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絡

中醫經絡

據中醫經絡理論采取針灸等治療的方法
中醫經絡調理,就是根據中醫經絡理論,按照中醫經絡和腧穴的功效主治,采取針灸、推拿、按摩、導引等方式,達到舒經理絡、交通陰陽而最終實現驅邪治病,使機體恢複陰平陽密的和諧狀态。
  • 中文名:中醫經絡
  • 含義:經脈者、人之所以生
  • 特點:從手法上、普通的洗腳
  • 目的:使機體恢複陰平陽密的和諧狀态

概述

《黃帝内經》載:“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并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的特點。

比如大腸的功能正常,合谷穴的反應隻有輕微酸脹感,當腸道功能發生變化,或者大便不正常時,合谷穴會有強烈痛感。n所以當經絡阻滞或者髒腑功能異常,也就是身體剛有微恙時,每條經都有一個或幾個穴位先出現異常反應,當然這些反應必須通過經絡探查手法,才會顯現出來:原本不痛的地方痛起來;痛的地方現在痛不可摸;平時沒反應的穴位出現了酸脹感。另外這些堵點如果不采用探查手段,在平時是沒反應的。

特點

中醫經絡調理療法與普通的療法區别于:第一,從手法上,普通的洗腳、按摩治療隻能到達皮、脈、肉,而經絡療法則可在此基礎上深入到達筋、骨層;第二,從療效上,普通的按摩隻能達到放松效果,而經絡療法則可達到醫療效果,有病治病,無病防病。

内為陰,外為陽:陰陽理論貫穿于整個中醫理論,經絡系統亦以陰、陽來命名。其分布于肢體内側面的經脈為陰經,分布于肢體外側面的經脈為陽經。一陰一陽衍化為三陰三陽,相互之間具有相對應的表裡相合關系,即肢體内側面的前、中、後,分别稱為太陰、厥陰、少陰;肢體外側面的前、中、後分别稱為陽明、少陽、太陽。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