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中國危害比較大的入侵物種的一個名單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地球上的多樣性生物每年為人類創造約33兆美元的價值,然而由于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人類活動範圍逐漸擴大,國際交流日益增多,外來物種被人們有意無意從一地帶往另一地,從而給全球生态安全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鑒于此許多國際組織及發達國家制定了針對性的法律法規,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以期能夠預防外來物種入侵,減輕對國家造成的經濟損失。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 亞界: 總門: 門: 亞門: 綱: 亞綱: 超目: 目: 亞目: 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發現數量:660多種(截至2020年8月)

新華網上海11月30日電(記者張建松)熱帶的微甘菊、南方的鳳眼藍、西南的紫莖澤蘭、華東的加拿大一枝黃花、沿海的互花米草……近年來,這些被曝光的外來入侵植物給我國生态系統和經濟發展造成嚴重損失。

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上海辰山植物園聯合沈陽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全國8家科研單位,經過3年調研,最新查明中國外來入侵植物有72科285屬515種。在世界自然保護同盟公布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物種中,中國發現50種。

基本概念編輯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地球上的多樣性生物每年為人類創造約33兆美元的價值,然而由于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人類活動範圍逐漸擴大,國際交流日益增多,外來物種被人們有意無意從一地帶往另一地,從而給全球生态安全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鑒于此許多國際組織及發達國家制定了針對性的法律法規,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以期能夠預防外來物種入侵,減輕對國家造成的經濟損失。

在生物學上,外來物種是指出現在其自然分布範圍和分布位置以外的一種物種、亞種或低級分類群,包括這些物種能生存和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體。外來物種入侵是指生物物種由原産地通過自然或人為的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态環境的過程,它有兩層意思,第一,物種必須是外來、非本土的;第二,該外來物種能在當地的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統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擴散,最終明顯影響當地生态環境,損害當地生物多樣性。入侵的外來物種可能會破壞景觀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毀生态系統,危害動植物多樣性,影響遺傳多樣性。

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紫莖澤蘭(學名:Ageratina adenophora (Spreng.)R.M.King):呈半灌木,高0.8~2.5米。莖紫色,葉對生、卵狀三角形、棱形,邊緣具粗鋸齒。頭狀花序,排成傘房狀,總苞片三四層,小花白色。有性或無性繁殖。每株可年産瘦果1萬粒左右,瘦果五棱形。具冠毛,藉冠毛随風傳播。根狀莖發達,可依靠強大的根狀莖快速擴展蔓延。原産地中美洲,1935年在雲南南部發現,可能經緬甸傳入。分布于雲南、廣西、貴州、四川(西南部)、台灣、垂直分布上限為2500米。全球性入侵物種。

薇甘菊(學名:Mikaina micrantha Kunth):多年生草質或木質藤本,莖細長,匍匐或攀緣,多分枝,莖中部葉三角狀卵形至卵形,基部心形,先端漸尖,邊緣鋸齒,頭狀花序多數,在枝端常排成複傘房花序狀,含小花4朵,全為結實的兩性花,總苞片4枚,狹長橢圓形總苞基部有一線狀橢圓形的小苞葉,花有香氣;花冠白色,脊狀,檐部鐘狀,5齒裂,瘦果黑色。原産地中美洲,1884年首次在香港登錄,1984年在深圳發現。分布于香港、澳門和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全球性入侵物種。

空心蓮子草(學名: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多年生草本。根莖繁殖。3~4月根莖萌芽出土;匍匐莖發達,節處生根,莖的節段亦可萌生成株。葉對生,有短柄,葉片長橢圓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頭狀花序單生于葉腋,由10~20多朵無柄的白色小花集生組成,有總花梗;苞片和小苞片幹膜質,宿存;花被5片,披針形,背部兩側壓扁,膜質,白色有光澤;花期5~10月份。原産地南美洲,1892年在上海附近島嶼出現,1950年代作豬飼料推廣栽培,分布于黃河流域以南地區、天津。全球性入侵物種。

