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

漢語漢字
卡:qiǎ ㄑㄧㄚˇ,kǎ ㄎㄚˇ。要沖關隘地方設兵立塘守之是卡之範式。卡:qiǎ ㄑㄧㄚˇ本義:在交通要道設置的檢查或收稅的地方。如:關卡、卡子   。[1]衍義:引申指“夾東西的器具”。如:發卡、領帶卡。 衍義:引申指“如夾在中間、堵塞”。如:卡殼、魚刺卡在嗓子裡。 衍義:又用作姓 。 衍義:引申指“用手的虎口緊緊按住”。如:卡脖子。 卡:kǎ ㄎㄚˇ衍義:引申指“把人阻擋住”。如:卡住敵人的退路。 衍義:引申指“機械工程的專用工具”。如:卡鉗、卡尺、卡規。 [1]衍義:又用作姓  。
  • 中文名:卡
  • 拼音:kǎ,qiǎ
  • 部首:蔔
  • 五筆:HHU
  • 倉颉:YMY
  • 鄭碼:IDAI
  • 筆順:丨一一丨丶
  • 注音:ㄑㄧㄚˇ
  • 總筆畫:5
  • 字形分析:上下結構
  • 部外:4
  • 統一碼:U 5361
  • 四角:21231

字形源流

詳細釋義

卡:kǎ ㄎㄚˇ

[特指長方形的] 适用于寫或印刷的小紙片 。如:通行卡、記分卡。

卡路裡的簡稱 [法:calorie]。

卡車的省稱 [英:truck] 。如:十輪卡。

克拉,又譯卡,鑽石重量單位

譯音用字。如:卡賓槍[carbine]、卡尺[calipers]、卡帶(又譯盒式磁帶)[cassette tape]、卡介苗[BCG vaccine]、卡車[truck]、卡片[card]、卡通[cartoon]。

又用作姓 。

象聲詞 ,又作“咔”。如:機器卡卡響。

卡:qiǎ ㄑㄧㄚˇ

設在邊境或道路上的檢查車輛和旅行者的檢查站;邊境收關稅的崗哨 。如:關卡、卡房(在交通要道或險隘路口設置的檢查所)、卡口(有防守和檢查設施的出入口)、卡倫(卡路,清代在東北、西北等邊疆設的關卡)、卡座(清代設在邊防要地的崗哨)。

引申指“夾東西的器具”。如:發(fà)卡、領帶卡。 

又用作姓 。

夾住或被夾住,不能活動。如:一根魚刺卡在喉嚨裡;卡鐄(刀劍的鞘口都有鐄,刀劍入鞘,就在護手處卡住)。

引申指“把人阻擋住”。如:卡住敵人的退路。

用手的虎口緊緊按住 。如:卡脖子。

引申指電子設備輸出表現非正常暫停、緩慢、延遲或不同步。如:卡頓、“我電腦卡了”。

常用詞組

卡:kǎ ㄎㄚˇ

卡賓槍、卡車、卡尺、卡帶、卡規、卡介苗、卡路裡、卡奴窪、卡諾、卡片、卡其、卡鉗、卡秋莎、卡式錄音機、卡通

卡:qiǎ ㄑㄧㄚˇ

卡脖子、卡具、卡殼、卡子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字彙補》從納切,音雜。楚屬關隘地方設兵立塘,謂之守卡。

《觚剩 · 粵勝 · 語字之異》

(粵中語以)路之險隘為卡。

方言集彙

◎ 粵語:kaa1 kaa2 kaat1

◎ 客家話:[海陸豐腔] ka2 ka3 ka5 cap8 [台灣四縣腔] ka2 ka3 ka5 cap8 [梅州腔] ka2 [寶安腔] ka5 ka1 [客英字典] ka2 cap7 [客語拼音字彙] ka1 ka2 [陸豐腔] ka6

◎ 潮州話:zah8 (tsâh) ka2 (khá)

◎ 大同話:卡是一種單位量詞,多用于形容方形的容器,比如一卡油,一卡洗潔精等。

◎ 吳語:[蘇州]kha51 [上海]kha2

◎ 贛語:kaa3卡到不放;kap4亂卡(亂講)

English

card, punch card; calorie

卡(kǎ):card, punch card, calorie, truck

卡(qiǎ):block, stuck, checkpost, clip, lag, freeze, choppy

上一篇:梅花詩

下一篇:絕知此事要躬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