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昌

侯德昌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侯德昌,1934年生于河南輝縣市孟莊鎮,他自幼酷愛書畫。1956年考入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主攻陶瓷美術設計專業,1961年畢業并留校任教陶瓷美術設計專業,上世紀70年代後期任教國畫山水課并潛心創作研究山水畫。他現為中國美協會員。1998年9月8日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1]
    中文名:侯德昌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漢族 出生地:河南輝縣市 畢業院校: 職業:書畫家 代表作品:《中華魂》《山永壽松長青》 主要成就:

人物年表

1961年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後留校執教,現任該院繪畫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擅書畫。

1974年與白雪石合作山水畫《長城腳下幸福渠》入選全國美展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1977年為毛主席紀念堂書寫“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永垂不朽”,獲文化部獎。

1982年作品《崂山圖》參加法國沙龍美展。

1983年開始探索刻字藝術,1984年所作書法入選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并先後三次在北京、河南舉辦刻字書法展。出版有《侯德昌刻字書法選》。

1986、1988年先後應邀赴美國、新加坡訪問講學、舉辦個人書畫展。侯德昌生長在一個普通農民的家庭。自幼酷愛書畫。1950年考上輝縣一中。

1953年入汲縣(今衛輝市)師範學習,1956年考入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主攻陶瓷美術設計專業,1961年畢業并留校任教陶瓷美術設計專業,70年代後期任教國畫山水課,同時,到祖國的名山大川去進行寫生收集素材,潛心創作研究山水畫。

藝術觀點

侯德昌先生認為藝術創作應該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五四新文化運動後,西方文化湧入中國,國畫創作深受影響,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山水畫的戶外對景寫生,給畫壇帶來了清新的面貌,讓人刮目相看。明暗、聚焦透視、色調等等一些西畫的特征拓展了國畫的繪畫語言,也使許許多多人一擁而上,形成一種一時的創新時尚,唯新即佳。

作品特點

侯德昌所作畫稿,以線描勝,或繁或簡,用線精練概括。山石樹木姿态優美,大小、長短、疏密組織有序,結構謹嚴。以傳統為師,以自然為師。侯德昌先生常常駐足于松林丘壑中,靜思冥想,看山不厭。侯德昌能将自然的優美和壯美相結合,兼具民族風格和時代特點,同時對景物取舍有度。侯德昌山水畫虛實相生,動靜相宜,剛柔相濟。情思所寄,令人如臨其境,回味無窮。

侯德昌的山水畫功力深厚,生活氣息濃重,布局嚴謹,氣勢如虹。侯先生擅畫大畫,自是他師法自然力量“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所得。多年來,侯德昌先生經常為國家重要場所作巨幅作品。

藝術風格

有些書畫從業者一味追求經濟效益,熱衷于社交,能甘于寂寞、嚴肅治藝的人不多。但侯德昌卻像個老農一樣,勤勤懇懇耕耘,有些人說他傻,他卻始終守着“先有人品,後有品畫,人無品格,下筆無法”的信條。黃苗子在《侯德昌刻字書法選集》前言中寫道:“和德昌同志交往,使我感到他是個木讷誠樸,依然具有中原農村氣息的老實人。

代表作品

為申辦奧運會主筆創作了百米長卷《中華魂》,為人民大會堂東大廳主筆繪制大型山水畫《幽燕金秋圖》,為中南海創作了《山永壽松長青》和幾幅山水畫;為中央軍委八一大樓創作巨幅山水畫《長城雄關圖》等。

《幽燕金秋圖》當為經典之作。作者在畫中融山水的磅礴和時代的氣概于一體,将生命的色彩和大自然的色彩相交融,鮮麗而永恒,實為天地大美的象征,也是畫家赤子之心和對祖國山河的深深眷戀的寫照,是飽含對國家、對人民、對自然、對自身的真情的時代巨制。他在吸收張仃先生創意的基礎上,親赴八達嶺采風,深得長城之“神韻”與“精髓”。該畫長16米、高3米,從實地寫生到完稿曆時4個月,集中描繪了從老龍頭到居庸關這段長城的恢宏氣勢和雄渾風姿,是目前人民大會堂内最大的一幅國畫。

上一篇:傑斯提斯

下一篇:青春美少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