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貝爾·阿佳妮

伊莎貝爾·阿佳妮

法國女演員
伊莎貝爾·阿佳妮,女,1955年6月27日出生于法國巴黎,法國著名女演員。1969年進入影壇,1975年出演新浪潮名導特呂弗執導的《阿黛爾·雨果的故事》得到了恺撒獎和奧斯卡的提名。1981年的戛納電影節上,憑借着《四重奏》、《迷戀》獲得最佳女主角獎。1982年,她又憑借影片《迷戀》在恺撒獎最佳女主角。1984年,她在以影片《緻命的夏天》再次獲得恺撒獎最佳女主角。1990年與傑拉爾·德帕爾迪約一起獲得了恺撒超級巨星獎的殊榮,2010年2月27日,阿佳妮憑借《裙角飛揚的日子》第五次捧得凱撒獎的後冠。
    中文名:伊莎貝爾·阿佳妮 外文名: 别名:阿佳妮 民族:德國和北非 出生地:法蘭西島大區Gennevilliers 身高:163厘米 體重: 畢業院校: 職業:演員,歌手 經紀公司: 代表作品:情淚種情花,着魔,羅丹的情人,瑪戈皇後,裙角飛揚的日子 主要成就: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女演員獎 英文名:Isabelle Yasmine Adjani 籍貫:阿爾及利亞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55年6月27日 語言:法語、英語、德語、意大利語

星路曆程

伊莎貝拉·阿佳妮有一種超凡脫俗的美,純淨湛藍的眼睛、嬌豔的紅唇、一頭烏黑飄逸的秀發......這位女演員,不僅有令人心動的美,而且才華橫溢,她曾五次摘得凱撒獎最佳女主角,并捧得到戛納和柏林電影節女主角獎,并兩次得到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她被認為是法國影壇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女演員。

初登銀幕

14歲那年,阿佳妮因其姣好的外形和純情的目光,被導演選中參加拍攝了她的第一部影片《小煤炭商》(LePetitBougnat)。兩年後,她又應邀拍攝了《福斯基娜》和《美麗的夏天》這兩部影片。拍片後,雖然她繼續就讀中學,但她的形象已不時地出現在法國電視上和省的話劇舞台上,深受廣大法國觀衆的喜愛。随後,憑着她多年的演出實踐,終于考進了聞名遐迩的法國佛羅朗戲劇學院,演出了莫裡哀的名劇《太太學堂》(L'ÉcoledesFemmes)等多部舞台劇,扮演了形形式式、性格迥異的角色。

豐富的舞台實踐使她積累了一定的表演經驗。1974年,她因克洛德·皮諾托的《耳光》(LaGifle)初登銀幕,人們驚奇地發現,她的演技有了明顯的長進和提高;為此,她榮獲了表演姗娜獎缺乏來源。在此期間,她主要是參加舞台劇演出和電視劇的拍攝,曾婉言謝絕簽訂廿年的拍片合同。她認為這樣會限止她的社交自由。

遇見特呂弗

1975年,阿佳妮的藝術生涯翻開了重要的一個篇章,法國導演特呂弗盛情邀請她在新片《阿黛爾·雨果的故事》(L'Histoired'AdèleH)中出任女主角,她欣然允諾。由于導演的充分信任與放手,她演得無拘無束,完全将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的女兒阿黛爾在熱戀中憂心忡忡的性格刻劃得淋漓盡緻,她因此片獲得更多好評。以後,随着她與一些著名導演、演員的合作,使演技不斷提高。其中有:波蘭斯基的《怪房客》(LeLocataire,1976),赫爾佐格的《諾斯費拉圖:夜的幽靈》(Nosferatu:PhantomderNacht,1979),安德烈·泰西内的《勃朗特三姐妹》(LesSœursBrontë,1979)。在《諾斯費拉圖:夜的幽靈》中與克勞斯·金斯基合作,在《勃朗特姐妹》中與伊莎貝爾·于佩爾合作,阿佳妮的表演均獲了好評。同一時期,阿佳妮結識了攝影師布呂諾·努當。

