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鍊

區塊鍊

數據結構
區塊鍊是構建信任的基石,是實現信用傳遞,價值傳遞的可信網絡。華為雲區塊鍊聚焦構建安全、可靠的區塊鍊基礎設施,讓企業、政府快速、高效的搭建區塊鍊網絡及行業應用,實現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的可信快速流動,高效可信協同,助力降低協作成本,提升效率。[1]
    中文名:區塊鍊 外文名:Blockchain 特 點:數字資産的另外一種權益 目 的:用于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僞) 類 型:公有鍊,聯合鍊,私有鍊等 領 域:金融,物聯網,保險,公益領域等

起源

區塊鍊起源于比特币,2008年11月1日,一位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發表了《比特币: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一文,闡述了基于P2P網絡技術、加密技術、時間戳技術、區塊鍊技術等的電子現金系統的構架理念,這标志着比特币的誕生。兩個月後理論步入實踐,2009年1月3日第一個序号為0的創世區塊誕生。幾天後2009年1月9日出現序号為1的區塊,并與序号為0的創世區塊相連接形成了鍊,标志着區塊鍊的誕生。

近年來,世界對比特币的态度起起落落,但作為比特币底層技術之一的區塊鍊技術日益受到重視。在比特币形成過程中,區塊是一個一個的存儲單元,記錄了一定時間内各個區塊節點全部的交流信息。各個區塊之間通過随機散列(也稱哈希算法)實現鍊接,後一個區塊包含前一個區塊的哈希值,随着信息交流的擴大,一個區塊與一個區塊相繼接續,形成的結果就叫區塊鍊。

發展曆程

2008年由中本聰第一次提出了區塊鍊的概念,在随後的幾年中,區塊鍊成為了電子貨币比特币的核心組成部分:作為所有交易的公共賬簿。通過利用點對點網絡和分布式時間戳服務器,區塊鍊數據庫能夠進行自主管理。為比特币而發明的區塊鍊使它成為第一個解決重複消費問題的數字貨币。比特币的設計已經成為其他應用程序的靈感來源。

2014年,"區塊鍊2.0”成為一個關于去中心化區塊鍊數據庫的術語。對這個第二代可編程區塊鍊,經濟學家們認為它是一種編程語言,可以允許用戶寫出更精密和智能的協議。因此,當利潤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能夠從完成的貨運訂單或者共享證書的分紅中獲得收益。區塊鍊2.0技術跳過了交易和“價值交換中擔任金錢和信息仲裁的中介機構”。它們被用來使人們遠離全球化經濟,使隐私得到保護,使人們“将掌握的信息兌換成貨币”,并且有能力保證知識産權的所有者得到收益。第二代區塊鍊技術使存儲個人的“永久數字ID和形象”成為可能,并且對“潛在的社會财富分配”不平等提供解決方案。

2016年1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币研讨會宣布對數字貨币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會議肯定了數字貨币在降低傳統貨币發行等方面的價值,并表示央行在探索發行數字貨币。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币研讨會的表達大大增強了數字貨币行業信心。這是繼2013年12月5日央行五部委發布關于防範比特币風險的通知之後,第一次對數字貨币表示明确的态度。

2016年12月20日,數字貨币聯盟——中國FinTech數字貨币聯盟及FinTech研究院正式籌建。

如今,比特币仍是數字貨币的絕對主流,數字貨币呈現了百花齊放的狀态,常見的有bitcoin、litecoin、dogecoin、dashcoin,除了貨币的應用之外,還有各種衍生應用,如以太坊Ethereum、Asch等底層應用開發平台以及NXT,SIA,比特股,MaidSafe,Ripple等行業應用。

類型

公有區塊鍊

公有區塊鍊(Public Block Chains)是指:世界上任何個體或者團體都可以發送交易,且交易能夠獲得該區塊鍊的有效确認,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其共識過程。公有區塊鍊是最早的區塊鍊,也是應用最廣泛的區塊鍊,各大bitcoins系列的虛拟數字貨币均基于公有區塊鍊,世界上有且僅有一條該币種對應的區塊鍊。

