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

劉恒

西漢第三代皇帝
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母曰薄姬。高祖十一年,誅陳豨,定代地,立為代王,都中都。十七年秋,高後崩,諸呂謀為亂,欲危劉氏。丞相陳平、太尉周勃、朱虛侯劉章等共誅之,謀立代王。[1]劉恒登基後三月後(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劉啟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窦漪房為皇後。漢文帝與其子漢景帝統治時期被合稱為文景之治。漢文帝對待諸侯王,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道德方面,漢文帝亦曾經親自為母親薄氏嘗藥,深具孝心。後元七年六月己亥,漢文帝崩于長安未央宮,後葬于霸陵。在古代,有奪取天下之功的稱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稱為宗。所以,其廟号太宗,谥曰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藥的主角。
    本名:劉恒 别名: 字: 号: 所處時代:漢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河南郡荥陽縣(今河南荥陽)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文景之治 廟号:太宗 谥号:孝文皇帝 後任:漢景帝劉啟 信仰:黃老之學

人物生平

身世背景

劉恒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母親薄姬在秦末原為魏王魏豹妾。楚漢戰争初期,魏豹附漢而又叛漢,乃為漢将韓信、曹參敗俘後被漢将周苛所殺。因此她也成了俘虜,不久被送入織室織布。後劉邦見薄姬有些姿色,就納入後宮。

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初,漢高祖坐在河南宮内成臯台(一作成臯靈台)上,管夫人和趙子兒兩位美人相伴,她們在一起談笑當年與薄姬的相約。漢高祖聽到後,問她們笑什麼,兩人将實情全部告訴了漢高祖。漢高祖内心感到傷感,憐憫薄姬,當天就把薄姬召來并與她同房。薄姬說:“昨夜我夢見有蒼龍盤踞在我肚子上。”

漢高祖說:“這是顯貴的吉兆,我為你促成這件好事。”這一次同房,薄姬就有了身孕。漢高祖四年(前203年),在河南宮内成臯台生下兒子劉恒。自此薄姬生下兒子劉恒以後,就很少有機會再見到漢高祖。

初代封王

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劉邦在親征平定代地陳豨的叛亂後,就立八歲的劉恒為代王,都于晉陽(今山西太原)。其後劉恒在他就藩代地的十五年間,與民休息,發展生産,恭儉作則,代地由是大安。另一方面漢初複雜的政治環境養成了他謹慎、沉靜的性格。更重要的是這為他即位後成功應對功臣問題與施政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登基為帝

西漢高後八年(前180年),呂後去世,劉邦的舊臣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朱虛侯劉章攜手誅滅了呂氏勢力,然後商議由誰來繼承皇位,因為他們認為當時呂後立的小皇帝劉弘不是漢惠帝的後代,不符合皇位繼承的法統。最後,他們相中了寬厚仁慈名聲較好的代王劉恒。于是派出使者去接劉恒到長安繼承皇位。

劉恒見到使者,開始并不是很高興,相反這使他起了疑心,他的屬臣們也意見不同:劉恒的郎中令張武等認為有詐,提議以有病不能前往進行推辭,以觀察情況的變化;而中尉宋昌認為劉氏江山穩固,不必有所顧慮。劉恒決定用占蔔來決定吉兇。

結果達到一個“大橫”的占蔔結果,這個結果表明:大橫所裂的紋路很是正當,蔔卦人不久要即位做天王,将家族的偉業光大發揚,就像啟延續禹那樣。卦師向他解釋天王即是做天子,比一般的王要高一級。于是劉恒決定入京即位。

但為了以防萬一,劉恒在向長安進發的過程中一步步小心從事,深怕中了計,喪命黃泉。一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長安探聽虛實,二是到離長安城五十裡的時候,又派屬下宋昌先進城探路。宋昌到達渭橋,丞相以下的官員都來迎接。宋昌到高陵回報劉恒,于是劉恒行進到達渭橋,群臣以臣禮拜見劉恒,劉恒亦謙遜回拜。

太尉周勃進言說:“要求賜片刻時間秘密禀陳。”宋昌說:“要是太尉所陳的是公事,就請當着衆臣的面奏;要是所陳的是私事,王者是無私的。”太尉周勃就跪着送上天子玉玺。劉恒辭謝說“:請到京都館舍再議。”最後,小心的劉恒終于在陳平等衆大臣的擁戴下平安地住進了未央宮,繼承了皇位,是為漢文帝。

