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廟妓

印度廟妓

印度聖女
廟妓”又稱“聖女”或“神廟舞女”。這一制度是印度教裡最臭名昭著的惡習,寺廟僧侶借神的名義,将窮人家的女孩帶進寺廟,名義上是讓其嫁給神或充當“神的侍女”,但實際上她們絕大多數都會成為僧侶及信徒的“私有财産”,任由他們支配。[1]由于性生活的不檢點,印度聖女已成為艾滋病的高發人群。是對廣大婦女的迫害。
    中文名:印度廟妓 外文名: 别名: 民族: 籍貫: 畢業院校: 職業: 主要成就: 源自:印度的一項古老的傳統 結果:印度聖女是艾滋病的高發人群 來自:賤民家庭的女孩子

簡介

來曆

印度有一種與其曆史一樣古老的傳統――來自賤民家庭的女孩子年紀輕輕便開始為寺院服務,成為印度教高級僧侶和婆羅門長老的性奴隸。她們被稱為聖女。

這些地位低下的鄉村女孩10歲時便不得不放棄傳統的婚姻模式,将自己一生幸福都獻給了當地的神,為本村的村民進行宗教儀式和做祈禱。剛剛進入青春期,她們便在儀式和慶典上嫁給寺院,然後與寺院僧侶或長老共度洞房花燭夜。

生活方式

聖女一般與家人生活在一起,在衰老之前一直為寺院服務。然後,就如同歐洲妓院老鸨的命運一樣,年老的聖女開始退居幕後,為下一代聖女出謀劃策。

在印度,“聖女”可不是個體面的稱呼。盡管人們對她們恭敬畏懼,磕頭碰地;但是,誰都清楚,那些高高在上的姑娘,究竟在充當什麼角色。所謂“印度聖女”,既不是女王,也不是女明星,反倒是命運最為凄慘的苦孩子。但凡家裡有條件,誰肯把親閨女送出去,受人淩辱呢?這話聽起來别扭,說到底,還是印度古老的文化傳統使然。

實質

遵照傳統,“印度聖女”全部來自賤民家庭,她們剛剛進入青春期,就被迫賣身于寺院。人前,有個光鮮的名字遮羞——聖女;背後,不過是印度教高級僧侶和婆羅門長老們免費的“性奴隸”。這種醜事兒瞞不了人,所以,走進寺院,向神靈獻身的少女,注定要出賣青春和肉體,也注定要過一輩子沒有婚姻的奇特生活。

現狀

印度各邦在20世紀90年代先後制定法律,宣布組織女孩加入“廟妓”是非法行為。但實際上,法律隻是讓這樣的活動走向地下,尤其是卡納塔克邦北部一些地區,這種習俗仍舊在秘密地改頭換面進行。在一些窮苦人家,重男輕女的父母一方面希望送走女兒能夠給家裡帶來好運,另一方面則輕信女兒嫁給神靈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

許多印度民衆相信,盡管政府為禁止“廟妓”制定了各種法規,但一些地區的法律部門對此仍采取熟視無睹的态度,甚至暗地裡默許類似行為的發生。卡納塔克邦一名記者就曾報道稱,時至今日每年至少仍有1000多名女孩因貧困而被迫加入“廟妓”行列,這也是當地警方在宣布事件調查結果後,許多媒體并不相信的主要原因。

《印度教徒報》援引班加羅爾一位社會問題專家的評論稱,卡納塔克邦“關于保護婦女和兒童權益的法律仍停留在紙面上”,在“廟妓”盛行的北部地區,有關拐賣婦女兒童的案件明顯增多。時至如今,這種惡習更有從地下走向前台的趨勢。“廟妓”死灰複燃也讓印度多數媒體痛心疾首,“新印度快訊”網站在持續追蹤報道女孩被逼成為“廟妓”事件時不由得發出呼籲,“讓我們想辦法救救這些孩子吧!”

