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霍爾效應

反常霍爾效應

物理學術語
1881年,霍爾在研究磁性金屬的霍爾效應時發現,即使不加外磁場也可以觀測到霍爾效應,這種零磁場中的霍爾效應就是反常霍爾效應。反常霍爾效應與普通的霍爾效應在本質上完全不同,因為這裡不存在外磁場對電子的洛倫茲力而産生的運動軌道偏轉。反常霍爾電導是由于材料本身的自發磁化而産生的,因此是一類新的重要物理效應。量子霍爾效應的發現,為我們突破摩爾定律和集成電路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原理。這是物理學基本研究為未來工業界發展提供的嶄新道路。[1]
  • 中文名:反常霍爾效應
  • 外文名:
  • 别名:
  • 表達式:
  • 提出者:
  • 适用領域:
  • 發現人:美國物理學家 霍爾
  • 發現時間:1881年
  • 簡要叙述:零磁場中的霍爾效應

簡要介紹

霍爾效應是美國物理學家霍爾于1879年發現的一個物理效應。在一個通有電流的導體中,如果施加一個垂直于電流方向的磁場,由于洛倫茲力的作用,電子的運動軌迹将産生偏轉,從而在垂直于電流和磁場方向的導體兩端産生電壓,這個電磁輸運現象就是著名的霍爾效應。産生的橫向電壓被稱為霍爾電壓,霍爾電壓與施加的電流之比則被稱為霍爾電阻。由于洛倫茲力的大小與磁場成正比,所以霍爾電阻也與磁場成線性變化關系。

物理定義

當電流垂直于外磁場通過導體時,在導體的垂直于磁場和電流方向的兩個端面之間會出現電勢差,這一現象就是霍爾效應。這個電勢差也被稱為霍爾電勢差。

重要性

據介紹,量子霍爾效應的重要性在于它可能在未來電子器件中發揮特殊的作用,用于制備低能耗的高速電子器件,從而推動信息技術的進步。然而,由于普通量子霍爾效應的産生需要用到非常強的磁場(通常需要的磁場強度是地磁場的幾萬倍甚至幾十萬倍),應用起來十分昂貴和困難;而且其體積龐大(衣櫃大小)也不适合于個人電腦和便攜式計算機。

上一篇:十二平均律

下一篇:紅色月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