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志寰

傅志寰

中國工程院院士
傅志寰,男,漢族,中共黨員,1938年4月11日出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籍貫遼甯省海城市,中國工程院院士,俄羅斯交通科學院院士,鐵路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電力機車事業的開創者之一,中國鐵路大提速的主要推動者和決策者之一,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部長。1956年9月,傅志寰畢業于北京俄語學院留蘇預備班;1961年7月,本科畢業于蘇聯莫斯科鐵道學院鐵道電氣化專業;1961年7月至1984年5月,先後任鐵道部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技術員,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長;1984年5月至1989年3月,先後任鐵道部科技局總工程師,局長;1989年3月至1990年12月,任鐵道部哈爾濱鐵路局局長、黨委副書記;1990年12月至2003年4月,先後任鐵道部副部長、黨組成員,鐵道部部長、黨組書記。傅志寰長期從事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研究。
    中文名:傅志寰 民族:漢族 出生地: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畢業院校:莫斯科鐵道學院 學位/學曆: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專業方向: 職務: 學術代表作: 主要成就:中國工程院院士(2001年當選) 信仰:共産主義

人物經曆

1938年4月11日,傅志寰出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1955年9月至1956年9月,傅志寰在北京俄語學院(今北京外國語大學)留蘇預備班學習。

1956年9月至1961年7月,傅志寰在蘇聯莫斯科鐵道學院鐵道電氣化專業學習。

1961年7月至1965年7月,傅志寰任鐵道部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技術員。

1965年7月至1978年8月,傅志寰任鐵道部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其間于196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産黨)

1978年8月至1984年5月,傅志寰任鐵道部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副所長。(其間于1981年10月至1982年11月在聯邦德國慕尼黑克勞斯-瑪菲公司及AEG公司進修電力機車設計。)

1984年5月至1985年8月,傅志寰任鐵道部科技局總工程師。

1985年8月至1989年3月,傅志寰任鐵道部科技局局長。(其間于1985年9月至1986年1月在中央黨校培訓部培訓班學習。)

1989年3月至1990年12月,傅志寰任鐵道部哈爾濱鐵路局局長、黨委副書記。

1990年12月至1998年3月,傅志寰任鐵道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其間于1996年1月至2001年1月兼任鐵道部科學研究院院長;于1997年7月被明确為正部長級。)

1998年3月至2003年4月,傅志寰任鐵道部部長、黨組書記(至2002年9月)。(其間于2001年12月被增選為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綜述

20世紀60至70年代,在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工作期間,傅志寰參加和主持設計、試制了韶山1型至韶山4型電力機車和中國第一列電動車組。20世紀80至90年代,在鐵道部工作期間,傅志寰組織開發了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産權的電力機車、内燃機車、客車、貨車等二十餘種産品,形成國産品牌系列,适應了貨運重載、客車提速的需要;在擔任鐵道部領導期間,傅志寰全力推動鐵路提速,為開發高速、重載、安全技術做出重要貢獻;1999年後在傅志寰的領導下,開工建設了中國第一條時速200至300公裡的秦皇島至沈陽客運專線(高速鐵路),研制了高速電動車組,創造了321.5千米/小時的當時中國鐵路第一速。

2000至2003年,傅志寰組織青藏鐵路的籌劃和早期建設工作,為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距離最長的高原鐵路做出了貢獻。傅志寰大力推動鐵路改革,領導鐵路運輸扭虧,原定三年扭虧目标兩年完成。在安全管理上,傅志寰提出了“規範管理,強基達标,狠抓安全基礎建設”的思路,實施後,鐵路運輸安全情況得到明顯改善,成為曆史上最好時期之一。傅志寰在全國人大工作期間,主持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節能法”,對全國節能減排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承擔項目&成果獎勵

時間

項目

獎勵

1978年

《韶山2型電力機車》

全國科學大會獎

論文著作

傅志寰發表《跨世紀發展的中國鐵路》、《中國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發展之路的思考》等多篇高水平文章,主持編制《韶山4型電力機車總參數和技術條件》等工程總結。

榮譽表彰

2001年12月,傅志寰被增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社會任職

日期

單位名稱

職務

1992年10月至1997年10月

中國共産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1997年10月至2002年10月

中國共産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央委員會委員

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委員、财政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

2009年起

中國節能協會

理事長

1997年2月起

首都綠化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人物評價

回顧人生,傅志寰用“書呆子”三個字形容自己:“辦事過于較真,認定一加一等于二,不能等于2.01。我自己多次碰到過波折和困難,有時不被人們理解,精神上感到郁悶。但一個人總有順境、有逆境,要想得開些。我還覺得,做人要實事求是,但要真正做到實事求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環球人物》評)

上一篇:廖萬清

下一篇:倪光南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