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集團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曆史悠久的部隊之一,現在的建制于1985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軍編成,原代号為53010部隊,現代号為解放軍75100部隊,隸屬廣州軍區,軍部駐地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其中的一部組建成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
  • 中文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集團軍
  • 外文名:41Army
  • 簡稱:
  • 主管單位:
  • 登記單位:
  • 屬性:
  • 社團地址:
  • 主要成就:
  • 現任軍長:李橋銘
  • 現任政委:劉嘉
  • 部隊番号:75100部隊
  • 部隊駐地:廣西柳州
  • 所在軍區:廣州軍區

由來簡介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軍的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該縱隊是由抗日戰争初期中國共産黨在膠東地區創建的幾支地方武裝發展起來的。

1937年12月,中共膠東特委書記理琪等以堅持昆嵛山鬥争的紅軍遊擊隊為骨幹,在山東文登縣天福山發動抗日武裝起義,成立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3軍。1938年9月,第3軍與掖縣抗日遊擊第5支隊,高錦純任司令員,宋澄任政治委員,吳克華任副司令員,下轄6個團,共7000餘人(12月,歸山東縱隊建制)。1940年9月,第5支隊改稱第5旅,吳克華任旅長,高錦純任政治主任。

1945年9~10月,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向東北發展,并争取控制東北的戰略部署,八路軍山東軍區第6師、第5師2個團及另4個獨立團共1萬餘人,分批進入遼甯省安東(今丹東)、莊河、營口地區,編為東北人民自治軍第2、第3縱隊,擔負剿匪、擴軍和開辟解放區等任務。1946年2月,第2、第3縱隊合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4縱隊。吳克華任司令員(後胡奇才),彭嘉慶任政治委員(後莫文骅),胡奇才任副司令員(後韓先楚),歐陽文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蔡正國任參謀長(後甯賢文、李福澤)。第2縱隊第1、第2支隊及第3縱隊依次改編為第10、第11、第12旅,共2.3萬餘人。

1948年11月,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關于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号的命令,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軍,仍屬東北野戰軍領導。吳克華任軍長,莫文骅任政治委員(後歐陽文),胡奇才任副軍長(後溫玉成),歐陽文任副政治委員(後孔石泉)兼政治部主任(後李丙令),李福澤任參謀長。所轄第10、第11、第12師及新調入的獨立第2師依次改稱第121、第122、第123、第154師,全軍共6.4萬餘人。

參加戰役

1945年9~10月,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向東北發展,并争取控制東北的戰略部署,八路軍山東軍區第6師、第5師2個團及另4個獨立團共1萬餘人,分批進入遼甯省安東(今丹東)、莊河、營口地區,編為東北人民自治軍第2、第3縱隊,擔負剿匪、擴軍和開辟解放區等任務。1946年2月,第2、第3縱隊合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4縱隊。吳克華任司令員(後胡奇才),彭嘉慶任政治委員(後莫文骅),胡奇才任副司令員(後韓先楚),歐陽文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蔡正國任參謀長(後甯賢文、李福澤)。第2縱隊第1、第2支隊及第3縱隊依次改編為第10、第11、第12旅,共2.3萬餘人。7月各旅改稱師。

縱隊成立後,參加本溪保衛戰和鞍海戰役,促使國民黨軍第60軍第184師起義。10~11月進行新開嶺戰役,全殲國民黨軍精銳第52軍第25師8900餘人,開創了東北民主聯軍1個縱隊在一次戰役中殲滅國民黨軍1個整師的先例。12月~1947年4月,參加四保臨江作戰,第4縱隊主要擔負外線出擊任務,同第3縱隊一起保衛了南滿解放區。

随後參加東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勢作戰。1948年1月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第4縱隊,歸東北野戰軍建制。3~8月進行新式整軍和練兵。9~11月參加遼沈戰役,與第11縱隊等部扼守塔山、白台山,阻擊國民黨軍“東進兵團”由錦西(今葫蘆島市)向錦州增援,苦戰六晝夜,打退了有海、空軍支援的國民黨軍9個師的輪番進攻,保證了野戰軍主力攻錦作戰的勝利。第4縱隊第12師第34團、第10師第28團、第12師第36團、縱隊炮兵團分别榮獲“塔山英雄團”、“守備英雄團”、“白台山英雄團”、“威震敵膽炮團”稱号。

