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巴法納

再見巴法納

比利·奧古斯特執導的劇情片
兩屆奧斯卡獎得主丹麥籍導演比爾·奧古斯特,繼《影都雪戀》(Smilla's Sense of Snow)之後,為人們帶來了他的最新力作,《再見巴法納》參加了2007年柏林電影節競賽單元,與其他參賽影片一起角逐金熊。[1]這部國際聯合制作的電影,講述了白人看守警衛詹姆斯詹姆斯·格瑞格裡(約瑟夫·費因斯飾),在他遇到囚犯納爾遜·曼德拉之後,他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而曼德拉也在監獄裡度過了二十多年的時間。
    中文名:再見巴法納 外文名:Goodbye Bafana 其他譯名:再見曼德拉 類型:劇情,傳記,曆史 出品公司:Distribution Company 制片地區:比利時 南非 英國 盧森堡 拍攝地點: 發行公司: 導演:比利·奧古斯特 編劇: 制片人: 主演:約瑟夫·費因斯,黛安·克魯格,丹尼斯·海斯伯特,Patrick Lyster 片長:140 票房: 對白語言:英語 科薩語 色彩:彩色 電影分級: imdb編碼: 主要獎項: 在線播放平台: 類别:傳記 劇情 曆史 上映地區:德國 評分:7.6 等級:Taiwan:PG-12

基本内容

更多中文片名:

再見,巴法納

再見曼德拉.....台灣譯名

更多外文片名:

Detenuto 46664.....Italy

Özgürlügün rengi.....Turkey (Turkish title)

Colore della liberta, Il.....Italy

Mandela: Meu Prisioneiro, Meu Amigo.....Portugal

Adiós Bafana .....Argentina (festival title)

Farväl bafana .....Sweden

Hyvästi Bafana .....Finland

影片類型:

劇情

片長:

USA:140 min

國家/地區:

比利時 南非 英國 盧森堡

對白語言:

英語 科薩語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混音:

DTS杜比數碼環繞聲

級别:

Switzerland:10 Ireland:15A Taiwan:PG-12 Netherlands:12 Sweden:11 Germany:6

制作成本:

,000,000/estimated

拍攝日期:

2006年3月27日 - 2006年5月27日

制作日期:

2006年1月16日 - 2006年10月27日

攝影機:

Arriflex Cameras and Lenses

攝制格式:

35 mm.....(Kodak)

洗印格式:

35 mm.....(anamorphic)

演職員表

演員表

約瑟夫·費因斯Joseph Fiennes .....James Gregory

丹尼斯·海斯伯特Dennis Haysbert .....Nelson Mandela

戴安·克魯格Diane Kruger .....Gloria Gregory

Mehboob Bawa .....Ahmed Kathrada

Adrian Galley .....Brigadier Kemp

Shiloh Henderson .....Brett Gregory

Warrick Grier .....Vann Niekerk

Patrick Lyster .....Maj Pieter Jordaan

Leslie Mongezi .....Walter Sisulu

Sizwe Msutu .....Cyril Ramaphosa

特瑞·菲托 Terry Pheto .....Zindzi Mandela

Matthew Roberts .....National security agent

Faith Ndukwana .....Winnie Mandela

Giulia Troiano .....Voice Italian Version

Eduan van Jaarsveldt .....Sgt Chris Brits

Garth Breytenbach .....Jack Steyn

職員表

編劇Writer

巴布·葛拉漢Bob Graham- book

詹姆斯·格裡高利James Gregory- book

Greg Latter

制作人Produced by

Dianne Beatty- line producer

Roberto Cipullo- co-producer

Jimmy de Brabant- executive producer

Kwesi Dickson- co-producer

Michael Dounaev- executive producer

Ilann Girard- producer

Stephen Margolis- co-producer

Kami Naghdi- executive producer

Gherardo Pagliei- co-producer

Christine Raspillère- line producer

Luciano Sovena- co-producer

Andro Steinborn- producer

Jean-Luc Van Damme- producer

David Wicht- producer

Guillaume Benski- associate producer

Skady Lis- executive producer

Carola Ash- associate producer

攝影Cinematography

Robert Fraisse

剪輯Film Editing

Hervé Schneid

原創音樂Original Music

達裡奧·馬裡安奈利 Dario Marianelli

藝術指導Production Designer

Tom Hannam

美術設計Art Direction by

Jonathan Hely-Hutchinson

服裝設計Costume Design by

Dianna Cilliers

視覺特效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Alain Carsoux

副導演/助理導演Assistant Director

Guy Travers-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德國Germany2007年2月11日.....(柏林國際電影節)