聯合(行業)區塊鍊

行業區塊鍊(Consortium Block Chains):由某個群體内部指定多個預選的節點為記賬人,每個塊的生成由所有的預選節點共同決定(預選節點參與共識過程),其他接入節點可以參與交易,但不過問記賬過程(本質上還是托管記賬,隻是變成分布式記賬,預選節點的多少,如何決定每個塊的記賬者成為該區塊鍊的主要風險點),其他任何人可以通過該區塊鍊開放的API進行限定查詢。

私有區塊鍊

私有區塊鍊(Private Block Chains):僅僅使用區塊鍊的總賬技術進行記賬,可以是一個公司,也可以是個人,獨享該區塊鍊的寫入權限,本鍊與其他的分布式存儲方案沒有太大區别。傳統金融都是想實驗嘗試私有區塊鍊,而公鍊的應用例如bitcoin已經工業化,私鍊的應用産品還在摸索當中。

特征

去中心化

區塊鍊技術不依賴額外的第三方管理機構或硬件設施,沒有中心管制,除了自成一體的區塊鍊本身,通過分布式核算和存儲,各個節點實現了信息自我驗證、傳遞和管理。去中心化是區塊鍊最突出最本質的特征。

開放性

區塊鍊技術基礎是開源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區塊鍊的數據對所有人開放,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公開的接口查詢區塊鍊數據和開發相關應用,因此整個系統信息高度透明。

獨立性

基于協商一緻的規範和協議(類似比特币采用的哈希算法等各種數學算法),整個區塊鍊系統不依賴其他第三方,所有節點能夠在系統内自動安全地驗證、交換數據,不需要任何人為的幹預。

安全性

隻要不能掌控全部數據節點的51%,就無法肆意操控修改網絡數據,這使區塊鍊本身變得相對安全,避免了主觀人為的數據變更。

匿名性

除非有法律規範要求,單從技術上來講,各區塊節點的身份信息不需要公開或驗證,信息傳遞可以匿名進行。

架構模型

一般說來,區塊鍊系統由數據層、網絡層、共識層、激勵層、合約層和應用層組成。

其中,數據層封裝了底層數據區塊以及相關的數據加密和時間戳等基礎數據和基本算法;網絡層則包括分布式組網機制、數據傳播機制和數據驗證機制等;共識層主要封裝網絡節點的各類共識算法;激勵層将經濟因素集成到區塊鍊技術體系中來,主要包括經濟激勵的發行機制和分配機制等;合約層主要封裝各類腳本、算法和智能合約,是區塊鍊可編程特性的基礎;應用層則封裝了區塊鍊的各種應用場景和案例。該模型中,基于時間戳的鍊式區塊結構、分布式節點的共識機制、基于共識算力的經濟激勵和靈活可編程的智能合約是區塊鍊技術最具代表性的創新點。

核心技術

分布式賬本

分布式賬本指的是交易記賬由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多個節點共同完成,而且每一個節點記錄的是完整的賬目,因此它們都可以參與監督交易合法性,同時也可以共同為其作證。

跟傳統的分布式存儲有所不同,區塊鍊的分布式存儲的獨特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區塊鍊每個節點都按照塊鍊式結構存儲完整的數據,傳統分布式存儲一般是将數據按照一定的規則分成多份進行存儲。二是區塊鍊每個節點存儲都是獨立的、地位等同的,依靠共識機制保證存儲的一緻性,而傳統分布式存儲一般是通過中心節點往其他備份節點同步數據。沒有任何一個節點可以單獨記錄賬本數據,從而避免了單一記賬人被控制或者被賄賂而記假賬的可能性。也由記賬節點足夠多,理論上講除非所有的節點被破壞,否則賬目就不會丢失,從而保證了賬目數據的安全性。

