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将軍

伊犁将軍

清朝在新疆地區設立的最高軍政長官
伊犁将軍,清朝乾隆帝平定準部和回部之後設立的新疆地區最高軍政長官。駐伊犁惠遠城(今霍城東南)。全稱為總統伊犁等處将軍。伊犁将軍管轄伊犁、烏魯木齊、塔爾巴哈台、喀什噶爾等地方。伊犁将軍轄境東到哈密和巴裡坤、西到蔥嶺和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北到巴爾喀什湖和額爾齊斯河中上遊,南到昆侖山。
    本名: 别名: 字: 号: 所處時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中文名:伊犁将軍 全稱為:總統伊犁等處将軍 屬于:新疆地區最高軍政長官 管轄範圍:管轄伊犁、烏魯木齊等

簡介

伊犁将軍府舊址在新疆霍城縣惠遠城内,現城内還保留着将軍府舊址,舊址坐北朝南。院内古木參天;廳堂、台榭、曲徑、回廊,依然存在。小巧玲珑的“将軍亭”已修繕一新,伫立在青松綠樹之間。昔日将軍府門前的一對造型奇特的石獅,仍存院内,神态逼真,惹人喜愛。

惠遠古城中心矗立着宏偉高大的鐘鼓樓,登樓遠眺,城内外風光盡收眼底。曆史上,洪亮吉、祁韻士、林則徐、鄧廷桢、徐松等著名谪士們都曾在此地留下輝煌業績。林則徐率民開通水利,鞏固邊防,為民造福,受到了伊犁将軍和各族人民的尊敬和信賴。林則徐在惠遠雖然隻有兩年時間,但其日記、詩抄、書信留傳甚多。

管轄範圍

伊犁将軍為清朝新疆地區最高官職,統轄新疆南北兩路,包括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額爾齊斯河上遊,天山南北兩路,直至帕米爾等地的軍政事務。

曆史

清朝前期,新疆天山南路的居民主要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維吾爾族。伊斯蘭教在中國又稱“回教”,所以這個地區也就被稱為回部。清康熙年間,準噶爾部噶爾丹兼并了南疆,維吾爾族首領被拘禁在伊犁當作人質。維吾爾族貴族大和卓木布那敦和小和卓木霍集占也被拘禁在這裡。

乾隆二十年(1755年)準噶爾部平定後才獲得釋放,清軍派人護送布那敦回葉爾羌(今莎車),讓他繼續統治舊部,霍集占仍然留在伊犁管理維吾爾族事務。清政府這樣做是想利用他們協助統一南疆的回部,但霍集占卻企圖搞分裂,參與了阿睦爾撒納的叛亂。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霍集占弟兄發動大規模的叛亂,殺害了清軍副都統阿敏圖等,霍集占自稱巴圖爾汗,一時各部從者數十萬人。

第二年,清政府以兆惠為将軍,率清軍前往鎮壓。大小和卓木進行頑抗,并堅壁清野以困清軍。

1759年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重新統一天山南北,以兆惠為将軍的清軍完全控制了新疆地區,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軍分路進攻被叛軍盤踞的喀什噶爾(今喀什)和葉爾羌。困守兩城的大小和卓木見民心盡失,棄城而逃。7月,清軍在帕米爾高原的伊西洱庫河谷與叛軍展開激戰,“降者蔽山而下,聲如奔雷,小和卓本手刃之不能止也”,降者達一萬兩千餘人。大小和卓術突圍至巴達克山界(今阿富汗東北),被巴達克山汗素勒坦沙擒殺,其屍首送交清政府。大小和卓木的叛亂終被平定。

1762年清政府設伊犁将軍,明瑞就任第一任将軍。伊犁将軍之下,設都統、參贊大臣、辦事大臣、領隊大臣等職,分駐天山南北各地,管理本地軍政事務。北路設伊犁參贊大臣一員,領隊大臣五員,塔城參贊大臣一員,辦事兼領隊大臣一員。南路設喀什噶爾參贊大臣一員,管理葉爾羌(今莎車)、英吉沙爾(今英吉沙)、烏什、阿克蘇、庫車、和阗(今和田)、喀喇沙爾(今焉耆)、吐魯番等城辦事大臣或鄰隊大臣。東路設烏魯木齊都統,管理古城(今奇台)、巴裡坤、哈密、庫爾喀喇烏蘇(今烏蘇)等城辦事大臣或領隊大臣。(乾隆末年結構)

