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大喇叭

霹靂大喇叭

1986年陳欣健導演的電影
《霹靂大喇叭》是導演陳欣健、劉觀偉拍的一部香港動作片,于1986年上映。
    中文名:霹靂大喇叭 外文名:Spirit and Me 其他譯名: 類型:動作 出品公司:寰亞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制片地區:中國香港 拍攝地點: 發行公司: 導演:陳欣健 編劇:黃炳耀 制片人:朱嘉懿 主演:張學友,洪金寶,王祖賢 片長:89分鐘 票房:1600多萬港币 對白語言:國語,粵語 色彩:彩色 電影分級: imdb編碼: 主要獎項: 在線播放平台:愛奇藝 類别:劇情 電影公司:寰宇鐳射錄影有限公司

劇情簡介

警察樂隊大喇叭手陳文俊心地善良,卻膽小怕事,與學警張寶良同屋共住。神探周時勁多次奮勇擒匪而獲警務處頒授的勳章。陳文俊略戀超級市場新經理祖安,幸得張寶良出計助他一臂之力,使兩人相識,感情漸入佳境。

張無意中獲悉神探周時勁正物色卧底人選,協助調查千面人勒索富商金大成一案,于是他極力推薦陳為最佳人選。在首次與乾面人接觸中,神探不幸殉職,怕事的陳不久将此事忘得一乾二淨,怎料神探的鬼魂苦苦相纏,更令他在祖安面前大出洋相。陳想挽留這段情緣,惟有答應替神探報仇。陳與張在神探鬼魂的相助下終于将千面人一夥一網打盡。

幕後制作

《霹靂大喇叭》是後進歌神張學友從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當時的片酬很低,隻有四萬港币。第一次拍電影對學友來說心裡免不了有些緊張,經驗明顯不足,一場打鬥戲居然連連吃了六十個NG,創下了這樣一個尴尬的次數。盡管如此,學友還是認認真真對待,直至導演滿意為止。對此,執行導演黃自強不但沒責怪,反而被學友的執着精神所感動。如今看這部電影,我們察覺初出茅廬的張學友其實表現的蠻搶眼,身上的喜劇天分已經顯現大半。影片因故事輕松幽默,動作戲也精彩,而賣了個高票房。能夠在大片雲集的當年取得年度票房前十名的成績,斬獲一千六百多萬港币,也算是不易了。

影片評價

看了兩片,《霹靂大喇叭》和《霹靂先鋒》,名裡都有“霹靂”,其實毫無關系,港片的片名愛用些“霹靂”、“龍虎”、“至尊”、“無敵”之類的俗字眼,教人頓生好感,好比女孩子的名字愛用嬌、玲、豔、珍一樣,俗是俗,但是透着親切,誰不認識幾個王嬌、趙玲、李豔呢?

《霹靂大喇叭》是德寶投資洪金寶監制,《霹靂先鋒》則是萬能出品李修賢監制,之所以提監制而非導演,是因為香港電影監大于導的特色。

在香港,監制制度始于20世紀50年代的片場時代,性質上與出品人相近,往往是投資人或制片老闆擔任,并不涉及影片制作的具體環節。70年代末,以邵氏為主的片場制漸漸瓦解,監制制度産生了變化,不再是投資人兼任,往往是由資方聘請經驗豐富的内行擔任,監制的權利和義務都很大,需要參與到影片的籌劃、制作、宣傳各個環節中去,對整部片的藝術程度和商業回報負責。形式上,嘉禾的外判制是最好的例子。在這樣的情況下,香港影壇誕生出一批實力雄厚的監制,他們有眼光有膽略,往往帶領起一個相對固定的制作班底,拍出具有一定特色風格的影片,比方麥嘉、徐克、麥當雄、王晶、杜琪峰等人,他們擔任監制的影片,在整體控制權上,大過投資方,大過編導演這些主創人員,監制成為影片的标示和品牌,是影片風格和質量的保證。

洪金寶和李修賢即是這樣的強勢監制,比方上面提到的兩片,《霹靂大喇叭》是洪金寶帶領洪家班拍成,導演劉觀偉自己即是洪家班成員,所起的作用遠在團隊首領洪金寶之下。《霹靂先鋒》則是萬能出品,老闆李修賢既監且演,整部影片被打上李氏制作的标示,統一在大的品牌之下。

