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由

仲由

孔子得意門生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孔子得意門生,春秋末魯國卞(今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人,其後胤因避戰事遷往微山縣魯橋鎮仲淺村。為《二十四孝》中為親負米的主角。小孔子九歲,也是弟子中侍奉孔子最久者。仲由以政事見稱,為人伉直魯莽,好勇力,事親至孝。除學詩、禮外,還為孔子趕車,做侍衛,跟随孔子周遊列國,深得器重,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周敬王四十年(魯哀公十五年,前480年),衛亂,父子争位,為救其主孔悝,被叛臣殺死,砍成肉泥。三月初三結纓遇難,葬于澶淵(今河南濮陽)。
    本名:仲由 所處時代:春秋時期·魯國 民族族群:華夏 出生地:魯國卞(今平邑縣仲村鎮人) 主要作品:《論語》(編集者之一) 主要成就:孔門十哲之一,七十二賢之一,孔子“堕三都”的主要合作者之一 别稱:先賢仲子 字号:子路,季路 出生時間:公元前542年 去世時間:公元前480年 職業:衛蒲邑大夫,季氏家宰,孔悝家宰 信仰:儒學 名言:君子死,冠不免 老師:孔子 孔子評價:惡言不聞于耳、做事果斷信守諾言

人物生平

出身貧微

仲由少年時,從事各種勞作來維持家庭生活,甚至據不可考之傳言,常吃野菜充饑。拜入孔門之前,《史記》記載,志氣剛強,性格直爽,頭戴雄雞式的帽子耍威風,佩戴着公豬裝飾的寶劍顯示自己的無敵,曾經瞧不起柔弱的孔子,屢次冒犯欺負孔子。為此孔子設計出少許禮樂儀式慢慢加以引導,後來,子路穿着儒服,帶着拜師的禮物,通過孔子學生的引薦,請求成為孔子的學生。

師從孔子

少孔子九歲,也是弟子中侍奉孔子最久者。

仲由為人伉直魯莽,敢于對孔子提出批評,勇于改正錯誤,深得孔子器重。仲由為人果烈剛直,且多才藝,事親至孝,性格爽直,為人勇武,信守承諾,忠于職守。“志伉直”,又使得子路的好勇與一般的逞勇好鬥之徒有所區分,使他的好勇含有了某些伸張正義、為民請命、不欺幼弱的意蘊。為此,他常遭師之痛責,說他“好勇過我,無所取材”、“不得其死”等等。孔于曾評價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可以以為這是單純評論子路的學問,同時這一評價所包括的涵義更加廣泛。它說明子路盡管經過孔門的洗禮,但身上的野氣始終未能脫除幹淨,故孔子說他隻是“升堂”,而始終未能“入室”,即子路始終未能成為儒雅君子。

仲由很尊敬孔子,“子疾病,子路請禱”。但對待同一事物的對錯,如果有他不同的觀點,他也會提出來,與宰予,顔回不同,從不隐瞞。如孔子見南子時,子路不高興,因為南子“美而好淫”;當孔子談“正名”時,他就說孔子太迂闊,他甚至認為讀書人并不是成才的唯一路徑,“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如此坦誠直言,是其他弟子所沒有的。

孔子說過:隻聽了單方面的供詞就可以判決案件的,大概隻有仲由吧。一般聽到這個訴訟案件,都要聽兩面之詞,原告、被告都講完畢後才能判斷。但是子路不一樣,他聽到一面之詞就知道誰對誰錯,因為他腦袋瓜好使,不需要按照一般人的方式來判斷是非,是大智大勇之人,在他的剛毅、公正的謀斷下,涉案衆人都非常信服。

孔子常與弟子談志向,每次仲由都搶先發言,而且多數是談他如何勇敢,如何教别人勇敢,以及如何打仗等等。孔子對子路說:“你喜歡什麼?”子路(對孔子)說:“喜歡長劍。”孔子周遊列國時,仲由和顔回等人始終跟随孔子,由于他極勇武,實際上起了保衛者的作用,所以孔子評價子路這個朋友的忠誠時說:“自從我有了仲由後,我就沒有再聽到的惡意的言辭。”

子路侵官

據後人說:有一次子路去做郈這個地方的首長,當時魯國的政權掌握在季家的手裡,季家限百姓在五個月以内開通一條運河。古代生産力低下,季家這個命令,對老百姓來說是很沉重的。而子路的行政區内正管到這件事,為了要鼓勵大家做工,公家的經費又不夠,就自己掏腰包,把自己的薪水貼上,乃至從家裡弄糧食來,供給大家吃。孔子聽到了這個消息,馬上派子貢去,把子路做好給工人吃的飯倒掉,把鍋砸破。