因為得到皇位不易,文帝即位後首先任命自己的心腹宋昌、張武為衛将軍和郎中令,負責守衛皇宮、京城,從根本上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然後,對于擁立他做皇帝的功臣們一一賞賜、封官晉爵,對于被呂後貶斥的劉姓王也恢複了爵位和封地,同時,對于跟随父親劉邦開國的功臣們也分别賞賜、分封。這些措施使的文帝的帝位得到鞏固。

除了用拉攏的手段鞏固權勢外,打擊重臣也是文帝的一項重要措施。這方面主要是對大功臣周勃的處理。周勃因為擁立文帝有功,所以每次退朝後,出來時總是很驕橫的樣子,似乎不把新帝放在眼裡。而文帝對他更加有禮,經常目送他離去。有大臣勸說文帝,不該對周勃這樣重禮,有失君主的身份。

從此,文帝的神色變得越來越嚴肅,而周勃則越來越敬畏。周勃的屬下及時提醒他:小心功高蓋主,引火燒身。周勃如醍醐灌頂,猛然醒悟。于是辭去了右丞相(漢時以右為上,陳平當時是左丞相,相當于副職)的職務,文帝很快也答應了。一年後,因為陳平謝世,文帝又任命他做丞相,但僅十個月後,文帝又以列侯歸封國為借口免除了他的相職。

當時,很多的列侯都住在長安,這給京城的糧食供應增加了很多負擔,所以,文帝就下诏命列侯到自己的封國去生活,即使朝廷恩準留在京城,也要将自己的兒子派到封國去。但很多人找各種各樣的借口留在京城,這使文帝很生氣,便讓丞相周勃帶頭做表率,免了他的丞相職務。

在後來有人舉報周勃在家常身披盔甲,有謀反之心,文帝馬上把他抓捕。周勃趕忙通過帝舅薄昭向文帝說明自己因懼禍才束甲,決無謀反之心的實情。文帝在重新調查後,沒有發現周勃謀反的事實,便釋放了他。這和封建時代很多皇帝相比,文帝做得确實很寬容。

鞏固皇位

文帝劉恒入京,僅帶宋昌、張武等六人。漢文帝下定決心要盡快整合皇權體制,以恢複和加強國家政權的運轉能力。

①掌握軍隊

軍權是最大的權,文帝深谙此道,所以在他進入未央宮的當天夜裡,就命令宋昌為衛将軍,鎮撫南、北二軍;命張武為郎中令,巡察保衛宮中。有司衙門分别誅殺少後帝及其三個弟弟于他們自己的府第裡。皇帝回到前殿,連夜頒布诏令,大赦天下。

文帝知道自己在漢廷并無雄厚的政治基礎,有的宗室認為他是“摘桃派”,僅僅是依靠一批老臣的擁戴而登上皇位的,他所面臨的是不斷壯大和日益驕橫的諸侯王勢力,所以他首要的任務是采取恩威并施的兩手策略來鞏固皇權。

②封賞功臣

漢文帝即位之後,首先封賜誅諸呂有功之臣。文帝前元年(前179年)十月,封周勃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灌嬰為太尉,組成新的漢廷中央。随劉恒入朝的官員,有的官至列卿。

除了保留舊有的諸侯王之外,漢文帝又立了一批新的諸侯王。同年十二月,立原趙幽王劉友之子劉遂為趙王;徙封原琅邪王劉澤為燕王。後來,又立劉遂之弟劉強為河間王;朱虛侯劉章為城陽王;東牟侯劉興居為濟北王;立皇子劉武為代王,又徙封為淮陽王,後徙封為梁王;封劉參為太原王;劉揖為梁王。

同年正月,即劉恒即位三個月後,根據群臣的建議,文帝立長子劉啟為太子。這樣,自漢高祖以來,預立太子就成為漢家的定制。三月,立窦氏為皇後。

鎮壓叛亂

由于漢王朝大力推行無為政治,對諸侯王勢力的惡性發展,起了催化作用。諸侯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必然使劉氏宗室内部在皇權和王權的分割問題上産生了尖銳的矛盾,這個矛盾從文帝即位後就開始激化了。文帝三年(前177年),濟北王劉興居叛亂,首開王國武裝反抗漢廷之先例。文帝派兵鎮壓,叛軍頃刻瓦解,劉興居被俘後自殺。