宗教文化

宗教起源

印度幾乎所有的宗教,文化和藝術都起源于《吠陀經》,在吠陀教傳統中,性是永無終結的。人們将對性的信奉和拒絕當作決定靈魂存亡的措施,無論是印度教教徒還是佛教教徒都信仰“投胎轉世”的人生輪回說,認為人死後靈魂可變成人或動物繼續存在。而性就是人類這種人生輪回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尤其印度教是繼承了印度土著居民達羅毗荼人的生殖崇拜文化和雅利安人的自然崇拜傳統而産生的一種宗教,他們都認為生殖與性欲就是人生最關鍵的連接點。

性與宗教

古印度文化中,性與宗教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有一種信仰體系——坦陀羅,它不但不拒絕塵世的享樂,相反還要盡力去挖掘這種享樂體驗。

這個性寺廟注重性能量和性信仰,依靠性來達到獲取快樂的目的。最著名的儀式是數對男女出席的“五種享樂”,前四種為魚,肉,酒,谷物,第五種就是大家一起性交。男女在極樂中融為一體,體驗天人合一的境界。因為他們認為性交是悟道的最大助力,所以他們一面性交,一面口頌經書,或者運練瑜珈。參加這種活動的人,為了強化效果,經常交換伴侶,可以說這是最早的換妻形式。

又據古代阿拉伯旅行者《中國印度見聞錄》中的記述,在印度也有類似的聖娼,稱為“佛陀之娼”:一個婦人,如果事先許了願,那麼,當她生下一個美麗的女孩以後,就要帶着女兒,去到佛陀面前,把她獻給佛陀。此後,這個母親還要在街市上為她找一間房子,挂上彩簾,讓她坐在椅子上,等待來客。不論是印度人,或是外國人——如果他們所奉宗教的教義可以容許這種行為的話——隻要付出一筆賞錢,就可以玩弄她。這個女子,靠了此等營生,把每次積攢起來的金錢,送去給寺院的方丈,作為資助寺院的費用。

寺廟妓女的性交不僅是為了樂欲,而且也是為了敬神。這些女人把自己當作是所伺候的神的娘子,因而她們的淫蕩不受公衆的指責。況且有許多妓女并非本人樂意賣淫,而是因為年幼時就被父母送給寺廟而被迫淪為娼妓的。

色情雕塑

中世紀印度寺廟裡充斥着大量色情雕塑。這些獨特的藝術在整個印度的色情藝術中極具價值。這些根據史詩時期各種傳說創作的傑作,一直為後人所推崇。寺廟的牆上,到處都雕塑着以各種姿勢性交的男女,有的是一對男女性交,有的則一大群人群交。

作品中還有許多異常的性交方式,如口交,肛交等等。男人代表英雄,女人代表美麗漂亮的女神。這些女神是天堂中的高等妓女,人們常常認為她們是神的女仆,一般是生活在寺廟附近的歌女、舞女和寺廟妓女的化身。這些妓女在世時常參加寺廟的各種儀式。在特殊情況下,她們也為神事活動歌舞,或者通過賣淫為寺廟掙錢。

簡要介紹

在千年之前,印度人就把這些各種性愛姿态的雕像坦然的展現在世人面前,讓所有的人對于性這個人類最基本的本能有着認知,女人和性在這裡達到了最完美的體現,這些雕刻不僅僅體現了印度古代高超的雕刻藝術,更體現了印度人對美的追求。印度人把性作為了哲學,更是作為了宗教予以崇拜,在他們看來,這是世界獨一無二的愛,也因此就有了印度著名的“愛經”(KamaSutra)。據說未婚的印度女孩是要受《愛經》熏陶的,印度人對于性既保守又大膽,遊走其間,卻絲毫沒有任何的不和諧。一切仿佛是那麼的自然,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

印度的女孩骨子裡散發出的那種狐媚與妖娆是不是得益于《愛經》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印度對于夫妻生活的重視卻是極少國家能與之比的,盡管他們極力的提倡禁欲,甚至很多印度男性三、四十歲以後就徹底禁欲了,近代曆史上極受崇敬的聖雄甘地,37歲那年斷然立誓禁欲,此後一直沒有性生活,最後修煉到與年輕的侄孫女同床就寝亦無邪念的地步。

