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夫人

冼夫人

中國巾帼英雄第一人
冼夫人(公元512年農曆11月24日—公元602年農曆1月18日),又稱冼太夫人、谯國夫人,名英,高涼郡(今廣東茂名、陽江一帶)人,出生于今茂名市電白區電城鎮山兜村,嫁于高涼郡(今廣東高州),是梁、陳、隋三朝時期嶺南部落首領,史稱谯國夫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被奉為“嶺南聖母”。夫人幼賢明,多籌略,在父母家,撫循部衆,能行軍用師,壓服諸越一生身曆三朝,順應人民的要求和願望,緻力于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她和她的子孫們相繼為嶺南地區持續百年的相對穩定,促進廣東南部地區社會和經濟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是愛國主義典範。她的英雄形象一直深深地刻在中國人民心中,被陳朝、隋皇朝敕封為“石龍郡太夫人”、“宋康郡夫人”、“谯國夫人”,死後谥封為“誠敬夫人”。卒于公元六零二年農曆一月十八日。後來,明太祖和清朝同治帝分别追封為“高涼郡太夫人”、“慈佑太夫人”。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總理譽之為“中國巾帼英雄第一人”。2000年2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視察高州時,盛贊冼太夫人的曆史功績,贊她是我輩後人永遠學習的楷模。她的生平載入《二十五史》的《隋書》、《北史》和《資治通鑒》。[1]
    本名:冼英 别名:冼太夫人,“嶺南聖母” 字: 号: 所處時代:陳、隋朝時期 民族族群:壯族 出生地:高涼郡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爵位:谯國夫人 官位:中郎将

人物生平

早期經曆

谯國夫人(冼夫人)約522年出生于廣東高涼郡山兜丁村,公元602年農曆正月十八日逝世,被隋皇朝谥為“誠敬夫人”,按當時俚人習俗歸葬于故裡山兜之原。山兜現還保存着冼夫人的墓地“隋谯國夫人冼氏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隋書。列女傳》(卷八十)以“谯國夫人”條目為其作傳。家世代是俚(壯族先民分支)人首領,占據山洞,部屬有十餘萬家。夫人自幼賢明,多謀略,在娘家時,能夠約束部下,行兵布陣,鎮服百越。在本鄉信義卓著。越人的風俗就是愛互相攻擊。夫人的兄長、南梁州刺史冼挺,倚仗他的富強,侵略掠奪别的州縣,嶺表一帶為他所苦。夫人多次規勸,因此别郡的怨隙止息,海南、儋耳歸附的有千餘洞。梁朝大同(公元535年-公元545年)初年,羅州刺史馮融聽說夫人有志行,為他的兒子高涼太守馮寶娉為妻子。馮融本是北燕的後裔。當初,馮弘投奔高麗的時候,派馮融的祖父馮業帶着三百人過海歸宋,從此留在新會。從馮業到馮融,三代是高涼太守。此時,夫人約束本族,讓他們依從民禮,每次都同馮寶一起解決訴訟問題,首領中有犯法的,即使是親族,也沒有使其逃逸的。自此,政令有序,人們不敢違抗。

冼夫人是南北朝至隋朝時期嶺南傑出俚人大首領。她的家族在秦漢時期至南北朝時期已世為南越俚人首領,統領着南越俚人部落。梁朝時,冼夫人在幼小時就世襲當了大首領(她的家族推行女性世襲首領制度)。冼夫人賢明統率本部落民衆,引導他們多做好事、善事。尤其是制止了時任南梁州刺史的大哥冼挺持強侵略掠奪鄰近州縣的行為,改變了越人部落愛互相攻擊的風俗,從而改變了部落之間、部落與官府之間争戰不斷、“嶺表苦之”的混亂局面。冼夫人以其能行軍用師、籌略超群、信義卓著而德威遍布,鎮服了南越的各個部落。南海沿海地區(古代包括越南沿海地區)和海南島共千多個部落歸附在她的統領下。其時,冼夫人已是統領“部落十餘萬家”的賢明大首領。

時任羅州刺史的馮融,知道了冼夫人是賢明的俚人大首領,全力促成其時任高涼太守兒子馮寶與冼夫人的“漢俚”聯姻。嶺南地區在冼夫人與馮寶的“南越大首領”和“朝廷地方長官”的雙重管治下,“政令有序”,改變了嶺南地區梁朝以前官府“号令不行”的局面。冼夫人大力推行中原文明,教導俚人“使從民禮”。自此,冼夫人帶領俚人這自東漢就一直雄踞于南越最大的本土族系,逐漸融和于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中,推動了嶺南文明乃至中華文明的發展進程。梁武帝大通2年(528年),梁朝在嶺南設置高州、羅州以加強對嶺南的管治,冼夫人值此時勢,以嶺南大首領的身份上書朝廷提出在海南島設置崖州,梁皇朝準予。冼夫人将自漢代脫離了中央王權586年之久的海南島,重新收歸國家管理,并在海南島恢複郡縣制,大力推行教育和發展生産,為唐宋以後對南海諸島的大管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古代南海海上絲綢之路開拓、保駕護航等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