《霹靂大喇叭》是經典的“港式衰仔追女片”,中間夾雜着些死鬼完成未了心願和菜鳥警探成長記的橋段,都是熟門熟面的港片套路,不鋪開了,本片值得一提的是幾場打鬥,保持了洪家班的一貫水準,看得過瘾。洪家班的打鬥拍法,是比較靠寫實的,比方雙腳飛起像拍手似的攻擊對方頭部的招式(雙風灌耳?),在《精武英雄》和《功夫之王》中都見到,隻有本片中此招式看來是比較有攻擊性的。另外一些有危險的奇觀性橋段被後來的成龍電影發揚光大,比方人從二樓破窗而出摔到路邊的車頂上,比方張學友(應該是替身)抱摔反派從大木箱360度到地面。至于柯受良表演的摩托飛車由岸邊到船上的場面,教人懷念那個豁出命去拍片子的年代。

《霹靂先鋒》則是李修賢難以計數的警匪片中的一部,水準雖一般,但看來最是動人,因為的是戲内戲外李修賢與周星馳的關系,名曰師徒,情同父子。至于後來的人事變遷,李與周恩怨,我不提了,隻料想星爺那麼重情誼的人該會将李先生的提攜之恩放在心底吧。

李修賢的樂于提攜新人是出了名的,除了周星馳,還有張家輝和成奎安一批人,大傻至今稱李做“師父”,其中情誼可見一斑。家境貧寒的李修賢警察夢破碎後,報考邵氏藝員訓練班,之後做龍虎武師,做死跑龍套的,1984年才靠自編自導自演的《公仆》一片真正成名,“契爺”張徹提到這位弟子也不居功,“李修賢能夠走紅,并非由我而紅,我隻是帶他入行而已。”後來李修賢和姜大衛操辦紀念張徹從影四十年的《義膽群英》,成為影壇佳話。

無論是邵氏片中微不足道的配角,或是後來的标志性的警察形象,李修賢都是勤奮勉力的典範。前段兒上海電影節放邵氏片,去看《刺馬》,有個喽啰被姜大衛一刀砍翻,由土坡上滾下,滾到一半居然翻了個跟頭才死掉,引得影院裡大家哄堂大笑,仔細一看,正是李修賢,正臉的鏡頭都沒一個,仍然盡力做好,這即是香港圈内人尊敬的“修哥”。

主演簡介

霹靂大喇叭片中陳文俊扮演者洪金寶,洪金寶,藝名元龍,1949年生于香港,祖籍浙江甯波。他七歲進入中國戲劇學院從于占元學藝,和師兄弟們曾用“七小福”名義活躍于舞台和銀幕,是“七小福”的核心人物。十二歲時,洪金寶開始涉足電影,處女作是《愛的教育》,十八歲開始當龍虎武師,參演的名作有《龍争虎鬥》、《鬼馬雙星》,1971年開始當武術指導,第一部是《奪命雙劍》,他曾獲台灣第一屆金龍獎最佳武術指導獎。1977年洪金寶開始當主角,第一部是《三德和尚與舂米六》。

洪金寶(Sammo Hung/乳名三毛/藝名元龍)1949年12月11日生于香港,祖籍浙江甯波。三毛身高170cm,體重100kg,号稱世界上最敏捷的胖子,亦是現代香港影壇一位極富創造力的重量級人物。

三毛的祖父洪濟是老上海灘的電影導演和制片人,曾在上海和香港投資影業,執導過不少早期的武打片;祖母錢似莺是二十年代的上海影星,在舊中華精武會谙習武術,後随洪濟到香港發展,是中國影史上第一代女打星。奔百歲的錢奶奶戲稱自己老不死就是因為始終沒落下拳腳功夫。三毛幼年生性頑皮好勝,九歲時被送入香港于占元師傅的中國戲劇學院習藝。老于頭的所謂學院其實就是京劇戲班,當時生意也并不算紅火,隻是他以嚴厲着稱。