1948年11月,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關于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号的命令,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軍,仍屬東北野戰軍領導。吳克華任軍長,莫文骅任政治委員(後歐陽文),胡奇才任副軍長(後溫玉成),歐陽文任副政治委員(後孔石泉)兼政治部主任(後李丙令),李福澤任參謀長。

所轄第10、第11、第12師及新調入的獨立第2師依次改稱第121、第122、第123、第154師,全軍共6.4萬餘人。改編後,在東北野戰軍先遣兵團編成内進入山海關,參加平津戰役。12月,會同華北軍區部隊先後解放康莊、懷來、張家口等地,切斷華北國民黨軍傅作義集團西退綏遠(今屬内蒙古)的道路。

1949年1月,北平(今北京)和平解放後,擔負北平市的警備及對國民黨軍第104軍第209師的改編任務。3月25日,4個團參加受閱部隊,在北平西苑機場接受毛澤東、朱德等中共中央領導人的檢閱。4月,第41軍由北平南下。5月編入第四野戰軍第14兵團建制,于河南省新鄉市收編接受和平改編的國民黨軍第40軍1.7萬餘人。8月第14兵團部準備改建空軍領導機構,第41軍改歸第四野戰軍直接指揮。9~10月配屬第12兵團,編入進軍華南的中路軍,在衡寶戰役中擔負正面突擊任務,與兄弟部隊共同殲滅國民黨軍第7軍軍部及4個精銳師。11~12月,歸第四野戰軍直接指揮參加廣西戰役。

1950年2月,第41軍改歸第15兵團建制,進至廣東省惠陽、黃崗、淡水、高要等地執行剿匪作戰任務,肅清了匪患,并先後解放南澳島、南鵬島。1951年1月,進駐潮汕地區擔負海防任務。

光榮戰史

人民解放軍四十一軍是一支英雄的部隊,其前身可追溯到我黨領導的天福山起義組成的部隊。1937年12月24日,為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共膠東特委書記理琪領導膠東人民,在山東文登天福山舉行武裝起義,成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從此,膠東人民有了自己的抗日武裝。1938年9月,第三軍與掖縣抗日遊擊第三支隊合編為山東人民抗日遊擊第五支隊,高錦純任司令員,宋澄任政治委員,吳克華任副司令員,下轄6個團,共7000餘人。1939年秋,第五支隊改稱第五旅,為膠東地區主力部隊,旅長吳克華,政委高錦純。

在抗戰中,這支部隊馳騁膠東,浴血奮戰,為抗戰勝利立下了不朽功勳。抗戰勝利後,這支部隊擴編為山東人民解放軍第五、第六師及警備第三、第四旅。

1945年10月,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向東北發展,并争取控制東北的戰略部署,膠東軍區副司令員吳克華、政治部主任彭嘉慶率領這支部隊共1萬餘人,分批渡過渤海,挺進東北,11月進至遼甯丹東、莊河、營口等地區,被編為東北人民自治軍第二縱隊和第三縱隊,歸東北人民自治軍遼東軍區領導,擔負剿匪、擴軍和開辟根據地等任務。

1946年2月,部隊合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司令員吳克華、政治委員彭嘉慶,共2.3萬餘人,參加三次保衛本溪作戰,發起鞍海戰役,攻克鞍山、海城。同年10至11月,在新開嶺戰役中,首創東北民主聯軍在一次戰役中殲敵一個整師的最佳戰果,榮獲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電令嘉獎。之後,參加四保臨江戰役和東北夏季、秋季、冬季三次攻勢作戰。後被編為東北人民解放軍第四縱隊。

在遼沈戰役的塔山阻擊戰中,四縱頑強抗擊敵人數個師發動的海陸空聯合進攻,直至錦州解放陣地巋然不動。戰後,四縱榮獲榮譽稱号和戰功的集體和個人,均為參戰各部隊之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該部隊路過錦州老鄉果園時,戰士們強忍饑渴,無一人上前摘蘋果吃,被授予“秋毫無犯”光榮稱号。

