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磊石

黎磊石

中國腎髒治療創始人
黎磊石(1926年10月26日——2010年3月16日)男,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著名腎髒病專家。湖南長沙人。1948年畢業于國立中正醫學院。解放軍腎病研究所所長,南京大學醫學院臨床學院副院長、教授。黎鳌、黎介壽、黎磊石三個同胞兄弟,都是中國工程院院士。[1]2010年3月16日7時58分,因患腫瘤長期醫治無效溘然與世長辭,享年84歲。[2]
    中文名:黎磊石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漢族 出生地: 畢業院校: 職業:國際著名腎髒病專家 代表作品:《中國腎髒病學》;《腎活檢病理及免疫病理技術》 主要成就: 籍貫:湖南長沙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26年10月26日 去世年月:2010年3月16日 政黨:中國共産黨

簡介

黎磊石院士是國際著名腎髒病學家、主任醫師、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腎髒内科專家。湖南省浏陽縣(今浏陽市)人,1926年10月26日出生。在黎氏三院士兄弟中排行老三。因家庭生活困難,長沙長郡中學畢業後,被迫放棄考取的東方語言學校,到南昌投奔學醫、從醫的大哥,開始學習醫學和行醫。1948年從國立中正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到南京中央醫院住院部任醫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曆任解放軍華東軍區醫院熱帶病科主治醫師,解放軍86醫院熱帶病科、内科主任醫師,南京軍區總醫院心腎病科主任,解放軍總醫院腎髒科主任、教授,南京軍區總醫院副院長兼腎髒科主任,全軍腎髒病研究所所長。同時,兼任解放軍一、二、三軍醫大學内科教授,南京大學醫學院内科教授、博士生導師、學位委員會主任。

1982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醫學與衛生學部院士。

他是中華醫學會腎髒病學會副主任委員、亞洲太平洋地區腎髒病學會執行理事、解放軍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務委員、中華内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國際腎髒病學會理事。他是第八屆、九屆全國政協委員。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的腎髒内科專家,長期從事寄生蟲病及腎髒病的研究與診治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先進醫術水平的科技成果和顯著的臨床成績。

50年代和60年代,他主要從事熱帶病的防治與研究,在國際上首創兔肝血吸蟲卵皮試抗原,在國内首先證實中藥“黎蘆”治療血吸蟲病的療效,為千萬寄生蟲病患者帶來了福音。

60年代後期開始專事腎髒病病理研究與診治實踐。他是中國現代腎髒病學的開拓者,所創造的中西醫結合診治腎髒病的全程系列療法,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獲得18項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3次被推選為國際腎病學術會議的執行主席。

10多年裡,他主持完成的科研與診治項目連續獲得國家和解放軍頒發的科技進步獎,使他在黎氏三兄弟中較早進入中國工程技術最高殿堂,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編著了《腎髒病學》等醫學專著12部,發表了400多篇專業論文,較系統地總結了在腎髒病、寄生蟲病防治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和寶貴經驗,在國内外内科學界産生了一定的影響。

2010年3月16日7時58分,一代醫學大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副院長黎磊石,因患腫瘤長期醫治無效與世長辭,享年84歲。

榮譽

醫學泰鬥黎磊石主持完成的“雷公藤治療腎炎的臨床與實驗研究"項目,獲1983年解放軍科技進步二等獎

“腎小球腎炎診斷與治療的研究”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腎炎免疫病理的研究"獲1988年解放軍科技進步二等獎

“腎小球疾病免疫病理的研究與臨床應用”獲198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IgA腎炎免疫發病機理的研究"獲1991年解放軍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狼瘡性腎炎治療的研究”獲199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大黃延緩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機理及療效的研究”獲199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0年被香港内科醫學院授予榮譽院士;

2003年被授予國際腎髒病學會終身榮譽會員的稱号。

1996年曾獲解放軍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

1999年被評為中國百名優秀醫生。

2002年曾獲“何梁何利”基金獎。

2004年榮獲美洲華人腎髒病學會授予國際學術傑出貢獻獎。

1993年當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1994年首批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任醫藥衛生部常委,并于1998年入選為中國工程院主席團成員。