子路是個急脾氣,跑去跟老師吵架,對孔子說,你天天教我們做好人好事,教我們行仁義,現在我這樣做,你又嫉妒了,又反對我了,還教子貢來搗亂。孔子就說,子路!你不要糊塗,當了君王的人,因為天下都是自己的,便忘了自己而愛天下,當了諸侯,就愛自己國家以内的人民,當了大夫就隻管自己職務以内的事,普通一般人,愛自己的家人,超過了範圍的仁義,雖然仁義之舉,但是侵犯了别人,所以你錯了。

原文:

議曰:昔仲由為郈宰,季氏以五月起長溝,當此之時,子路以其私秩粟為漿飯,以饷溝者,孔子聞之,使子貢往覆其飯,擊毀其器。子路曰:夫子嫉由之為仁義乎?孔子曰:夫禮!天下愛天下,諸侯愛境内,大夫愛官職,士愛其家,過其所愛,是曰侵官。《反經》

君子死,冠不免

享年是六十三歲。

仲由初仕魯,後事衛。孔子任魯國司寇時,他任季孫氏的宰相,後任大夫孔悝的宰。衛莊公元年(前480年),孔悝的母親伯姬與人謀立蒯聩(伯姬之弟)為君,脅迫孔悝弑衛出公,出公聞訊而逃。仲由在外聞訊後,即進城去見蒯聩,蒯聩命石乞揮戈擊落子路冠纓,子路道:“君子死,冠不免。”君子即使臨死,也要衣冠整齊”系好帽纓的過程中被人砍成肉醬。

經釋:重視個人榮譽,軍旗在則人在,軍旗亡則人亡,很正常。

或,孔子希望仲由能夠注意衣裝打扮,這樣才能符合士族地位。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孔子雖然知道巧言令色,鮮矣仁,但還是”席不正,不食“,讓自己舉止得體。

他用一命換取退出政治紛争又不失武士的忠心的結果,是最無奈的辦法。

摘選文獻

《左傳·定公十二年》:“仲由為季氏宰。”杜預注:“仲由,子路。”《史記·衛康叔世家》:“欒甯将飲酒,炙未熟,聞亂,使告仲由。”裴骃集解引服虔曰:“季路為孔氏邑宰,故告之。”《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仲由,弁人,字子路。有勇力才藝,以政事著名。”宋司馬光《又和遊吳氏園》之一:“臨風高詠足為樂,有勇方知笑仲由。”清戴名世《贈王雲衢之任新津序》:“糞壤之中豈復有西子,衆鬭之内豈復有仲由。”

主要影響

仲由一生追随孔子,保護孔子,積極捍衛或努力實踐孔子的思想學說,對儒家的貢獻、對後代的影響也是很大,為子至孝,善政為民,誠實守信,忠義仁勇,聞過則喜,聞善則行,見義必為,見危必拯,其德其行如日月在天、江河行地。光照人間潤澤華夏,位列十哲,世稱先賢。

子路的伉直好勇在師從孔子之前即已形成,子路性伉直,表現在言語上就是從不摻假欺瞞,對此孔子評價說:“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子路無宿諾。”意謂子路答應今天兌現的事情,決不拖延到明天。孔子對子路忠心不二、講信義的品性深有了解,曾斷言:“孔子說:“如果我的主張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從我的大概隻有仲由吧!”

當窮途末路、逸往海外時,随從自己的隻有子路一人。

子路事親極孝,剛猛勇敢,性格爽朗,樂意接受别人的指正立即改過,很尊敬師長,也常常直言進谏孔子。子路後在衛國的蒯聩之亂殉難,孔子聞其死,傷心流淚,死前不吃肉醬。

唐玄宗尊之為“衛侯”,宋真宗加封為“河内公”,宋度宗又尊為“衛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仲子”。

為親負米

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裡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政治才幹

孔子設案授徒,辟德行、政事、言語、文學四科,而子路是政事科之優異者。

孔子曾多次談到他擅長“政事”,并向人介紹說:對于子路,可以任命他來治理千乘之國的軍事後勤工作,至于是不是仁,我不知道。他開始步入仕途,是孔子在魯國做“中都宰”、“大司寇”的時候。最初,他在季孫氏那裡幹點小事,後來得到信任,升為“季氏宰”,即季氏家族的總管。其後,還做過“費宰”。