八十年代

1981年,阿佳妮接拍了波蘭裔導演安德烈·祖勞斯基的《占有》(Possession,碟譯“激情”)和詹姆斯·艾弗裡的《四重奏》(Quartet),兩部影片同時入圍1981年戛納電影節并使她獲得最佳女演員獎,使她的表演獲得了認可。1983年,在法國導演讓·貝克的邀請下,阿佳妮接拍了《殺人的夏天》(L'Étémeurtrier),并在影片中有全裸演出,使該片在戛納電影節放映時,遭到法國記者哄場,但阿佳妮則在戛納出現,以表達對影片的支持。該片成為1983年度法國最賣座的影片之一,也讓阿佳妮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

在阿佳妮成名之路上,她總接拍一些出人意料的影片,與富有争議的導演合作,飾演帶有神秘色彩、幻覺色彩和精神瀕臨崩潰的角色。尤以在祖勞斯基的《占有》中為代表,她也因該片獲得了第一個恺撒獎最佳女演員的獎杯。但在2002年,她為法國女導演萊提蒂娅·馬松(LaetitiaMasson)的《悔罪的女人》(LaRepentie)接受《攝影棚》雜志采訪時,說她憎惡這部影片:

正如當時所有的法國青年演員,阿佳妮也曾試圖在歌唱事業上有所發展。1974年,法國搖滾詩人塞爾日·甘斯伯格(SergeGainsbourg)為阿佳妮寫了第一首電視單曲《RockingChair》,并在甘斯伯格的扶持下,于1983年出版了第一章個人專輯《PullMarine》,這張專輯獲得了成功,呂克·貝松為阿佳妮拍攝了專輯MusicVedio,阿佳妮成為法國炙手可熱的明星。許多年以後,阿佳妮自己推出過一首單曲《Laprincesseaupetitpois》,但這首單曲沒有産生影響,阿佳妮便淡出流行音樂界,專心從事戲劇和電影表演。

1985年,阿佳妮與讓·雷諾合作,出演了呂克·貝松的城市輕喜劇《地下鐵》(Subway),當時成群結隊的狂熱觀衆,都争先恐後地要一睹因阿佳妮在新片《地下鐵》中的動人豐采。

阿佳妮曾經四次獲得恺撒獎,這四部影片分别是《占有》、《殺人的夏天》、《羅丹的情人》(CamilleClaudel,1989)和《瑪戈皇後》(LaReineMargot,1995)。并且,她曾于1976年和1990年兩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阿佳妮的第二次奧斯卡提名也是扮演一名曆史上的著名女子,在《卡蜜爾·克勞黛爾》中,她把這個最後精神崩潰的女人演得栩栩如生,她投入角色之深甚至難以自撥。1990年,當她領取第三個恺撒獎時,她在獎台上朗讀了英國作家薩爾曼·魯西迪(SalmanRushdie)的名作《撒旦詩篇》(TheSatanicVerses)中的句子,以聲援這位因批評伊斯蘭教而被霍梅尼追殺的作家。

九十年代

1990年代初,伊莎貝拉一度從影壇消失,拒絕傳媒采訪。直到1993年《激情佳人》(ToxicAffair),伊莎貝拉才又回來觀衆面前,在1994年伊莎貝爾推出了當時法國影壇耗資最巨的一部古裝片《瑪戈皇後》,阿佳妮也是影片的聯合制片人。之後,她又出人意料地接拍了美國導演JeremiahS.Chechik翻拍自亨利-喬治·克魯佐的影片《魔鬼雙姝》(Diabolique),在影片中她與莎朗·斯通合作,飾演了因恐懼了精神崩潰的女教師Mia。之後,阿佳妮再度在公衆視野中消失。1996年,因困擾于影迷的騷擾,阿佳妮移居瑞士日内瓦,當她到達日内瓦時,她宣布了這個消息,她說:“當人們有可能為她的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環境時,她根本不會猶豫。”但她接受了1997年第50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的工作。