曾當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先後立二等功五次,三等功八次。

突出貢獻

黎磊石教授是國際著名的腎髒病學家,我國首批工程院院士(1994),我國現代腎髒病學的開拓者,中華腎髒病學會及亞太地區腎髒病學會的創始成員之一。

曾長期擔任中華内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腎髒病學會副主任委員、國際腎髒病學會理事。學術造詣精深,兼長臨床醫學及實驗研究,為我國現代腎髒病學的開拓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六十多年來一直從事内科臨床及實驗研究工作,不僅臨床經驗豐富,基礎知識淵博,在重危病人救治及疑難病例的診斷中屢建功績,是卓有貢獻的臨床學家。

善于将臨床科研與基礎研究相結合,從臨床實踐中提出問題,引導實驗研究工作,然後又從實驗研究中總結出新規律,發掘出新的診斷治療方法,指導提高臨床,改進診斷治療效果,是國内醫學界負有盛名的“臨床”“基礎”兼長的專家。近三十多年來在慢性腎炎、繼發性腎髒病如紅斑狼瘡性腎損害、紫癜性腎炎,急慢性腎衰的診斷治療及發病機理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創造了一系列新技術、新療法,首創一秒鐘經皮穿刺腎活檢技術,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在國内努力倡導連續性血液淨化技術,在危重病人救治中(包括汶川大地震)産生重大效應。他特别擅長于應用現代醫學手段發掘、整理祖國醫學遺産,總結形成一系列獨特的中西結合治療方法,使我國腎髒病的診斷治療工作迅速達到國際水平,在許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獨樹一幟,在國際享有盛譽,2003年被授予國際腎髒病學會終身榮譽會員的稱号。

黎教授從醫60年,熱愛病人,醫技高超,醫德高尚,他本人曾于2009年榮獲中央軍委授予一等功,他所領導的全軍腎髒病研究所也被授予集體一等功。

貢獻一

運用現代醫學研究手段,發掘祖國醫學遺産,在國際上首創應用草藥雷公藤治療慢性腎炎獲得成功,闡明了雷公藤的獨特免疫抑制作用,在國内外推廣應用。

1980年首次發現雷公藤治療腎炎的作用,闡明機理,其後的研究證實雷公藤具有獨特的免疫抑制的作用,迅速在國内得到推廣,現已被國家列入治療腎炎的重要藥物,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重視。在研究中還發現,雷公藤具有消除各種疾病(包括糖尿病及腎移植病例)蛋白尿的作用,價格低廉,深受歡迎。有關成果曾在1991年獲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第一作者)。1995年以後,對雷公藤的提取物雷公藤甲素(單體)進行了系統研究,證明其作用特點與激素、環孢黴素等完全不相同,是一類新型免疫抑制藥物。在腎移植急性排異反應的治療中有良好效應。

貢獻二

首創應用大黃延緩慢性腎衰取得成功,闡明了大黃抑制殘餘腎高代謝狀态的作用,在慢性腎衰及糖尿病的治療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發掘出中藥大黃有防治慢性腎髒病發展為尿毒症的作用,從細胞及分子生物學水平闡明其機理,首次論證通過抑制細胞代謝,減輕殘餘腎高代謝狀态能延緩慢性腎功能衰竭的進展。臨床效果明顯,具有重大的臨床及理論意義,受到國際腎髒病學界的高度重視,國際腎髒病學會特邀于1994年10月2日在印度新德裡作“腎髒病論壇”(NephrologyForum)專題報告,全文發表于1996年元月号KidneyInternational雜志,這是我國學者第一次被邀請在這具有權威性國際論壇作學術報告。成果獲199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作者)。

其後又進一步證實大黃酸(大黃蒽醌中提取)能抑制糖尿病腎病病情的發展,抑制糖尿病腎病的細胞肥大,在糖尿病腎病動物模型及臨床試驗中取得良好的療效,為糖尿病腎病的治療開辟了一條途徑,獲得了國家專利。

貢獻三

探索我國IgA腎病的發病機理,首創分型診斷治療,大大提高了IgA腎病的療效。

IgA腎病是我國最常見的慢性腎炎(占1/3),黎磊石在國際上首次從動物實驗及免疫病理中研究論證了腸道感染誘發的粘膜免疫異常可以引起IgA腎病;而IgG、IgM的繼發沉積是加重本病的重要因素。并對IgG、IgM沉積導緻腎小球損傷的機理進行了系統的基礎研究。根據數千例IgA腎病的臨床試驗及免疫病理資料提出了IgA腎病臨床分型治療方案,通過長期的随訪觀察證實了其應用價值,大大提高了IgA腎病的治療效果。此項成果獲1992年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第一作者)及全軍科技進步一等獎,被推選為國際IgA腎病研究組成員。近年來又倡導應用雙倍劑量雷公藤聯合ACEI及大黃素治療IgA腎病獲得良好效果。