隻過了三年,淮南王劉長又舉起了叛旗。但尚未行動,即被朝廷發覺。文帝派人傳訊劉長入京,罷去他的封号,将他發配蜀郡。途中,劉長絕食而死。

賈誼獻策

兩起叛亂雖被平息了,但漢初諸侯王勢力的惡性發展,實際上已成為對抗中央朝廷的分裂勢力。朝廷中一些有識之士,認為到了非從根本上解決不可的時候了。賈誼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時年28歲的賈誼上《陳政事疏》(即《治安策》),提出兩點:第一,親疏不是主要問題,即同姓諸侯王不比異姓王可靠。

第二,是強者先反叛,弱者後反叛,在這樣的封國條件下,最後都是要威脅中央集權政權的。賈誼提出解決的辦法就是“衆建諸侯王而少其力”,即分割諸侯王國的勢力,從而達到中央集權的目的。

文帝十分欣賞賈誼的《治安策》,然而,當時他正用心于穩定政局,恢複和發展社會經濟,形勢不允許他與諸侯王公開對抗。直到文帝十六年(前164年),齊王劉則死,無子嗣位,文帝才分最大的齊國為六國。又封劉長的三子劉安、劉勃、劉賜等為王,将淮南國一分為三。

賈誼關于衆建諸侯的建議,至此才得以實施,但皇權和王權的矛盾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分權和集權的問題依然存在。由于文帝對同姓諸侯王基本上采取姑息政策,所以導緻了景帝時期的吳楚七國之亂。

寬儉待民

文帝以秦亡為鑒,深知百姓生活之樂苦對政權安定的意義。其性又節儉,故在位時奉行黃老“無為而治”的政策。曾因惜十家之财而罷建露台;因憐吏卒輸送之勞而令列侯歸于封國,不須留于長安奉朝請;借缇萦救父之事而下诏廢肉刑;又诏罷天下田租。通過這一系列政策,漢朝的社會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文教大興,國力日益強盛。

病重去世

文帝君臣躬行節儉、勵精圖治,最終開創“文景之治”的繁盛之局。後元七年(前157年)六月初一日,文帝在未央宮逝世,享年四十七歲。群臣上廟号為太宗,谥号孝文皇帝,同年六月初七日,葬于霸陵(位于陝西西安東郊白鹿原東北角)。

為政舉措

西漢王朝建立後,漢高祖、惠帝、呂後都着力于發展農業生産,穩定統治秩序,收到了顯著的成效。然而文帝即位之時,不僅國家财力嚴重不足,人民生活還相當困頓。造成這種貧困的狀況,是由于“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農民遭受殘酷剝削,淫侈之風日益嚴重,以及社會背本趨末的結果。這表明漢初一度緩和的社會矛盾,到文景時期又逐漸趨于表面化。于是他開始大顯身手,開始了他的治國之路。

政治

①司法

秦漢時期的黃老學一個主要特征是“守法而無為”,所謂“無為”,不是毫無作為,也不是漫無邊際的放任,而是不超越既定的法律規定。“法”是“無為”的界限,而無為的“道”又是“法”的根源。所以,要求“法立而弗敢廢”,就是指立法之後不輕易變更,要“循守成法”。

漢初統治者堅持黃老之學“賞罰信”的思想,主張嚴格執法,即使皇帝也隻有“執道生法”的權力,而不得犯法。漢文帝就是一位不以個人意志破壞法律規定而“循守成法“的皇帝。一次,文帝出行中路過渭橋,有人從橋下走出,使文帝乘車的馬受驚而跑。廷尉張釋之判處此人“罪金”(罰四兩金)。文帝要求處死。

張釋之向文帝說:“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共同制定的,如果我們輕易地改變法律,就會使人們對法律失去信任,不知怎樣做才對。”文帝終究表示廷尉做得對。

黃老思想雖然吸收了法家的“執法”“守法”思想,但基于“安民”“惠民”的立場,對法家的“重刑輕罪”主張并不首肯。黃老思想不僅要求“君正”,而且要求“法正”。在這種思想作用下,漢初統治者堅持除秦苛法。文帝元年(前179年)十二月,除“收孥連坐法”。明令宣布:“廢除一人犯罪,家人收為奴婢及各種株連的法律。”這是對舊傳統的否定,對成法的改革。

②改革刑制

廢除連坐法(首孥連坐法)。

文帝十三年(前169年)五月,廢除肉刑,改為處以笞刑和杖刑。

③令列侯歸國

文帝二年(前178年)十月,因當時列侯多居于長安,離封邑很遠,吏卒供給輸送甚為勞苦,而列侯亦無機會去德化其封邑的百姓。于是下诏讓列侯都到自己的封邑去。其中有的身居高位要職與诏令恩準留京的由其太子到封邑去。