在孔子周遊列國客居衛國時,他做了衛國實際掌權者孔悝的蒲邑的“蒲大夫”,前後3年,取得不少政績,深得孔子稱贊。子路治理蒲三年,孔子路過,入境而善之說:‘好啊!由嚴肅而相信了!’進入城邑說:‘好啊!由忠信以寬容了!’到庭院說:‘好啊!通過觀察來判斷了!’”。

小邾國一名叫射的人,帶領句繹的人來投奔魯國,專門指名叫仲由代表魯國出來定盟約,而其他人一概不信。用冉求的話說就是,“千乘之國不相信盟誓,而相信你說的話”。可是仲由堅辭不幹,原因是不能鼓勵小邾射幹背叛國家這種不義之事。在衛國當蒲大夫時,仲由組織興修水利,他體恤民工勞動艱苦,下令“給人一筐飯,一壺水”。他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因為他主張“仁義的人,與天下人共同擁有,共同利益的原因”。

孔子認為,正是因為仲由做到了這些,才使得“民盡力”、“民不偷”、“民不擾”,而國家富強,這顯然是對仲由政績的極高評價。

曆史評價

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曰:“由之瑟,奚為于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子路無宿諾。

闵子侍側,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子路死後,孔子還是非常傷心,有複醢之舉(吃飯時,見到肉醬将其蓋上,不忍食用)。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間。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弑父與君,亦不從也。”

後裔

北宋末年子路四十九代嫡長孫仲基随康王趙構從濟州南渡,以軍功授台州知府,後定居吳江膳字圩,即今盛澤鎮。宋高宗為表彰仲基及其始祖仲子路的忠勇,特下诏在盛澤鎮劃地百畝,修建禦賜河内公廟,宋高宗親撰匾額與廟記。

建炎戊申年,仲子世家四十九世嫡長孫大宗主仲基攜胞仲琪、仲祺南渡之後。其後裔被後世家譜家志稱為江南大宗。

江南大宗逐漸發展壯大,并播遷各地,截止到清朝末年,後裔已遍及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山東、河北、河南、四川、福建等地。至今更是散居全國,甚至遠居海外。近千年來,江南大宗後裔繼承先賢仲子的傳統品格,不斷進取,聞達不斷。不論是在政界還是在文化界,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人際關系

老師:孔子

子路墳

子路墳,亦稱仲由墓,位于濮陽縣城北5公裡,今京開大道西側,其西南半華裡是戚城遺址。相傳戚城曾是衛靈公的外孫孔悝的封邑,所以俗稱孔悝城。墳的東北1華裡有蒯聩台遺迹。

仲由墓直徑28米,高4.30米,墓周有青磚砌成的圍牆。墓前有碑,上刻“仲夫子之墓”五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再往南有石象生、衛國公石坊、石阙和望柱,有四通明清兩代重修仲由墓祠祀碑排列兩旁。其路東側有一巨碑,上書“仲夫子落纓處”。墓園原來翠柏蔥郁,大者可二人合抱,惜全毀于1958年。再往前南為墓祠,其享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綠琉璃瓦酸複頂,宏偉壯觀。還有東西兩庑享堂,内有明、清兩代碑刻題詠二十來方,多刻文人官紳贊頌仲夫子的詩詞歌賦。

子路墓祠是濮陽市區一處重要名勝古迹,其始建年代不詳,據《水經注·河水》所載戚城東有“子路冢”,說明在1400年前北魏郦道元寫《水經注》時,已确認這裡就是子路的葬所。

仲由墓曾被盜掘,墓室内有殘鐵劍一把,陶壺、陶鼎、陶陲各一件。墓基為夯打,墓室為繩紋小磚券砌。專家認為此墓始建于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之西漢中葉。以後曆代均有修葺,明代重修再三,今有碑文在其墓側。

1991年至1992年,濮陽市人民政府對子路墓祠進行了全面整修複原。整修後的享殿、兩廂房、山門、石碑坊皆為明清風格。大殿為綠琉璃瓦單檐歇山頂式仿明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三間,三交六木宛雪花窗棂。四周有石欄杆環繞。兩廂房,面闊十一間,為硬山前抱廈式仿明建築。山門亦為綠琉璃瓦、面闊三間的仿明式建築,子路墓祠,雕梁畫棟,古色古香,為典型的陵墓式建築。

上一篇:鄭豔東

下一篇:格涅烏斯·龐培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