貢獻四

在重症狼瘡性腎炎治療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發現黴酚酸酯治療狼瘡性腎炎的作用,提出了“多靶點治療”方法,大大提高了治療效果,在國内外推廣。

黎磊石于1980年開始從事狼瘡性腎炎的臨床治療研究,深入探索國内外各種抗狼瘡性腎炎治療方法的利與弊。于1997年在國内外首次使用新型免疫抑制劑黴酚酸酯(MMF)治療對現有各種免疫抑制劑無效的重型病例,不僅挽救了一些重危病例,而且開辟了一項新療法。首次奠定了MMF治療狼瘡性腎炎的理論基礎,課題組的系列臨床觀察,證明MMF療法較傳統的療效為優而副作用明顯減少,此一新療法迅速在國内外推廣。其後于2005年又在國際上首次提出針對導緻不同組織損傷的多種免疫反應途徑施用具有不同免疫抑制劑效應的多種藥物聯合應用思維---多靶點療法(Multi-targettherapy),治療難治性狼瘡性腎炎,較傳統療法療效提高2倍以上,解決了目前國際上的一大難題。被美國腎髒病學會評價為“推動當代腎髒病學發展的一項傑出貢獻”。

貢獻五

革新引進現代腎髒病實驗診斷方法,發展腎活檢免疫病理技術,促進了我國腎髒病診斷水平的提高,為我國腎髒病進入國際學術領域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結合我國臨床實際,推廣并改進國際上先進的腎髒病實驗診斷技術,創造了尿C3檢查、應用溶菌酶測定診斷腎小球、小管疾病,提高了診斷水平。積極倡導腎活檢病理診斷,創造了一秒鐘快速操作及斜位穿刺診斷技術,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先後穿刺3萬餘例,無一發生意外,數量和質量均在國内外領先。帶動了國内腎活檢免疫病理診斷的發展,促進了我國腎髒病診斷從臨床症狀跨越到病理組織診斷,與國際接軌。被國際上稱為“腎活檢之王”,成果獲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

黎磊石先後50餘次應邀赴美國、日本、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印度、新加坡等國講學,廣泛介紹我國腎髒病學術成果。香港内科學院授予榮譽院士,2003年國際腎髒病學會授予終身榮譽會員。曾多次組織并擔任國際腎髒病學術組織會議的主席,六、50-60年代從事熱帶病防治研究,成績顯著。

在國際上首創兔肝血吸蟲卵皮試抗原,解決了當時全國血防普查工作的需要。在國内首先證實海群生及銻劑能殺死絲蟲成蟲,發現用呋喃丙胺治療中華分支睾吸蟲及中藥“黎蘆”治療血吸蟲的療效,為寄生蟲的防治作出貢獻。 近十餘年來,黎磊石教授先後培養博士及碩士研究生百餘人,大部分已成為各地腎髒病專業的骨幹。著書十二本,先後發表論文400餘篇,為推動我國腎髒病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

學術著作

論文

 [1]季曙明沙國柱陳勁松孫啟全程震程東瑞劉志紅黎磊石.免疫吸附聯合他克莫司和黴酚酸酯逆轉腎移植後急性體液性排斥反應[J].中華器官移植雜志,2007,28(2):116.

[2]季曙明王慶文尹廣陳勁松殷立平沙國柱唐政劉志紅黎磊石.同種異體腎移植術後長期應用雷公藤多苷的臨床觀察[J].醫學研究生學報,2007,20(1):53.

[3]秦衛松劉志紅曾彩虹鄭春霞賈忠輝王生餘黎磊石.雷公藤甲素對Heymann腎炎模型足細胞病變的影響[J].腎髒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7,16(2):101.

[4]鄭春霞劉志紅孫吉平曾彩虹王生餘黎磊石.雷公藤甲素對嘌呤黴素模型足細胞病變的影響[J].腎髒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7,16(2):110.

