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闵

冉闵

兩晉十六國時期冉魏開國皇帝
冉闵(320年-352年6月1日),字永曾,小名棘奴,魏郡内黃縣(今河南省内黃縣)人,冉魏開國皇帝(350年-352年)。果斷敏銳,以勇猛著稱。出仕後趙,授遊擊将軍,封修成侯。數從征伐,屢立戰功。石虎死後,擁立石鑒,然後屠胡滅石。永興元年(350年),即位稱帝,建立冉魏,改元永興。永興三年(352年),兵敗突圍不遂,為前燕君主慕容儁所擒,斬于遏陉山,追谥武悼天王。冉闵後人冉華(染華)的墓志銘則稱冉闵為“平帝”。[1]
    本名:冉闵 别名:染闵、冉永曾、武悼天王、魏平帝 字:永曾 所處時代:兩晉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魏郡内黃(今河南安陽内黃西北) 主要作品:殺胡令 主要成就:誅滅石氏、建立冉魏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冉闵是後趙武帝石虎的養孫。冉闵的父親——冉良,是魏郡内黃(今河南省内黃縣)人。其祖先曾任漢朝黎陽騎都督,家族世代擔任牙門将。後趙明帝石勒擊敗陳午,俘獲冉良。當時冉良十二歲,石勒命石虎收他為養子,并改名為石瞻。冉良勇猛多力,攻戰無敵,曆任左積射将軍,封西華侯。

全軍而還

冉闵年幼時就果斷敏銳,石虎很寵愛他,如同對待自己孫子們一樣撫養他。冉闵成年後,身高八尺,骁勇善戰,勇力過人,多計謀。授任建節将軍,改封修成侯,曆任北中郎将、遊擊将軍。鹹康四年(後趙建武四年,338年),石虎在昌黎之戰中大敗,後趙各路軍隊都棄甲潰逃,隻有冉闵帶領的一支軍隊未遭創傷,由此冉闵威名大顯。

石虎回到邺城後,任命劉群為中書令、盧谌為中書侍郎。苻洪因功授任使持節、都督六夷諸軍事、冠軍大将軍,封為西平郡公。冉闵對石虎說:“苻洪才智傑出,得到将士的拼死效力,他的兒子們又都有非凡的才能,而且擁有強兵五萬人,駐屯在都城近處,應當秘密地除掉他們,以安定國家。”石虎說:“我正倚仗他們父子攻取東吳和巴蜀,為何要殺死他們!”便沒有除掉苻洪,反而給苻洪的待遇愈加優厚。

屢立戰功

東晉鹹康五年(後趙建武五年,339年)八月,當時東晉征西将軍庾亮鎮守武昌,派豫州刺史毛寶、西陽太守樊峻戍守邾城。石虎憎惡,任用夔安為大都督,率領石鑒、冉闵、李農、張貉、李菟五位将軍,兵衆共五萬人侵犯荊州和揚州的北部邊境,另派二萬騎兵進攻邾城(今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毛寶向庾亮求救,庾亮認為邾城城池堅固,沒有及時派兵。九月,冉闵在沔南打敗晉軍,殺死東晉将軍蔡懷。夔安、李農攻陷沔南,朱保在白石打敗晉軍,殺死東晉鄭豹等五位将軍。張貉攻下邾城,邾城戰死者有六千人。毛寶和樊峻突圍出逃,渡江時溺水而死。