西班牙Spain2007年3月24日.....(Las Palmas Film Festival)

比利時Belgium2007年4月11日

法國France2007年4月11日

德國Germany2007年4月12日

意大利Italy2007年4月13日

西班牙Spain2007年4月27日

英國UK2007年5月11日

俄羅斯Russia2007年6月23日.....(Moscow Film Festival)

希臘Greece2007年7月9日.....(DVDpremiere)

科威特Kuwait2007年7月11日

土耳其Turkey2007年7月27日

瑞典Sweden2007年8月.....(Malm?)

菲律賓Philippines2007年8月8日.....(Cinemanil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匈牙利Hungary2007年8月16日

冰島Iceland2007年8月22日.....(Green Light Film Festival)

挪威Norway2007年8月24日

荷蘭Netherlands2007年9月6日

丹麥Denmark2007年9月7日

瑞典Sweden2007年9月7日

葡萄牙Portugal2007年9月20日

以色列Israel2007年11月22日

黎巴嫩Lebanon2007年11月22日 .....(limited)

阿根廷Argentina2007年11月25日 .....(San Luis Cine International Festival)

波蘭Poland2007年12月7日

美國USA2007年12月14日 .....(limited)

台灣Taiwan2008年3月14日

簡要評論

Based on the memoirs of Nelson Mandela's prison guard

幕後制作

此故事是根據詹姆斯·格瑞格裡所寫的《再見,巴法納:納爾遜·曼德拉我的看管犯我的朋友》一書改編而成的。《再見巴法納》是前南非總統曼德拉的看守長在長達27年的看守過程中,生活所發生的顯着變化的真實故事。在美國電視系列劇《24小時》中被人熟知的丹尼斯·海斯伯特飾演這位非洲民族會議政治家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詹姆斯·格瑞格裡的妻子由德國女演員戴安·克魯格飾演。2007年2月11日,也就是在納爾遜·曼德拉從監獄釋放出來的17年之後,該片舉行了全球首映儀式。

您能否為我們大緻介紹電影《再見巴法納》的故事?它想要告訴當下的我們什麼?

比爾·奧古斯特:劇中的主要角色詹姆斯·格瑞格裡,在上個世紀60年代末來到羅賓島。他隻是一個很普通的人,沒有接受過教育,隻想成為一名盡忠職守的看守警衛。他是種族隔離制度的積極擁護者,認定黑人就應該是第二等級的公民。由于他會說科薩人使用的班圖語(當地語言),在審查機構找到了一份工作,随後每天都能夠和曼德拉接觸。他将曼德拉視為世界上最可怕的恐怖分子,就好像是我們今天看待本·拉登一樣。但是由于曼德拉的睿智和超凡魅力,詹姆斯逐漸轉變自己的一些觀念和興趣,開始在考慮南非民主解放的事情。

故事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組織上決定把詹姆斯從羅賓島調離到開普敦。由于他們已經建立起這種獨特的友情,曼德拉要求詹姆斯·格瑞格裡再次負責看守他,于是曼德拉轉換了好幾所不同的監獄,而詹姆斯也一直跟随着他。這部電影的劇情截止到1990年,曼德拉得到釋放。到此為止,他們在一起的時間超過了二十年!值得一提的事情是,由于曼德拉的友情,詹姆斯已經徹底改變了自己當初根深蒂固的種族偏見。他也成為了曼德拉關于我們内在的善良本性和人類具有自我改造能力的觀點的活生生的證據。

這是一個重要的故事,并不隻是對于南非而言——它表明了解放整個世界的重要意義。我相信至今為止甚至還存在着更多的矛盾與沖突,而和解則是我們人類能夠生存下去的唯一方式。

在《再見巴法納》中有兩位主要人物,誰的故事才是最主要的呢?