梁朝時期,“侯景之亂”期間,高州(州治在今陽江白沙)刺史李遷仕響應侯景作亂。冼夫人足智多謀,聯合陳霸先平了亂,維護了嶺南地區的穩定,并英明地全力支持陳霸先北上參與平息“侯景之亂”,成就陳霸先幹了一番影響後世的大事業。梁、陳朝更替之際,馮寶逝世,嶺南地區形勢大亂,冼夫人以強大的力量,懷集百越,确保了嶺南地區的和平穩定。陳朝初,仍為嶺南大首領的冼夫人派九歲的兒子馮仆,帶領嶺南諸首領到丹陽(今南京)向陳霸先皇帝表示效忠,馮仆即被任命為陽春太守。後來,廣州刺史歐陽纥謀反,并以馮仆為人質,脅迫冼夫人一起作亂。冼夫人卻說:“我為忠貞,經今兩代,不能惜汝辄負國家。”冼夫人統領百越酋長聯合陳朝将領章昭達平息了該動亂。陳朝冊封冼夫人為中郎将、石龍太夫人,為刺史級别。陳朝國亡時,嶺南數郡共奉冼夫人為“聖母”,以求保境安民。

隋朝剛建立時還未能統一嶺南。冼夫人審時度勢、順應曆史發展潮流,統領嶺南和平歸順隋王朝,推動了中國再次實現大一統。為此隋王朝冊封冼夫人為宋康郡夫人。不久,番禺首領王仲宣謀反,嶺南很多地方首領響應,嶺南大亂。冼夫人果斷發起平亂,将因私情影響戰況的孫子馮暄收入牢獄,統領孫子馮盎與隋鹿願軍會合,打敗了王仲宣、斬殺了陳佛智。随後,冼夫人親自護衛朝廷特使裴矩巡撫諸州,當時蒼梧首領陳坦、岡州馮岑翁、梁化鄧馬頭、藤州李光略、羅州龐靖等都來參谒。冼夫人命令他們統管其所屬部落歸順隋朝。于是,嶺南地區再次得到了安定。隋高祖驚訝贊歎冼夫人的特殊貢獻,封馮盎為高州刺史,特赦放出馮暄、并封為羅州刺史;追贈馮寶為廣州總管、谯國公,冊封冼夫人為谯國夫人;将宋康邑授賜給馮仆妾冼氏;發诏書準許冼夫人繼續開設幕府,稱為“谯國夫人幕府”,置長史以下官屬,給印章,調度指揮嶺南各部落及六州的兵馬,若有機急,可随宜行事。

後來,因番州總管趙讷貪虐暴政,引發了嶺南地區俚、僚人叛亂。冼夫人收集趙讷的罪狀後上書朝廷。朝廷法辦了趙讷、并降旨委任冼夫人為大使招安撫慰嶺南民衆。冼夫人親載诏書,巡撫嶺南十餘州。冼夫人所到的地方都一一歸順了朝廷,嶺南大地又回複安定。為此,隋高祖賜予冼夫人臨振縣(今海南三亞地區,而實際上是整個海南島)作為“湯沐邑”,自主管理一千五百戶。

隋朝時期,冼夫人每年都召開大會,把梁、陳、隋三朝朝廷的賜贈物品都陳列于大庭上,告誡族人說:“汝等宜盡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賜物具存,此忠孝之報也,願汝皆思念之。”由此,冼夫人為茂名為普羅大衆留下了永垂萬世的“唯用一好心”精神。

冼夫人生于中國曆史上最動蕩的南北朝,身處最蠻荒的嶺南,作為俚人的一名女性,她集“忠、愛、志、慈、慧、誠、識、謙、謹、誡”于一身。曆經梁、陳、隋三朝十帝,始終秉持“唯用一好心”,順應曆史潮流和人民意願,堅決不獨立、不稱王,明識遠圖,心無磷缁,矢志不渝地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嶺南的安定,卓越地做到了“護國佑民”,維護了珠江流域很長一段曆史時期的穩定和發展,促進了嶺南的民族融合和社會、文明進步。

冼夫人,又稱冼太夫人,除上述封建王朝的封号外,民間尊奉她為:“嶺南聖母”、“南天聖母”、“南海保護神”等。她的生平載于《二十五史》的《隋書》《北史》和《資治通鑒》等正史。

冼夫人文化在粵、桂、瓊及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極具感召力,目前海内外有冼夫人廟宇和紀念館逾二千座,冼夫人成為世界曆史女性中擁有最多廟宇和紀念館的人物。國内學者稱她為“中國曆史上最完美的女人”,西方學者稱她是“東方最具人格魅力的女性”。