此後,阿佳妮再度從公衆眼中消失,過着隐居生活,也沒接受任何劇本。直到2000年,她出人意料地同意在小仲馬的戲劇《茶花女》(LaDameauxcamélias)中扮演茶花女,重返戲劇舞台。2002年是阿佳妮的複出年,她接拍了法國導演貝諾阿·雅可的根據本雅明·康斯坦丁小說改編的影片《阿道爾夫》(Adolphe),并出演了女導演萊提蒂娅·馬松的《悔過的女人》。人們驚奇地發現消失很久的阿佳妮容顔不老,一時間阿佳妮,最重要的,是她接拍了法國導演讓-保羅·哈伯諾的《一路順風》(Bonvoyage),該片既叫好又叫座,成為年度電影之一。之後,阿佳妮再次銷聲匿迹。

2006年,她突然出現在戲劇舞台,在《LadernièrenuitpourMarieStuart》中扮演16世紀的嫁到法國的愛爾蘭王後。2007年6月,阿佳妮再次出人意料地接拍了法國演員雅克·維貝根據博馬舍名劇《費加羅的婚禮》改編的古裝電視劇中。據悉阿佳妮将會出現在2009年的短片合集《紐約,我愛你》中。

二十一世紀

阿佳妮是法國演員中罕見的因在類型片和驚悚片而獲得評論界認可的明星,也是唯一登上世界上最著名的時尚雜志《時尚芭莎》(Harper'sbazaar)封面的法國女演員。

趣聞轶事

Isabelle和DanielDay-Lewis1979年與法國導演BrunoNuytten生下BarnabéNuytten。

1988年,阿佳妮參與了阿爾及利亞大選活動,支持本傑迪(ChadliBendjedid)将軍。

1988年,法國大選前夕,她的名字出現在雅克·希拉克的陣營中,她在接受法國電視台采訪時則聲稱自己不支持任何人。

1995年與DanielDay-Lewis生下第二個孩子Gabriel-KaneDay-Lewis,而阿佳妮一直都不承認DanielDay-Lewis是孩子的父親。

1987年1月18日,由于法國傳媒界盛傳阿佳妮死于艾滋病,迫于謠言越傳越真,阿佳妮不得不主動接受法國電視台晚上黃金時段的8點播報(相當于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節目)采訪,以粉碎死亡謠言。

1999年,拒絕了阿爾及利亞總統Bouteflika的邀請,她對阿爾及利亞政局非常失望,曾聲稱當今阿爾及利亞政府形同恐怖主義。

1975年1月,阿佳妮退出法蘭西劇院(Comédie-Française),當時,這座法國最著名的國家劇團破天荒給阿佳妮開出了20年的合同,還是沒有挽留住阿佳妮。當時的團長CatherineGuérard說:“一個世紀隻能出一個阿佳妮。”

1981年,阿佳妮最早拒絕在《殺人的夏天》中出演,因為影片中的裸體鏡頭,她曾因害怕裸鏡而拒絕了布努艾爾的《欲望的隐諱目的》。

1983年,在《芳名卡門》開拍數日後,阿佳妮退出了劇組。她這樣評價戈達爾:“跟他在一起拍戲的這幾天,我感到自己沒有安全感。”(Pendantcesquelquesjoursaveclui,jemesuissentiesansprotection,vulnérable)之後,MarushkaDetmers飾演她原來的角色。

1983年秋,阿佳妮在愛都華七世劇院參演了《朱莉小姐》(MademoiselleJulie),該劇上演幾天後,阿佳妮退出了該劇,其原因是“太累了”。

阿佳妮接拍的廣告有:Lux香皂、Woolite洗衣粉、Renault汽車和GAP鞋。

1986年至1988年,任法國電影預售管理委員會主席。

作品年表

2008年Figaro(《費加羅的婚禮》)

2003年MonsieurIbrahimetlesfleursduCoran(《陪我走到世界盡頭》,飾猶太小男孩的母親)