印度前總理德賽在81歲時誇耀說,他自33歲就沒有過性生活了。但是印度人對于性愛與禁欲就如同一個硬币的兩面,一面性視為一種虛幻,一種宗教超越的障礙。另一方面實行禁欲的人被視為是有崇高道德力量的人,受到社會的高度評價。在兩良種截然相反的理論觀念中平衡而相安無事,恐怕又是印度文化的另一個特色。另一方面也印證了,一個不開化,思想行為不自由的禁锢中的民族是否能産生燦爛的文明,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創作介紹

《愛經》的作者犢子氏是在嚴格的禁欲之後才在公元四世紀左右完成的這部著作,他認為性愛是建立在男女雙方共同需求和滿足的基礎上才能完美和諧,并不單單是男性的一種生理發洩,而女性在性愛中呈現出比男子更大的激情,從而獲得超過男性更多的快樂。他也認為性愛不是情欲的泛濫,而是要自我克制的,性愛的最高境界就是無我無他無情無欲渾然忘我的狀态中。

印度人雖然撰寫了第一本集“愛”與“性”為一體的《愛經》,但他們卻總是将“愛”與“性”完全分開,認為真正的愛應該是無師自通的人類本能,無需任何指導;相反“性”卻需要強調技巧。因而,印度關于性問題的書籍中常常用最主要的篇幅來介紹“無愛的性技巧”,即使《愛經》一書也明顯反映出這一傾向。

危害

慈善機構基督教援助慈善會發現,盡管印度小女孩成為聖女為寺院工作的做法已在1986年被正式宣布為非法,但安德拉普拉德什地區的4.2萬聖女當中仍有約40%HIV檢查呈陽性。

印度古老的習俗,葬送了無辜少女的身心健康,也為艾滋病傳播,埋下了禍根。很顯然,“聖女”這種畸形角色,完全處于社會底層,既沒人關心,也沒人管理。除了充當僧侶的洩欲工具之外,她們還是艾滋病毒的活動流通站。印度社會将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印度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超過500萬人,如果未加有效控制,那麼,每十年,将新增300萬新患者。早在2003年,艾滋病就成為印度人口死亡最多的疾病。

雖說死神在前邊呲牙,印度風俗依然是要色不要命,各種各樣的“聖女”為了吃一口飽飯,不得不走上了通向寺院的道路,她們必須把青春獻給冥冥之中的神,将肉體投入那些僧侶們貪婪的懷抱。“聖女”似乎不穿僧袍,日常生活也在自己家裡。隻有寺院需要時,她們才無條件地報到。除了免費的性服務,其他根本就用不着,“聖女”們招之即來,揮之即去,酷似廟裡的“應召女郎”。她們紅顔尚在時,定然是長老們的香饽饽,一旦年老色衰,便淪為榨幹汁水的甘蔗渣子。寺院裡宣稱:你的任務完成了,從“聖女”隊伍中退役吧。留給這個“老聖女”的,隻有殘燈破廟,痛苦的餘生。她們往往成為新一代“聖女”業餘參謀。其實,無論新老聖女如何算計,也跳不出命運的輪回。

公衆反響

《印度教徒報》援引班加羅爾一位社會問題專家的評論稱,卡納塔克邦“關于保護婦女和兒童權益的法律仍停留在紙面上”,在“廟妓”盛行的北部地區,有關拐賣婦女兒童的案件明顯增多。時至如今,這種惡習更有從地下走向前台的趨勢。“廟妓”死灰複燃也讓印度多數媒體痛心疾首,“新印度快訊”網站在持續追蹤報道女孩被逼成為“廟妓”事件時不由得發出呼籲,“讓我們想辦法救救這些孩子吧!”

上一篇:晉武帝

下一篇:安全套測試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