助夫平反

後遇侯景反叛梁朝,廣州都督蕭勃征召兵馬馳援。高州刺史李遷仕占領大臯口,派人征調馮寶,馮寶想去,夫人阻止他說:“刺史無故不能召遣太守,肯定想騙你去一同謀反。”馮寶說:“你怎麼知道?”夫人說:“刺史被召援助台城,可是說自己有病不去,鑄造兵器,聚集部衆,然後召喚你。如果你去了,肯定會被留作人質,用來脅迫你的部衆。這個意思很明顯,希望你暫時不要去,靜觀事态發展變化。”幾天後,李遷仕果然謀反,派遣主帥杜不虜率領軍隊侵入贛石。馮寶聞聽後,急告夫人。夫人說:“平虜是一員猛将。帶領軍隊侵入贛石,就要同官兵相抗衡,大概不能回兵。遷仕在州裡,就沒有什麼作為了。如果你親自去,一定有戰鬥,應派使者去騙他,講一些謙卑的話,送上厚禮,說自己不敢出來,想派夫人去參拜。他們聽說隻顧歡喜,肯定不予防備。這樣我就帶領千餘人,步行挑着雜物,大聲談笑去送禮,待到栅欄下,賊人一定可以消滅。”馮寶聽從了夫人意見。遷仕果然大喜,看到夫人部衆都挑着雜物,就沒有設防,冼夫人于是突然發動攻擊,大勝。遷仕逃跑,在甯都苟安。冼夫人帶兵與長城侯陳霸先在贛石相會,回來時對馮寶說:“陳都督非常值得敬畏,非常得民心。我看這個人一定能夠剿平賊人,你應該重重贊助他。”

忠義為國

馮寶死後,嶺表一帶大亂。到公元558年(陳永定二年),夫人派她九歲的兒子馮仆帶着各位首領在丹陽朝見皇帝,馮仆始任陽春郡守。後來廣州刺史歐陽纥謀反,召馮仆到高安,誘他一同謀反。馮仆派人回去報告夫人。夫人說:“我家做忠臣到現在已經兩代了,不能因愛惜你就有負于國家。”于是發兵抵禦,帶領百越酋長和章昭達裡應外合,歐陽纥部衆潰散。馮仆因為夫人的功勳,封為信都侯,又加授“平越中郎将”,轉任石龍太守。诏令使者持節冊封夫人為中郎将、石龍太夫人。賞賜絡驷安車一乘,給鼓吹一部,以及旌旗與節符儀仗,同刺史的級别一樣。至德(公元583年—公元587年)中,馮仆死。後遇陳國滅亡,嶺南一帶沒有依附隋朝的,幾個州都奉夫人為主,号為聖母,保境安民。

隋派總管韋洗安撫嶺外,陳将徐磴憑借南康拒守。韋洗到了嶺下,徘徊不敢前行。當初,夫人把扶南犀杖獻給陳主,到此時,晉王楊廣拿出陳主留給夫人的信,告訴她陳國滅亡了,讓他們歸服,并且用兵符和犀杖作為憑證。夫人看見犀杖,确認陳國滅亡,聚集首領,整天痛哭。派她的孫子馮魂領着衆人迎接韋洗,進入廣州,嶺南全部平定,皇上封馮魂儀同三司,冊封夫人為甯康郡夫人。

安撫族人

不久,番禺人王仲宣反,将韋洸包圍于州城。冼夫人派孫子馮暄率師救韋洸。不料馮暄與王仲宣的部将陳佛智平素交好,故按兵不動。冼夫人大怒,派人執拿馮暄并關進州獄。又派孫子馮盎出師,斬陳佛智,與鹿願軍會師共敗王仲宣。冼夫人親自披甲乘馬,張錦傘,領彀騎,護衛朝廷诏使裴矩巡撫諸州,嶺南又定。隋高祖對冼夫人的英勇和才略大為驚異,乃拜馮盎為高州刺史,并赦免馮暄,拜為羅州刺史。追贈馮寶為廣州總管、谯國公,冊封冼夫人為谯國夫人。開谯國夫人幕府,置長史以下官屬,給印章,可調動部落六州兵馬。其時番州總管趙讷貪虐,土著部落多有亡叛。冼夫人令長史張融上書言讷罪狀。隋高祖獲得趙讷貪賄證據将其法辦,并降敕委命冼夫人招慰亡叛。冼夫人親載诏書,過十餘州,宣述朝廷意旨,所至皆降服。隋高祖再賜冼夫人臨振縣湯沐邑1500戶。追贈馮仆為岩州總管、平原郡公。601年,冼夫人逝世,谥為誠敬夫人。

軍事才能

冼夫人(512年——602年),一作洗(xiǎn)夫人,是中國古代嶺南地區最受贊譽,也最具傳奇色彩的政治家。她一心為國、赤誠愛民的崇高精神,使動亂的南北朝時期的嶺南一隅得以偏安,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文化普遍提高。冼夫人不僅在協助梁、陳及隋三朝治理嶺南方面業績輝煌,而且她還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一員勇冠三軍的猛将。她在反對地方割據和分裂活動,維護國家統一的過程中所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幹和煊赫的戰功,得到皇朝的信任,逐漸上升為有權調動指揮部落六州兵馬,雄據一方的赫赫有名的人物,在中華民族曆代英雄豪傑中亦少有可比者。