2003年Bonvoyage(《一路順風》,飾薇薇安)

2002年Adolphe(《阿道爾夫》,飾艾拉諾爾)

2002年Repentie,La(《悔過的女人》,飾安貝爾)

1999年MeinliebsterFeind(《我的魔鬼》,飾露西)

1996年Diabolique(《魔鬼雙姝》,飾米亞)

1994年LaReineMargot(1994)(《瑪戈皇後》,飾瑪戈)

1993年ToxicAffair(《激情佳人》,飾佩娜羅)

1988年CamilleClaudel(《卡蜜爾·克勞黛爾》,又譯《羅丹的情人》,飾卡蜜爾·克勞黛爾)

1987年Ishtar(《伊斯達》,飾希荷·阿賽爾)

1986年T'asdebeauxescalierstusais(短片)

1985年Subway(《地鐵》,飾羅斯)

1983年L'étémeurtrier(《殺人的夏天》,飾埃利阿娜)

1983年Mortellerandonnée(《真愛大逃亡》,飾凱瑟琳·來利斯/呂西,"瑪麗")

1982年Antonieta(《安東妮塔》,飾安東妮塔)

1982年Toutfeutoutflamme(《如火如荼》,飾波利娜·瓦朗斯)

1981年Annéeprochaine...sitoutvabien,L'(《明年吧,如果一切都好的話》,飾伊莎貝爾)

1981年Quartet(《四重奏》,飾瑪亞·澤利)

1981年Possession(1981)(《迷戀》,又譯《占有》,飾安娜/海倫)

1981年ClaraetlesChicsTypes(《克拉爾和她的朋友們》,飾克拉爾)

1979年SoeursBrontë,Les(《勃朗特姐妹》,飾愛米麗)

1979年Nosferatu:PhantomderNacht(《吸血鬼》,又譯《諾斯費拉圖:夜的幽靈》,飾露茜·哈克)

1978年TheDriver(《虎口拔牙》,飾女演員)

1977年Violette&François(《維奧萊特和弗朗索瓦》,飾維奧萊特)

1976年Barocco(《巴洛可》,飾洛爾)

1976年Locataire,Le(《怪房客》,飾斯黛拉)

1975年L'histoired'AdèleH(《阿黛爾·雨果的故事》,飾阿黛爾·雨果)

1975年Ondine

1974年LaGifle(《耳光》,飾伊莎貝爾·都蘭,他們的女兒)

1974年Secretdesflamands,Le(電視)

1973年Écoledesfemmes,L'(《女校》,電視,飾阿涅斯)

1973年Avare,L'(電視)

1972年Faustineetlebelété(《福斯汀與美麗的夏天》,飾卡米爾)

1970年Petitbougnat,Le(《小煤炭商》,飾羅斯)

社會活動

1986年至1988年,阿佳妮任法國電影預售管理委員會主席。

1987年1月18日,由于法國傳媒界盛傳阿佳妮死于艾滋病,迫于謠言越傳越真,阿佳妮不得不主動接受法國電視台晚上黃金時段的8點播報(相當于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節目)采訪,以粉碎死亡謠言。

1988年,阿佳妮參與了阿爾及利亞大選活動,支持本傑迪(Chadli Bendjedid)将軍。

1988年,法國大選前夕,她的名字出現在雅克·希拉克的陣營中,她在接受法國電視台采訪時則聲稱自己不支持任何人。

1999年,拒絕了阿爾及利亞總統Bouteflika的邀請,她對阿爾及利亞政局非常失望,曾聲稱當今阿爾及利亞政府形同恐怖主義。

個人生活

伊莎貝拉曾經與布魯諾·努伊頓(《羅丹的情人》的導演)一起生活并有了一個兒子,但他們始終沒有結婚。伊莎貝拉生命還有一個著名的男子那就是丹尼爾·戴·劉易斯,這位有着貴族血統的英國演員曾經與伊莎貝拉有過一段甜蜜的時光,人們看見他們态度親蜜地公開出現在公衆場合,不過這段郎才女貌的童話并沒有持續多久,不久他們分手了。

