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劉濤

暨南大學教授
劉濤[1],男,生于1981年,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環境傳播、視覺修辭研究。
  • 中文名:劉濤
  • 民族:
  • 出生地:
  • 畢業院校:
  • 學位/學曆:博士
  • 職業:
  • 專業方向:環境傳播、視覺修辭研究
  • 職務:
  • 學術代表作:
  • 主要成就:

人物經曆

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策劃/編導/編輯(2005-2007);

美國田納西大學訪問學者(2007-2008);

曾任教于西北師範大學傳媒學院,2014年調入暨南大學。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主持項目

2017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視覺修辭的理論、方法與應用研究”(17ZDA290);2017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環境傳播的公共修辭與符号化治理策略研究” (17BXW008);2014年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環境傳播的基本理論及典型案例庫建設研究”(141099);2012年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後期資助項目“視覺修辭的意義生産機制及典型案例庫建設研究”(12JHQ056);2010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西北多民族聚居地區的文化身份識别及媒介動員策略研究”(10CXW029);2016年度廣東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教學設計創新與實踐探索”。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互聯網群體傳播的特點、機制與理論研究”(15ZDB142)子課題負責人;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提升中國政治話語體系的國際影響力研究”(15ZDA042)子課題負責人。 

主要著作

劉濤:《環境傳播:話語、修辭與政治》,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劉濤、何豔、張海華:《媒介内容策劃與運營:戰略與實踐》,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譯著)。劉濤:《100個人眼中的中國十年·記錄》,經濟日報出版社,2016.5.劉濤:《100個人眼中的中國十年·行走》,經濟日報出版社,2016.6.劉濤:《視覺修辭理論》,即将出版。 