比爾·奧古斯特:這部電影裡,我們是通過他的反對者的眼睛來看待納爾遜·曼德拉的,通過詹姆斯·格瑞格裡的觀點。這與《莫紮特傳》(Amadeus)有些相似,通過宮廷首席樂師薩利埃利來講述莫紮特的故事,這就使得莫紮特顯得更加卓越非凡,同時也讓整個故事得以精緻入微。在《再見巴法納》中,我認為這種叙事視角會令曼德拉更加有魅力和超凡的能力。在這種語境下,人們會很容易就可以理解更多關于他的能量和精神。

片名“巴法納”(Bafana)指的是誰呢?

比爾·奧古斯特:“巴法納”在科薩人(居住在南非開普敦省的牧民)使用的班圖語中的意思是“最好的男性朋友”。詹姆斯·格瑞格裡從小在一個農場長大,是一個性格孤僻的孩子,唯一的朋友就是一個黑人小男孩。影片的标題指的就是那種友情,最終促使了他與曼德拉的相遇。

《再見巴法納》中講述了兩段愛情故事,一個是詹姆斯·格瑞格裡與他的妻子,另一個是納爾遜·曼德拉的。您知道他們後來有再次聯系過嗎?

比爾·奧古斯特:我了解到詹姆斯·格瑞格裡在曼德拉釋放後還見過幾次面,但是我們必須記得當曼德拉從監獄裡出來之後對于南非而言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意義更加重大。那才是曼德拉人生目标的開始。然而,詹姆斯·格瑞格裡的人生目标曾經是曼德拉,在曼德拉離開監獄的時候對于他而言是一個痛苦的時刻。對于格瑞格裡而言,就是“再見巴法納”。

你們是怎樣展開調查研究的?

比爾·奧古斯特:對影片展開調查也就意味着我們必須盡可能看到所有關于南非的電影膠片,特别是納爾遜·曼德拉的。例如他獨一無二的演講,正确掌握他的身體語言和說話口音是非常重要的。丹尼斯·斯海伯特積極地和一名南非語言專家學習。在我看來,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真實性。我在南非花了将近半年的時間,隻是為了研究當地人同時也盡可能理解和感受在種族隔離期間是怎樣的情形。我訪問了很多當事人,有當時的囚犯,從前的監獄看守等等……同時還多次參觀了羅賓島。總而言之,我已經準備充分。

詹姆斯·格瑞格裡死于2003年,您是否有和他聯系過呢?

比爾·奧古斯特:當我開始接受這項拍攝計劃的時候,詹姆斯·格瑞格裡正好去世,所以非常不幸的是,我從未與他謀面,但是我和他的妻子格洛麗亞見過很多次,還有他的孩子們。我問了她很多他們在羅賓島上的生活,還問了關于種族隔離的問題。她給予了莫大的幫助。

在那些曆史時間曾經發生過的真實場地拍攝的情況是怎樣的呢,以及還有和主演、生活在種族隔離制度下的臨時演員們合作的情況?

比爾·奧古斯特:我認為我們必須在真實場地拍攝電影,我不得不說這是一次不可思議的經曆,在南非和南非的工作人員共事。他們非常有經驗,因為有大量的美國和歐洲電影是在南非拍攝的。此外,這部電影的主題至今還是一個被揭開的舊傷疤。我不是說它是一個禁忌話題,但它仍然還有傷痛。因此,對于人們和劇組而言,制作這部電影意味着很多。

您是怎樣選擇到約瑟夫·費因斯出演的角色?從他已經拍攝過的影片看來,他不太像是詹姆斯·格瑞格裡的最佳人選?比爾·奧古斯特:當我們開始全部的挑選演員過程時,在名單上有7個候選人,約瑟夫·費因斯是其中之一。幾天之後,我接到約瑟夫的電話,說他非常渴望出演詹姆斯·格瑞格裡。我和他見了一次面,很快就發現他對這個角色非常地了解。我們也希望有人能在整部電影裡扮演年齡跨度很大的角色,約瑟夫是一個很有實力的演員,而且最重要的是,他非常了解這個角色,并且在我看來,渴望和能量也就意味着一切。

是什麼使得丹尼斯·海斯伯特能完成納爾遜·曼德拉這個角色的完美演繹?

