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選修訂

節選修訂

布萊恩·德·帕爾瑪執導的戰争影片
影片聚焦于從2003年開始的伊拉克戰争,影片以美國士兵在戰争中的人性變化過程為切入點,記叙了置身于殘忍戰争之中的年輕美國士兵在道德與良知世界中的迷失與堕落,并順便探讨了在現代戰場上,包括網絡報道在内的各種現代傳播方式對戰争輿論的影響。這是一部關于參與伊拉克戰争的美國士兵的故事,聚焦在戰場上複蓋的包括博客和網絡報道在内的各種現代傳播方式。《節選修訂》改編自真實事件以及當今世界正在發生的一場戰争,試圖探讨了置身于其中的年輕美國士兵在道德良知世界中的迷失。
    中文名:節選修訂 外文名:Redacted 其他譯名: 類型:戰争 出品公司:MagnoliaHome 制片地區:加拿大/美國 拍攝地點: 發行公司: 導演:布萊恩·德·帕爾瑪 編劇:布萊恩·德·帕爾瑪 制片人:馬克·庫班 主演:凱爾·奧尼爾,TyJones 片長:90分鐘 票房: 對白語言:英語/法語 色彩:彩色 電影分級: imdb編碼:tt0937237 主要獎項: 在線播放平台: 其它譯名:編譯/潔版伊拉克/波灣陰謀 出品時間:2007年 分級:USA:R

影片簡介

本片講述了在伊拉克沖突中作戰的年輕美國大兵的故事,并将側重點集中在了多媒體覆蓋下的現代戰争模式上。由于年輕人沖動的本性和自身的局限,《節選修訂》向我們展示了将一群年輕的美國士兵放置在一個精神上野心勃勃的境地的惡果。導演德·帕爾瑪在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美伊沖突中美國士兵的經曆,此番将鏡頭對準餘熱未消的伊拉克戰争,可謂渾身是膽。 

劇情圍繞美國陸軍的一個小分隊展開。他們借着自己的強勢地位,迫害了一名無辜的伊拉克女孩及她的家人,故事在一次殘忍的強奸和謀殺中達到頂峰。

影片鋒芒畢露,尖銳地揭示出戰争帶來的無辜死亡和伊拉克人面對戰争時的無助。電影讓觀衆思考并開始質疑得到的任何信息和事件。因為,真相經媒體和政治等等的高效率過濾器過濾之後往往已經走樣,變成了為一小部分人所用的工具。最後電影抛下一個問題等待着大家思考:一旦我們知道了真相,戰争的意義何在?所有的悲劇将向誰傾訴?

創作背景

《節選修訂》作為一部聚焦于伊拉克戰争的類紀錄片,從創作過程,到主創班底,一路以來都極力摒棄浮華,力求将最真實而殘酷的戰争一面展現在人們眼前。為了令觀衆能夠毫不分心地聚眼于故事本身,并且與以戰争為噱頭的華麗商業片劃清界限,獨立制片公司HDNet在演員圈定上有意去選擇一些面生的二、三線演員,所以影片以“星光”成色來論定,并不足以吸引眼球,但是其創作的真正主導者——集編導于一身的大導演布萊恩·德·帕爾瑪,大名卻足以如雷貫耳,令觀衆能在觀看之前就蓄滿一腔敬意。

已經六十七歲的布萊恩·德·帕爾瑪,在好萊塢影壇一直是一個難以界定的異數,他的早期作品如《鐵面無私》、《疤面煞星》、《魔女嘉莉》等,都是令影迷們至今想起仍覺熱血沸騰的經典之作,但是這位長久受到影迷狂熱追捧的獨特導演,卻一直不是美國學院派的那杯茶——大名鼎鼎的帕爾瑪導演至今竟然從來沒有受到哪怕一次奧斯卡提名的青睐,簡直是令人極度匪夷所思的一件事。但是反過來,因為帕爾瑪的佳作一直廣受影迷愛戴,每次新作籌拍傳出都會累積巨大的期待度,所以偶有失手反而比一般導演更容易被人揪住不放,從《剃刀邊緣》到《火星任務》今,布萊恩·德·帕爾瑪曾“光榮”地得到過五屆“金酸莓”最差導演獎提名——如此高的影壇知名度,和如此錯位的獎項曆史,令德·帕爾瑪當之無愧為好萊塢影壇名氣與地位最尴尬的導演。

