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揮而就

一揮而就

中文成語
一揮而就(yī huī ér jiù)是指一動筆就寫成了。形容寫字、寫文章、畫畫快。出自于孫觌《鴻慶居士文集·翰林莫公内外制序》第三十卷:“一昔召公獨草六制,宰相吳敏因是以危公,公解衣據案,一揮而就。”
    中文名:一揮而就 外文名: 拼音:yī huī ér jiù 近義詞:一氣呵成、一蹴而就、輕而易舉、下筆千言 反義詞:一筆勾銷、一筆抹煞、千錘百煉 出處:宋·朱弁《曲洧舊聞》第七卷:“東坡一揮而就,不日傳部下,紙為之貴。” 釋義:就:成。形容才思敏捷,一動筆就寫成。 用法:褒義,謂語 結構:聯合式

成語典故

出處:宋·孫觌《鴻慶居士文集·翰林莫公内外制序》第三十卷:“一昔召公獨草六制,宰相吳敏因是以危公,公解衣據案,一揮而就。”

【舉例造句】:度尚令邯鄲淳作文镌碑以記其事。時邯鄲淳年方十三歲,文不加點,一揮而就,立石墓側,時人奇之。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

1.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薦舉不捷》:“﹝王璘﹞復為鳥散餘花落詩二十首,援毫而就。時忽風雨暴至,數幅為迴飈所卷,泥滓沾漬,不勝舒卷。璘曰:‘勿取,但将紙來!’復縱筆一揮,斯須復十餘篇矣。”後因以“一揮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動筆就寫成。

相關故事

民族英雄文天祥是正應麟任會試主考官時發現的人才。正應麟向當時的皇帝宋理宗推薦文天祥的文章時說:“此人肝膽如鐵石,文章如龜鑒。”意思是意志堅強如鋼鐵和石頭,文章簡直如同經典著作。文天祥這份殿試考卷将近萬字(實有九千三百多字),竟然都沒有打草稿,一動筆就寫成了。

文章針對時弊作了全面中肯的計砭,令人讀後耳目一新,有撥雲見日的感受。文天祥的文章寫得如此之好,又如此之快,一方面是文思敏捷,更重要的是他平日讀書之外,留心天下大事,關注民間疾苦。

文天祥中狀元以後,被派到江西當地方官。後來元軍逼近首都臨安,文天祥把家産全部賣掉,充作軍晌,并親自率領部隊趕到臨安,準備與元軍作戰。文天祥到了臨安,立即被任命為右丞相,并作為南宋使臣赴元營談判。

文天祥到了元營,怒斥元軍首領背信棄義,元軍首領理屈辭窮,惱羞成怒,強行将文天祥扣押。文天祥千方百計從元營脫身,一路飽經艱險,到達江西,集合南宋官軍,奮起抵抗元兵。他轉戰廣東,福建,幾次給敵軍以沉重打擊,最終因敵衆我寡,不幸兵敗被俘。

上一篇:賣弄風情

下一篇:緊箍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