奇謀妙策破征剿、愛民保土竭精忠

冼夫人用兵巧妙,變化多端,能根據不同的戰役,采用不同的謀略決策戰勝敵人。南朝蕭梁初,與孫冏、盧子雄二霸一仗,在保境安民、抗擊漢族豪強的鬥争中最為關鍵。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中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異常尖銳複雜的時期。在這個曆史時期内,由于南北兩朝雙方都千方百計企圖擊敗對方,進而統一中國,因此雙方都處于極度緊張的對立狀态。梁朝在北朝的強大軍事壓力下,擴軍備戰,财源枯竭,便加緊對俚人的經濟掠奪和武力鎮壓,激起嶺南俚人的強烈反抗。

為了征服俚人,梁武帝蕭衍在公元527年诏令“讨平俚洞立高州”,于是派皇侄蕭暎為征南将軍,以高要太守西江督護孫冏為主将,新甯(新興)太守盧子雄為次将,發動了攻擊嶺南俚人的戰役。孫冏邀功心切,驕而寡謀,假借招撫封拜之名,召集各部落首領到高要參加軍事會議,設伏擒殺。冼夫人的父親和叔父先後被害。孫、盧繼而以強大兵力越過雲霧大山,橫掃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帶的俚人村寨,将俚人村寨搶光後放火燒成廢墟。

作為俚人首領的冼夫人為了保境安民,毅然率領部衆撤出平原和丘陵地帶,退守雲霧山脈南段其中心根據地的深山叢林之中(即今高州市平雲山、飛龍山、石龍和陽春市雙滘、八甲一帶),利用高山深谷,地形熟悉,開展非對稱戰争和遊擊戰争,以武力反擊孫、盧兩霸的殺掠。自退守中心區深山以後,冼夫人率領部落壯丁構築防禦工事,與官兵周旋。她身先士卒,總是沖鋒在前,屢戰屢勝。古人雲:“不知民情難為相,不知敵情難為将。

”戰争中,了解敵情,是取勝的必要因素,作為統帥的冼夫人,非常注意這點。所以她認真掌握敵人動态,再巧妙運籌,采用伏兵戰術,在高山深谷之中,在盤曲絕險的半道上,埋伏軍隊,不敲鑼、不擊鼓,出奇不意出現在平原上,出擊敵人的心腹之處,使敵人無城可守,無兵可用。有時還運用多種策略,消耗敵人,即白天跟孫、盧軍隊打麻雀戰、伏擊戰;夜間則采用鳴鼓吹螺騷擾和小股兵力輪番偷襲氣勢旺盛的敵人,使孫、盧軍隊日夜不得安甯,紛紛敗退出山;同時又采用空室清野的策略,使孫、盧軍隊拉伕無人,搶掠無糧,陷入困境,最後不得不敗退。

堅持七年艱苦的抗争,終于戰勝了孫、盧兩霸的征剿,迫使南朝政權停止了内戰。從這場曠日持久的惡戰中,充分體現出冼夫人不僅是一員沖鋒陷陣、武藝絕倫的勇将,而且是一位傑出的軍事謀略家。

構築軍事防禦網“南國長城”逾千年

為了穩定嶺南,避免腹背受敵,南朝政權被迫作出讓步,對居住于嶺南地區的百越民族推行“以故俗治”的羁縻政策,在南越首領所在地方設置郡縣,同時任用民族首領當郡縣長官。嶺南雖然取得了暫時的偏安,但冼夫人及其馮冼氏族人“居安思危”,在其轄地範圍内,依托複雜地形,構建了一套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以保境安民。梁大同初,朝廷策封冼挺為南梁州刺史。他的根據地就是現在的平雲山和石龍一帶。

南梁州名号起源于高涼(梁),因雲霧山脈自北至南,其山如梁,故名“南梁”。南梁州的轄地,在今高州市的大坡、石龍、雲潭、新垌、馬貴;今陽春市的三甲、八甲、雙滘;今電白縣的那霍、黃嶺、羅坑等地。冼夫人所在的地區,也新增設許多州郡。梁大通中(528),從高涼地域内置立高州,同時置電白郡、陳又置務德縣(後改為良德縣),複置茂名縣。當時的高涼郡、電白郡、良德縣和茂名縣,均統屬于高州,州、郡、縣治也同設于高州地域内,彼此相隔緊數十公裡。

高涼地區的冼氏家族,由于他們都是當時世襲的部落首領,馮冼聯姻之後,馮寶落籍良德冼氏,居住于良德縣城(今良德水庫區),他們的後代也同樣被任命為當地或附近郡縣的長官。為了維護自身部族的利益,冼夫人及其馮冼氏家族成員便在其地域内,建立了一套嚴密的軍事防衛體系。在良德和高州附近一帶的戰略要地上,至今冼夫人的軍事遺迹曆曆在目,并留有許多以軍事遺迹命名的地域名稱,如良德的軍營、大田、馬子村、馬子坳,大坡的軍屯、軍營、軍堡,石龍的上營、下營、十二火竈、二十四火竈等等。