[5]陳朝紅劉志紅孫骅姚根宏秦衛松黎磊石.雷公藤甲素幹預足細胞病變的體外觀察[J].腎髒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7,16(2):119.

[6]梅潔卉胡偉新劉春蓓張炯陳惠萍曾彩虹劉志紅黎磊石.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相關血管炎腎損害的臨床病理分析[J].腎髒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7,16(2):127.

[7]黎磊石劉志紅.腎小球疾病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新方向——多靶點免疫抑制治療[J].腎髒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7,16(1):3.

[8]鮑浩章海濤張馨胡偉新謝紅浪陳惠萍曾彩虹劉志紅黎磊石.難治性狼瘡性腎炎多靶點治療前瞻性臨床研究[J].腎髒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7,16(1):5.

[9]孫海鷗胡偉新謝紅浪章海濤陳惠萍曾彩虹劉志紅黎磊石.Ⅴ型狼瘡性腎炎的遠期預後[J].腎髒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7,16(1):14.

[10]姚根宏劉志紅陳惠萍鄭春霞曾彩虹黎磊石.循環内皮細胞在狼瘡性腎炎血管病變診斷中的應用[J].腎髒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7,16(1):19.

[11]張馨鮑浩陳朝紅陳惠萍曾彩虹鄭春霞劉志紅黎磊石.血管緊張素系統基因多态性在IgA腎病高血壓型和尿檢異常型中的分布[J].腎髒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7,16(1):25.

[12]曾彩虹劉志紅李世軍劉莉莉黎磊石.遺傳性纖維蛋白原A-α鍊澱粉樣變性[J].腎髒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7,16(1):37.

[13]黎磊石劉志紅.我們對原發性IgA腎病臨床分型重要性的認識[J].腎髒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7,16(1):48.

[14]陳惠萍胡偉新黎磊石.色素沉積導緻的急性腎小管壞死[J].腎髒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7,16(1):89.

[15]李瑛劉志紅黃燕飛黎磊石劉伏友彭佑銘.普樂可複和環孢素A對肝細胞分泌白蛋白作用的影響[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6,31(3):387.

[16]季曙明劉敏陳勁松沙國柱孫啟全王泳程震程東瑞唐政劉志紅黎磊石.慢性移植腎腎病患者将環孢素A轉換為他克莫司的臨床觀察[J].中華器官移植雜志,2006,27(9):542.

[17]陳瑜唐政王慶文陳惠萍劉志紅黎磊石.IgA腎病伴惡性高血壓患者的預後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内科雜志:臨床前沿版,2006,26(3):428.

[18]劉志紅黎磊石.狼瘡腎炎的治療[J].中國實用内科雜志:臨床前沿版,2006,26(1):86.

[19]程震唐政胡偉新曾彩虹陳惠萍劉志紅黎磊石.IgA腎病患者間質血管纖維素樣壞死的臨床意義[J].中國綜合臨床,2006,22(11):995.

[20]陳姗劉志紅王瑞石孫骅陳丹陳朝紅黎磊石.糖尿病腎病疾病進展相關基因的基因組學研究[J].中華腎髒病雜志,2006,22(9):528.

專著

腎髒病學,1980

腎髒病講稿選編,1982

腎髒病實驗診斷技術,1983

尿毒症治療新生技術,1984

腎活檢診斷,1984

*急性腎功能衰竭黎磊石,馬永江編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86.11R692.5/3

腎活檢病理及免疫病理技術,1987

腎病綜合症(譯本),1987

腎髒病及水電解質紊亂(譯本),1989

現代腎髒病學,人民軍醫出版社,1995

中國的中末期腎病,1995

家庭背景

黎磊石有兩位哥哥,分别是大哥黎鳌、二哥黎介壽。一門能出一個院士就足以讓人羨慕不已,然而,令人驚歎的是,黎鳌、黎介壽、黎磊石3兄弟同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一門出了三個院士。老大黎鳌是著名的燒傷外科專家,曾任第三軍醫大副校長、西南醫院燒傷研究所主任,黎鳌親手創辦了中國第一個燒傷病房,人們尊他為中國燒傷學界的泰鬥;老二黎介壽被人稱做中國腸外瘘治療的鼻祖,他是亞洲同種異體小腸移植的開拓者;老三黎磊石比黎介壽小兩歲,他所開創的中國腎髒病學,已跻身于世界先進行列。

