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金王國

錫金王國

獨立君主制國家
錫金王國,是1642年至1975年間存在的一個獨立君主制國家。由世襲的卻嘉(國王)統治。1861年,錫金王國成為英國保護國。1887年,英國強占錫金,并派駐專員。1947年,印度與錫金簽訂《維持現狀協定》,繼續往錫金派駐專員。1950年,又成為印度保護國。1975年,正式被印度吞并成為印度的一個邦。第12代卻嘉(國王)帕爾登·頓杜普·納姆加爾流亡美國,組建錫金流亡政府,宣稱不承認印度對錫金的統治。1982年,帕爾登·頓杜普·納姆加爾在美國紐約逝世,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繼位。錫金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 簡稱:錫金
  • 首都:甘托克
  • 主要城市:甘托克
  • 政治體制:君主制
  • 中文名稱:錫金王國

曆史沿革

早期曆史

早期的藏族移民稱錫金為“哲孟雄”(藏文譯音),意為“産米地”或“稻米之谷”,尼泊爾人移居此地後稱“新地方”。最早居住在錫金這塊土地上的是雷布查人,他們自稱絨巴人,亦稱隆人,屬蒙古人種南亞類型。

7世紀,松贊幹布統一了西藏建立起吐蕃王朝,将喜馬拉雅山南麓的錫金納于吐蕃王朝的領地。此後,在1200餘年中,錫金始終是西藏的一部分。

大約在10世紀以前,藏傳佛教康巴地域産生了甯瑪派,該派的僧侶喜歡戴小紅帽,人們習慣稱其為“紅教”。甯瑪派的僧侶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阿巴”(念咒的人)另一類是重視學習佛教經典的人。在藏傳佛教的曆史上許多教派看不起甯瑪派,尤其是甯瑪派念咒的人。他們認為“阿巴”不學佛教經典理論,隻會作法念咒混迹社會。也許是甯瑪派受到了歧視,西藏康巴地域信仰“紅教”的菩提亞人陸續遷移到錫金。由此“紅教”随着菩提亞人的遷入在錫金落戶。遷移到錫金的菩提亞人與原居民雷布查人能夠相融合,是因為他們有許多相同之處,都屬于蒙古人種南亞類,漢藏語系藏緬語族。他們一夫一妻制、一妻多夫制的買賣婚姻觀也相同,此時的錫金已形成了原始部落。  

民間傳說将錫金王室的祖先追溯到吐蕃國王恥松選簪的後裔,于13世紀時,一位名叫池本蘇的王子說他有大力氣,曾經雙手舉起了西藏薩迦寺的四大柱,平定了在“哈”地方橫行霸道的巨人們。他的子孫們遷居到今日錫金首府甘多克地方,建立了王國。又說,吐蕃王室的一個後裔早在西康東部密那一納頓保存着一個王國,它在1723年左右才被清朝軍隊消滅,這就是錫金王室的根據地。其實,這些傳說都找不出任何文獻作其證明。  

錫金的真實曆史應當從由西藏傳來的佛教開始。公元1595年,在西藏東南雅魯藏布江中流的工布谷地,出生了一位半神半人的人物,他名叫拉總成布,在青少年時代他到過幾個寺院去留學,最後于1648年才來到拉薩。在這裡他會見了當時西藏的宗教領袖第五世達賴喇嘛羅蔔藏甲錯。在會見後,他獲得了達賴喇嘛的賞識和尊敬。次年,達賴赴東北盛京,谒見了康熙皇帝。在他返回西藏後,深深感到拉總成布以前告訴他的預言的靈驗,遂又一次召見他,厚賜财寶,任以官職,以示感謝。但拉總成布一一謝絕,再行起程旅行各地。他向西南行,經紮什倫布,薩迦等寺後,轉向南方至離尼泊爾邊境不遠的紮爾,在那裡他修建了一座寺廟。  