烏魯木齊設都統一員,伊犁(今霍城東南)、塔爾巴哈台(今塔城)、喀什噶爾(今喀什)各設參贊大臣一員,受命于将軍,統轄全境駐防官兵,合稱“四大鎮”。此外,又在葉爾羌(今莎車)、英吉沙爾(今英吉沙)、烏什、阿克蘇、庫車、和阗(今和田)、庫爾喀喇烏蘇(今烏蘇)、喀喇沙爾(今焉耆)、吐魯番、古城(今奇台)、巴裡坤、哈密等城,設辦事大臣或領隊大臣,統轄縣、營各級文武官員,管理一城之事。伊犁将軍負責全疆的軍政邊防事務,各級駐紮大臣都置于伊犁将軍的統轄之下。

1763年,在伊犁河北岸興建了一座城市,将這座城市命名為惠遠(今新疆霍城縣南),作為伊犁将軍的駐地。從此,惠遠城成為新疆地區的首府。又陸續修建了甯遠城(今伊甯市)、惠甯城(今伊甯市巴彥岱鎮)、塔勒奇城(今霍城縣境内)、瞻德城(今霍城縣清水河鎮)、廣仁城(今霍城縣蘆草溝)、拱宸城(老霍城縣城)和熙春城(今伊甯市西城盤子),史稱伊犁九城。其中惠遠、惠甯二城為滿營駐所。伊犁将軍駐惠遠城,綏定等六城為綠營駐所,總兵駐綏定。甯遠為維吾爾族(包括塔蘭奇)商民聚居之處。伊犁将軍辦事地方維吾爾人叫東衙門。

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後,惠遠城遭侵略者拆毀。1876年清朝派左宗棠率大軍進疆,消滅了盤踞在南疆的阿古柏僞政權。1881年清軍收回伊犁,第二年在惠遠舊城北7.5公裡處另擇新址,重建惠遠城,史稱新惠遠城。

伊犁古城

伊犁一直是新疆通往中亞的重要通道,曆史上曾建有許多城鎮在這裡發展貿易。伊犁将軍府舊址在霍城縣惠遠城内。

清代乾隆為了加強在伊犁地區的治理,在這裡設伊犁将軍,建惠遠城,并陸續在其周圍建起惠甯、綏定、廣仁、甯遠、瞻德、拱宸、熙、塔爾奇八座衛星城,統稱為“伊犁九城”。現保存較好的是被稱為“伊犁九城”之首的惠遠城,是當時我國西陲軍、政治中心的伊犁将軍府所在地。

惠遠建城

在伊犁河北岸今霍城縣東南興建了一座城市,乾隆帝将這座城市命名為“惠遠”,作為伊犁将軍的駐地。從此,惠遠城成為新疆地區的首府内店鋪林立,百貨雲集,“市肆極稱繁榮”。在惠遠建城的前後一段時間裡,在伊犁河北岸,又陸續修建了塔勒奇、綏定、惠甯、甯遠、廣仁、熙春、瞻德、拱宸等城,與惠遠合稱“伊犁九城”。其中惠遠、惠甯二城為滿營駐所,伊犁将軍駐惠遠城;綏定等六城為綠營駐所,總兵駐綏定;甯遠(今伊甯市)為維吾爾族商民聚居之處。

惠遠城在曆史上多次受到伊犁河水沖擊,特别是同治十年(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後又遭侵略者拆毀。伊犁将軍府的建築也未能幸免。光緒七年(1881年),清軍收回伊犁,第二年在惠遠舊城北7.5公裡處另擇新址,重建惠遠城,史稱新惠遠城。新惠遠城建成之前,伊犁将軍暫駐塔城等地。新惠遠城的中心位置建有一座鐘鼓樓,屋頂正脊兩端各有鸱吻,中間有寶瓶和戟形鐵刹。鐘鼓樓建在一座外面為青磚包砌的土台基上,東西南北四面各有拱門,内有十字通道,構成整個城市的十字街心。至今保存下來的伊犁将軍府舊址就在新惠遠城内。伊犁将軍府坐北朝南,院内古木參天,有廳堂、台榭、曲徑、回廊,人們據此可以想見當年這裡建築的富麗堂皇。院牆上還殘留炮台和槍眼。将軍府内花木扶疏,小巧玲珑的“将軍亭”已被修繕一新,掩映在青松綠樹之間。在二堂後的石階下,左右各置—神态逼真的大型石獅,威武而又不失安詳,石獅造型與内地常見的石獅不同,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曆任伊犁将軍列表

