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天帝

五方天帝

古代中國神話人物
五方天帝,即東、南、西、北、中五方上帝,又稱為五帝、五方帝、五天帝等,分别是東方天帝太昊伏羲,屬神勾芒;南方天帝炎帝神農,屬神祝融;西方天帝少昊金天,屬神蓐收;北方天帝颛顼高陽,屬神玄冥;中央天帝黃帝軒轅,屬神後土。依中華傳統,祭祀五方上帝是極為重要的宗教典禮。
  • 中文名:五方天帝
  • 外文名:
  • 别名:五方五老,五方天帝,五帝
  • 民族:華夏族
  • 籍貫:
  • 畢業院校:
  • 職業:
  • 主要成就:
  • 分類:神
  • 地區:中國
  • 神話體系:中國神話
  • 居所:五嶽
  • 象征:東、南、西、北、中
  • 所屬族群:上古神族

基本内容

五方上帝,即東、南、西、北、中五方上帝,又稱為五帝、五方帝、五天帝、五方天帝、五方天神等。早在周朝時,依據周禮,人們就以六辂祭祀昊天上帝和東、南、西、北、中五方上帝。六辂祭祀:一曰蒼辂,以祀昊天上;二曰青辂,以祀東方上帝;三曰朱辂,以祀南方上帝及朝日;四曰黃辂,以祭地祇、中央上帝;五曰白辂,以祀西方上帝及夕月;六曰玄辂,以祀北方上帝及感帝、神州。其中,昊天上帝為自然上帝,即蒼天;五方上帝,即東方青帝太昊(伏羲氏),南方炎帝(神農氏),中央黃帝(軒轅氏),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為人格化的五位上帝。

五帝有先天五帝和後天五帝之分。先天五帝為統治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之天神、天上之帝,即東方青帝太昊、南方赤帝炎帝、西方白帝少昊、北方玄帝颛顼、中央黃帝軒轅。後天五帝即天下之帝,為華夏上古五位聖王賢君,即伏羲、炎帝、黃帝、少昊、颛顼。人們相信其死後亦成為神,輔佐昊天上帝和先天五帝統治五方。先天五帝在儒教和道教信仰中有不同的稱呼。

依中華傳統,祭祀五方上帝是極為重要的宗教祭祀。如隋朝分三種規則等級的祭祀,《隋書·禮儀》載:“昊天上帝、五方上帝、日月、皇地祇、神州、社稷、宗廟等為大祀,星辰、五祀、四望等為中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及諸星、諸山川等為小祀”,五方上帝緊随昊天上帝并列為大祀。以鄭玄為代表的神學體系認為上帝為天之别名,總共有六天、六上帝。六天上帝即昊天上帝與五方上帝。昊天上帝(天皇大帝)為全天之帝;五方天帝各為一方天帝,分别為中央土德黃帝含樞紐、東方木德青帝靈威仰、南方火德赤帝赤熛弩、西方金德白帝白招拒、北方水德玄帝汁光紀。以王肅為代表的宗教系統認為五行人帝可稱為上帝,但不可稱為天;昊天上帝則可稱為天,祭祀昊天上帝即代表祭天。六上帝中,自然帝昊天上帝可稱天,人帝即五行上帝不可稱天。

五方上帝分别配五行五色,金木水火土、白青玄赤黃,白帝少昊金德、青帝太昊木德、玄帝颛顼水德、赤帝火德、黃帝土德。五方帝又稱五行帝,又皆為人帝,故又稱五行人帝。

來源

1:《五帝德》所說的黃帝、颛顼、帝喾、堯、舜為五帝

2:《易·系辭》提出的宓戯(伏羲)、神農、黃帝、堯、舜

3:《呂氏春秋·十二紀》所載的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颛顼。《禮記·月令》亦同此說(上古神話多稱此五帝)

4:東漢以來《稽命徵》等之說,把黃帝升為三皇之一,皇甫谧《帝王世紀》從之,而以少昊以下五人為五帝。于是僞《尚書序》即據以将《世經》前面三名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接着的少昊、颛顼、帝喾、堯、舜為五帝。

5:《通鑒外紀》及《路史發揮》引梁武帝蕭衍畫像碑述,以黃帝、少昊、颛顼、喾、堯為五帝,似是最晚的一說。然而此說來自漢畫像石,所以是說仍然依據漢人。

6:戰國末流行之說。同時有五色帝之說,奏設祭祀白、青、黃、亦四上帝祠,漢高增祀黑帝之祠。至《春秋緯·文耀鈎》,五色帝始有名字:“蒼帝曰靈威仰,亦帝曰赤熛怒,黃帝曰含樞紐,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紀。”鄭玄注《禮記·大傳》“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句,即引此諸名為“太微五帝”

道教

道教以五方五老天君天君對應儒教的五方五大天帝。五靈五老天君:

五老又按五行,化為五方五帝。青靈始老化為東方青帝,主木司春,名曰靈威仰。丹靈真老化為南方赤帝,主火司夏,名曰赤熛怒。中央玉寶元靈元老化為中央黃帝,主土司四季,名曰含樞紐。七寶金門皓靈皇老君化為西方白帝,主金司秋,名曰白招拒。五靈玄老化為北方黑帝,主水司冬,其名葉光紀。

現代釋義

現代人一般習慣将太微五色帝混同《禮記·月令》的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颛顼。而三官一般用堯舜禹或道家的三清五氣結形說法。

上一篇:克蘇恩,破碎之劫

下一篇:艾如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