④廢除過關用傳制度

文帝十二年(前168年)三月,廢除進出關要出示證件的法令。

⑤入粟拜爵,改善農民處境

文帝十二年(前168年),号稱“智囊”的太子家令晁錯向文帝建議:“募天下之人入粟于邊,以受爵免罪,不過三歲,塞下之粟必多矣。“并在其《論貴粟疏》中宣傳此思想,本套思想非常符合文帝時期充實國力的目的,于是,文帝采納了這個建議,采取公開招标價賣爵的辦法來充實邊防軍糧。

晁錯又建議,入粟拜爵辦法實行後,邊境積粟足以支5年,可令入粟者輸于郡縣,是郡縣也積粟;邊境和郡縣都已充實,就可以免除天下田租。入粟拜爵辦法的實行,使農民的處境暫時有所改善。

經濟

①安民為本

年輕的賈誼作《過秦論》為文帝提出治國的根本方針為“牧民之道,務在安之”。這股要求安民的社會思潮,是惠帝以來朝野共同的要求,也是鞏固西漢統治的需要。

②減省租賦

為了吸引農民歸農力本,文帝以減輕田租稅率的辦法,改變背本趨末的社會風氣,用來激發農民的生産積極性。文帝二年(前178年)和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曾兩次“除田租稅之半”,即租率由十五稅一減為三十稅一,即納1∕30的土地稅。文帝十三年(前167年),還全部免去田租。自此以後,三十稅一成為漢代定制。此外,算賦也由每人每年120錢減至每人每年40錢。

③減輕徭役

文帝“偃武興文”,“丁男三年而一事”,即成年男子的徭役減為每三年服役一次。這樣的減免,在中國封建社會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④廢除盜鑄錢令

文帝五年(前175年)四月,廢除盜鑄錢令,允許私鑄。 

⑤弛山澤之禁

文帝後六年文帝下令,開放原來歸屬國家的所有山林川澤,準許私人開采礦産,利用和開發漁鹽資源,從而促進了農民的副業生産和與國計民生有重大關系的鹽鐵生産事業的發展。弛禁的結果,“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軍事

漢高後八年(公元前180年),呂後死。文帝即位,繼續對匈奴和親。

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匈奴右賢王背棄和親之約,率數萬大軍侵占河南地(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地區),并進襲上郡(今陝西綏德地區),殺略漢民,威脅長安。

雙方雖未交兵,但這次用兵是西漢自白登之圍後對匈奴第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表明西漢王朝并不甘于 和親 政策。

文帝前元六年(公元前174年),冒頓單于死,其子稽粥即位,号老上單于。

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冬,老上單于親率14萬大軍入北地郡,進占朝那(今甘肅平涼西北)、蕭關(今甘肅固原東南)、彭陽(今甘肅鎮原東南),燒毀中宮(秦宮,故址在今甘肅固原),前鋒直抵岐州雍(今寶雞鳳翔)、甘泉(今陝西淳化西北),距長安僅200裡,直接威脅西漢王朝的統治中心。

文帝得報,立即命中尉周谷、郎中令張武為将軍, 發車千乘,騎十萬 ,屯駐長安附近,防衛京師;又拜昌侯盧卿為上郡将軍,甯侯魏遫為北地将軍,隆慮侯周竈為隴西将軍,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将軍,成侯董赤為前将軍,大發上郡、北地、隴西等處兵馬車騎迎擊匈奴,苦戰月餘,老上單于方退出塞外,而漢軍 逐出塞即還,不能有所殺 。

從此, 匈奴日已驕,歲入邊,殺略人民畜産甚多,雲中、遼東最甚,至代郡萬餘人 。西漢王朝深以為患,不得不遣使者複與匈奴修好 和親。文帝後元四年(公元前160年),老上稽粥單于死,其子軍臣立為單于,仍以中行說為親信,積極準備攻漢。

文帝後元六年(公元前158年),軍臣單于絕和親之約,對漢發動戰争。他以6萬騎兵,分兩路,每路3萬騎,分别侵入上郡及雲中郡,殺略甚衆。文帝急忙以中大夫令勉為車騎将軍,率軍進駐飛狐(今山西上黨);以原楚相蘇意為将軍,将兵入代地,進駐句注(今山西雁門關附近);又派将軍張武屯兵北地,同時,置三将軍,命河内守周亞夫駐屯細柳,祝茲侯徐悍駐棘門,宗正劉禮駐霸上,保衛長安。