德·帕爾瑪的創作效率随着年齡增長大大降低,2002年一部《蛇蠍美人》飽受影評人诟病近,蟄居已久推出的新作《黑色大麗花》質量更是差強人意,對于好萊塢電影套路越來越厭煩的德·帕爾瑪,由此開始尋找起更具現實意義的表達方式,于是這部着眼于伊拉克戰争的類紀錄性故事開始在帕爾瑪腦中漸漸浮現出來。帕爾瑪為了拍攝此片,親自挖掘出大量史實資料,并走訪了多位戰争親曆者,才寫出了這部情節聳人聽聞但絕對真實的大膽劇本。

之前鮮少涉及戰争題材的德·帕爾瑪,這一次是真真正正将名利口碑抛于腦後,想拍攝一部還原真實、拷問人心的戰争實錄,影片全程在約旦取景拍攝,片場條件十分艱苦,為了最大程度還原伊拉克戰争背景,影片在用光和色彩上都毫無炫技意圖,用灰暗的背景光和晃動的鏡頭記錄下令人不敢直視的一幕一幕。雖然遠赴他國拍攝,但因為影片演員皆為二線以下,且導演德·帕爾瑪這次将精力全部用在拍攝本身,而非商業宣傳,因此一部不乏硝煙戰火等戰争大場面的影片,投資預算卻隻有區區五百萬美元,可見帕爾瑪這次的低調與誠意。

也正是這樣洗盡鉛華的勇氣與實力,令每況愈下的德·帕爾瑪拍出了這部令人大吃一驚的戰争電影,影片拍畢後苦于找不到更廣泛的發行渠道,但慧眼識珠的威尼斯電影節卻畢恭畢敬地将這位有着意大利傳統姓氏的大導演邀請過來,盡管威尼斯電影節因對好萊塢作品過于重視而飽受诟病,但于群芳衆豔之中,卻是布萊恩·德·帕爾瑪這部灰暗沉悶的誠意之作,赢得了評委席的一緻稱贊,帕爾瑪最終捧得了最佳導演銀獅大獎——這可是自1968年的《帥氣逃兵》(Greetings)起近四十年來,大導演布萊恩·德·帕爾瑪獲得的唯一一個拿出得手的國際電影節大獎。

影片相關

《節選修訂》威尼斯首映悲慘鏡頭震驚水城

8月31日,布萊恩·德·帕爾瑪的參賽片《節選修訂》(Redacted)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映,沉浸在電影節歡樂氣氛中的水城被來自伊拉克的悲慘鏡頭所震驚。

曾經執導過《疤面大盜》和《碟中諜》的德·帕爾瑪這回帶來的是一部“僞紀錄片”。它的靈感來自一個真實的事件——在巴格達南部,一個美國士兵強奸了一名14歲的伊拉克女孩,然後點燃她的屍體,射殺了她的父母和5歲的妹妹,經過艱難的審判,這名士兵被判110年徒刑。這部電影以參與到這個事件中的另一個士兵的視角展開,看上去就像他随身攜帶的攝像頭拍攝的,中間插入真正的電視新聞、紀錄片和戰地照片,然而,它的故事卻是虛構的。