明瑞乾隆27年10月------32年3月滿洲鑲黃旗

阿貴32年3月--------33年4月正藍旗

伊勒圖33年7月--------34年10月正白旗

永貴33年10月-------34年10月正白旗

增海34年10月-------34年12月正藍旗宗室

伊勒圖34年12月-------36年7月正白旗

舒赫德36年10月-------38年7月正白旗

伊勒圖38年7月---------48年6月正白旗

索諾木策淩乾隆41年————鑲黃旗

明亮48年6月---------48年7月正黃旗

海祿48年7月---------48年8月蒙古正藍旗

伊勒圖48年8月---------57年7月滿洲正白旗卒

奎林57年7月-------59年9月鑲黃旗

永铎52年9月--------52年11月鑲藍旗宗室

保甯52年11月-------55年6月正白旗

永保55年4月---------56年3月鑲紅旗

保甯56年3月----------59年12月正白旗

明亮59年12月-------60年9月鑲黃旗

保甯60年9月-------嘉慶5年正月(1800·2·1)滿洲正白旗

松筠嘉慶5年正月-------嘉慶5年閏4月滿洲正藍旗未赴任

保甯5年閏4月------------7年正月滿洲正白旗

松筠7年正月--------------14年3月蒙古正藍旗

晉昌14年3月--------------18年6月滿洲正藍旗松筠18年6月-------------20年10月蒙古正藍旗

長齡20年10月----------22年2月蒙古正白旗

晉昌22年2月------------25年4月滿洲正藍旗(宗室)

高杞22年------滿洲鑲黃旗署理

慶祥25年4月---------道光5年11月滿洲正白旗

德英阿道光5年9月----------滿洲鑲藍旗

長齡道光5年10月-----------道光7年9月滿洲正白旗

德英阿6年7月--------------9年6月鑲藍旗卒

玉麟9年6月--------------12年9月正黃旗

特依順保12年9月-----------18年4月正白旗

弈山18年4月-------------20年3月鑲藍旗宗室

關福19年正月------------20年3月旗籍不詳?

布彥泰20年3月-----------25年11月滿洲正黃旗

舒興阿25年11月----------滿洲正藍旗署理

薩迎阿25年11月----------30年11月滿洲鑲黃旗

弈山道光25年11月----------鹹豐4年10月

紮拉芬泰鹹豐4年10月-------------鹹豐6年10月滿洲正黃旗

常清6年10月-------------7年4月滿洲鑲藍旗宗室

紮拉芬泰7年4月---------------10年7月

常清鹹豐10年7月-------------同治3年10月

明緒同治3年10月-------------同治5年5月滿洲鑲紅旗

李雲麟同治5年5月----------------?月?日旗籍不詳代辦

榮全同治5年5月---------------光緒2年10月滿洲正黃旗

金順光緒2年10月-----------光緒11年8月滿洲鑲黃旗

錫綸光緒11年8月-----------光緒12年8月滿洲正藍旗

色楞額光緒12年8月-----------光緒16年5月滿洲正白旗

富勒銘額光緒16年5月-------?月?日滿洲鑲白旗署理

長庚光緒16年5月---------光緒27年7月滿洲正黃旗

馬亮光緒27年7月----------光緒31年6月漢軍正黃旗

廣福光緒31年------------光緒32年蒙古正藍旗

長庚光緒31年6月---------宣統元年5月蒙古正黃旗

廣福宣統元年5月----------宣統3年正月蒙古正藍旗

志銳宣統3年正月----------宣統3年10月蒙古正紅旗卒

額勒渾宣統3年11月------------旗籍不詳

宣告終結

光緒十年(1884年)新疆正式建省,省府設在迪化(今烏魯木齊),惠遠城逐漸失去了全疆政治中心的地位,伊犁将軍的權限縮小,主要負責北疆防務。辛亥革命後,伊犁九城的建制被取消,伊犁将軍的曆史使命也随之宣告終結

意義

加強了對北部和西北部邊疆的統治,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領土的完整。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