此時,匈奴騎兵已進至代地句注邊,邊境烽火警報連連告急。漢軍經數月調動,方抵邊境地區。匈奴見漢軍加強了守備,遂退出塞外。漢軍也罷兵撤警。第二年,文帝去世。

民族

漢文帝即位後,不僅内政複雜棘手,邊事也十分嚴峻,在國力不強的情況下,面對“胡強南勁”的形勢,漢文帝采取了正确的策略,終于赢得了較好的外部環境。

匈奴

自白登之圍來,漢廷對匈奴實行和親政策,雖然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是并不能根本解除匈奴貴族的威脅,雙方一直處于戰和不定的狀态。

文帝在位期間,為了謀求安定的和平環境,對匈奴一直采取克制忍讓的态度,繼續執行和親政策,避免大動幹戈。然而,匈奴雖然受益于和親政策,但是卻不信守和親的盟約。漢廷急需行之有效的禦邊之策。

當時任太子家令的晁錯上書漢文帝,分析漢朝與匈奴雙方在軍事上各自的長短,建議實行“募民實邊”的策略。其主要内容為:在邊地建立城邑,招募内地人民遷徙邊地,一面種田,一面備“胡”;每個城邑遷徙千戶以上的居民,由官府發給農具、衣服、糧食,直到他們能自給為止。

遷往邊地的老百姓,按什伍編制組織起來,平時進行訓練,有事則可應敵,凡能抵抗匈奴人的侵擾,奪回被匈奴人掠奪的财富,則由官府照價賞賜一半。文帝在不同程度上采納了這個策略。

文帝還在邊地建立馬苑36所,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用官奴婢3萬人,養馬30萬匹。在民間,同樣獎勵老百姓養馬,以滿足邊防對馬匹的需求。

這些措施産生了積極的作用:改變了單一輪換屯戍的制度,既有利于對邊郡的開發,又大大加強了抗擊匈奴的防禦力量;有利于休養和生息,使内地的社會經濟迅速地恢複和發展;為後來漢武帝徹底解決匈奴問題打下了基礎。

南越

戰國秦漢時期,中國東南沿海一帶及嶺南一帶,聚居一種支族衆多的越族,被統稱為“百越”。居住在嶺南地區的越人,因地處“楚之南”,被稱為“南越”。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統一嶺南,在這裡設置了桂林、南海、和象三個郡。秦末農民戰争起義爆發後,行南海尉事的趙佗自立為王。

漢高祖時,趙佗接受“南越王“封号,從此“稱臣奉漢約”,成為西漢王朝下的一個屬國—南越國。呂後統治時期,對南越實行經濟封鎖政策,趙佗即以兵戎相見,與漢王朝分庭抗禮。 

公元前180年,呂後駕崩,文帝即位,改變扼殺政策,采取安撫政策,向南越提供發展生産所需的鐵器、農具、馬牛羊等。并派人修葺趙佗在真定(今河北正定)的祖墳,置守邑,歲時祭祀。又撤掉進攻南越的軍官,拜趙佗的兄弟做官。然後,遣陸賈再次出使南越。在文帝誠意的感召下,趙佗謝罪稱臣,從而再次赢得了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到武帝時期,嶺南地區經濟文化發展已有較大發展。

漢文帝對周邊少數民族不輕易用兵,盡力維持相安友好關系,以禮相待,兄弟相稱,這對于加強中原人民與周邊少數民族人民之間的團結,增進友誼,起了很好的作用,進一步促進了漢朝時期各個民族之間的融合,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名句

間者數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災,朕甚憂之。——劉恒《文帝議佐百姓诏》

愚而不明,未達其咎。——劉恒《文帝議佐百姓诏》

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過與?——劉恒《文帝議佐百姓诏》

乃天道有不順、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廢不享與?——劉恒《文帝議佐百姓诏》

人物評價

總評

文帝在位23年,車騎服禦之物都沒有增添;屢次下诏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寶;平時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絲綢做的衣服;文帝為自己預修的陵墓,也要求從簡。在中國曆代帝王中,文帝是一生都注重簡樸為世人稱道的皇帝。

文帝的政治方針和措施,使當時社會經濟獲得了顯著的發展,統治秩序也日臻鞏固。西漢初年,大侯封國不過萬家,小的五六百戶;到了文帝和景帝時期,流民還歸田園,戶口迅速繁息。列侯封國大者至三四萬戶,小的也戶口倍增,而且比過去富實多了。中國古代社會開始進入治世。

曆代評價

司馬遷:“孔子言‘必世然後仁。善人之治國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誠哉是言!漢興,至孝文四十有馀載,德至盛也。廪廪鄉改正服封禅矣,謙讓未成於今。嗚呼,豈不仁哉!” 