不久,他企圖從錫金北部高山康拉昂瑪進入境内。據傳說,他用神智感化了該山山神罔成佐納,使其引路,而得飛渡該山天險,到達錫金境内的諾布岡。在這裡,很快又來了兩個不同教派的西藏喇嘛:一個是甯瑪巴派甘托克巴宗的“大魂”,他來自錫金的“西隘”;一個是甯瑪巴派那達克巴宗的“大智”,他來自錫金的“南門”。于是,三個西藏喇嘛舉行會議,要選舉一位錫金國王。因三人争持不下,拉總成布遂建議應當遵循蓮花生大師的預言,在東方找一位名叫朋錯(譯言“至善”)之人充任國王。三人行至甘托克附近時果然發現一個名叫朋錯的牧羊人,三人遂奉他為國王,并以“聖主”呼之。時在公元1641年,錫金王室的創始人就是這位牧羊人。他在那時隻有三十八歲,很快就變成了一位信奉佛教的君主,一系相承。  

1642年,菩提亞族的蓬楚格·納穆加爾(Phuntsog Namgyal)建立納穆加爾王朝,自稱法王,錫金成為世襲君主國。蓬楚格·納穆加爾是來自西藏康巴地區的菩提亞人貴族,在甯瑪派傳教士蓮華生的支持下降服了錫金土著雷布查人勢力。

1788年,尼錫戰争爆發,尼泊爾的廓爾喀軍隊入侵錫金,攻占錫金當時的首都拉達孜,錫金國王越境逃亡到西藏,在熱日宗的春丕谷避難,廓爾喀軍隊繼續向西藏推進,一度占領整個後藏并洗劫班禅喇嘛的駐錫地紮什倫布寺,結果達賴與班禅向大清帝國請求援軍。乾隆皇帝先後兩次用兵,最後由福康安和海蘭察統率清軍于1791年将廓爾喀人全部逐出西藏,并越境追擊至尼泊爾王國首都加德滿都城郊。廓爾喀軍隊在挫敗清軍前鋒獲得小勝後請降,從此成為中國的藩屬。清軍擊退廓爾喀後錫金本欲收複其失土,但這時尼錫戰争中假意援助錫金的不丹軍隊突然攻擊錫金,導緻本來就已經被廓爾喀人打得潰不成軍的錫金腹背受敵,結果錫金在提斯塔河谷地以西的大片領土仍然淪于尼泊爾之手,而提斯塔河谷地以東的領土則被不丹占領,錫金隻保有提斯塔河上遊的領土,比現在的錫金邦大不了多少的區域。

英國入侵

1814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入侵錫金。

1835年,英國人割據大吉嶺和蘭吉德河以南的地區。

1861年,迫使錫金簽訂條約,将錫金置于英國的控制之下。

1887年,英國強占錫金,并派駐專員。

1888年,英國出兵西藏,驅逐占領争議領土隆吐山的藏軍,并攻占亞東等要隘。中國清廷一意妥協,速派駐藏幫辦大臣升泰前去議和。

1889-1908年,英屬印度政府委派約翰·克勞德·懷特為駐錫金政務官,懷特于錫金進行地理勘察及開墾荒地,并引進大量尼泊爾農民。

1890年3月17日,升泰與英國駐印度總督蘭斯頓(Henry Charles Keith Lansdowne)在加爾各答簽訂《中英藏印條約》,共八款。主要内容為:清政府承認錫金歸英國保護;劃定中國西藏和錫金的邊界,遊牧、通商等問題,留待日後再議。由此英國成為錫金的保護國。

1893年12月5日,又簽訂了《中英藏印續約》,解決遊牧、通商等問題。

19世紀,大批尼泊爾人受英國殖民政府之鼓勵而開始移居錫金南部,之後被稱為錫金-尼泊爾人。

1918年,英國殖民者把政權交還給塔希·納姆伽爾國王。塔希國王實行許多經濟和社會改革,廢除各種無償勞役,徹底檢查稅收制度,廢除地主的行政和司法職能,開始進行土地改革。

印度進駐

1947年,印度獨立,英國在亞洲的勢力和影響不再存在,印度人繼承英國在錫金的地位。印度與錫金簽訂《維持現狀協定》,繼續往錫金派駐專員。受印度扶持的錫金國民大會黨發起不合作運動,要求國王進行改革。同年5月9日,國大黨政府正式成立,但遭錫金王族強烈反對,民衆運動也日漸興起。