比爾·奧古斯特:我們真的很想找一位演員能夠展現曼德拉的睿智,而且還希望他能夠符合這個年紀。我們對于今天的曼德拉唯一的印象就是一位老人,但是在我們的故事中他要年輕很多,所以我們需要有人能夠完成這種轉變。我和丹尼斯·海斯伯特見了面,他對扮演曼德拉充滿了熱情。對于演員們來說,扮演名人通常都會想打退堂鼓,因為公衆已經早就有了他們自己的觀念。丹尼斯卻敢想敢為,而且還闡述了他自己對于曼德拉的觀點,感覺他已經完全把握住這個角色的要領。我認為他完全可以勝任這一角色。

影片涉及到的時間跨越了将近二十年,您是怎樣了解分别在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曼德拉?

比爾·奧古斯特:我認為很少人認識60年代的曼德拉,但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當開始大規模的解放曼德拉運動展開的時候,人們開始認識而且他也逐漸成為一個自由和南非民主的世界性象征。令我感到驚奇的是,在監獄服刑27年之後,他仍然能夠說“為了這個國家能夠存在下去,我們之間必須相互原諒,相互了解。和解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不是他的努力,南非将會爆發國内戰争。

您認為如今的南非怎樣,社會是否在進步?

比爾·奧古斯特:對于曼德拉而言,這個國家本來就是一個與衆不同的地方。它就像是一個奇迹,在我們的時代這樣一個偉人至今仍然活着。在這裡,你開始明白,在這麼多年的種族隔離制度之後,能夠成功建立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是一項巨大而艱辛的任務。他們現在有了民主政治,但是暫時還無法擺脫貧困。正是在這種極度貧困之下,犯罪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所有的非洲國家依舊還在忍受多年以來的殖民主義和貧困危機。我認為這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克服。在非洲最缺少的一個階層,就是可以納稅和能夠增加我們所說的社會财富的中産階級。隻要缺少這一階層,非洲始終還要艱難掙紮。但是我知道在南非人民有足夠的決心去解決這些問題,每一個人都在努力工作。

2006年4月17日《再見曼德拉》開鏡,44個拍攝天。拍攝團隊共115個人,其中有很多是從南非當地招募的,平均一天工作12小時以上,一個禮拜至少拍攝6天。喬瑟夫範恩斯和戴安克魯格在3月抵達南非後,在極短時間内認識當地、角色、南非曆史背景,并學習南非口音。并花了很長時間試妝與梳化,以呈現片中長達20年的年齡變化。喬瑟夫範恩斯為了演出詹姆桂格裡流利對談的模樣,必須學習科薩語。而丹尼斯海斯必須和兩種不同語言,一個是科薩語,另一個則是專屬于曼德拉的特殊音質及講話腔調。

為了還原曆史,影片走訪拍攝了波斯摩監獄、羅賓島與維多維斯特,呈現出曼德拉監獄生活二十年的真實面貌。這名勇敢的政治鬥士在羅賓島監禁近二十年後,被移監至開普敦郊區的波斯摩監獄,為了防止暗殺,監獄高層對于曼德拉囚禁的地點非常保密,隻有少數警衛知道曼德拉曾被關在此。在數次移監後,曼德拉最後被囚之處在維多維斯特。他被軟禁在一個隐蔽房子裡。這裡同時也是曼德拉被釋放之處。羅賓島現在則成為紀念博物館,而波斯摩也正重新整修中,維多維斯特則是維持曼德拉當時居住的原貌。