曹江高涼山是冼夫人長期駐軍屯守的重地之一,在高涼山南側下方,有圓盤嶺、跑馬道、練兵場,這是冼夫人用來排兵布陣的演習場所。它們與周圍的良德、石龍、平雲山、新垌番薯堡、營盤嶺、挂榜嶺、帥堂等軍事重地,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古代軍事攻防體系。這是其他部族難以相比的。這也是馮冼氏部族能長期雄踞于其他部族之上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來,文物工作者在高州市東北部山區,不斷發現古代大型的石構城牆遺迹。其中大坡平雲山的城牆遺址,其位置在平雲古廟的西側不遠處向東綿延至新坰三官頂,全長約50公裡。牆體用大小不一的角礫石塊依山勢險要處或山嶺最高處砌築,牆高二米至三米不等,寬度1米至3米,牆外多是陡坡,牆内較平緩。牆體上有規律的設置嘹望孔、烽火台、出入道、哨所。在石龍旺沙、中和村人迹罕至的群山之巅,一座座壘牆類軍事遺址在朦朦雲海籠罩下,猶如直插天際的雲梯。其中有營壘、烽火台、炮台、壘牆以及橫亘數十裡的“跑馬道”、“十二火竈”、“二十四火竈”等軍事遺址。

在附近山上還出土有銅鼓一面,青銅刀、劍各一把。在飛龍山附近一帶的土地上,也到處分布有冼夫人軍事文化遺迹,其中有軍堡、軍屯、飛龍、大營盤、跑馬道、三十二火竈、杉芽堡、祭關頂、皇樓山、俚坑等大小不一的軍事遺迹。飛龍山則居高臨下,成為控制着這一帶軍事要塞的中心。在飛龍山上曾出土有青銅刀一對,銅印一枚,在附近出土有銅鼓一面。這些出土文物,印證了冼夫人在石龍、飛龍山一帶的活動情況。上述這些古遺迹被人們譽為“南國長城”,其與曆史記載的仍未歸化的俚僚部落狀況相符。《隋書·地理志》記載,俚人“巢居崖處”。

貞觀元年,唐太宗曾說:“獠依山險,當拊以恩信。脅之以兵威,豈為人父母意耶?”長慶初,曾被貶為潮州刺史的兵部侍郎韓愈曰:“賊皆洞獠,無城郭,依山險各治生業,急則屯聚畏死。”觀察這些山上保存的城牆建築,可以判斷平雲山和石龍地區發現的類似構築是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的整體軍事防禦設施。由此可推斷是冼夫人與馮寶結婚之前,為抗擊南朝政權征剿所建。

馮冼聯姻後,政地合一,政令暢通,社會穩定,冼夫人乃下山于山下的良德及舊城建城開府,協助馮寶“參決辭訟”處理政務。此時,平雲山、石龍軍事設施仍然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一,平雲山和石龍,海拔高度約一千米,周圍群山連綿,正是扼守我市東北部出陽春、肇慶通廣州的咽喉,進可攻,退可守;其二,扼守新垌如舊城的東大門,正是一處守城的天然屏障。從地面保存的城牆遺迹來看,其跨距之長,規模之大,建築之巧妙,形制之獨特,充分體現了冼夫人傑出的軍事才能,非凡的組織能力和号召力。

暗計智挫李遷仕、明眸助陳滅侯景

自古以來,兵家就有“兵不厭詐”之說。更有智者,認為它是軍事謀略的基本特征,也是“大智大勇”的基礎。有一件事很能顯示冼夫人的大智大勇,就是計取李遷仕。梁太清三年(549)三月,梁将侯景叛亂,他攻陷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把梁武帝圍困在台城(宮城)内。高州刺史李遷仕認為,這正是割據稱雄的好機會。他假稱有病,拖延發兵救援的時間。為了一舉成功,他想争取冼夫人的支持,因為冼夫人在俚族人民中威望很大,隻有通過她,才能把當地的俚族人煽動起來,參加叛亂。而要取得冼夫人的支持,就必須讓冼夫人的丈夫也參加叛亂。

但是主張維護國家統一的冼夫人,打碎了李遷仕的如意美夢。550年,李遷仕派人來到高涼,請馮寶到他那裡去,說是有要事相商,其實,就是想威逼馮寶一同起兵。馮寶見刺史有請,便準備前去,聰明機智的冼夫人,識破了李遷仕的陰謀詭計,立刻加以勸止。她對馮寶說:“刺史無事找你到他那兒,一定是想要你同他一起造反。”馮寶說:“你怎麼知道呢?”冼夫人進一步分析說:“刺史奉命援救台城,理當即刻發兵。可是,李遷仕一再拖延時間,遲遲不去援救;一面又在招集人馬,并且叫你前去,他的反迹已經很明顯了。找你去,一定是想把你關起來,作為人質,脅迫我也和他一起造反。

