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有利于”标準

“三個有利于”标準

1992年鄧小平提出的客觀标準
“三個有利于”标準是鄧小平于1992年在南方談話中提出的,具體内容是指“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産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何在把握中國現代化規律的前提下,為我們黨開掘和培育更為穩固的政治基礎,就成為新時期的迫切要求。江澤民同志關于“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對這一課題的理論回答,它将對在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産生重大的作用。
    中文名:“三個有利于”标準 外文名: 别名: 提出者:鄧小平 提出時間:1992年 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内容簡介

鄧小平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對如何判斷社會主義社會中的各項工作是否正确提出的科學标準。具體内容是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産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個有利于”是什麼

1992年年初,鄧小平在視察南方時,針對一段時期以來,黨内和國内不少人在改革開放問題上邁不開步子,不敢闖,以及理論界對改革開放性質的争論,指出:“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标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産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從此,三個“有利于”成為人們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斷标準。

詳細介紹

“三個有利于”的内容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整體,三者相互聯系、相互貫通,從不同方面成為衡量社會發展狀态和各項工作成敗是非的客觀标準,不能把它們割裂和對立起來。在這個統一體中,生産力标準起着基礎性的決定作用。“三個有利于”标準的确立,标志着我們黨在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上,在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上,又前進了一大步。它的提出,有助于統一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思想,排除意識形态方面姓“資”姓“社”的抽象争論,使人們思考問題由從空泛的議論到從實際效果出發,将注意力轉移到進一步促進我國生産力的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來。在“三個有利于”标準的指導下,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推進。

新世紀新階段我們所面對的形勢更加複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每一步探索都需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徹底地貫徹“三個有利于”标準,求真務實,解決好社會一系列重大的實際問題,加快改革開放步伐,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江澤民同志關于“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不僅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建黨學說,而且為在新形勢下堅持“三個有利于”标準提供了根本保證。沒有黨的先進性,沒有科學理論指導下的黨的建設,就不可能解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也就談不上堅持“三個有利于”的标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創造性地運用鄧小平理論的集中體現,是對鄧小平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