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嶼島

浯嶼島

位于福建漳州龍海港尾鎮的小漁村
浯嶼島是福建漳州龍海的一個小漁村,北距廈門島6海裡,東北距金門島8.5海裡,島上有祖祖輩輩生活于此的淳樸村民,靠海而居、以漁為生;他們“習于水鬥,便于用舟”。[1]浯嶼島人民熱情好客,每年經常有從不同地方慕名而來的客人來到島上,或戲水、或海釣、或品嘗美味海鮮,享受短暫的島上恬靜時光。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
  • 面積:
  • 中文名稱:浯嶼島
  • 所屬地區:福建漳州龍海港尾鎮
  • 島上生活:以遠洋捕撈業為主
  • 傳統民俗:浯嶼島人民熱情好客

簡介

浯嶼島,與金門的大擔、二擔島僅三四海裡之遙,由于它處于廈門通向外海的航道上,自古為兵家所看重。面積隻有0.96平方公裡的島上風光旖旎,有聞名遐迩的浯嶼八景:虎頭探海、霞鞍望月、觀音聽潮、後江波練、仙洞釣鳌、煙墩決勝、延平炮壘、長礁遠眺。

島上生活

島上經濟來源以遠洋捕撈業為主,海上養殖及造船産業為輔。截止2012年底,全島鋼制漁船合計達400多艘,年産值數億。但近幾年,由于周邊海域漁業資源日漸匮乏,本島漁民捕魚範圍已由原先的幾十海裡逐步擴大到南海、釣魚島海域等,作業難度比以往增大不少。每年5月15日-7月31日為休漁期,島上所有漁船在港灣内整整齊齊地停靠,這段時間是漁民們忙着保養船隻、整頓船務的時刻,也是難得的與家人團聚的時刻。

傳統民俗

浯嶼人民信奉媽祖,時逢出海作業季節,家家戶戶都帶上貢品到天妃宮祭拜媽祖,以求出海作業一帆風順,滿載而歸!島上節慶活動豐富,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王爺做醮,場面壯觀,聲勢浩大。每逢閏年農曆十二月份,全島人民都沉浸在節日的歡喜中,準備牲畜貢品、準備節目:富有朝氣的鼓号隊,整齊美觀的腰鼓隊......

來島方式

每天從廈門到浯嶼的船次有5班:1、第一碼頭—浯嶼上午7:30、下午1:302、和平碼頭—浯嶼上午8:00、下午2:00&4:30;從浯嶼返回廈門的船次為:浯嶼碼頭上午7:50、8:00、下午2:30、3:30;每天從龍海市過來浯嶼首先要先搭車至鬥美村,再從鬥美村搭船至浯嶼,船次較多:鬥美—浯嶼上午為半點開船,即7:30、8:30依此類推;下午為整點開船。浯嶼—鬥美上午為整點開船,下午半點開船。

現狀堪憂

史迹不斷消失生活環境質量嚴重下降

近幾年來,由于文化意識和環保意識不高,再加上當地人口密度過高,浯嶼島環境問題日趨嚴重。如今,浯嶼八景隻能成為老人們口中的回憶,昔日幹淨的沙灘也不複存在。曾經更有一些違規的采沙船在浯嶼島海面采沙,破壞浯嶼島的生态環境。

幾年前,浯嶼小學高級教師蔡福樂寫了一本《美哉,浯嶼島》的小冊子,熱情向遊客推介浯嶼大八景、小八景。但不久前,當蔡老師興緻勃勃帶着記者參觀時,卻發現許多景緻已不複存在。浯嶼自古以來就是海防要地,島上原本存有古城牆、古炮台等衆多史迹。據史料記載,清道光年間,福建水師提督許松年曾在島的西側修築炮台。然而,當蔡老師帶着記者來到這裡時,古炮台已無影無蹤,隻留下一塊石碑。

島上曾有一塊“劍鼓石”,據說是鄭成功的練兵處。現在,劍鼓石的所在地,立起了一座高樓。“為了蓋房子,就把石頭給削平了。”記者跟着蔡老師跑了一圈,不期得到這樣的結論。“在島上,文化和曆史是沒有什麼用處的,不是島上人民所關心的,他們關注的是現在的生活好不好。”蔡老師這樣說。

沙灘髒得像垃圾場

天然的垂釣勝地、平坦的海濱浴場、美不勝收的浯嶼八景……

然而,現在往昔的美景已蕩然無存。當遊客慕名上島時,得到的往往是失望。傍晚時分,村民們提着一桶又一桶的垃圾,毫不遲疑地就倒進海裡了。網友“釣隐”于今年“五一”期間來到浯嶼島,之後在網上發表的遊記中寫道:走了好長一段路,來到了傳說中惟一的沙灘,可是它髒得像個垃圾場。還有網友說:浯嶼的水面“浪來時水面上漂着一層閃閃的東東,看起來水不是綠色的,有點黑。浯嶼環境衛生不好,岸邊倒了許多垃圾……”據村幹部介紹,浯嶼與廈門近在咫尺,村“兩委”原本也有發展休閑漁業、海島旅遊的打算,但眼看這兩年來環境急劇惡化,大夥沒信心了。

曾經的美景天堂,而今已面目全非。人類必須要有所作為了,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才是發展的正途。期待,有新的活力再次注入,與浯嶼人民一起,共建美麗浯嶼!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