至于為什麼要編造一個虛構的故事,德·帕爾瑪說他“不得不虛構事實”,如果他采用真實的人物和事件,法律就會不允許他的影片上映。用攝像頭拍攝電影的主意來自德·帕爾瑪對互聯網的研究,“那些博客,那些語言的應用,都能在我的電影裡找到。”《節選修訂》裡有很多非常直接的暴力鏡頭,比如在一個“基地”組織網絡錄像風格的片段中,一個美軍士兵被斬首。在影片的最後,是以蒙太奇手段展示的伊拉克受害者的真實照片,其中包括殘疾和死亡的婦女兒童。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意大利

Italy2007年8月31日......(VeniceFilmFestival)加拿大

Canada2007年9月10日......(TorontoFilmFestival)美國

USA2007年10月10日......(NewYorkFilmFestival)美國

USA2007年11月16日......(limited)西班牙

Spain2007年11月16日土耳其

Turkey2008年2月15日英國

UK2008年2月19日......(GlasgowFilmFestival)法國

France2008年2月20日希臘

Greece2008年2月21日比利時

Belgium2008年2月27日俄羅斯

Russia2008年2月28日......(limited)英國

UK2008年3月14日意大利

Italy2008年3月14日......(TVpremiere)荷蘭

Netherlands2008年4月10日瑞典

Sweden2008年5月2日冰島

Iceland2008年5月9日

制作發行

制作公司

HDNet[美國]

TheFilmFarm

發行公司

MagnoliaHomeEntertainment[美國].....(2007)(USA)(DVD)

MagnoliaPictures[美國].....(2008)(USA)(theatrical)

Sponge[韓國].....(2008)(SouthKorea)(theatrical)

AlbatrosFilm[日本].....(2008)(Japan)(theatrical)

OnPictures[西班牙].....(2008)(Spain)(allmedia)

OrlandoFilmsLtd.[以色列].....(2007)(Israel)(allmedia)

ProromMedia-Trade.....(2007)(Romania)(allmedia)

SevillePictures[加拿大].....(2008)(Canada)(theatrical)

MaximumFilmDistribution.....(2008)(Canada)(theatrical)

題材評析

好萊塢雖然更多時候被人看作一個造夢工廠,但是從奧利弗·斯通到史蒂芬·斯皮爾伯格,這個全地球電影出産量最高的神奇地方,也一直不乏對殘酷戰争的記叙與思考。奧利弗·斯通的“越戰三部曲”,選取的角度是“反思”二字,那場令整整一代美國人蒙受傷痕的戰争,為斯通犀利的視角提供了最大的原創力,《野戰排》和《生于七月四日》都是真實再現戰争對人性的扭曲過程,但由于斯通立足于戰争的失意一方,所以其選取的角度并未引起太大的争議。

在戰争電影方面,實力惟一堪與之相提并論的正是斯皮爾伯格,但無論是《辛德勒的名單》,還是《慕尼黑》,影片的叙述主題都與敏感的美國本身是非有一定距離,而以二戰為主題的《拯救大兵瑞恩》,則是對年代相對久遠的英雄主義的一次緬懷歌頌,算不上針砭時弊之作。

因此與前賢相比,布萊恩·德·帕爾瑪這部新作《節選修訂》在題材上要大膽敏感得多,它的叙述主題是現實中至今仍餘音缭繞的伊拉克戰争,美國作為這場戰争真正的主動參與者,由一個美國導演的視角出發去紀錄這場戰争,不免容易引起争議。而帕爾瑪大膽之處就在于對那些連政府都遮遮掩掩的戰争事實的真實還原,帕爾瑪沒有從政治是非上去評判這場非人暴行,而是從人性角度記錄殘酷經曆對人的心靈扭曲過程。