”冼夫人根據當時的政治形勢和李遷仕的所作所為,斷定李遷仕必然反叛,看穿了李遷仕召馮寶的陰謀詭計,最後作出“你先不要去,看看情況再作決定”的對策。馮寶聽了夫人的話,恍然大悟,就沒有去李遷仕那兒。李遷仕見馮寶沒有上當,也等不及,沒多久就公開造反了。李遷仕謀反以後,首先派遣手下得力的大将杜平虜進住贛石,企圖在那裡截擊梁朝始興太守陳霸先率領的一支援救台城的隊伍。陳霸先派部将周文育前去迎敵,兩軍一時相持不下。

馮寶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冼夫人。冼夫人覺得這正是進攻高州消滅李遷仕的好機會,她對馮寶說:“杜平虜是李遷仕手下的一員勇将,現在他帶兵出去,進駐贛石,同陳霸先相持,一時回不來。李遷仕一個人在高州,力量單薄,我們可以用計消滅他。如果你帶兵去,必然會發生激烈的戰鬥,倒不如派人帶着豐盛的禮物,假裝是贖前次見召未去之罪;同時告訴他,你現在很忙,想讓我代表你前去。他聽說我去,一定很高興,放松戒備。我帶領千餘人,挑着東西,内藏武器,一路上說是到高州去請罪,等進了城,便一齊拿出武器,發動攻擊,必定大獲全勝。

”在這裡,冼夫人運用了孫子“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謀略。馮寶覺得這個辦法很好,就讓冼夫人去辦這件事。李遷仕聽說冼夫人親自來了,随從士兵又挑着擔子,以為馮寶是想追随自己。冼夫人一行進入州城,來到刺史府門口,突然一聲号令,那一千多個士兵,紛紛扔下擔子,抽出兵器,出其不意地發動攻擊,結果一舉大敗李遷仕。冼夫人打敗了李遷仕以後,馬上領兵前往贛石,配合陳霸先平定了侯景的叛亂,解救了梁朝的危亡,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從上述可見,冼夫人在這場維護統一、平息叛亂的鬥争中冷靜地分析形勢,采取正确的策略決策,克敵制勝,充分顯示了一位才能非凡的軍事家的“智”和“勇”。如果沒有對敵我力量的清晰了解,缺乏克敵制勝的統帥氣魄,作出如此大膽的決策是不能設想的。史稱冼夫人“智勇兼備,至老未嘗敗衂”。她平生從未打過敗仗,這一點确實不假。

戰略超群平内亂、安民安境息争端

将帥統兵破敵必須具備的要素,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要推惠施恩,恩威并施才能稱雄天下。冼夫人作為一位才能非凡的軍事謀略家,在她的軍事生涯中差不多每次都表現出推惠施恩、恩威并施的“治勝于戰”的思想,說服俚族首領,平息各類叛亂。嶺南是百越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秦漢在嶺南設置郡縣後,那些交通、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區逐步實現了封建化,但當時高涼地區的俚人社會,才開始由家長奴隸制向封建制逐步轉化的時期,仍保留有奴隸制和原始部落,各部族還“往往别村,各有長帥,恃在山險,不用王法”,且“越人之俗,好相攻擊”,“每構仇怨”。

他們在相互侵擾,掠奪生口和财富,“以富為雄。”冼夫人身為俚人首領,注意靠行仁政來統一安定天下。其兄南梁州刺史冼挺,“恃其富強,侵掠旁郡”,殘害百姓,“嶺表苦之”。冼夫人每每加以勸阻,“使其兄輯和”諸部落。公元558年,陳霸先建立陳朝。廣州刺史肖勃起兵反對陳霸先。這時馮寶已去世,不少有野心的首領,認為時機已到,便紛紛起兵叛亂。一時,嶺南大亂。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那時候,陳朝剛剛立國,沒有餘力顧及嶺南。

冼夫人為打擊豪強,安撫百姓,便采取“治勝于戰”的策略,以俚族首領和太守夫人的身份,一方面差人張貼安民告示,要求附近幾個州的州郡長官,不要參與肖勃的叛亂,而要各守其職,确保境内治安;另一方面派人去勸告那些起兵的首領,讓他們停止叛亂,以免生靈塗炭,并許諾免除所有人的罪。同時,嚴明軍紀,不準軍士随便殺人擄掠,違令者斬首示衆。這正确決策一下,立即産生巨大威力,“諸蠻皆服其信義”,很多首領接受了她的勸告,地方的叛亂迅速平息下來。

假若冼夫人不是這樣寬容大度,一定要法辦參與叛亂者,甚至濫殺無辜,很可能激化矛盾,增加平叛的難度,也影響社會的穩定。由此可見,冼夫人能夠号令一方,萬衆歸附,這正是由于其過人的軍事才能,“壓服諸越”之故。隋朝開皇年間,番禺俚帥王仲宣謀反,一些部落、州郡首領響應,在平定王仲宣的叛亂之後,“夫人親披甲,乘介馬,張錦傘,領彀騎,衛诏使裴矩撫諸州”,同樣沒有追究這些州郡首領的反叛之罪,相反還“令統其部落”,故俚僚人均稱她為“錦傘夫人”,遠近鹹相感敬,也就是蘇轼所吟詠的“錦傘平積亂”的史迹。

