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雪

人造雪

利用換熱技術實現水變成雪
人造雪又稱人工造雪,是指人為地,通過一定的設備或物理、化學手段,将水(水氣)變成雪花或類似雪花的過程。[1]人造雪制造方式分為炮筒式與冰片粉碎式。自然雪花密度約為328公斤/立方,而人造雪密度約為856公斤/立方。從本質上看,人造雪和自然雪是相同的,但人造雪的密度更大。因此在相同條件下,同體積人造雪比自然雪融化慢。
  • 中文名:人造雪
  • 外文名:
  • 别名:人工造雪
  • 英文名:artificial snow making
  • 應用領域:滑雪場、娛樂舞台造景等

性質

非自然性降溫,人工方式利用換熱技術實現水變成雪。

與自然界的自然雪相比,無論哪種形式的造雪設備,造出來的雪的形狀都無法與其形狀相似,無法實現6面菱形狀自然雪。

自然雪花輕盈,可以緩慢地從天而降,美感十足。而所有的人工造雪設備造出的雪花,更類似雪珠,因此更類似冰晶,不能做到6面體雪花。

自然雪花密度約為328公斤/立方。而人造雪密度約為856公斤/立方。

應用領域

應用于滑雪場、人造自然飄雪景觀、娛樂舞台造景、影視拍攝飄雪景觀、實驗室飄雪、汽車低溫耐寒性能測試。

曆史

1950年3月,美國人韋恩·皮爾斯(Wayne Pierce)利用一個油漆噴霧壓縮機,噴嘴和一些用來給花木澆水的軟管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造雪機。他将水注入一個專用噴嘴或噴槍,在那裡接觸到高壓空氣,高壓空氣将水流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噴入寒冷的外部空氣中,在落到地面以前這些小水滴凝結成冰晶,這也是槍式(炮筒式)造雪機的祖先。

1972年8月,德國Külinda(柯琳德)公司利用其領先的制冷技術,獨樹一幟,在水轉化為冰後,通過完善機械、傳動、液壓、流體等技術,将冰片現行儲存,然後粉碎,通過高速的冷風機機吹出,實現階段性的類似雪花的造雪設備。

2002年,上海弗格森制冷設備有限公司(FOCUSUN REFRIGERATION)作為德國Külinda(柯琳德)公司的子公司改進了人造雪系統的關鍵冷卻和傳動工藝,實現了密閉式幹狀雪花夏天造雪的功能。

2014年,弗格森制冷(FOCUSUN)作為俄羅斯索契冬奧會冰雪項目設備的供應商之一,為冬奧會提供了7套日産300立方的人工造雪系統。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