非對稱加密

存儲在區塊鍊上的交易信息是公開的,但是賬戶身份信息是高度加密的,隻有在數據擁有者授權的情況下才能訪問到,從而保證了數據的安全和個人的隐私。

共識機制

共識機制就是所有記賬節點之間怎麼達成共識,去認定一個記錄的有效性,這既是認定的手段,也是防止篡改的手段。區塊鍊提出了四種不同的共識機制,适用于不同的應用場景,在效率和安全性之間取得平衡。

區塊鍊的共識機制具備“少數服從多數”以及“人人平等”的特點,其中“少數服從多數”并不完全指節點個數,也可以是計算能力、股權數或者其他的計算機可以比較的特征量。“人人平等”是當節點滿足條件時,所有節點都有權優先提出共識結果、直接被其他節點認同後并最後有可能成為最終共識結果。以比特币為例,采用的是工作量證明,隻有在控制了全網超過51%的記賬節點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僞造出一條不存在的記錄。當加入區塊鍊的節點足夠多的時候,這基本上不可能,從而杜絕了造假的可能。

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是基于這些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數據,可以自動化的執行一些預先定義好的規則和條款。以保險為例,如果說每個人的信息(包括醫療信息和風險發生的信息)都是真實可信的,那就很容易的在一些标準化的保險産品中,去進行自動化的理賠。在保險公司的日常業務中,雖然交易不像銀行和證券行業那樣頻繁,但是對可信數據的依賴是有增無減。因此,筆者認為利用區塊鍊技術,從數據管理的角度切入,能夠有效地幫助保險公司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具體來講主要分投保人風險管理和保險公司的風險監督。

應用

金融領域

區塊鍊在國際彙兌、信用證、股權登記和證券交易所等金融領域有着潛在的巨大應用價值。将區塊鍊技術應用在金融行業中,能夠省去第三方中介環節,實現點對點的直接對接,從而在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時,快速完成交易支付。

比如Visa推出基于區塊鍊技術的 Visa B2B Connect,它能為機構提供一種費用更低、更快速和安全的跨境支付方式來處理全球範圍的企業對企業的交易。要知道傳統的跨境支付需要等3-5天,并為此支付1-3%的交易費用。Visa 還聯合 Coinbase 推出了首張比特币借記卡,花旗銀行則在區塊鍊上測試運行加密貨币“花旗币”。

物聯網和物流領域

區塊鍊在物聯網和物流領域也可以天然結合。通過區塊鍊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追溯物品的生産和運送過程,并且提高供應鍊管理的效率。該領域被認為是區塊鍊一個很有前景的應用方向。

區塊鍊通過結點連接的散狀網絡分層結構,能夠在整個網絡中實現信息的全面傳遞,并能夠檢驗信息的準确程度。這種特性一 定程度上提高了物聯網交易的便利性和智能化。區塊鍊+大數據的解決方案就利用了大數據的自動篩選過濾模式,在區塊鍊中建立信用資源,可雙重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并提高物聯網交易便利程度。為智能物流模式應用節約時間成本。區塊鍊結點具有十分自由的進出能力,可獨立的參與或離開區塊鍊體系,不對整個區塊鍊體系有任何幹擾。區塊鍊 +大數據解決方案就利用了大數據的整合能力,促使物聯網基礎用戶拓展更具有方向性,便于在智能物流的分散用戶之間實現用戶拓展。

公共服務領域

區塊鍊在公共管理、能源、交通等領域都與民衆的生産生活息息相關,但是這些領域的中心化特質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可以用區塊鍊來改造。區塊鍊提供的去中心化的完全分布式DNS服務通過網絡中各個節點之間的點對點數據傳輸服務就能實現域名的查詢和解析,可用于确保某個重要的基礎設施的操作系統和固件沒有被篡改,可以監控軟件的狀态和完整性,發現不良的篡改,并确保使用了物聯網技術的系統所傳輸的數據沒用經過篡改。