中國工程院院士黎鳌(已去世)、黎介壽、黎磊石是同胞三兄弟,出生于湖南浏陽。大哥黎鳌1999年去世前,是中國燒傷學、創傷學主要奠基人之一,曾任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副校長。

二哥黎介壽今年83歲,是中國腸外瘘治療的鼻祖、臨床營養支持的奠基人、亞洲人同種異體小腸移植的開拓者。弟弟黎磊石今年81歲,是中國現代腎髒病學的開拓者、創始人,國際著名的腎髒病學者。

幾十年來,黎介壽、黎磊石兄弟倆一直在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分别領導着該院普通外科、腎髒科。不久前,兩人還同被中宣部确定為“時代先鋒”典型人物。

他們性格迥異,哥哥黎介壽溫厚儒雅,弟弟黎磊石秉性剛烈,但他們對患者的關愛和同情同樣熱烈深沉;他們術業不同,弟弟專攻内科,哥哥鐘情外科,但他們在各自的醫學領域裡孜孜以求,都寫下了輝煌篇章。

他們是國内醫學界絕無僅有的兄弟院士,是國内醫學界的傳奇。

名人轶事

“我不願意人家搞什麼,我就搞什麼,我們所做的是人家沒去做的,是沒有很好開發的,但是又是病人非常需要的。”——黎介壽

黎介壽的一名弟子,就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前年,一名多年來飽受腸瘘折磨的患者經黎介壽治愈後,執意要送一條金項鍊表達感激之情。黎介壽謝絕後,他就将金項鍊悄悄放在黎介壽的辦公桌上。等黎介壽發現時,病人已返回了老家。黎介壽立即查明病人的家庭住址,後來讓一名出差的學生中途下車,專程到病人家,退還了金項鍊。

“任何對于紅包和好處的非分之想,都會在長久的觊觎中,沖淡醫生的責任心,降低醫生的醫術水平。要永遠記住,人類和其他生靈的健康,永遠比醫生的腰包更重要。”這是黎介壽在南京軍區總醫院廣為傳播的一句名言。

“人家常問我什麼時候最快活,我做了一個很好的手術,救了一個人,我就覺得非常快樂,就是現在也是這樣的。”——黎磊石

幾年前,南京軍區總醫院來了一名不明原因的重病女病人,但幸運的是,她跑遍全國不少大醫院後,最後碰到了黎磊石。

“她血壓高得測不到,臉煞白得就像死人,全身浮腫,我們查遍了資料,也找不出原因。”南京軍區總醫院腎髒科專家李世軍介紹,當時大家都覺得沒辦法了,但黎老根據病人的症狀作出了一個大膽推測,那就是病人有婦科腫瘤,但随後進行的CT、X光等檢查,最後幾乎所有的檢查設備都做過了,得出的結果卻并不支持黎磊石的判斷。

“看來隻能給病人剖腹檢查了。”黎磊石此言一出,立即遭到了其他醫生,包括婦科專家的堅決反對,沒有任何一名婦科醫生願意站出來做這個手術,所有人都認為這個病人肯定和婦科疾病無關。

看着病人病情不斷加重,随時可能死亡,黎磊石找到了普外科的哥哥黎介壽,請求哥哥來幫助自己為病人剖腹。

聽了弟弟的分析,黎介壽決定“出馬”支持弟弟。但就在這時,患者的父母親又不同意了,他們看到其他醫生都不支持,對黎磊石的說法也不太相信。這次黎磊石生氣了。

他對患者父親大發雷霆,說:“如果你再不同意開刀,你以後永遠不要再來找我看病了!但這次如果開刀開錯了,所有費用我負責!”

最終女患者的腹部被打開了,在她的卵巢上發現了個米粒大的腎素瘤——通過檢索,大家才知道,這竟是世界上首次發現的罕見病例。3個月後,女患者康複出院。

一心想着病人,為了救病人可以将自己的一切利益不予考慮,這是兩位老人留給學生的精神财富。現在雖然兩人都已年過八旬,但兩人仍堅持每周上門診,每周堅持做兩三台手術,每周上病房指導查房,和患者交流、談心。

上一篇:白舉綱

下一篇:李佳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