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連道

馬連道

北京市宣武區的街道
北京市宣武區馬蓮道地區,是一個很有曆史的地區。馬蓮道,距離金中都的遺址不遠。早在金代的時候,馬蓮道地區就是一個比較繁華的地區。[1]
  • 中文名:馬連道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北京市宣武區
  • 長度:
  • 起點:
  • 終點:
  • 地點:北京市宣武區西部
  • 原名:馬蓮道

曆史沿革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開始,馬連道街上發生了一次曆史性變革,一些頗有茶文化素質和創業雄心的南方茶商入駐馬連道。從此,馬連道街與中華茶文化、新世紀的茶業有了不解之緣。如今再走進馬連道街,它以一條嶄新的茶街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在這裡,集中着馬連道茶城、京馬茶城、京鼎隆茶城、京閩茶城、綠谷茶城、北京茶葉總公司茶葉市場、青溪茶城和北京國際茶城,雲集了全國十個主要茶葉産區的700餘家茶商,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大關。

茶産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大量基于茶文化、茶特色的新生事物也在馬連道街如雨後春筍般逢勃發展,形成為街區所專屬的“文化性商業氛圍”,成為一條新型商業街,特色品牌街,文明示範街。以茶文化為主要文化基調,茶産業為主要經濟基礎,一業帶多業,為招商引資,發展區域經濟,起到龍頭的作用。

短短的十餘年時間,馬連道因茶而生輝,發生了令人矚目的巨變。不僅譽滿京城,在國内茶業界也聲名遠揚,成為名符其實的京城茶葉第一街,中華茶業名牌街。在首屆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即将召開的日子,馬連道茶人要拿出綠色環保型名優品牌,向茶博會獻禮,向世界展示馬連道京城茶葉第一街的風采。

發展優勢

作為茶葉街,種類全的特點其他茶葉經銷場所難以匹敵,如黃茶,由于不為人所熟悉,因此在京城難覓其蹤,但在馬連道茶城,各地茶商雲集,隻要說出你想要的茶葉,便會有相應的賣家。正如一位經營者說的,在馬連道茶城中,隻可能有顧客不認識的茶葉,不會有顧客找不到的茶葉。在茶城中,大大小小的經營場所上千個,即使是在一個小店中,經銷的茶葉種類也會有上百種之多。

而在茶城中,價格低的優勢,其他經營場所也難以匹敵,同一款綠茶,在馬連道的售價要比商場中的價格低一半甚至更多,據經營者介紹,價格低的原因是因為馬連道内很多經銷商同時也是生産商,省去了中間環節,也自然形成了當前的價格優勢。

馬連道能成為北京乃至整個北方地區著名的茶葉特色一條街,就是因為它以街的規模,将茶葉做專。而這是由馬連道内數千個茶葉的“專家”們支撐起來,而這些“專家”就是那些茶葉經銷者。

道路規劃

由宣武區政府和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共同舉辦的“2007年北京馬連道國際茶文化節”将于9月27日至10月2日在馬連道舉辦。同時,馬連道地區城市景觀設計方案和規劃道路命名方案出爐,京城南部将出現“茶馬街”。

據介紹,100多年前,元長厚、永安、張一元、正興德等一大批茶莊品牌就紮根在宣武,改革開放以來新興的老舍茶館已經成為海内外知名的中國傳統茶館文化品牌,如今馬連道茶葉一條街有10座茶城、1200多家茶商,茶行業年交易額超過18億元,馬連道已經成為中國北方地區最大的茶葉集散地,先後被命名為“京城茶葉第一街”和“中國特色商業街”。一店(張一元)、一館(老舍茶館)、一街(馬連道茶葉一條街)也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外事接待場所。

另據了解,馬連道地區的城市景觀設計方案和規劃道路命名方案相繼出爐。馬連道采購中心區北起馬連道南街,南至紅蓮南路、麗源路,東起紅蓮路,西至馬連道西路,規劃總用地約72公頃。據介紹,通過公開命名,經專家評定,最後按照以東西走向為“街”、南北走向為“路”的原則,将馬連道規劃區内的橫、縱道路分别命名,其中東西走向的4條規劃道路以“茶馬”為專名命名。這樣體現了名稱的系統性,也“好找好記”。

據宣武區介紹,馬連道城市景觀設計方案将馬連道分為北段“茶之韻”、中段“茶之魂”、南段“茶之品”三段,2008年前将實現架空線入地,更換人行道鋪裝,改造沿街底層商業店面,改善街道夜景照明,設計更換街道家具,拆除違法設置的各類廣告設施,規範道路兩側機動車停車。

茶馬街最終将成為馬連道的核心代表性名稱之一!

不同說法

關于馬連道名字的由來有這樣一種說法,過去這片地區曾大量生長着馬蓮這種植物,故人們将其命名為“馬蓮道”。但是由于當前知道“馬蓮道”三字由來的人,可能已經不是很多了,就連宣武區政府在建設馬蓮道茶葉一條街的時候,也将“馬蓮道”寫為了“馬連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