由于冼夫人統率軍隊實行推惠施恩,恩威并施的“治勝于戰”的軍事謀略,于是在俚僚各部落之間,相互解仇息兵,消除了彼此攻戰的宿怨,“自是溪洞之間,樂樵蘇而不罹鋒镝數十年”,革除了相互攻擊和掠奪的惡習,加強了民族内部的團結。

大義囚孫忠貫日、擊殲逆賊除仲宣

作為崛起于亂世的一支軍事政治勢力的領袖,冼夫人對自己的俚人部屬乃至在其勢力範圍内都重視治制。樹立軍威,号令嚴明,執行賞罰是冼夫人破敵制勝的重要手段。三國軍師諸葛亮雲:“師出以律,失律則兇”。《曾胡治兵語錄》也指出:“古人用兵,先明功罪、賞罰。”這是說一支軍隊必須要有嚴格的制度、嚴密的組織以及嚴明的紀律,否則必然打敗仗。曆來兵家都非常重視從嚴治軍,行賞罰是用兵的主要措施。冼夫人當然也不例外。她是位善于樹立軍威,号令嚴明,信賞必罰的人。她治軍多年,勤政多年,對自己、對部屬都嚴加約束,先正己後正人。

對待下屬,冼夫人向來都嚴格要求,倘有違犯軍規,必從嚴治之,即使是對待自己的親屬,也從不姑息。一次,在軍事訓練中,其十四歲侄兒冼耀(冼挺之子)遲到,依軍規照打二十軍棍。冼夫人和馮寶結婚以後,注意“誡約本宗,使從民禮”,“每與寶參決辭訟,首領有犯法者,雖是親屬,無所舍縱”。冼夫人因此深得部衆尊敬,所以号令三軍,莫有不從。王仲宣謀反時,兵圍廣州,韋洸在拒守中中流矢身亡。

冼夫人派她的孫兒馮暄“在帥堂村點将台起兵”(《廣東省志·地名志》)去解廣州之圍。王仲宣派部将陳佛智阻擋馮暄的援兵。馮暄和陳佛智十分要好,所以不積極救援廣州而故意逗留,贻誤了軍機。冼夫人知情後,她大義滅親,立即把馮暄逮捕下獄,改派孫兒馮盎去救援。冼夫人此舉深得軍心。馮盎力戰,斬了陳佛智,進軍南海,大敗王仲宣。此後,為進一步安定南疆,70多歲的冼夫人又親自護衛诏使裴矩巡撫嶺南二十餘州。

結果,蒼梧的陳坦、岡州(今廣州新會一帶)的馮岑翁、梁化(今廣東惠陽一帶)的鄧馬頭、藤州(今廣西藤縣)的李光略、羅州(今廣東化州境内)的龐靖以及其他地區的民族首領,“皆來谒見,矩承制署為刺史、縣令,使還統其部落,嶺表遂定”。因此,冼夫人也因軍功而被隋朝冊封為“谯國夫人”,可以設“幕府,置長史以下官屬,給印章,聽發部落六州兵馬,若有機急,便宜行事”。此時,冼夫人到達了她事業的頂峰,成為隋朝穩定嶺南局勢的頂梁柱。冼夫人的出現,标志着高涼冼氏家族的發展已臻極盛,也标志着整個高涼馮冼氏家族曆史長河的發展,已進入最輝煌的時期。

主要影響

冼夫人,古代海南人民的傑出領袖。

海南這個稱号,按史書上的記載,自宋代才開始使用。那麼,在之前的曆史中,海南是作為嶺南地區的一個部分出現的,當時的海南主體居民就是現在黎族的先民,俚人。俚人是當年嶺南地區的原住民,當時他們公認的首領就是如今在海南大名鼎鼎的冼夫人。在冼夫人之前的年代,海南雖說在漢代就納入中國版圖,但其實曆代朝廷對于海南的治理隻是名義之上的,所設立的郡縣也局限于海南北部地域。而冼夫人對海南重要的貢獻就是,使整個海南島的民衆歸順于自己的靡下,使整個海南的地區得到了全面的管治,全方位的和大陸政權對接,讓海南和中國的各個地區同步發展,深刻的改變了海南的曆史軌迹。

史料索引

《隋書》卷八十列傳第四十五《列女傳》——谯國夫人。《隋書》記載,馮寶去世後,嶺南大亂,冼夫人安撫百越各部,使境内安然無事。後來,陳後主降隋,冼夫人了解政局變化後,宣布歸順隋朝,并派孫子馮魂帶兵迎接隋軍,接管嶺南。

人際關系

谯國夫人是高涼冼氏之女,世代是南越一帶的俚人的首領,其兄長為南梁州刺史冼挺。夫君為高涼太守馮寶。谯國夫人的兒子為馮仆,孫子馮喧、馮盎。關于谯國夫人故裡問題,電白、高州、陽江三地之間争議激烈。《隋書》曰:“谯國夫人者,高涼冼氏之女也。”《北史》載:“谯國夫人冼氏者,高涼人也”。《資治通鑒》載:“高涼冼氏,世為蠻酋,部落十餘萬家,有女,多籌略,善用兵,諸洞皆服其信義,融聘以為寶女。

曆史評價

《隋書》:夫稱婦人之德,皆以柔順為先,斯乃舉其中庸,未臻其極者也。至于明識遠圖,貞心峻節,志不可奪,唯義所在,考之圖史,亦何世而無哉!

