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總督

兩江總督

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
兩江總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駐江甯(今南京),總管江蘇(含上海)、安徽和江西三省的軍民政務,正二品,加兵部尚書或都察院右都禦史銜者為從一品。清代同治前的總督署所在地具體在南京何處有待考證;清代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後總督署位于南京城正中(今南京總統府内),明漢王府舊址,太平天國天王府,民國時期辟為國民政府所在地,建國後先後作為江蘇統戰部、民革江蘇中央、江蘇省政協所在地,現為中國近代史博物館。由于清初江蘇(含上海)和安徽兩省轄地同屬江南省,因此初時該總督管轄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務,因此号兩江總督。太平天國運動之前其職位多由滿人擔任,之後漢人漸多。從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到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有影響的計80餘人,98任,曆247年。曆代兩江總督如于成龍、張鵬翮、史贻直、尹繼善、陶澍、裕謙、牛鑒、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劉坤一等皆為清代重臣。[1]
    中文名:兩江總督 官職大小: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 管轄區域:江南(江蘇、安徽)、江西三省 擔任人員:林則徐、曾國藩、陶澍、左宗棠等 總督署所在地:南京 主要職責:總管江南、江西三省軍政 形成原因: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級别:從一品

基本信息

兩江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兩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饷、操江、統轄南河事務,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的軍民政務。由于清初江蘇和安徽兩省轄地同屬江南省,因此初時該總督管轄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務,因此号兩江總督。

基本簡介

兩江,指江南省(今江蘇、安徽兩省及上海市)和江西省,是清王朝的财賦重地,也是人文荟萃之區。兩江總督是地方最高長官,太平天國運動之前多由滿人擔任,之後漢人漸多。從康熙四年(1665)到宣統三年(1911),有影響的計80餘人,98任,曆247年。兩江總督署位于南京城正中,明漢王府舊址。展覽共分“總督花廳”、“督署大堂”、“督署尋蹤”、“近代名督”4個部分,以史料和實物展示、場景複原的手法,叙述了清代官衙的演變,介紹了一代名督如林則徐、左宗棠、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沈葆桢等人的史迹。将曆史的筆觸聚焦清政府的封疆大吏,在國内的展覽中尚屬首次。清史泰鬥戴逸為展覽題寫匾額。

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實行的是督撫制。當時全國劃分為23個省,每個省設一名巡撫,為主管一省民政的最高長官。總督權力比巡撫大得多,但與巡撫之間沒有直接的隸屬關系,總督和巡撫都是對上直接聽命于皇帝。不同的是總督可以管數省,側重軍事,巡撫隻管一省,側重民政。當時全國設八大總督,分别為直隸、兩江、閩浙、兩湖、陝甘、四川、兩廣、雲貴總督。這就不難看出浙江事實上是歸閩浙總督管的。李沛誠所著《中國曆代改革者》一書中專門介紹兩江總督管轄的是:江蘇、安徽、江西三省,而不是江蘇、浙江的“兩江”。

曆史革沿

該職的前身為順治四年所設置的江南江西河南三省總督,總督府駐江甯。

順治九年,總督府一度遷往南昌,改名江西總督,不過很快恢複舊制。

順治十八年和康熙十三年,江南、江西兩度分置總督,不過在康熙四年和二十一年兩省同歸兩江總督管轄。

康熙元年,操江事務劃歸江南總督管理。

康熙二十一年仍合,正式定名為兩江總督。

雍正元年,授與曆任兩江總督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禦史之官銜。

道光十一年起,兩江總督兼管兩淮鹽政。

自同治五年起,兩江總督兼管五口通商事務,授為南洋通商大臣。

總督府設在江甯城中部漢府街明代的漢王(陳友諒後代襲封)府内。1853年-1864年洪秀全将這裡擴建成金碧輝煌的天王府。1864年天王府被毀後,曾國藩在此按照禮制要求重建了兩江總督府。1909年南京城内穿城而過的甯垣鐵路在此設車站。1912年,這裡成為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府。1927年-1949年,這裡成為國民政府和總統府的所在地。現在這裡辟為總統府 - 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

曆任總督

馬國柱(1647年8月19日 - 1654年10月30日)

自上任至1649年9月30日兼轄河南

馬鳴佩(1654年10月30日 - 1656年6月11日)

郎廷佐(1656年6月21日 - 1668年12月17日,任内江甯曾被鄭成功大軍圍城)

1661年11月2日 - 1665年7月4日僅轄江南,期間張朝璘出任江西總督

麻勒吉 (1669年1月10日 - 1673年7月5日)

阿席熙 (1673年7月29日) - 1682年2月1日)

自1674年8月19日專轄江南兩省,江西總督由董衛國擔任

于成龍 (1682年2月1日 - 1684年7月1日)

自上任至1682年2月27日專轄江南兩省,江西總督由董衛國擔任

王新命 (1684年7月1日 - 1687年4月18日)

董讷 (1687年4月22日 - 1688年4月24日)