所以這相比較于2004年由法國出品的同類題材影片《烏龜也會飛》,視角和觀點上的膽量都更為引人注目;再對比英國名導薩姆·門德斯那部并未與敵人真正交手的《鍋蓋頭》,在雙方沖突是非觀念的評判上,《斷章取義》相對拿捏起來難度也要更高幾分。所幸向來創作水準起伏較大的德·帕爾瑪,這次可以看出是真正平心靜氣來還原這場鮮為人知的真實内幕,因此演員的表演是否真切貼近、燈光角度道具布局是否完美無缺,都并不是這部《節選修訂》真正需要被關注之處,低調而大膽推新的德·帕爾瑪這部新作的事實與觀點,能否如衆人期盼那般真切與犀利,才是評判影片的惟一标準。

影片影響

2008年8月31日,布萊恩·德·帕爾瑪的參賽片《斷章取義》(Redacted)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映,沉浸在電影節歡樂氣氛中的水城被來自伊拉克的悲慘鏡頭所震驚。

這部電影的英文名字的意思是“被重新剪輯過的”,暗示審查制度讓公衆不能看到戰争的真相。德·帕爾瑪說:“在越南戰争中,我們看到戰争的破壞、被我們殺害和緻殘的人們的悲痛,但在這場戰争中我們卻看不到這些。如果你去找就會看到它,但不是在主流媒體中。”

獲獎情況

威尼斯電影節2007

OutstandingScreenplay,Original布萊恩·德·帕爾瑪

最佳導演布萊恩·德·帕爾瑪

FutureFilmFestivalDigitalAward布萊恩·德·帕爾瑪

GoldenLion(提名)布萊恩·德·帕爾瑪

MotionPictureSoundEditors,USA(GoldenReelAward)2008

BestSoundEditing-SoundEffects,Foley,DialogueADRinaForeignFeatureFilm(提名)ToddBeckett

BestSoundEditing-SoundEffects,Foley,DialogueADRinaForeignFeatureFilm(提名)PeterPersaud

BestSoundEditing-SoundEffects,Foley,DialogueADRinaForeignFeatureFilm(提名)SteveBaine

BestSoundEditing-SoundEffects,Foley,DialogueADRinaForeignFeatureFilm(提名)JillPurdy

BestSoundEditing-SoundEffects,Foley,DialogueADRinaForeignFeatureFilm(提名)CarlaMurray

BestSoundEditing-SoundEffects,Foley,DialogueADRinaForeignFeatureFilm(提名)PaulaFairfield

BestSoundEditing-SoundEffects,Foley,DialogueADRinaForeignFeatureFilm(提名)MarkZsifkovits

MotionPictureSoundEditors,USA2008

BestSoundEditing-SoundEffects,Foley,DialogueADRinaForeignFeatureFilm(提名)KeithElliott

Amnesty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2008

YouthJuryAward布萊恩·德·帕爾瑪

相關影評

在這部經過精心包裝的“僞紀錄片”裡,帕爾瑪運用了各種多媒體工具,觀衆不是通過攝影機,而是通過手持DV、網絡視頻、監控器、攝像頭這些東西來了解故事的發展。雖然僞裝得不太像(大家還是一眼就能看出那是導演編排過的劇情),但無論如何,至少這手法是足夠新鮮了。

其實影片的内容并不算出奇(太多的越戰電影已經将對戰争的反思推向了極緻,還有什麼是沒有被提出來拷問過的?),講的仍然是在極度寂寞無聊而又精神高度緊張的戰争中,士兵的人性發生了扭曲。因為正常社會中的價值觀完全不适用于戰場,失去了道德約束的年輕人于是都開始變得瘋狂。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個人以為,首先是美國人的參軍觀念不夠端正。對很多美國年輕人而言,當兵也隻不過是一個職業,效力于美國陸軍和效力于某個大公司本質上并無不同。片中那個後來被斬首的拉丁裔士兵,他參軍的目的就是為了攢錢上大學,順便拍一部關于戰争的真實紀錄片作為考電影學院的敲門磚。他們上戰場固然也是為了保家衛國,但更多則是為了“服務”。基于這個立場,美國大兵常常顯得不夠順從,例如當上級通知他們需要延長駐防時間時,整個團隊都怨聲載道。