冉闵後來打敗梁犢,威望更高,胡、漢各族宿将無不畏懼他。

擁立石遵

永和五年(後趙太甯元年,349年),石虎去世,太子石世即位。當時劉太後與丞相張豺專權,任命彭城王石遵為左丞相以安撫他。

石遵當時屯駐在河内,與平定梁犢叛亂歸來的冉闵、姚弋仲、苻洪在李城相遇,冉闵等人勸說石遵攻回邺城,讨伐張豺,繼承帝位。石遵答應,于是與冉闵等人殺奔邺城。

石遵的部隊駐紮在蕩陰,士兵達九萬人,冉闵為前鋒。張豺打算出去攔截,但邺城内的軍民聞知石遵等人殺奔過來,都出城投降,張豺無法制止。

石遵來到安陽亭,張豺隻好出來迎接,被石遵下令抓捕。石遵從鳳陽門進入邺城,登上太武前殿,殺死張豺,然後假稱劉太後的命令請石遵繼承帝位,于是石遵廢黜石世,即位為帝。

石遵即位後,任命冉闵為都督中外諸軍事、輔國大将軍、錄尚書事,輔佐朝政。

廢立皇帝

當初,石遵從李城出發時,曾對冉闵說:“努力吧,事情成功後,我就讓你做太子。”不久石遵卻立石衍為皇太子,冉闵頗感失望,自認為功高一時,企圖掌握朝政,石遵顧忌這一點而不能任用他。冉闵擔任都督後,總管内外兵權,便安撫殿中将士和原東宮的高力一萬餘人,把他們都申報為殿中員外将軍,進爵為關外侯,賜給他們宮女,樹立自己的恩德。石遵并不懼怕他,而更改了題名及其褒貶評價來抑制冉闵的勢力,很多人都産生了怨氣。石遵又采取了中書令孟準、左衛将軍王鸾的計策,對冉闵有幾分疑懼,漸漸奪取他的兵權。冉闵更加流露出不滿,孟準等人都勸谏石遵殺掉冉闵。同年(349年)十一月,石遵召義陽王石鑒等進宮,在鄭太後面前議論此事,都請求殺冉闵。鄭太後說:“從李城回師進京,若無冉闵豈能有今日!他略微有些驕縱,不可動辄殺他。”石鑒出宮後,派宦官楊環馳馬報告冉闵,冉闵旋即劫持了李農及右衛王基,密謀廢黜石遵。指使将軍蘇亥、周成率領三十名甲士在如意觀拘捕石遵,并在琨華殿殺死石遵。

石遵死後,石虎第三子義陽王石鑒即位,任命冉闵為大将軍、封武德王。當月(永和五年十一月),石鑒派遣樂平王石苞及中書令李松、殿中将軍張才等人深夜在琨華殿謀殺冉闵、李農,未能成功,宮中驚擾混亂。石鑒恐怕冉闵叛亂,假裝不知此事,連夜在西中華門斬了李松、張才,同時殺了石苞。

此時新興王石祗在襄國,與姚弋仲、苻洪等友好往來,集結軍隊,傳檄誅讨冉闵、李農。石鑒任汝陰王石琨為大都督,與張舉及侍中呼延盛率領七萬步騎兵分幾路讨伐石祗等人。中領軍石成、侍中石啟、前河東太守石晖謀劃誅殺冉闵、李農,冉闵、李農把他們殺害。

邺中風雲

當時,龍骧将軍孫伏都、劉铢等人集結了三千羯兵暗中埋伏在胡人居住的區域,也想殺掉冉闵等人。當時石鑒正在中台,孫伏都帶領三十餘人想登台挾持石鑒而發起進攻。石鑒見孫伏都在破壞閣道,詢問原因。孫伏都說:“李農等人謀反,已經聚集在東掖門,我帶領着衛士,謹先告知你。”石鑒說:“你是功臣,好好為官效力。我從台上觀望着你,無須考慮尚未向我報告。”于是孫伏都及劉铢帶領士衆攻打冉闵和李農,未能獲勝,駐兵鳳陽門。

冉闵、李農帶着數千士卒毀壞了金明門而入宮。石鑒害怕冉闵殺了自己,迅速招來冉闵、李農,打開宮門接納他們,對他們說:“孫伏都謀反,你們應當立即讨伐他。”冉闵、李農進攻殺了孫伏都等,從鳳陽門至琨華殿,橫屍遍地,血流成河。冉闵發布命令告知宮廷内外,六夷凡敢動用兵器者一律斬殺。胡人有的攻破城門,有的越牆而出,逃亡者不可勝數。派尚書王簡、少府王郁率領數千士卒,在禦龍觀看守石鑒,食物都懸吊着給他吃。冉闵在城内發令稱:“與官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聽任各自離開。”命城門不再戒嚴。于是百裡之内的趙人都進城來,離城而去的胡羯也堵滿了城門。冉闵明白胡人不願為己所用,頒布命令告知内外趙人,斬一個胡人首級送到鳳陽門的,凡文官進位三等,武職都任牙門。一天之内,殺了數萬胡人。冉闵親自率領趙人誅殺胡羯,不論貴賤男女少長一律殺頭,死者達二十餘萬,屍體在城外,全被野犬豺狼所吃。集居在四方的胡人,當地的軍隊依照冉闵的命令殺了他們,當時外表長得高鼻多須的人有一半因濫殺而死。

