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儀休

公儀休

春秋時期魯國宰相
公儀休,春秋時期魯國人,官至魯國宰相。因為清正廉潔而不收禮物、遵紀守法被流傳後世。且教導的學生都很有名。由于才學優異做了魯國國相。公儀休遵奉法度,按原則行事,絲毫不改變規制,因此百官的品行自然端正。公儀休做魯國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歡吃魚,全國的人都争相買魚來獻給他,公儀先生卻不接受。公儀休擔任魯相以後,規定魯國一切做官的人,不得經營産業、與民争利,他認為做官的人,是在大的方面已經得到利益了,民衆力農、務工、做生意,是取得一些小利,受大者不得再取小,因此,做官的人是不能兼做生意的。逝世時間不詳
    本名:公儀休 所處時代:春秋時期 民族族群:漢族人 主要成就:廉政、遵守法律 别稱:公儀子 國家:魯國

人物簡介

公儀休,是春秋時期魯國的博士。由于才學優異做了魯國宰相。循吏,守法循理的官吏。《史記·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作《循吏列傳》第五十九。”

史記

原文

公儀休者,魯博士也。以高弟為魯相①。奉法循理。無所變更,百官自正。使食祿者不得與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②。

客有遺相魚者,相不受。客曰:“聞君嗜魚③,遺君魚④,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魚,故不受也。今為相,能自給魚;今受魚而免⑤,誰複給我魚者?吾故不受也。”

食茹而美⑥,拔其園葵而棄之⑦。見其家織布好,而疾出其家婦⑧,燔其機⑨,雲“欲令農士工女安所雠其貨乎⑩”?

注釋

①高弟:一作“高弟”,指才優而學業品弟高。②受大者:領取俸祿多的人,指官位高的人。取小:占小便宜。③嗜:極為喜好。④遺:贈送。⑤免:免官。⑥茹:蔬菜的總稱。⑦園葵:菜園中的冬葵菜。⑧家婦:妻子。⑨燔:燒。⑩工女:此指織婦。雠:出售。

譯文

公儀休,是魯國的博士。由于才學優異做了魯國國相。他遵奉法度,按原則行事,絲毫不改變規制,因此百官的品行自然端正。他命令為官者不許和百姓争奪利益,做大官的不許占小便宜。

有位管家給國相公儀休送魚上門,他不肯收納。管家說:“聽說您極愛吃魚才送魚來,為什麼不接受呢?”公儀休回答說:“正因為很愛吃魚,才不能接受啊。現在我做國相,自己還買得起魚吃;如果因為今天收下你的魚而違反了國家的法律,成了罪人,以後還能吃得上魚嗎?所以我決不能收下。”

公儀休吃了蔬菜感覺味道很好,就把自家園中的冬葵菜都拔下來扔掉。他看見自家織的布好,就立刻把妻子逐出家門,還燒毀了織機。他說:“難道要讓農民和織婦無處賣掉他們生産的貨物嗎?”

公儀休拒不收魚

公儀休非常喜歡吃鯉魚,有人就送鯉魚給他,他拒而不收。其子問原因,公儀休說:“正因為我喜歡吃魚,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魚。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魚,卻而被免去宰相之職,那我還能再吃得到魚嗎?我現在做宰相,買得起魚,自己可以買魚來吃。因此,我是決對不能收人家送的魚。”

具體故事

子明拜訪老師公儀休,見老師不在便坐下讀書。公儀休一進房見子明已在房中,問:“子明,你已經來了好久了吧?”子明忙起身向老師行禮,回答道:“老師,我剛來一會兒,您吃過飯了吧?”

“嗯,剛吃過。”公儀休回味似的,“鯉魚的味道實在是鮮美呀!我已經很久沒吃魚了,今天買了一條,一頓就吃光了。”子明點點頭,應道:“是的,魚的确好吃。”公儀休哈哈大笑:“隻要天天有魚吃,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這時,有人高喊:“有一位管家求見!”

公儀休道:“子明,煩你去看一下,是誰來了?”子明出門去看,過了一會兒領手提兩條大鯉魚的管家進門。管家滿臉堆笑:“大人,我家主人說,您為國為民日夜操勞,真是太辛苦了!特叫小人送兩條活鯉魚,給大人補補身子。”公儀休推辭着:“謝謝你家大人的盛情,可這魚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現在我一聞到魚的腥味就要嘔吐。請你務必轉告你家大人。”

子明不解地望了望公儀休,管家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提着鯉魚離開。

子明奇怪地問:“老師,您不是很喜歡吃魚的嗎?現在有人送魚來,您卻不接受,這是為什麼呢?”

公儀休語重心長地說:“正因為我喜歡吃魚,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魚。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魚,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辦事,這樣就難免要違犯國家的法紀。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還能吃得上魚嗎?現在想吃魚就自己去買,不是一直有魚吃嗎?”子明恍然大悟:“老師,您說的對,今後我一定照着您的樣子去做。”

曆史評價

對公儀休嗜魚故事的評價:公儀休嗜魚的故事,講的是很實在的小道理:受賄就要丢官,丢官以後,人家當然不會再送賄賂給你,你自己卻又因為失去了俸祿,什麼愛好也都無法實現了,因此,受賄是不合算的。公儀休是出身魯國的博士,魯國的博士或當為儒生,公儀休在這裡所講的道理,卻又不同于儒家的那些從高起點出發的大道理。不過。這裡講的小道理,卻很實在,人人能算這筆賬。如今那些被關在監獄裡的貪官們,原來都是有地位的官吏,他們原先的薪金本是可以享受不錯的生活,如今要想自由地享受其本來應得的薪金,還能夠嗎?