賈捐之:“孝文皇帝,闵中國未安,偃武行文。” 

許嘉:“孝文皇帝除诽謗,去肉刑,躬節儉,不受獻,罪人不帑,不私其利,出美人,重絕人類,賓賜長老,收恤孤獨,德厚侔天地,利澤施四海,宜為帝者太宗之廟。”

班固:①“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禦無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嘗欲作露台,召匠計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産也。吾奉先帝宮室,常恐羞之,何以台為!’身衣弋绨,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帳無文繡,以示敦樸,為天下先。

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因其山,不起墳。南越尉佗自立為帝,召貴佗兄弟,以德懷之,佗遂稱臣。與匈奴結和親,後而背約入盜,令邊備守,不發兵深入,恐煩百姓。吳王詐病不朝,賜以幾杖。群臣袁盎等谏說雖切,常假借納用焉。張武等受賂金錢,覺,更加賞賜,以愧其心。

專務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興于禮義,斷獄數百,幾緻刑措。嗚呼,仁哉!”;②:“太宗穆穆,允恭玄默,化民以躬,師下以德,農不共貢,罪不收帑,宮不新館,陵不崇墓,我德如風,民應如草,國富刑清,登我漢道。”

荀悅:“以孝文之明,大朝之治,百僚之賢,而賈誼見排逐,張釋之十年不見省,馮唐首白屈於郎,豈不惜哉!夫以绛侯之忠,功存社稷,而猶見疑,不亦痛乎!”

桓子:“漢太宗文帝,有仁智通明之德,承漢初定,躬儉省約,以惠休百姓,救贍困乏,除肉刑,滅律法,薄葬埋,損輿服,所謂達於養生送終之實者也。及始從代徵時,謀議狐疑,能從宋昌之策,應聲馳來即位,而偃武行文,施布大恩。欲息兵革,與匈奴和親,總撮綱紀。故遂褒增隆為太宗也。而溺于俗議,斥逐材臣,又不勝私恩使嬖妾慎夫人與皇後同席,以亂尊卑之倫。所謂通而蔽也。”

曹丕:“昔有苗不賓,重華舞以幹戚;尉佗稱帝,孝文撫以恩德。吳王不朝,錫之幾杖,以撫其意,而天下賴安。乃弘三章之教,恺悌之化,欲使曩時累息之民,得闊步高談,無危懼之心。若賈誼之才敏,籌畫國政,特賢臣之器,管、晏之姿,豈若孝文大人之量哉?““文帝慈孝,寬仁弘厚,躬修玄默,以儉率下,奉生送終,事從約省,美聲塞于宇宙,仁風暢于四海。”

曹植:“孝文即位,愛物檢身。驕吳撫越,匈奴和親。納谏赦罪,以德懷民。殆至刑錯,萬國化淳。”

王朗:“漢之文、景亦欲恢弘祖業,增崇洪緒,故能割意於百金之台,昭儉於弋绨之服,内減太官而不受貢獻,外省徭賦而務農桑,用能号稱升平,幾緻刑錯。”

李世民:“昔漢文帝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産。朕德不逮于漢帝,而所費過之,豈謂為民父母之道也!”

司馬貞:“孝文在代,兆遇大橫。宋昌建冊,绛侯奉迎。南面而讓,天下歸誠。務農先籍,布德偃兵。除帑削謗,政簡刑清。绨衣率俗,露台罷營。法寬張武,獄恤缇萦。霸陵如故,千年頌聲。” 

何去非:“呂後、惠、文,乘天下初定,與民休息,深持柔仁不拔之德。”

蘇轍:“漢文帝以柔禦天下,剛強者皆乘風而靡。尉佗稱号南越,帝複其墳墓,召貴其兄弟。佗去帝号,俯伏稱臣。匈奴桀敖,陵駕中國。帝屈體遣書,厚以缯絮。雖未能調伏,然兵革之禍,比武帝世,十一二耳。吳王濞包藏禍心,稱病不朝。帝賜之幾仗,濞無所發怒,亂以不作。使文帝尚在,不出十年,濞亦已老死,則東南之亂,無由起矣。”