永和六年(後趙青龍元年,350年)正月,冉闵想徹底消除石氏,以谶文中有“繼趙李”的字樣為托辭,便更改國号為衛,改石氏為李氏,實行大赦,改年号為青龍。

石琨及張舉、王朗率領七萬士衆攻打邺城,冉闵帶領千餘騎兵,在城北抵抗他們。冉闵手執兩刃矛,飛馳進攻,對手應刃而敗,斬殺首級三千。

冉闵與李農帶領三萬騎兵到石渎讨伐張賀度。閏二月,石鑒秘密派遣宦官送信召張沈等,讓他們乘虛襲擊邺城。宦官把此事報告給冉闵、李農,冉闵、李農馳馬速歸,廢黜石鑒并殺了他,又殺害石虎孫三十八人,把石氏家族全部消滅。

建立冉魏

同年(350年),冉闵殺死石鑒後,司徒申鐘、司空郎阗等四十八人尊冉闵為帝,冉闵執意讓給李農,李農以死來堅決請求冉闵為帝,于是冉闵于南郊僭登帝位,大赦天下囚犯,改年号為永興,國号大魏,史稱冉魏,并恢複冉姓。追尊祖父冉隆為元皇帝,父親冉瞻為烈祖高皇帝,尊母親王氏為皇太後,立其妻董氏為皇後,其子冉智為皇太子。以李農為太宰、兼任太尉、錄尚書事,封為齊王,李農諸子都封為縣公。封其子冉胤、冉明、冉裕為王。文官武将進三等官位,封爵各有等級。派人持節赦免各地聚衆鬧事者,都不歸從。

石祗聽說石鑒已死,便在襄國(今河北省邢台市)僭位稱帝,各夷據守州郡擁有兵力的頭領紛紛響應。冉闵派遣使者到長江岸邊報告東晉說:“叛逆的胡人擾亂了中原,如今已消滅了他們。如果能共同征伐的話,可以派遣軍隊前來。”東晉朝廷沒有答覆。冉闵誅殺李農及其三子,同時被殺的還有尚書令王谟、侍中王衍、中常侍嚴震、趙升等人。東晉廬江太守袁真攻打合肥,拘捕了南蠻校尉桑坦,把百姓遷離而返回。

大敗趙軍

四月,石祗派其相國石琨帶領十萬士衆攻打邺城,進兵據守邯鄲。石祗的鎮南将軍劉國從繁陽前來與石琨會合。冉闵于邯鄲大敗石琨,死者數以萬計。劉國退駐繁陽。苻健從枋頭入關。張賀度、段勤與劉國、靳豚在昌城會合,将要進攻邺城。冉闵派遣尚書左仆射劉群任行台都督,派部将王泰、崔通、周成等率領十二萬步騎在黃城宿營,冉闵親自統率精兵八萬作為他們的後繼,在蒼亭展開激戰。張賀度等部大敗,死者達兩萬八千,靳豚被追擊并斬殺于陰安,冉闵部将悉數俘虜了靳豚的士衆,整軍而歸。冉闵擁有戎卒三十餘萬,旌旗鐘鼓綿延百餘裡,即使在石氏鼎盛時期也沒有這般威勢。冉闵自蒼亭回到邺宮,行飲至之禮,整頓核定九流,依據才能授予職任,儒學後人多數得到顯赫的官職,一時境内安甯和順,可比作魏、晉之初。

襄國戰敗

十一月,冉闵帶領十萬步騎到襄國攻打石祗,任其子太原王冉胤為大單于、骠騎大将軍,把一千名歸降的胡人分配到他麾下。光祿大夫韋謏呈上言辭激切的谏書,冉闵閱後大怒,殺了韋謏及其子孫。