儒家是一個起點很高的學派,孔子的“士志于道“,孟子的大丈夫精神,培育了中國曆史上無數的志士仁人,造就了大批的魯迅先生稱之為“中國的脊梁骨“的偉大人物,這是一部二十五史,以确鑿的史實昭示我們的,任誰也無法否認。

廉政教育

其實,不僅是廉政的思想,就是一般的道德教育,也不能僅僅考慮到先進分子,而是應當給一般的普通人以更多的關注。因為先進分子往往是少數,如果道德教育隻着眼于先進分子,并且把教育先進分子的道理用之于普通群衆,則這樣的教育就會流于形式,不着邊際。儒家廉政道德教育的多層次性實與儒家一般道德教育的多層次性密切相關。這可能是道德教育當中的一個相當值得關注的題目。

相關人物

身體力行的“師者”

從公儀休與學生子明不多的對話中,但我們不難看到,一個身體力行的師者形象。

“老師,您說得對,今後我一定照着您的樣子去做。”目睹了老師的“拒收鯉魚”的行為,子明的心中有了一個标準,像老師這樣做,像老師這樣想,就是子明将來的做人、為官的準則。公儀休用最簡單又最有力的行為诠釋了“為師”的方法。他是這樣的說的,更是這樣做的。這對于一個學生是一種怎樣的教育?師者,為人師表。不僅是為了教育别人。教育的過程不就是生活的過程嗎?

但是,我們又要看到,人總是分為不同層次的,官吏也不例外,儒家學說中,又有着類似公儀休嗜魚這樣的針對起點不是很高的一般官吏的廉政理論和故事,這說明儒家廉政理論的務實性與多層次性。因為,儒家學說是用世的學說,凡用世的學說,則除了培育高層次的、先進分子的理論外,還要有針對普通一些的人們的理論,才能完備而切合于實用。這是我們今人應該從儒家學說中學到的東西。

聰慧圓通的“智者”

有一個很小的細節,公儀休關照對方的管家,回去務必轉告主人:“謝謝你家大人的盛情,可這魚我不能收。你不知道,現在我一聞到魚的腥味就要嘔吐。”“務必”一詞并不多餘,公儀休特别強調轉告“行賄人”拒收鯉魚之原因,在于“一見到魚就嘔吐”,不是“不想收”,實在是“收不了”,婉轉地拒絕了盛情。俗話說“盛情難卻”,但公儀休卻硬是“巧卻盛情”,不失為避免傷情的圓通之舉。如果有下次,我不知道主人會不會了解了公儀休的其他愛好再來“對症下藥”,但至少這次美麗善意的謊言既達到了拒收的目的,又自然地保全了行賄者的臉面,保護了彼此的情意。

非常知足的“達人”

“如果公儀休不是一國之相,他也一定是個非常知足的人。”

“隻要天天有魚吃,我也就心滿意足了。”對于公儀休來說也許“有魚吃”就是一種富足。盡管文中很多地方似乎給人公儀休“貧寒”的暗示,但我更願意覺得,身為魯國宰相的公儀休物質生活應該是富有的,隻是,他不想太奢侈而已。富足的勤儉相對于貧窮的勤儉價值應該是更大的。

孟子說過:人必自悔然後人悔之,家必自毀然後毀之,國必自伐然後人伐之。我想,公儀休在拒絕了禮物的同時,也維護了自己的尊嚴與地位,這一切皆源于一種豁達知足的心态。

好官

不與民争利

公儀休擔任魯相以後,規定魯國一切做官的人,不得經營産業、與民争利,他認為做官的人,是在大的方面已經得到利益了,民衆力農、務工、做生意,是取得一些小利,受大者不得再取小,因此,做官的人是不能兼做生意的。

公儀休自己也是身體力行的。他自家園子裡長的冬葵菜,很好吃,他就把這些冬葵萊全拔掉了;他家中的妻子織布自己用,他就把織布機燒了,叫妻子回娘家。他說:“如果我們做官的人家都經營産業,農工婦女生産的東西賣給誰呢?“

他的這種做法與他自己規定的“受大者不得取小”相符合。也看出了他是一個關心老百姓生活的好官,他甯可自己多花錢從外面買菜買布,也不讓自家人種菜織布,為的就是讓買菜織布的普通老百姓有生意做有錢賺,的的确确是一個難得的好官。

思想

官吏不得同時經營産業。那麼,在公儀休的這種不近人情的行動中,所強調的,是一種什麼思想呢?這就是官吏不得同時經營産業的思想。這卻是儒家為官守則當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觀點。

現實意義

這就是公儀休拔葵去織這樣一則看似不近情理的、帶有寓言性質的故事中,所蘊含的有深度的治國之道。我黨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針對官員經商辦企業曾經三令五申予以禁止,又出台禁止官員在企業兼職兼薪的舉措,所有這些,除了肅貪反腐的需要外,就是為防止官員與民争利而導緻社會兩極分化而采取的治國之道。

上一篇:蔣孝勇

下一篇:吉默·弗雷戴特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