錢時:“至于文帝,乃始以樸儉先天下,務農重谷,省刑罰,薄稅斂,而遂措斯世于休養生息之地。三代而下未之有也。” 

朱熹:“三代以下,漢之文帝,可謂恭儉之主。”“文帝學申韓刑名,黃老清靜,亦甚雜。但是天資素高,故所為多近厚。” 

邱濬:“三代以下,稱帝王之賢者文帝也。帝之善政非止一端,而好言納谏尤其盛德焉。後世人主于封章之入固有未嘗一經目者,況敢犯其行辇而欲其止而受之乎?可用者未必肯用,不可用者辄加之罪,心知其善而口非之者亦有矣,況本不善而稱其善乎。籲,若文帝者,可謂百世帝王之師矣。”

謝肇淛:“三代以下之主,漢文帝為最;光武、唐太宗次之;宋仁宗雖恭儉,而治亂相半,不足道也;文帝不獨恭儉,其天資學問,德性才略,近于王者,使得伊、周之佐,興禮作樂,不難也;光武太宗,以俞業而兼守成,緯武經文,力行緻治,皆間世之賢主也。”

湯諧:“孝文為三代以後第一賢君,史公在孝武時作《孝文紀》,故尤極無窮慨慕也。二十餘年,深仁厚澤,紀中排缵不盡,止舉其大要,而餘者令人悠然可思。”

王夫之:“漢興,至文帝而天下大定。”“文帝除盜鑄錢令,使民得自鑄,固自以為利民也。”

史書記載

西漢·司馬遷《史記·卷十·孝文本紀第十》

東漢·班固《漢書·卷四·劉恒紀第四》

氏族譜南京譜:彭城郡劉氏四世:恒公。

轶事典故

寵信鄧通

鄧通是深受劉恒寵信和喜愛的佞臣。一天,文帝叫一個看相的術士給鄧通看相,相士直言不諱地對文帝說:“鄧大夫以後會因貧困而餓死。“文帝聽後大不高興,憤憤地對鄧通說:“朕要想讓你富,有何難哉?“說完即下了一道诏書,把蜀郡嚴道縣的銅山賜給鄧通,并允許他鑄錢。鄧通從此富可敵國。鄧通既蒙文帝寵愛,感激涕零,更加想要有所報答才行了。

一天,文帝的毒瘡突然發作,紅腫流膿,潰爛不堪。文帝痛得鑽心,整天伏卧床上,哀号不已。一幫禦醫藥開了不少,文帝吃了卻不見疼痛稍減分毫,最後竟痛得暈了過去。鄧通在旁急得抓耳撓腮,一見文帝競昏死過去,于是也不知道他哪裡來的勇氣,竟一下子撲到文帝身上,也不管那膿血有多污穢腥臭,就張開嘴巴,對着文帝背部的爛瘡就吸。

說來也奇怪,鄧通才吸了幾口,文帝的疼通便減了幾分,竟悠悠地醒了過來。鄧通又吸了幾口,然後伸出舌頭,往瘡口裡舔了幾舔,文帝竟覺得一下子疼痛全消了。等他舔完,文帝扭過頭一看,見是鄧通,大受感動,心想關鍵時刻又是鄧通對自己最忠心,總算不負對他的一番提拔和寵愛。以後幾天裡,鄧通又給他吸了幾次,文帝的瘡慢慢好了起來。

一天文帝問鄧通:“你說天下誰最愛我?“鄧通說;“那自然是太子。“這時正好太子進來問安,文帝便叫太子來給他吮瘡。太子無奈,跪在榻前,對着文帝潰爛的背,勉強把嘴巴湊上去,還沒碰到瘡口,竟一個惡心,嘔吐起來。文帝見了大不高興,太子隻好怏怏退出。

後來太子聽說鄧通曾為文帝吮瘡,大為愧恨,從此記恨在心。幾年後文帝死,太子即位,這就是景帝。景帝一即位,首先便把鄧通革職,追奪銅山,并沒收他的所有家産。可憐富逾王侯的鄧通,一旦竟與乞丐一樣,身無分文,最後竟應了那個相士的話,餓死街頭。

傳統節日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創建《太初曆》,将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

《隋書·音樂志》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門外建國門内,綿亘八裡,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随着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廢除肉刑

西漢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在西漢的齊國(在今山東淄博市),有個被人稱為淳于公的太倉令淳于意因為犯了罪要受刑。在當時,受刑就是受肉刑,這是殘害人身體的刑罰。按照漢朝的法律,官員犯罪要解送到京師長安去受審。

