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停事件

反應停事件

藥害事件
1959年,西德各地出生過手腳異常的畸形嬰兒。倫茲博士對這種怪胎進行了調查,于1961年發表了“畸形的原因是催眠劑反應停”,使人們大為震驚。反應停是妊娠的母親為治療阻止女性懷孕早期的嘔吐服用的一種藥物,它就是造成畸形嬰兒的原因。在懷孕一二個月之間,服用了反應停的母親便生出這樣的畸形兒。這種嬰兒手腳比正常人短,甚至根本沒有手腳。截至1963年在世界各地,如西德、美國、荷蘭和日本等國,由于服用該藥物而誕生了12000多名這種形狀如海豹一樣的可憐的嬰兒。經過調查證實,母親從停止月經算起,34~54天之内,服用此藥後,遲早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症狀。基因上的生命密碼在正常情況下,手腳的長度,以用5個手指等等都應當按照指令有規律地形成。可是反應停藥物能使這種指令在某一部位受到障礙,其結果就産生畸形兒。人們不應該忘記一句老話:凡藥都有三分毒。切忌對藥物、尤其是化學藥物的随意濫服。沙立度胺最早由德國格侖南蘇制藥廠開發, 1957年首次被用作處方藥。沙立度胺推出之始,科學家們說它能在婦女妊娠期控制精神緊張,防止孕婦惡心,并且有安眠作用。因此,此藥又被叫作“反應停”。
    中文名:反應停事件 外文名: 發生地點: 主要人員: 主題詞:化學藥物 關鍵詞:生命科學 類型:事件

事件背景

在當時大部分國家的藥品監管制度寬松,幾乎沒有一個國家的藥監部門提出,藥品隻有進行嚴格臨床實驗才能上市,企業隻要組織一些不太嚴謹的研究資料就可以上市。1957年,反應停僅以幾份實驗室報告和證詞為基礎的反應停即得到了德國、英國等國家的上市批準,并迅速延伸到20多個國家的市場。自此,其“陰暗”的一面逐漸暴露出來。

事件的發展經過

1953年瑞士諾華制藥的前身ciba藥廠首先合成了沙利度胺,他們本來打算開發一種新DNA型抗菌藥物,但是藥理試驗顯示,沙利度胺沒有任何抑菌活性,ciba便放棄了對它的進一步研究。在Ciba放棄沙利度胺的同時,聯邦德國藥廠Chemie Grünenthal開始投入人力物力研究沙利度胺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并且發現該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鎮靜催眠作用,還能夠顯著抑制孕婦的妊娠反應(止吐等反應),1957年10月反應停(沙利度胺,隻要服用了妊娠反應就停了,所以叫做反應停)正式投放歐洲市場,不久進入市場,在此後的不到一年内,反應停風靡歐洲、非洲、澳大利亞和拉丁美洲,作為一種“沒有任何副作用的抗妊娠反應藥物”,成為“孕婦的理想選擇”。

但是在進入美國時,卻遇到了麻煩。美國一家小制藥公司梅裡爾公司獲得“反應停”的經銷權,于1960年向FDA提出上市銷售的申請。當時剛到FDA任職的弗蘭西斯·凱爾西負責審批該項申請。她注意到,“反應停”對人有非常好的催眠作用,但是在動物試驗中,催眠效果卻不明顯,這是否意味着人和動物對這種藥物有不同的藥理反應呢?有關該藥的安全性評估幾乎都來自動物試驗,是不是靠不住呢?凱爾西注意到,有醫學報告說該藥有引發神經炎的副作用,有些服用該藥的患者會感到手指刺痛。她因此懷疑該藥會對孕婦有副作用,影響胎兒發育。梅裡爾公司答複說,他們已研究了該藥對懷孕大鼠和孕婦的影響,未發現有問題。但是凱爾西堅持要有更多的研究數據,這引起了梅裡爾公司的不滿,對她橫加指責和施加壓力。

在雙方僵持不下時,澳大利亞産科醫生威廉·麥克布裡德在英國《柳葉刀》雜志上報告“骨結構反應停”能導緻嬰兒畸形。在麥克布裡德接生的産婦中,有許多人産下的嬰兒患有一種以前很罕見的畸形症狀——海豹肢症,四肢發育不全,短得就像海豹的鳍足。這些産婦都曾經服用過“反應停”。實際上,這時候在歐洲和加拿大已經發現了8000多名海豹肢症嬰兒,麥克布裡德第一個把他們和“反應停”聯系起來,之後的毒理學研究顯示,沙利度胺對靈長類動物有很強的緻畸性,大鼠和人不一樣,體内缺少一種把“反應停”轉化成有害異構體的酶,不會引起畸胎。“反應停”的副作用則發生于懷孕初期(懷孕前三個月),即嬰兒四肢形成的時期。從1961年11月起,“反應停”在世界各國陸續被強制撤回,梅裡爾公司也撤回了申請。經過長時間的法律較量,研發“反應停”的德國公司Chemie Grünenthal支付了1.1億西德馬克的賠償,被迫倒閉。

事件結果

反應停事件是藥物史上的悲劇,因服用反應停而導緻的畸形嬰兒據保守估計大約有8000人,還導緻大約5000到7000個嬰兒在出生前就已經因畸形死亡。而美國,因為FDA尤其是負責對反應停審評的凱爾西醫生的堅持,美國免受其害。肯尼迪總統給凱爾西頒發了“傑出聯邦公民服務獎章”。因為反應停,公衆要求國會加強立法。1962年10月10日,國會通過了《科夫沃—哈裡斯修正案》。FDA由此也逐漸成為世界食品藥品檢驗最權威的機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