英國考察燃氣輪噴氣發動機研究工作。回國後編寫了報告,為報告中科學技術專題“發動機内部氣動熱力學”第二部分“葉輪機械(風扇、壓氣機、透平)氣動熱力學”編寫了補充說明材料。

【著作發表】

中國科學院動力代表團(吳仲華執筆).關于簡化徑向平衡、軸對稱流動、通流計算、s1和s2相對流面三維理論及計算機程序.北京:中國科學院技術情報研究所出版,1974,1-37。

1975年

為了盡快恢複科研工作的秩序,時任副總理的華國鋒按鄧小平的指示,于8月25日主持召開由中國科學院科學家參加的“百家争鳴”座談會。會後,科學院受華國鋒的委托,又連續召開了四次座談會。當時在力學研究所的吳仲華提出,要重視把理論研究成果應用到生産中去,他認為科學院應搞基礎性工作,搞新技術、新方法的探索,不同于國防和工業部門重點搞型号。

籌建旋轉葉栅試驗台,任組長,1983年試運轉,1985年建成。

1976年

秋季,率團出席在德國慕尼黑召開的第3屆國際噴氣發動機會議,作了題為《任意非正交曲線坐标系下基本方程組及其數值解法》的報告。大會主席在會議總結報告中評論道:這篇論文是會議的精彩之點,也隻有三元流動通用理論的創立者才能貢獻這麼精彩優秀的報告。

人物逝世

1992年9月19日,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6歲。

11月,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第八屆年會舉行了專門的學術報告會,詳細報告了在吳仲華指導、帶動下和在他的理論啟發下取得的科研成果。會後出版了《紀念吳仲華教授學術報告會論文集》。

12月,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出版《吳仲華論文選集》,收錄他的重要著作17篇。

《吳仲華論文選集》編輯委員會.吳仲華論文選集.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上一篇:宋孝武帝

下一篇:陳雨黎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