這場情變曾經鬧得沸沸揚揚,中間加雜了丹尼爾·戴·劉易斯與薇諾娜·賴德、朱麗娅·羅伯茨的绯聞,最後的結局是,伊莎貝拉獨自生下丹尼爾·戴·劉易斯的兒子加布裡埃爾,而丹尼爾·戴·劉易斯則與著名的美國作家阿瑟·米勒的女兒麗貝卡結婚。如今伊莎貝拉平靜地接受了現實,獨自撫養着自己的孩子,甚至不願公開承認丹尼爾·戴·劉易斯是孩子的父親。

現在,阿佳妮與兩個孩子共同生活在瑞士,在經曆了感情與事業上的風風雨雨後,阿佳妮已經能夠客觀坦誠地面對自己,她說:“電影對于我而言不再是最重要的事,我需要的是真正的生活,一個普通人的生活。”

獲獎紀錄

1994年憑借《瑪戈皇後》獲法國恺撒獎最佳女演員獎

1989年憑借《卡蜜爾·克勞黛爾》獲柏林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1989年憑借《卡蜜爾·克勞黛爾》獲法國恺撒獎最佳女演員獎

1984年憑借《殺人的夏天》獲法國恺撒獎最佳女演員獎

1982年憑借《迷戀》獲法國恺撒獎最佳女演員獎

1981年憑借《迷戀》與《四重奏》獲戛納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1975年憑借《阿黛爾·雨果的故事》獲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女演員獎

1975年憑借《阿黛爾·雨果的故事》獲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女演員獎

人物評價

阿佳妮被認為是法國影壇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女演員,是法國政府公布的榮譽勳位勳章獲得者。阿佳妮那超凡脫俗的美令人心動,她刻畫在觀衆心中的形象也在大家的記憶裡越來越清晰。隻是這個才華橫溢,美得不可方物的女人,脾氣也如她的名氣一般旺盛。她的個性極強,動辄大發脾氣而中止拍攝,甚至退出攝制組,使電影廠大傷腦筋,常常被指耍大牌。(鳳凰網評價)

與蘇菲·瑪索和朱麗葉·比諾什相比,伊莎貝爾·阿佳妮似乎就不那麼讨人喜歡了,這主要是由于她塑造的角色大都是一些性格怪異的女人,但是這絲毫不能掩蓋她耀眼的光芒。(北京文藝網評價)

阿佳妮是法國演員中罕見的因在類型片和驚悚片而獲得評論界認可的明星,也是唯一登上世界上最著名的時尚雜志《時尚芭莎》(Harper'sbazaar)封面的法國女演員。(時光網評價)

她把浪漫的氣質不外在化,而是善于把浪漫的氣質内心化,擅于表現比較複雜的另類女人。她特别能把握另類女人複雜多變的心理特征和表演的分寸感,影片《瑪戈皇後La Reine Margot》(1994)中,她的表演已近爐火純青。由于她對公衆和傳媒始終避談私生活,很少接受傳媒訪問,并從1990年代起隐居瑞士,也是當代法國電影界富神秘色彩的女演員之一。(時光網評價)

伊莎貝拉·阿佳妮對于我們以及國際範圍内的影迷來說都是一個非凡的電影藝術家,她飾演那些深刻與不同尋常的角色與普通的小角色時是同樣的收放自如、極具專業水準。(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主席塞吉·洛西評價)

水晶般動聽的聲音,笑起來有如女孩般天真動人,說起話來亦如女孩般認真,還帶着點迷人的霸道。阿佳妮在法國人心目中已成了青春永駐的“女神”,就好比瑪麗蓮·夢露的形象永遠定格在青春少婦、性感誘人。隻不過和夢露相比,阿佳妮更多了思考和思想的氣質,她是史上罕有的難以歸類、難以評論、非典型、獨一無二的女演員。(看世界雜志社評價)

上一篇:劉曹東

下一篇:買吾蘭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