傅拉塔(1688年5月5日 - 1694年7月23日)

範承勳 (1694年8月10日 - 1698年11月15日)

張鵬翮 (1698年12月23日 - 1700年4月28日)

陶岱 (署理,1700年4月28日 - 7月1日)

阿山 (1700年7月1日 - 1706年12月24日)

邵穆布 (1706年12月31日 - 1709年12月25日)

噶禮 (1709年12月25日 - 1712年3月10日)

郎廷極 (署理,1712年3月10日 - 11月14日)

赫壽 (1712年11月14日 - 1717年5月22日)

長鼐 (1717年5月30日 - 1722年11月27日)

查弼納 (1722年11月27日 - 1726年5月18日)

範時繹 (1726年5月18日 - 1730年5月12日)

史贻直 (署理,1730年5月12日 - 6月20日)

高其倬 (1730年6月20日 - 1731年8月8日)

尹繼善 (署理,1731年8月8日 - 1732年10月24日)

魏廷珍 (署理,1732年10月24日 - 1733年2月23日)

高其倬(1733年2月23日 - 1734年6月18日)

自1733年10月8日趙弘恩署理

趙弘恩 (1734年6月18日 - 1737年2月10日)

慶複 (1737年2月10日 - 11月4日)

那蘇圖 (1737年11月4日 - 1742年5月8日)

自1739年12月5日至1740年6月18日由郝玉麟署理

自1740年6月18日至1741年9月22日由楊超曾署理

德沛 (1742年5月8日 - 1743年3月11日)

尹繼善 (1743年3月11日 - 1748年10月28日)

策楞 (1748年10月28日 - 1749年1月11日)

雅爾哈善 (兼署,1749年1月11日 - 25日)

黃廷桂 (1749年1月25日 - 1751年7月5日)

尹繼善 (1751年7月5日 - 1753年2月24日)

自1752年11月5日起由莊有恭署理

鄂容安 (署理,1753年2月24日 - 1754年9月26日

尹繼善 (兼署,1754年9月26日 - 1765年5月9日)

高晉 (1765年5月9日 - 1779年2月25日)

薩載 (1779年2月25日- 1786年6月9日

李世傑 (1786年6月9日 - 1787年12月30日)

書麟 (1787年12月30日 - 1790年7月11日)

福嵩 (署理: 1970年7月1日 - 7月13日)

孫士毅(1790年7月13日 - 1794年8月14日)

書麟 (1791年5月29日 - 17??年9月6日 )

富綱 (蘇淩阿署理,17??年9月6日 -1795年1月23日)

福甯 (1795年1月23日 - 1796年8月2日)

李奉翰(1797年上任)

費淳(1799年上任)

陳大文(1803年上任)

鐵保(1805年上任)

阿林保(1809年上任)

松筠(1809年上任)

勒保(1811年上任)

松筠(1816年署任)

孫玉庭(1816年上任)

陶澍(1830年上任)

林則徐(1835年上任)

林則徐(1839年上任,同年内旋改派兩廣總督)

牛鑒(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九月,授兩江總督)

陸建瀛(1853年二月初十日太平軍攻破南京時被殺)

何桂清(不敢對抗太平軍,棄職潛逃到上海外國租界,1863年被朝廷處斬)

曾國藩

李鴻章署理

沈葆桢(1875年)

馬新贻

左宗棠 (1881年10月-1884年6月)

張之洞(1894年-1898年)

劉坤一

張之洞(1902年11月至1903年3月)

魏光焘(1904年)

周馥(1905年)

端方(1906年)

張人駿(1911年10月),末代總督。

馮國璋(1917年7月),複辟授,馮不置可否

大事年表

該職的前身為順治四年所設置的江南江西河南三省總督,總督府駐江甯。

順治九年,總督府一度遷往南昌,改名江西總督,不過很快恢複舊制。

順治十八年和康熙十三年,江南、江西兩度分置總督,不過在康熙四年和二十一年兩省同歸兩江總督管轄。

康熙元年,操江事務劃歸江南總督管理。

康熙二十一年仍合,正式定名為兩江總督。

雍正元年,授與曆任兩江總督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禦史之官銜。

道光十一年起,兩江總督兼管兩淮鹽政。

鹹豐時期,太平天國占領江甯,兩江總督府先後在揚州、常州、上海、蘇州、安慶等地駐節。

自同治五年起,兩江總督兼管五口通商事務,授為南洋通商大臣。

總督府設在江甯城中部漢府街明代的漢王(陳友諒後代襲封)府内。

1853年-1864年洪秀全将這裡擴建成金碧輝煌的天王府。1864年天王府被毀後,曾國藩在此按照禮制要求重建了兩江總督府。

1909年南京城内穿城而過的甯垣鐵路在此設車站。

1912年,這裡成為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府。

1927年-1949年,這裡成為國民政府和總統府的所在地。

2003年3月,正式命名為總統府 - 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并對外開放。

上一篇:席琳

下一篇:趙雲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