SSCI/CSSCI論文

Liu, Tao, & Bates, Benjamin J. (2009). What's behind public trust in news medi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 and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vol 2(3), 307-329.(SSCI)劉濤:《圖繪“西醫的觀念”:晚清西醫東漸的視覺修辭實踐——兼論觀念史研究的視覺修辭方法》,《新聞與傳播研究》(CSSCI),2018.11(獨立)劉濤:《轉喻論:圖像指代與視覺修辭分析》,《南京社會科學》(CSSCI),2018.10(獨立)(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19年第2期全文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9年第1期全文轉載); 劉濤:《語圖論:語圖互文與視覺修辭分析》,《新聞與傳播評論》(CSSCI),2018.1(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18年第7期全文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8年第3期部分轉載)(獨立);劉濤:《意象論:意中之象與視覺修辭分析》,《新聞大學》,(CSSCI),2018.4(獨立);劉濤:《語境論:釋義規則與視覺修辭分析》,《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CSSCI),2018.1(獨立);劉濤:《隐喻與轉喻的互動模型:從語言到圖像》,《新聞界》(CSSCI),2018.12(獨立);劉濤:《何為視覺修辭?——圖像議題研究的視覺修辭學範式》,《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CSSCI),2018.6(獨立);劉濤:《視覺修辭何為?——視覺議題研究的三種“修辭觀”》,《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CSSCI),2018.2(獨立);劉濤:《超越“美學”:知識生産與網絡影評的“社會學想象力”》,《當代電影》(CSSCI),2018.11(人大複印資料《影視藝術》2019年第1期全文轉載)(獨立);劉濤,姚文苑:《風險話語如何嵌入女性議題?——風險議題建構的性别邏輯與符号接合實踐》,《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CSSCI),2018.6(第一作者);劉濤:《隐喻論:轉義生成與視覺修辭分析》,《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CSSCI),2017.6(獨立)劉濤:《PM2.5、知識生産與意指概念的階層性批判:通往觀念史研究的一種修辭學方法路徑》,《國際新聞界》(CSSCI),2017.6(獨立)劉濤:《新概念 新範疇 新表述:對外話語體系創新的修辭學觀念與路徑》,《新聞與傳播研究》(CSSCI),2017.2(《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7年第6期全文轉載,《新華文摘》數字版2017年第17期全文轉載)(獨立)劉濤:《元框架:話語實踐中的修辭發明與争議宣認》,《新聞大學》(CSSCI),2017.2(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17年第8期全文轉載)(獨立)劉濤:《媒介·空間·事件:觀看的“語法”與視覺修辭方法》,《南京社會科學》(CSSCI),2017.9(《新華文摘》2018年第1期部分轉載)(獨立)劉濤:《視覺修辭的學術起源與意義機制:一個學術史的考察》,《暨南學報》(社會科學版)(CSSCI),2017.9(獨立)劉濤:《身體抗争:表演式抗争的劇場政治與身體叙事》,《現代傳播》(CSSCI),2017.1(獨立) ;劉濤:《儀式抗争:表演式抗争的視覺意象與修辭原理》,《中外文化與文論》(CSSCI),2016.4(獨立);劉濤:《符号抗争:表演式抗争的意指實踐與隐喻機制》,《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CSSCI),2017.4(獨立)劉濤:《西方數據新聞中的中國:一個視覺修辭分析框架》,《新聞與傳播研究》(CSSCI),2016.2(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16年第7期全文轉載)(獨立)劉濤,《“傳播環境”還是“環境傳播”:環境傳播的學術起源與意義框架》,《新聞與傳播研究》(CSSCI),2016.7(獨立)劉濤:《作為知識生産的新聞評論:知識話語呈現的公共修辭與框架再造》,《新聞大學》(CSSCI),2016.6(獨立)劉濤:《風險、流動性與“不确定性”批判:通往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範式》,《南京社會科學》(CSSCI),2016.5(獨立)劉濤:《情感抗争:表演式抗争的情感框架與道德語法》,《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CSSCI),2016.5(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2016年第11期全文轉載)(獨立);劉濤:《視覺抗争:表演式抗争的劇目結構與符号矩陣》,《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CSSCI),2016.4(獨立);劉濤:《意指概念:環境傳播的修辭理論探析》,《現代傳播》(CSSCI),2015.2(獨立)劉濤:《接合實踐:環境傳播的修辭理論探析》,《中國地質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CSSCI),2015.1(獨立)劉濤:《社會化媒體與空間的社會化生産——列斐伏爾和福柯“空間思想”的批判與對話機制研究》,《新聞與傳播研究》(CSSCI),2015.5(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15年第11期全文轉載)(獨立)劉濤:《環境公共事件的符号再造與修辭實踐——基于蘭州自來水污染事件的符号學分析》,《新聞大學》(CSSCI),2014.6(獨立)劉濤:《社會化媒體與空間的社會化生産——福柯“空間規訓思想”的當代闡釋》,《國際新聞界》(CSSCI),2014.5(獨立)劉濤,楊有慶:《社會化媒體與空間的社會化生産——卡斯特“流動空間思想”的當代闡釋》,《文藝理論與批評》(CSSCI),2014.2(第一作者)劉濤:《社會化媒體與空間的社會化生産——戴維·哈維“空間壓縮思想”的當代闡釋》,《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CSSCI),2014.2(獨立)劉濤:《大數據思維與電影内容生産的數據化啟示》,《當代電影》(CSSCI),2014.06.(獨立)劉濤:《社會化媒體與空間的社會化生産——列斐伏爾“空間生産理論”的當代闡釋》,《當代傳播》(CSSCI),2013.3(《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年第11期全文轉載)(獨立)劉濤:《新社會運動與氣候傳播的修辭學理論探究》,《國際新聞界》(CSSCI),2013.08. (獨立)劉濤,齊虎:《紀錄片的曆史叙述機制探析》,《電影藝術》(CSSCI),2013.5. (第一作者)劉濤,肖明珊:《“方韓事件”中的長微博與外部鍊接現象探析》,《現代傳播》(CSSCI),2012.4(第一作者)劉濤:《圖像政治:環境議題再現的公共修辭視角》,《當代傳播》(CSSCI), 2012.1(獨立)劉濤:《網絡造句:公共議題構造的社會動員與公共修辭藝術》,《江淮論壇》(CSSCI), 2012.1(獨立)劉濤:《紀錄片的三重叙事語境探析》,《中國電視》(CSSCI),2012.9(獨立)劉濤:《文化意象的構造與生産:視覺修辭的心理學運作機制探析》,《現代傳播》(CSSCI),2011.09(獨立)劉濤、肖明珊:《CCTV-10科學話語傳播的四種奇觀叙事機制》,《電視研究》(CSSCI),2011.03(第一作者)劉濤:《多民族聚居地區的文化身份識别及其象征符号生産——基于甘肅省積石山縣的民族志調查》,《國際新聞界》(CSSCI),2010.02(獨立)劉濤:《環境傳播的九大研究領域(1938-2008):話語、權力與政治的解讀視角》,《新聞大學》(CSSCI),2009/冬季号 (獨立) 