永和七年(冉魏永興二年,351年)二月,冉闵攻打襄國長達百餘日,挖地道、壘土山,建造房屋、翻地耕作。石祗非常恐懼,除去自封的皇帝之号,稱為趙王,派出使者到慕容儁、姚弋仲那裡請求援軍。适逢石琨自冀州前來援救石祗,姚弋仲又遣其子姚襄率領三萬八千騎兵自滆頭前來,慕容儁派遣将軍悅绾率領三萬甲卒自龍城趕到,三方強勁的士卒共計十餘萬。冉闵遣車騎将軍胡睦在長蘆抵擋姚襄,将軍孫威在黃丘防守石琨,都被敵方打敗,士卒幾乎被消滅盡淨,胡睦、孫威單槍匹馬逃回。石琨等部即将來到,冉闵打算出兵進擊,衛将軍王泰勸谏說:“陷于困境之敵頑固,寄希望于外援。眼下強大的救兵四方雲集,想引誘我們出兵交戰,以便從腹背兩個方向攻打我們。我們應該加固營壘不出兵,靜觀态勢而行動,用這種戰術挫敗他們的計謀。現在陛下親自臨戰,一旦沒有萬全之策,我們的宏業就會喪失。請謹慎勿出,我請求率諸将為陛下去消滅他們。”冉闵想要聽從他的谏言,道士法饒進言說:“太白星行經昴宿,當殺胡王,一戰百勝,不能失去這個時機。”冉闵捋起衣袖高聲宣布:“我出戰已定,誰再敢進谏就殺了他!”于是集合起全部士衆出戰。姚襄、悅绾、石琨等部三面夾擊,石祗猛攻其後,冉闵軍大敗。冉闵潛伏在襄國行宮,輿十餘名騎士逃往邺城。投降的胡人栗特康等收捕了冉胤及左仆射劉琦等送給石祗,石祗把他們全都殺了。死者共十餘萬人,其中包括司空石璞、尚書令徐機、車騎胡睦、侍中李琳、中書監盧谌、少府王郁、尚書劉欽、劉休等及諸将士,一時人盡物絕。賊盜蜂擁而起,司、冀二州饑荒嚴重,人人相食。自石虎末年起,冉闵已把倉庫積儲散發淨盡,用以樹立自己的恩德。此時與羌胡作戰,沒有一個月不交鋒。青、雍、幽、荊各州遷徙百姓及諸氐、羌、胡、蠻共數百餘萬人,各自歸回本土,在道路上相遇,互相殺害劫掠,加之因饑餓、疾病等死亡,能夠抵達家鄉的僅有十分之二三。中原各地一片混亂,無人再從事農耕。冉闵對此感到懊悔,殺了法饒父子,肢解其屍體,追贈韋謏為大司徒。

消滅石氏

石祗派劉顯帶領七萬士衆攻打邺城。當時冉闵潛還邺城,無人知曉,内外議論紛紛,都以為冉闵已死。射聲校尉張艾勸冉闵親出郊祀,以此安定衆心,冉闵聽從了這個建議,訛傳才止息了。劉顯到明光宮,距離邺城二十三裡。冉闵心中恐懼,召來衛将軍王泰商議此事。王泰怨恨當初冉闵不聽從自己的計謀,以患瘡不愈而推辭。冉闵親臨探望,王泰執意聲稱疾病嚴重。冉闵大怒,返回宮中,對左右的人說:“巴奴,我難道要你救命嗎!我要先滅群胡,退而斬掉王泰。”于是帶領全部兵馬去作戰,大敗劉顯,追擊到陽平,斬首三萬餘級。劉顯畏懼,秘密派出使者請求投降,請求殺了石祗來作為報效,冉闵整頓師旅而返回。适逢有人禀報王泰招集秦人,将逃往關中,冉闵大怒,殺王泰,滅他三族。劉顯果然殺了石祗及其太宰趙鹿等十餘人,把石祗的首級傳送到邺城,送來人質請求冉闵保全生命。骠騎将軍石甯逃往柏人。冉闵下令在大路口焚燒石祗首級。

五月(351年),石祗的兖州刺史劉啟以鄄城歸順東晉。七月,劉顯又率領士衆攻打邺城,冉闵擊敗了他們的進攻。劉顯返回襄國稱帝。八月,冉闵的徐州刺史周成、兖州刺史魏統、豫州牧冉遇、荊州刺史樂弘都攜城歸順東晉。平南将軍高崇、征虜将軍呂護拘捕了洛州刺史鄭系,攜三河歸順東晉。慕容彪攻陷中山,殺掉冉闵的甯北白同、幽州刺史劉準,向前燕皇帝慕容儁投降。

永和八年(冉魏永興三年,352年),劉顯率衆攻伐常山,常山太守蘇亥向冉闵告難。冉闵留下手下的大将軍蔣幹等輔佐太子冉智守衛邺城,親自率領八千騎兵解救常山。劉顯委任的大司馬、清河人王甯以棗強向冉闵投降,冉闵收編了他們剩餘的部衆,攻擊劉顯并打敗了他,追擊逃兵直至襄國。劉顯的大将曹伏駒打開城門接應,冉闵便進入襄國,冉闵誅殺了劉顯及其公卿以下百餘人,焚燒了襄國的宮室,把當地百姓遷徙到邺城。劉顯的領軍将軍範路帶領千餘士衆,斬關出城逃往枋頭。