淳于意本來是個讀書人,因為喜歡醫學,經常給人治病,在當地有點小名氣。後來他做了太倉令,但他不會拍上司的馬屁,就辭了職,當起醫生來了。

有個貴婦得了重病,請淳于意到家診治。貴婦已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但是貴婦家人再三懇求,淳于意隻好勉強給她服了幾服草藥。不久,貴婦病重逝世。

貴婦的家人一口咬定是淳于意錯開藥方,把病人置于死地,并把淳于意告到了官府,昏庸的官吏不分青紅皂白,判淳于意有罪,須受肉刑。當時肉刑有三種:臉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由于淳于意曾做過官,所以要被押送到京師長安去受刑。

淳于意離家那天,感歎自己沒有兒子,隻有五個女兒,現在自己有難,誰也幫不上忙。淳于意最小的女兒缇萦又是悲傷,又是氣憤。她決定陪父親去長安,替他申冤,家人再三勸阻都沒用。

臨淄相距長安兩千餘裡,缇萦随父親好不容易到了長安,淳于意被押入獄中,等待處罰。

缇萦托人寫了一封奏章,她靠着敲打皇宮外設置的報警用的“路鼓”,才得以向漢文帝上書申訴。

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書的是個小姑娘,就仔細閱讀起來。缇萦的奏章是這樣寫的:“我叫缇萦,是太倉令淳于意的小女兒。我父親做官的時候,齊地的人都說他是個清官。

他如今犯了罪,被判處肉刑,我不但為父親難過,也為所有受肉刑的人傷心。一個人砍去腳就成了殘廢;割去了鼻子,不能再安上去,以後就是想改過自新,也沒有辦法了。我情願給官府沒收為奴婢,替父親贖罪,好讓他有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文帝看了小女子缇萦的上書,覺得這個小姑娘說得有道理,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動,并自我責備道:“據說舜帝在位的時候,若有人犯罪,便在其衣服上做記号,或讓犯人穿戴與衆不同的服飾,以此作為對他們的懲罰和羞辱。

懲罰雖如此之輕,可百姓卻沒有犯法的,這是多麼高明的統治啊!現今的法律中有三種肉刑,即黥刑、劓刑和刖刑,戕害人的生理,但作奸犯科的行為卻依然屢有發生,這到底是什麼緣故呢?無非是我的德行不足以服人,且對百姓的狡猾不明。為此,我感到非常的慚愧。所以說,若不對百姓加以正确的引導,就會使他們走向犯罪。《詩經》上說:“道德修養很高的君子,如同百姓的父母一般。”

現在有人觸犯了法律,尚未對其進行教育,便施以肉刑,即使他們之中有人想改惡從善,卻也沒有機會了。我非常同情這種人。肉刑到了斷人肢體、毀人肌膚的地步,終身也無法去掉,這種刑罰使人痛苦不堪,多麼不道德啊!難道身為百姓父母的君王就能對此稱心如意嗎?現在下令廢除肉刑,已經定罪尚未施刑的要予以糾正,不再施刑。

此外,犯罪之人無論量刑輕重,隻要在服刑期間不逃亡,期滿後即可免罪成為平民。要注意完善這條法令……”

于是,文帝便給禦史大夫(最高監察長官,相當于副丞相,位列三公)馮敬下了一道诏書,要他修訂有關律法,廢除肉刑。

陵墓

霸陵是漢文帝劉恒的陵墓,因其外形酷似埃及金字塔,被國外漢學家稱為“東方金字塔”。位于陝西西安東郊白鹿原東北角,霸陵在白鹿原原頭的斷崖上鑿洞為玄宮,内部以石砌築,并有排水系統,墓門、墓道、墓室以石片壘砌,工程十分浩大。

但估計,後來排水系統被沙石堵塞,以緻墓門後來被水沖開,墓室結構遭到破壞。霸陵最遲在西晉即遭盜掘,并在當時發現了大量的陪葬品

影視形象

1986年電視劇《真命天子》:廖啟智飾演漢文帝;

1988年越劇戲曲電視劇《漢文皇後》:曹銀娣飾演漢文帝;

2004年電視劇《辛追傳奇》:田征飾演漢文帝; 

2010年電視劇《大風歌》:劉牧飾演漢文帝; 

2010年電視劇《美人心計》:陳鍵鋒飾演漢文帝。

上一篇:李懷宇

下一篇:顔豔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