數字版權領域

通過區塊鍊技術,可以對作品進行鑒權,證明文字、視頻、音頻等作品的存在,保證權屬的真實、唯一性。作品在區塊鍊上被确權後,後續交易都會進行實時記錄,實現數字版權全生命周期管理,也可作為司法取證中的技術性保障。例如,美國紐約一家創業公司Mine Labs開發了一個基于區塊鍊的元數據協議,這個名為Mediachain的系統利用IPFS文件系統,實現數字作品版權保護,主要是面向數字圖片的版權保護應用。

保險領域

在保險理賠方面,保險機構負責資金歸集、投資、理賠,往往管理和運營成本較高。通過智能合約的應用,既無需投保人申請,也無需保險公司批準,隻要觸發理賠條件,實現保單自動理賠。一個典型的應用案例就是LenderBot, 是 2016 年由區塊鍊企業 Stratumn、德勤與支付服務商 Lemonway 合作推出,它允許人們通過 Facebook Messenger 的聊天功能,注冊定制化的微保險産品, 為個人之間交換的高價值物品進行投保,而區塊鍊在貸款合同中代替了第三方角色。

公益領域

區塊鍊上存儲的數據,高可靠且不可篡改,天然适合用在社會公益場景。公益流程中的相關信息,如捐贈項目、募集明細、資金流向、受助人反饋等,均可以存放于區塊鍊上,并且有條件地進行透明公開公示,方便社會監督。

面臨的挑戰

從實踐進展來看,區塊鍊技術在商業銀行的應用大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距離在生活、生産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得監管部門和市場的認可也面臨不少困難,主要有:

(一)受到現行觀念、制度、法律制約。區塊鍊去中心化、自我管理、集體維護的特性颠覆了人們生産生活方式,淡化了國家、監管概念,沖擊了現行法律安排。對于這些,整個世界完全缺少理論準備和制度探讨。即使是區塊鍊應用最成熟的比特币,不同國家持有态度也不相同,不可避免阻礙了區塊鍊技術的應用與發展。解決這類問題,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在技術層面,區塊鍊尚需突破性進展。區塊鍊應用尚在實驗室初創開發階段,沒有直觀可用的成熟産品。比之于互聯網技術,人們可以用浏覽器、APP等具體應用程序,實現信息的浏覽、傳遞、交換和應用,但區塊鍊明顯缺乏這類突破性的應用程序,面臨高技術門檻障礙。再比如,區塊容量問題,由于區塊鍊需要承載複制之前産生的全部信息,下一個區塊信息量要大于之前區塊信息量,這樣傳遞下去,區塊寫入信息會無限增大,帶來的信息存儲、驗證、容量問題有待解決。

(三)競争性技術挑戰。雖然有很多人看好區塊鍊技術,但也要看到推動人類發展的技術有很多種,哪種技術更方便更高效,人們就會應用該技術。比如,如果在通信領域應用區塊鍊技術,通過發信息的方式是每次發給全網的所有人,但是隻有那個有私鑰的人才能解密打開信件,這樣信息傳遞的安全性會大大增加。同樣,量子技術也可以做到,量子通信——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同樣具有高效安全的特點,近年來更是取得了不小的進展,這對于區塊鍊技術來說,就具有很強的競争優勢。

全國整頓

随着區塊鍊技術成為社會關注熱點,被監管部門嚴厲打擊的虛拟貨币出現死灰複燃勢頭。針對這一新情況,多地監管部門宣布,新一輪清理整頓已經展開。

2019年11月22日,有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小組辦公室(下稱整治辦)人士表示,區塊鍊的内涵很豐富,并不等于虛拟貨币。所有打着區塊鍊旗号關于虛拟貨币的推廣宣傳活動都是違法違規的。監管部門對于虛拟貨币炒作和虛拟貨币交易場所的打擊态度沒有絲毫改變。

據了解,監管部門已經通盤部署,要求全國各地全面排查屬地借助區塊鍊開展虛拟貨币炒作活動的最新情況,出現問題及時打早打小。在下一階段的工作中,監管部門将加大清理整頓虛拟貨币及交易場所的力度,發現一起、處置一起。

上一篇:共轭

下一篇:轉化醫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