1949年6月初,印度以“防止動亂和流血”為借口,派軍隊入侵錫金,強行接管成立不到一個月的新政府,并委任印度人拉爾為錫金首相。

1950年12月5日,印度進一步強迫錫金簽訂所謂《印度錫金和平條約》,規定錫金為印度的“保護國”,條約規定錫金在内政方面享有自治權,但印度控制錫金的國防、外交、經濟、郵政、銀行、紅十字會、國際援助等權利。

1968年8月,甘托克爆發反印示威,要求廢除《印度錫金和平條約》。

1973年4月,印度強行對錫金實行軍事管制。

1974年6月20日,錫金議會通過了由印度拟定的錫金憲法,規定印度政府派駐的首席執行官為政府首腦和議會議長。9月,《印度憲法修正案》規定錫金為印度的“聯系邦”,在印度人民院及聯邦院各為錫金設一個議席。

并入印度

1975年,印度軍隊發動政變,解散錫金國王的宮廷衛隊,軟禁了錫金國王;在尼泊爾移民壓倒性的選票支持下,一人一票公投投出和印度合并的結果。4月10日,錫金議會通過決議廢除國王及君主制,把錫金變為印度的一個邦。4月14日,錫金在印度的主導下舉行了全民投票,決定錫金去留。投票結果顯示大部分錫金人同意并入印度。随後印度國會通過決議,正式接納錫金成為印度的一個邦。

1982年1月29日,錫金國王帕爾登·頓杜普·納姆加爾(dpal-ldan don-grub rnam-rgyal)在美國紐約逝世,王儲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dbang-phyug bstan-vdzin rnam-rgyal)即位,成為錫金第13代國王,他宣布印度對錫金的吞并是非法的。

中國過去一直拒絕承認印度對錫金擁有主權。

政治

國旗國徽

錫金國旗旗地為白色長方形,四周為紅色寬邊,旗地中心是一個金色輪子。  

錫金國旗底為白色,四周有紅色寬邊,旗面中央是一個法論。錫金被稱為“山頂王國”,國旗四周的紅邊象征這個國家周圍由巍峨雄壯、起伏連綿的喜馬拉雅山脈環繞;法論是佛教的聖物,既表示錫金是一個笃信佛教的國家,又象征世間萬物輪轉相傳,繁榮進步。

錫金國徽中央為一個盾牌,兩側由兩條龍扶持着,中央的元素還包括用蓮花裝飾的佛教。位于上方的是一個更像繡着歐洲紋章的帽盔,再上面是右旋海螺和一個代表喚醒弟子并督促他們去實現自己和他人福祉的佛教符文。

錫金滅亡以後,錫金王國國旗被廢除,但國徽被保留,作為錫金的徽章。

地理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全境幾乎都在海拔1500米以上。屬山地型亞熱帶季風氣候,每年6—9月為雨季,常造成水災。

經濟

錫金王國以農業為主,生産稻谷、玉米、青稞、馬鈴薯和小豆蔻等。是世界主要小豆蔻出口地之一。北部山谷地區居民以放養牦牛和羊為主。自然資源豐富,礦物資源主要有:銅、褐煤、鈾、黃鐵、石墨和石灰石等,其中銅和褐煤蘊藏量豐富。森林面積占國土的36%。林區内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盛産名貴藥材,如麝香、鹿茸、天麻和貝母等。水力資源豐富,共有大小水電站15個。有肥皂、皮革、火柴、紡織、水果加工、釀酒等工業和手工業。礦物以銅為主,此外還有煤、石墨、石膏等。高山草地為牧場。水力資源較豐富。

貨币

錫金王國其實在整個曆史時期中,直到20世紀末,都沒有自己的錢币。貿易主要是通過易貨貿易,而稅收也以實物繳納。在極少數場合,當居民們需要使用錢币時,他們全使用西藏錢币、金條、銀子,後來開始使用印度錢币。在19世紀錫金曾一度打制過錢币,這些錢币是由尼泊爾移民打制的。自20世紀開始後,印度錢币才廣泛地流通起來,并成為惟一的錢币。