豚草(學名: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一年生草木,高20~250厘米。莖直立,具棱,多分枝,下部葉對生,上部葉互生,葉片三角形,1~3回羽狀深裂。頭狀花序單性,雌雄同株;約50~60個在枝端排列成總狀,花冠淡黃色,總苞倒卵形倒圓錐形,囊狀,無花冠與冠毛,花柱2,絲狀,伸出總苞外。瘦果倒卵形,包被在堅硬的總苞内。分布于北美洲,1935年發現于杭州,分布于東北、華北、華中和華東等地約15個省、直轄市。惡性雜草,對禾木科、菊科等植物有抑制、排斥作用。

毒麥(學名:Lolium temulentum L.)一年生草本。稈成疏叢,高20-120厘米,具3-5節,無毛。葉片扁平,質地較薄,邊緣微粗糙。穗形總狀花序,小穗含4-10小花,小穗軸節間長1-1.5毫米,平滑無毛;穎較寬大,與其小穗近等長,外稃橢圓形至卵形,成熟時腫脹,基盤微小芒近外稃頂端伸出,長1-2厘米,粗糙;内稃約等長于外稃,穎果為其寬的2-3倍。花果期6-7月。原産歐洲地中海地區,1954年在從保加利亞進口的小麥中發現,除西藏外,中國大陸各省都有發現,全球性入侵物種。

互花米草(學名: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屬禾本科,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稈高1-1.7m,直立,不分枝。葉長達60cm,基部寬0.5-1.5cm,至少幹時内卷,先端漸狹成絲狀;葉舌毛環狀,長1-1.8cm。圓錐花序由3-13個長(3-)5-15cm,多少直立的穗狀花序組成;小穗長10-18mm,覆瓦狀排列。穎先端多少急尖,具1脈。第一穎短于第二穎,無毛或沿脊疏生短柔毛;花藥長5-7mm。原産美國東南部海岸,1979年作為經濟作物引入上海(崇明島)、浙江、福建、廣東、香港。威脅本土海岸生态系統,緻使大片紅樹林消失。

飛機草(學名:Eupatorium odoratum L.)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粗壯,橫走。莖直立,高1-3米,蒼白色,有細條紋;分枝粗壯,常對生,葉對生,卵形、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花序下部的葉小,常全緣。頭狀花序多數或少數在莖頂或枝端排成傘房狀或複傘房狀花序,總苞圓柱形,總苞片3-4層,覆瓦狀排列,外層苞片卵形,麥杆黃色。花白色或粉紅色。瘦果黑褐色,5棱,花果期4-12月。原産中美洲,1920年代作為一種香料植物引種到泰國栽培,1934年在雲南南部發現,分布于台灣、廣東、香港、澳門、海南、廣西、雲南、貴州。全球性入侵物種。

鳳眼蓮(學名: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是浮水草本或根生于泥土中,高30~50厘米。莖極短,節上生根,具長匍匐枝,與母株分離後,長成新植株。葉基生,蓮座狀,葉片卵形,倒卵形至腎圓形,光滑:葉柄基部略帶紫紅色,膨大呈葫蘆狀的氣囊。花葶單生,中部有鞘狀苞片,穗狀花序有花6~12朵,花被紫藍色,6裂,在藍色的中央有鮮黃色斑點,子房卵圓形。蒴果卵形。原産巴西東北部,1901年從日本引入台灣作花卉,1950年代作為豬飼料推廣。在遼甯南部、華北、華東、華中和華南的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有栽培,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逸生為雜草。大量逸生,堵塞河道,破壞水生生态系統,威脅本地生物多樣性。

石茅(學名:Sorghum halepense(L.)Pers.)也稱假高梁,多年生禾草,有根狀莖。稈直立,高100-150cm。葉寬線形至線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基部漸狹,無毛,邊緣粗糙。圓錐花序,分枝近輪生,無柄小穗橢圓形,成熟時為淡黃色或帶淡紫色,主脈由齒間伸出成芒,也可全緣而無芒。雄蕊3枚;花柱2枚,僅基部聯合,柱頭帚狀。有柄小穗雄性,較無柄小穗狹窄,顔色較深,質地亦較薄。種子千粒重3.5克。原産地中海地區,20世紀初從日本引到台灣南部栽培,同一時期在香港和廣東北部發現,種子常混在進口作物種子中引進和擴散,分布于中國多地,是高粱、玉米、小麥、棉花、大豆、甘蔗、黃麻、洋麻、苜蓿等30多種作物地裡的雜草,還可與同屬其他種雜交。

上一篇:妖怪大全

下一篇:仿制藥的真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