大戰前燕

同年四月(352年),慕容儁已攻下幽、薊二州,侵占土地已達到冀州。冉闵帶領騎兵抵抗他,與前燕将領慕容恪在魏昌城相遇。冉闵大将軍董閏、車騎将軍張溫對他說:“鮮卑乘勝氣勢強盛,不可硬抗,請回避一下再增添他們的盛氣,然後組織軍隊進攻他們,便可以取勝。”冉闵生氣地說:“我集合起部隊出戰,将要平定幽州,斬殺慕容儁。如今遇到慕容恪就退避,他們将會小看我。”便與慕容恪交戰,十戰皆擊敗了對手。慕容恪就用鐵鎖把戰馬連接起來,在善射的鮮卑士兵中挑選了五千名勇敢而不剛愎自用的人,列成方陣前進。冉闵所乘的赤馬名叫朱龍,日行千裡,冉闵左持雙刃矛,右執鈎戟,順風迎擊,斬殺三百餘名鮮卑兵。頃刻間燕地騎兵蜂擁而至,重重包圍住冉闵。冉闵寡不敵衆,躍馬沖破重圍向東逃跑,走了二十餘裡,馬無緣無故地死去,冉闵被慕容恪擒獲,與董閏、張溫等一起被送到薊城(今天津市薊縣)。

冉闵被俘後,慕容儁讓冉闵站在面前而問他:“你這個奴仆下人,為何妄自稱作天子?”冉闵答道:“天下大亂,你們夷狄之族,人面獸心,尚且意欲篡位謀反。我乃一世英雄,為何不能做帝王呢?”慕容儁大怒,把冉闵鞭打三百下,送至龍城(今遼甯省朝陽市),告祭祖父慕容廆、父親慕容皝廟廷。

四月二十五日,慕容儁派遣慕容評率衆圍攻邺城。劉甯及其弟劉崇率領三千胡騎逃向晉陽,蘇亥丢棄常山逃往新興。邺城城中饑荒,人吃人,石虎時期的宮人幾乎被吃盡。冉智年齡尚幼,蔣幹派侍中缪嵩、詹事劉猗奉表歸順東晉,并到東晉請求援軍。東晉濮陽太守戴施自倉垣出發,到棘津,戴施制止住劉猗,不讓他繼續前進,向他索要傳國玺。劉猗派缪嵩返回邺城報告,蔣幹沉吟未決,戴施便率領一百餘名壯士進入邺城,協助鎮守三台,騙蔣幹說:“姑且拿出玺來交給我。眼下兇寇在外,道路不通,不敢去送信。如果得玺,我會馳馬去禀告天子。天子聽說玺已在我這裡,相信你絕對忠誠,一定會派出足夠的軍糧來接濟你們。”蔣幹信以為真,便拿出玺交給戴施。戴施宣稱派督護何融去迎接軍糧,私下命令何融懷揣玺印送往京師。長水校尉馬願、龍骧将軍田香打開城門向慕容評投降。戴施、蔣幹用繩索懸垂着下了城牆,逃向倉垣。慕容評把冉闵的妻子董氏、太子冉智、太尉申鐘、司空條攸、中書監聶熊、司隸校尉籍罴、中書令李垣及諸王公卿士遣送到薊城。中書令王簡、左仆射張乾、右仆射郎肅自殺。冉闵被送到龍城(今遼甯省朝陽市),并在遏陉山将其斬殺,谥号武悼天王。冉闵後裔的墓志《染華墓志》則稱“谥曰平帝”,推測為當時邺城的冉魏朝廷所上谥号。

主要影響

初名石闵,乃後趙皇帝石虎的養孫,石虎待他就如同親孫兒一般。果斷敏銳,以勇猛著稱。後趙授遊擊将軍,封修成侯。數從征伐,屢立戰功。石虎死後,擁立石鑒,然後屠胡滅石。

青龍元年(350年),即位稱帝,恢複冉姓,建立魏國,史稱冉魏,改元永興。

曆史評價

慕容恪:

①冉闵勇而無謀,一夫敵耳!

②闵性輕銳。

慕容儁:“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稱帝?”