舊社會的家長笃信嚴師出高徒,也樂于将自己無法管教的子女送來調教。在接下來的八年裡三毛和其他十來個“元字輩”的小夥伴——成龍(藝名元樓)、元彪、元奎、元華、元武、元泰等人(此七人是戲班招牌劇“七小福”的主力台柱)在老于頭非人的地獄式訓練中煉就了一身過硬的功夫。這也是使他們日後能出人頭地、受益終身的一筆财富。有興趣的可以找找三毛在1988年主演的傳記性故事片《七小福》來看看,在片中三毛飾演的正是師傅于占元。

六十年代的香港,武俠電影之風日盛,而傳統舞台戲曲形式日衰。由此動作指導和武打替身(當時稱武師)一職也順應市場需要而興起。于占元的女兒于素秋是當時香港武俠片的紅星,籍此關系,老于頭在訓徒的間歇也時不時帶領徒兒們到一些片場走動,指導動作、客串武師,賺點外快。而徒弟們也正好“專業對口”學以緻用,日後大夥滿師畢業的就業問題也就有了方向。

六十年代初,作為七小福“大哥大”的三毛便以童星身份客串演出過一些電影,加之他頭腦靈活又有拳腳真功夫,就經常被借派到片場協助武師工作。1966年,三毛參與了邵氏名導胡金铨執導的經典武俠片《大醉俠》的動作設計,該片不僅讓并不精通武術的“俠女”鄭佩佩一炮而紅,也使初涉武指的三毛小有名氣。

洪金寶1949年生于香港,祖籍浙江甯波。九歲進入中國戲劇學院師從于占元,和師兄弟們曾用“七小福”名義活躍于舞台和銀幕,是“七小福”的核心人物。九歲時,洪金寶就開始涉足電影,處女作是《愛的教育》,十八歲開始當龍虎武師,參演的名作有《龍争虎鬥》《鬼馬雙星》,1971年開始當武術指導,第一部是《奪命雙劍》,他曾獲台灣第一屆金龍獎最佳武術指導獎。1977年洪金寶開始當主角,第一部是《三德和尚與舂米六》(此片也是他導演的第一部影片,是由他創辦的嘉寶公司出品的)。

他因主演《提防小手》榮獲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後來主演《七小福》,榮獲第三十三屆亞太影展最佳男主角獎。除了擔任導演拍攝《鬼打鬼》《福星高照》等片外,他還擔當監制《僵屍先生》的工作,之後又創辦寶禾和寶祥影片公司,洪金寶領導的洪家班人才濟濟,湧現不少人才,他對香港電影貢獻良多,曾開創黑色功夫喜劇潮流和時裝動作片。

三毛在他們的大師兄元庭逃跑後成為了成龍這一輩學員中的大師兄。那時的三毛在戲劇學院中也是挺飛揚跋扈的,經常欺負包括成龍在内的小學員,當然現在看來,那隻是小孩子的一種幼稚行為。

三毛的肥碩是他有别于其他動作演員的特點之一,其實他的胖是來自于一次受傷。在一次訓練中,三毛因跌斷了腳踝而住院,在這期間,他的祖父就經常寄來一些點心安慰自己的孫子,而三毛又以大師兄的身份拒絕了和其他的學員來分享食物,大量的食入高熱量的食物再加上完全缺乏活動,使他的尺寸很快的膨脹起來,他原本就不瘦,而後來看上去就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大胖子,一直到現在。

仔細觀察三毛會發現他的上嘴唇有一處疤痕,這是和他的一次打架經曆有關。對于年輕人來講,沖動似乎是他們的代名詞。一次在夜總會中,為了争奪一個女孩,在混戰中那女孩的男朋友用碎瓶子使他永遠破了相。作為報複,三毛把那個男的打的失去了知覺,而且讓他的兩個同夥在水槽裡血流不止。憑借電影《葉問》獲得第二十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

從藝經曆

從劇學院解散以後,三毛是比較早的在嘉禾公司工作的成員之一。在李小龍時期,三毛就已經是嘉禾公司的常駐武術指導了。李小龍的《精武門》三毛就參與過拍攝工作,而成龍,元華等人當時還是小武行,而元華也擔任了李小龍的替身。