冼夫人德行的重要體現是忠和義。冼夫人為什麼能一直得到中原認可?因為她總是把國家統一擺在第一位,兩次不顧兒孫的安危,平定叛亂,在陳國亡國時,率衆痛哭後才歸降隋朝。

蔡東藩:馮夫人冼氏,謂非常人,誠哉其然。惟冼氏為一婦人,乃能鑒别枭雄,已非凡品,且為馮寶設謀,智賺遷仕,有此巾帼,不亞須眉。

被周恩來譽為“中國巾帼英雄第一人”的冼夫人,早在1400多年前就向海而興,成為中國踏上海上絲綢之路的先行者之一,推動與東南亞之間的經濟、文化和貿易交流。1919年,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曾規劃中國大陸沿海九大商港,其中便有茂名博賀港。

江澤民:“我輩後人永遠學習的楷模”。

一生緻力于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為促進嶺南社會的穩定和經濟文化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一是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二是反對地方割據和分裂活動,維護國家統一;三是促使海南與大陸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真正結為一體;四是推行社會改革,堅決革除社會陋習,推動俚人社會的文明進程;五是積極傳播漢族文化和當時先進的生産技術,開發嶺南,推動嶺南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

吳晗:冼夫人是我國越族的傑出人物,也是我國曆史上最傑出的婦女之一,他對當時當地的人民生活安定和生産發展有貢獻,這樣的人物是應該肯定的,應該歌頌的。故事劇裡有穆桂英挂帥,佘賽花百歲挂帥,楊門女将等劇目,我要向戲劇家們建議,為什麼不寫冼夫人呢?她的一生是值得也應該寫成曆史劇的。

冼玉清:冼夫人是婦女為國立德立功之第一人;婦女開幕府建牙懸肘之第一人;婦女任使者宣谕國家德意之第一人;婦女享萬民祭祀之第一人。

張德江:構建和諧社會,冼夫人是個典範。建設文化大省,構建和諧社會,極有必要宣傳冼夫人的曆史功績和愛國主義精神,這一方面的工作一定要加強。

趙劍敏:可隋朝在南方對嶺南少數民族的平撫,則有賴于一個傑出的女性,一個絲毫不遜色于須眉的巾帼英雄。

後世紀念

高城冼太廟

高城冼太廟位于廣東省高州市市區文明路。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和1992年三次重修。共四進,總進深66米、面闊13。2米,建築面積882。39平方米。

頭門為單檐歇山頂。正殿為擡梁式木結構,殿内由兩行8條圓形木柱支撐主體,花崗岩柱礎。以牆體分隔梢間。正間有冼夫人木雕像,次間有落地罩木雕圖案裝飾。大廳與前檐之間以9副吉祥圖案雕花屏風相隔。從明間前邊延伸出拜亭一座,拜亭轉角四柱均為石質通花龍柱,其周邊連續鑲嵌有十二生肖石雕圖案欄杆。瓦面為重檐歇山頂結構,鋪叠綠色琉璃瓦;脊梁飾雙龍戲珠等立體灰雕圖案。

中殿次間左右兩邊的牆壁上,各鑲嵌有大小不等的石碑一行,碑文陰刻1萬多字,内容是與冼夫人有關的傳記、記事、捐題、告示等。

2000年2月,江澤民同志視察高城冼太廟時,盛贊冼夫人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團結的精神,稱她為“我輩及後人永遠學習的楷模”。同年,費孝通同志參觀高州冼太廟,并親筆題詞“巾帼英風”。高城冼太廟成為人們瞻仰、緬懷冼夫人的重要場所,亦是弘揚冼夫人精神的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茂名市、高州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是廣東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冼夫人廟

雷州的冼夫人廟座落于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英利鎮英利圩中街東側,是雷州乃至湛江地區唯一的一間祀奉南北朝至隋朝時期民族巾帼英雄冼夫人的廟宇。此廟始建不詳,明正德九年(1514年)重修,原建有正廳、拜亭、前廳和四周高5。5米,寬1米,長約150米的圍牆,東北和西南角還建有兩幢三層炮樓,總占地1500多平方米。原正廳坐北朝南,硬山頂,青石,磚瓦和杉木結構。

民國十年(1921年)曾被國民革命軍以破除迷信為由而拆除神閣寶像,解放前、後一直被用作英利鎮政府辦公或辦學校,1953年被糧管所接管,後又同租給蠶繭站和私人。直至1994年才退還廟宇的正廳、拜亭和前廳,1998年進行重修,1999年完工。至此,關閉了近80年的英利冼夫人廟重新香煙缭繞,燭光重燃,重現昔日光輝。讓遊客拜祭。1994年冼夫人廟被列為廣東省雷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上一篇:Olivia Ong

下一篇:鄭景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