毛澤東對這件事深有感慨,曾給予高度評價:“錦州那個地方出蘋果,遼西戰役的時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裡很多蘋果,我們戰士一個都不去拿。我看了那個消息很感動。在這個問題上,戰士們自覺地認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為這是人民的蘋果。我們的紀律就建築在這個自覺性上邊。這是我們黨的領導和教育的結果。”

1948年11月,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關于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号的命令,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一軍,仍屬東北野戰軍領導。吳克華任軍長,莫文骅任政治委員(後歐陽文),胡奇才任副軍長(後溫玉成),歐陽文任副政治委員(後孔石泉)兼政治部主任(後李丙令),李福澤任參謀長。所轄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師及新調入的獨立第二師依次改稱第一二一、第一二二、第一二三、第一五四師,全軍共6.4萬餘人。

榮譽

輝煌戰績

1946年5月,發起鞍海戰役,攻克鞍山、海城,殲國民黨軍第60軍第184師大部,并迫使其師長潘朔端率師部及第552團起義。10月,進行新開嶺戰役,全殲國民黨軍嫡系、美式機械化裝備的第52軍第25師8900餘人,首創東北民主聯軍在一次戰役中殲敵1個整師的最佳戰果,獲毛主席、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電令嘉獎。

1948年9月,參加遼沈戰役,殲敵6000餘人,保證了錦州戰役的勝利。戰後,有20多名指戰員榮獲“毛澤東獎章”。

1949年9月,第41軍參加衡寶戰役,擔負正面突擊任務,殲國民黨軍5000餘人,俘第7軍少将副軍長淩雲上。11月,參加廣西戰役,先後攻克全州、興安、桂林、靈川、荔浦、蒙山等縣市,殲國民黨軍8600餘人,俘第3兵團副司令官兼第7軍軍長李本一。

1950年2月,第41軍奉命由廣西容縣地區開赴廣東省淡水、高要、惠陽、黃崗等地執行剿匪作戰任務,并先後解放了南澳島、南鵬島。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軍在全國解放戰争中,經曆主要戰役、戰鬥440餘次,解放縣以上城市30餘座,湧現出“塔山英雄團”等英雄部隊和鮑仁川、程遠茂等一批英模人物。

光榮稱号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集團軍曾被授予榮譽稱号的單位有:

塔山守備英雄團:第121師第361團(原東北野戰軍4縱10師28團)

塔山英雄團:第123師第367團(原東北野戰軍4縱12師34團)

白台山英雄團:第123師第369團(原東北野戰軍4縱12師35團)

英勇善戰模範團:第121師第364團

穿插英雄連:第121師第361團第4連

愛民模範連:第121師第361團第4連

李向群班:第121師第361團第9連

英雄坦克營:裝甲旅坦克3營

英雄坦克連:裝甲旅坦克5連

主官

曆任軍長

吳克華(1949.03-1950.12)

田維揚(1950.12-1952.04)

劉轉連(1953.03-1954.09)

王東保(1954.10-1957.10)

江燮元(1957.10-1965.08)

郝盛旺(1966.05-1968.07,代理)

王道全(1967.08-1968.11)

張序登(1968.11-1979.04)

張登芳(1979.04-1980.02)

毛餘(1980.03-1983.05)

郭慶(1983.05-1986.08)

趙德芳(1986.08-1990.06)

龔谷成(1990.06-1993.12)

歐金谷(1993.12-1998.08)

李作成(1998.08-2002.11)

賈曉炜(2002.11-2010.04)

劉小午(2010.04-2013.06)

李橋銘(2013.06-

曆任政委

莫文骅(1948.11-1949.04)

歐陽文(1949.04-1952.05)

李丙令(1952.05-1958.01)

謝明(1958.01-1960.05)

孫正(1960.08-?未到職)

江民風(1961-1965)

白相國(1965.01-1968.11)

陽震(1968.11-1969.11)

董樂民(1969.11-1973.12)

劉占榮(1976.01-1980.02)

張登芳(1980.02-1983.05)

王靜波(1983.05-1988.04)

劉遠節(1988.04-1994.03)

鐘渭賢(1994.03-2001.03)

張汝成(2001.03-2005.07.26)

鄭衛平(2005.07-2007.09)

陳平華(2007.09-2014.02)

劉嘉(2014.03-

上一篇:中業島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