代表性評論

劉濤,把校舍真正建設成第一避難所,《中國教育報》,2013.04.26劉濤,今天,我們應如何紀念馬克思,《中國教育報》,2018.5.9劉濤,“小學生遇見蘇轼”是基教變革側影,《中國教育報》,2017.10.13劉濤:誰來捍衛兒童的“被遺忘權”,《中國教育報》,2015.3.26劉濤,“爛尾新聞”折射公共理性薄弱,《中國教育報》,2016.4.6劉濤,好政策豈能成特權“綠色通道”, 《中國教育報》2015.1.26劉濤:師德“紅線”需要更明确的操作性,《中國教育報》,2014.10.15劉濤,高校信息公開豈能因“領導”卡殼,《中國教育報》,2014.12.11劉濤,官氣太重有辱大學“斯文” ,《中國教育報》,2014.04.04劉濤,“年齡設防”讓勵志青春無處安放,《中國教育報》,2013.05.10劉濤,不能再在“985”“211”的門縫裡看人了,《中國教育報》,2016.3.28劉濤:教育改革要堅持文化自信,《中國教育報》,2017.3.11

榮譽表彰

教學類獎項

第三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2016.7;教育部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六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二等獎,2018.3(獨立);教學成果《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下新聞人才培養“六結合”模式的創建與實踐》獲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廣東省一等獎,2019.1(排名第三)教學成果《全媒體時代新聞采寫能力提升的“五維互動”教學理念與主題實踐創新》獲第八屆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18.5(排名第一);微課《空間實踐與權力批評》獲第二十二屆全國教育教學信息化大賽一等獎,2018.12(獨立);第三屆廣東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文科組)一等獎,2016.9;暨南大學本科教學校長獎(2016年度、2017年度)、學校“學生心目中我最喜愛的教師”(2012);

科研類獎項

專著《環境傳播:話語、修辭與政治》獲第七屆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人文社科)二等獎,2015年(獨立);第三屆中國新聞傳播學學會獎“傑出青年獎”,中國新聞史學會與教育部新聞傳播學科教指委頒發,2017.5(獨立);專著《環境傳播:話語、修辭與政治》獲廣東省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15年(獨立);《社會化媒體時代的空間批評理論創新研究》獲第十四次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14年(排名第一);《西方數據新聞中的中國:一個視覺修辭分析框架》獲第十屆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學會獎”一等獎,2017.10(獨立);《媒介·空間·事件:觀看的“語法”與視覺修辭方法》獲第十一屆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學會獎”一等獎,2018.10(獨立);《社會化媒體與空間的社會化生産——列斐伏爾和福柯“空間思想”的批判與對話機制研究》獲第二屆中國新聞傳播學學會獎三等獎,2016.5(獨立);

實踐類獎項

新聞評論《把校舍真正建設成第一避難所》獲第二十四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2014.10(獨立);新聞評論《新時代呼喚蓬勃的青年精神》獲第二十八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2018.11(獨立);新聞評論《師德“紅線”需要更明确的操作性》獲第二十五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2015.10(獨立);調研報告獲中宣部2015年度“好信息獎”,中宣部,2016.3(獨立);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2017.9;2021年3月,入選廣東省總工會公示的“2021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推薦對象”名單;2021年4月27日,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2021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社會任職

中國教育報刊社簽約評論員,《中國教育報》專欄作者;

中國新聞史學會視聽傳播研究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中國新聞史學會應用新聞傳播研究委員會副會長;

複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

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上一篇:沖田紗羽

下一篇:李泰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