富有的尼泊爾商人布勒德亨(Pradhan)兄弟曾負責為錫金制币,他們在獲得了土地後很快又獲許在一些地方開采銅礦。這些銅一部分被賣到尼泊爾和大吉嶺(Darjeeling)地區,但有一部分未被賣出。1882年,在兄弟倆的請求下,他們被佐加爾(即國王)準許打制銅币。制币工作是在杜克·克尼(Tak Khani)和伯賈伊·克尼(Pachay Khani)附近的兩地進行的,但對于布勒德亨兄弟來說不幸的是,大吉嶺的統治代理人禁止錫金銅币在大吉嶺地區流通,因此導緻錫金銅币在當地居民中不受歡迎。于是在1885年,制币工作在無利可圖的情況下沒有再進行下去。

而這些手工打制硬币本身,除了上面所壓制的文字以外,完全是模仿尼泊爾國王蘇倫德拉·維拉·維克拉瑪·沙(1847―1881年)(Surendra.Vira Vikrama Shah)時的1派沙(PAISA)硬币。這些硬币做工非常粗糙,隻有少量币上有清楚的花紋圖案。在每種式樣上均沒有注明什麼造币廠鑄造的,而且這些硬币都被特意規定為一種面值――1派沙 (PAISA)。盡管這些硬币的重量各有不同,但它的重量範圍都在4―6克之間,一般每枚的重量是5.2克左右。

這些經錫金王國國王圖泰布·納姆加爾(THUTAB NAM-GYAL,1874-1911)批準打制的硬币,由于種種原因存世較稀少。況且該王國硬币文字外觀上是模仿前述尼?白爾國王時打制的一派沙,外觀上十分相似,很難識别,币文和年代均為尼泊爾文。

錫金王國币正面币文意為:錫金國王陛下;反面币文意為:錫金王國政府,或錫金國王陛下政府。然而币文中有的是3行,或者是4行,那隻不過是字母編排不同而已,其意不變。  

文化

語言文字

英語是錫金的官方語言,民間通用菩提亞語和尼泊爾語。  

宗教

佛教和印度教是錫金兩大宗教。從人數上講印度教徒占多數,但因曆代國王都信奉喇嘛教,加之雷布查族皈依了佛教,于是該教成了國教,   全國有三分之一人信奉佛教,有寺院三十五座,分屬于西藏喇嘛教甯瑪巴派的三個支派:拉總巴,安達克巴與甘托克巴。其中以巴特瑪羊則寺為最大,僧伽近一千人。  

民族

錫金王國是個多民族國家,據1969年統計,人口有191,000人,其中大多數為尼泊爾移民,約占全人口百分之七十五;土著民族為菩提亞(Bhutia)即藏族與雷布查族(Lepchas),人數相等。雷布查族為錫金最早居民,他們多數居住于拔海1,200 公尺的森林地帶,自稱隆巴,譯言谷地人,在人種學上屬于印度支那人。  

社會

民風民俗

錫金人拜訪親友時,總是帶着白絲巾以示敬意。婦女穿長袍,後面打兩個結子。北部農村裡,當家作主的是婦女,一妻多夫現象比較普遍。

錫金人很尊重有文化的人,連孩子們放學回到村子裡受到的款待,都好像是對貴人一樣。

錫金人在定親前要請星相家看雙方的“八字”,然後要聽女方舅舅的意見。同意了,小夥子要到女方家服3年“勞役”。之後,女方才能同意與其聯姻。婚禮之前,新郎先宴請新娘的舅舅。由星相家選良辰吉日,在新郎新娘兩家的中間地帶,找個有岩石的流水的地方歡宴。據說這可以使夫妻感情笃實、水枯石爛不變心。歡宴三天,是錫金人婚禮的重要活動,第一天謂“相貌酒宴”,第二天謂“歡樂宴”,第三天謂“吃喝宴”。婚後,須在女家住1年,然後才能回到男方家裡。在回男方家的路上,女眷們要用荊條抽打新郎。他們認為:這樣新婚夫婦的兒女才會長得健壯。之後,女方家便請喇嘛來家誦經、祈禱。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