1972年拍攝的《合氣道》是三毛第一次成為主角的影片,戲中扮演男二号。1973年在李小龍的《龍争虎鬥》中和李小龍過了招,以後又替《忠烈圖》《少林門》等影片做過動作導演。

1977年拍攝的《三德和尚與舂米六》是三毛第一部導演的影片,并且還擔任了影片的主角和武術指導。然後又和梁家仁合作1978年拍攝的《肥龍過江》《贊先生與找錢華》。後來他和劉家榮,麥嘉組成了嘉寶影片公司,拍攝過2部電影,1978年拍攝《老虎田雞》和1979年拍攝《搏命單刀奪命槍》。

1979年拍攝的《雜家小子》捧紅了自己的小師弟元彪。三毛的《福星系列》應該是印象比較深刻的電影,而洪家班也憑借《奇謀妙計五福星》獲得1983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成龍,元彪,洪金寶這“夢幻三人組”的電影也早已被公認為香港動作電影的經典之作。

《龍的心》個人覺得是一部蠻有意思的一部影片,雖然它在票房上敗給了當年鄭則仕的《何必有我》,但對于三毛的正劇作品,這是為數不多的一部,從中也可以看出三毛等人娴熟的表演功力和技巧。在電影東方秃中為了适應角色的需要減肥30磅重新展示他利落的身手和出色的導演才能。在90年代的成龍作品中,三毛也參與過2部,《霹靂火》和《一個好人》,分别擔任動作導演和導演,這也是他們的最後合作。

現在的三毛在電影上似乎少了一些動作,在電視劇上到是有幾部作品,也都是在美國拍的,質量還行,但現在看上去,三毛的确是老了許多了!三毛的妻子是高麗虹,曾經也是在香港小姐的選美比賽中拿過冠軍的,後來加入影視圈立志作一名武打演員,就加入了洪家班,後來就和三毛喜結良緣。高麗虹在《東方秃鷹》中的表現應該是印象比較深刻的,三毛還和她有對打的場面,且三毛下手絲毫沒有留情。

“大哥大”名稱起源,最早期手提電話的俗稱。香港《文彙報》,該報稱,移動電話售價貴,最早使用者甚少。當時在香港影壇中紅得發紫的功夫演員洪金寶是香港第一個使用這種手提電話。由于洪金寶在影圈中特别是在武師圈中地位獨特,因為成龍被人叫“大哥”而洪金寶比成龍大,又是成龍師兄,所以人們尊稱“大哥大”。

他在片場當導演時,移動電話是從不離手,并常用手機發号施令。見報多了,而且手中必有電話,電話又極少人有,人們對手提電話便慢慢稱為“大哥大”,直到後來手機普遍後,進入手機換代時代,人們才慢慢生疏了~~(2009-3-29TVB星星同學會也有提到,主持吳君如,錢嘉樂)“大哥大”名稱另一起源,是80年代的有關黑社會大哥的影片,但洪金寶70年代已經極其有名,其來源說服力較低。

傳說洪金寶與李小龍有過真正交手,但在2009-3-29TVB星星同學會有提到一些,(主持吳君如,錢嘉樂)嘉賓洪金寶、元秋等,被問到這一問題時,洪金寶大哥直言:“當時在拍戲片場,之前聽聞他(李小龍)拳腳厲害,我就和幾個武行的人去找他(武行中的大哥人物,工作時一般有數人或十數人相伴,成龍也一樣),其實也不是挑戰,隻不過大家都年輕人心态,隻聽過沒見過,于是想認識他。

我就說:聽說你很能打!然後他(李小龍)攤開雙手回答:你想挑戰?我身邊又有兄弟,不能說‘不是’然後就很自然的說了‘是’于是雙方擺好架勢,然後我一出手,他的腳就踢到我臉上。于是大家一笑,從此就認識了”(節目中的另一嘉賓元秋說道“他(李小龍)快”)洪金寶接着說:“距好野阿!(他好厲害,指武術與武德),其實他完全有權一腳踢過來,因為我是冒名去找他,他完全有權認為我是來挑事的,但他沒有這樣做!”言語中帶有惺惺相惜!後來兩人也有了電影合作,李小龍先生逝世後,洪金寶也有到場送别并出最後一份力(可在李逝世有關視頻看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