很簡單,既然我隻是給你打工,你要我加班,誰都難免要抱怨幾句。這種事,在中國軍隊裡,估計很少有(至少絕地不會表現出來)。軍隊是個需要完全放棄個人意志的地方,每個人都隻能把自己看成是一顆渺小的镙絲釘,而這與美國社會一直強調的個人自由有很大沖突。所以,要把從小就接受自由教育的美國青年改造成具有無私奉獻精神、絕對服從的雷鋒式、董存瑞式戰士,美國還需要好好向解放軍學習學習。

另外,美國社會曆來非常重視人道主義與道德感,這在和平年代沒什麼問題,可一旦來到戰場上,這套價值觀就會受到巨大挑戰。尤其是當他們的對手不是正規軍,而是普通百姓的時候,這種矛盾就顯得極為突出。多次戰争已經證明,美國人不太适合與非正規軍作戰,一旦陷入人民戰争的汪洋大海之後,美國大兵首先在精神上已經迷失了,因為他們無法分辨對面的那個可愛小男孩或者是美麗少女,會不會突然就拉響了腰間的炸彈。這些人,究竟是無辜的平民百姓,還是險惡的恐怖分子?如果你開槍殺了他們,事後又證明他們隻是普通民衆,那你就會受到輿論和良心的譴責;如果不殺他們,那很有可能下一個死掉的人就是你。孰是孰非,進退兩難啊!

講實話,我相當同情美國大兵。越戰中,他們在前線流血流汗,拼死拼活,回到國内,還被同胞罵成是屠殺平民的劊子手,這種滋味肯定不好受。哪像我們的近鄰日本,從來不問士兵們在國外幹什麼,回國來後,一律看成是為國出力的英雄,一律是鮮花和勳章相迎。在美國當兵,真不容易。

不過,帕爾瑪是聰明的。他回避了這些問題,此片中美軍犯下的兩個最大的罪行:誤殺孕婦和強暴幼女,都是非常顯而易見的犯罪行為,是非對錯極易分辨(如果他們槍殺的平民萬一真是個喬裝的恐怖分子呢?《全金屬外殼》裡面,越南阻擊手就是一個年輕少女。所以,在戰争矛盾的表現上,帕爾瑪還是不如庫布裡克)。

其實,影片中所有人都是戰争的受害者,不光光是死去的伊拉克孕婦、少女和她的家人,也包括所有的美國士兵和家屬。因為從另一角度看,施暴者亦是受害人,如果好好生活在美國,至少身心健康,遵紀守法,恐怕不會淪為強奸殺人犯。而且血債血償,伊拉克人也不好惹,兩個美國兵一個被炸得血肉橫飛,一個更慘遭斬首,大學夢破裂,即使是沒有參與罪行的人,創傷也永遠留了在心中。而他們的家人亦要接受兒子身亡或者成為罪犯這樣的事實。明明是交給軍隊去好好教育的,怎麼回來時卻變成了殺人犯了呢?

不過,說到底,之所以會出現那麼多問題,就是因為美國人想法太多的緣故。我們這些生活在亞洲的人就簡單多了,根本不需要去質疑戰争是否還需要人道。伊拉克人懷疑過斬首這種刑罰是野蠻的嗎(他們甚至沒有問過被抓回來的士兵是不是真正的強奸犯,就直接殺掉了)?日本人有沒有質問過自己的子弟兵在國外是否濫殺過無辜?

美國兵犯了法,會被逮捕,然後經曆一個審判程序,在中國卻有個詞叫“就地正法”,據說逃兵、抗命什麼的,不需要什麼調查,也不給申辯的機會,拉出去直接就一槍崩掉了,大夥兒還覺得特别解氣。美國兵強奸殺人,固然令人不齒,與禽獸無異。但真要是哪天換成恐怖分子統治天下,凡事不問青紅皂白,直接斬首,是不是生活就更像地獄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