《晉書》:

①永曾之誅羯士,亦殲其類。無德不報,斯之謂乎!

②闵幼而果銳,季龍撫之如孫。

③身長八尺,善謀策,勇力絕人。

司馬光:闵骁勇善戰,多策略。石虎愛之,比于諸孫。

謝采伯:若劉淵、聰、粲、曜,石勒、虎、闵,苻生,赫連勃勃等,其兇徒逆俦,淫酷屠戮,無複人理,禍亦不旋踵矣。

張大齡:當勒追越柩於苦縣時,十萬晉兵無一脫者,冉闵竟足以報之。古之建國者,深仁厚澤,累數十世,猶力守臣節,不得已而後取,蓋殺一不辜而有天下,所不為,此三代所以長久也。司馬氏手刃其主,奪之寡婦之懷,安得不生此兇殘以魚肉之耶!假令甯馨之計得行,殺一勒,生一勒,況徐光輩乃欲陰翦中山以安石氏,不亦愚乎?然而早見預防,不失為人臣子之道矣。

王夫之:冉闵盡滅羯胡,而曰:“吾屬故晉人,請各稱牧守,奉迎天子。”雖非果有效順之誠,然慮趙人之不忘中國而不戴己,未敢遽僭也。有胡睦者,稱闵功德,謂晉人遠竄江左而不足戴,然後闵無所複忌而僭以成。嗚呼!

蔡東藩:冉闵乘石氏之敝,起滅石氏,掃盡羯胡,僭帝号,複原姓,說者謂其志不忘晉,臨江呼助,設晉果招而用之,亦一段匹磾之流亞。吾意不然。段匹磾之害劉琨,吾猶恨其昧公徇私,不能以厭次數言,遂為之恕。彼闵蒙乃父之餘廕,受石氏之豢養,予以高官,給以厚祿,大馬猶知報主,闵猶人耳,何竟不顧私恩,對寵我榮我者而反噬之?況羯雖異族,遠系從同,必欲盡殲無遺,設心何毒?是可忍孰不可忍?而謂其能顧祖國,必無是理。

呂思勉:冉闵之百戰百勝,頗似項籍、孫策,與石氏餘孽角逐,未必會遽敗,而慕容氏加入這場與它本不相關的戰争,挾其方興之勢,其氣完,其力厚,‘是亦其所遭之不幸也。

範文瀾:

①冉闵逞勇殘殺,立國三年,死人無數,失敗是必然的。但是,他的野蠻行動反映着漢族對羯族匈奴族野蠻統治的反抗情緒,所以他的被殺,獲得漢族人的同情。慕容隽緻祭贈諡,正是害怕漢族人給予冉闵的同情心。

②秦漢魏晉從來沒有亡國後自殺的大臣,因亡國而自殺,是從冉闵的魏國開始的,這也說明漢族與非漢族間鬥争的極端尖銳。

③至于冉闵以區區之力馳騁中原,而東晉又隻作壁上觀,是以亡不旋踵,隻成為曆史上的悲劇而已。

蔣福亞:冉闵利用民族矛盾、制造民族仇殺上台。冉闵的民族仇殺使中原民族矛盾達到無以複加的地步。

人際關系

關系

姓名

簡介

父輩

父親

冉瞻

趙武帝石虎養子,冉闵稱帝後追谥烈祖高皇帝

母親

王太後

冉闵稱帝後尊為皇太後

平輩

正室

董皇後

350年立為皇後,冉魏滅亡後,慕容儁封董皇後為奉玺君

側室

仇氏

殿中侍禦史仇嵩之女,有姿色,冉闵納其為妃,冉魏滅亡後,慕容儁将她嫁給豆盧勝

子輩

長子

冉智

皇太子,冉魏滅亡後,慕容儁封為海賓侯

次子

冉胤

太原王

三子

冉明

彭城王

四子

冉裕

武興王

五子

冉操

六子

冉叡

燕散騎常侍,海冥縣侯

親屬成員

後世紀念

2012年,由冉魏皇室後裔冉東發起,海内外華夏兒女共同集資,在武悼天王冉闵故裡河南省安陽市内黃縣高堤鄉寨外村修建了冉闵紀念園。冉闵紀念園又名中華武魂園,包括冉闵雕像、劍林、華夏哭牆等建築。現為中國古代五胡十六國時期冉魏王朝的唯一文化景點。

上一篇:艾斯特萊雅

下一篇:婁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