電影花絮

·羅賓島(Robben Island)是到南非的必遊之地。在南非“種族隔離”時代,這裡就是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及其戰友被囚禁達數十年之久的地方。島上的居民會帶領你遊覽監獄舊址,讓你了解它滄桑的曆史。現在,這一富有曆史意義的小島已經成為了世界遺址,并被辟為自然保護區。

·扮演曼德拉的丹尼斯·海斯伯特曾經對記者說:“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告訴别人。當我每天晚上從攝影棚回到家裡,喝了葡萄酒之後需要哭一場。曼德拉為别人做出了太多的犧牲,或許他該是這類重要人物中的前五名之一。事實上在我接受這個角色的時候确實還猶豫了很久。”

·有記者問導演,為什麼總是白人制作關于膚色問題的電影。比爾·奧古斯特的回答是:“這部電影其實和政治無關,它隻不過展示另外一面,那就是白人同樣需要超越種族隔離政策,而正是這個對于我們才是重要的。”

劇情簡介

版本一

本片改編自羅賓島獄警桂格裡所着之同名小說‘Goodbye Bafana’,由丹麥導演比利奧古斯都執導,曾在1987年以《比利小英雄》橫掃奧斯卡與金球獎,拿下最佳外語片,與1988年坎城影展金棕榈最佳影片。

這個改編自南非前總統、民主鬥士曼德拉獄中生活的故事,講述兩個不同背景、信念沖突的男人,如何聯手面對、挑戰不可能,重現南非從法西斯主義當道的種族隔離政策,進展到民主自由的過程,這當中曼德拉扮演非常重要、鼓舞人心的角色,南非也成為現代社會中民主國家的典範。

獄警葛瑞格裡,是個典型的荷裔南非人,他認為黑人是低劣人種。因為會說科薩語的關系,他成了看管關在‘鎖住自由的監獄島’---羅德島上的民主鬥士曼德拉的最佳人選。

葛瑞格裡每天暗中監聽囚犯,卻也受到曼德拉潛移默化的影響。漸漸地,他開始醒覺到人是可以多麼殘忍無情地對待與自己不同的人種,根深柢固的種族主義思想也正在轉變。終于,他決定幫助曼德拉,共同尋求南非的民主自由人權。

版本二

南非-1968年

國民黨政府(Nationalist Party Government)實行嚴格的種族隔離政策,二千五百萬黑人受到占據少數的四百萬白人的統治。黑人沒有選舉權,沒有土地使用權,沒有行動自由的權利,不能獨自經商、住房供給和享受教育。為了鞏固政權,白人禁令關閉了所有黑人反對組織,迫使他們的領導人流亡或者是長期被囚禁在羅賓島。

詹姆斯·格瑞格裡(約瑟夫·費因斯飾)是一個典型的南非白人,認為黑人就是要低于人類的種族。從小在特蘭斯凱的一個農場裡長大,他很早的時候就學會了科薩人使用的班圖語。這就使得他成為在羅賓島的監獄當一名看守警衛的理想選擇,負責看守的“犯人”則是納爾遜·曼德拉(丹尼斯·海斯伯特飾)及其戰友。盡管如此,喬治還是說自己的語言但同時可以偵察他們。然而,這一計劃事與願違。在曼德拉的巨大影響之下,格瑞格裡原本忠心耿耿的意志漸漸動搖,從效忠一個種族主義政府逐漸轉移到為解放南非而戰鬥。

影片《再見巴法納》追溯了這兩個男人之間看似不太可能實則意義深遠的關系。通過刻畫他們獨特的友情,我們不僅見證了格瑞格裡從不仁道到充滿人性意識的逐漸轉變,還目睹了南非從種族隔離到蓬勃興起的民主政治的進步與發展。

這部電影,采取紀錄片的風格記叙了曼德拉實怎樣成為當代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政治人物,此外也提出了問題:究竟誰才是囚犯?而且誰應該解放誰呢?

上一篇:大西洋帝國第四季

下一篇:再見古惑仔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