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莊公

鄭莊公

周代鄭國君主、春秋初期政治家
鄭莊公(前757年-前701年),姬姓,鄭氏,名寤生,周代鄭國第三位國君,春秋初期政治家,史稱“鄭莊公”。鄭莊公一生功業輝煌。他在位期間,分别擊敗過周、虢、衛、蔡、陳聯軍及宋、陳、蔡、衛、魯等國聯軍。禦燕、侵陳,大勝之;伐許、克息、禦北戎,攻必克,戰必勝,可謂戰績顯赫。公元前719年,宋國糾集了包括衛、陳、蔡、燕、魯在内的多國聯軍,先後兩次圍攻鄭國,大有鏟平鄭國之勢。在這種情況下,鄭莊公冷靜沉着、毫不屈服。前713年,借聲讨宋殇公不朝周天子之罪,鄭莊公聯合齊、魯之師,以天子之命伐宋。齊、魯軍隊敗宋軍于菅(今山東成武縣東北),鄭軍先攻占宋國郜(今山東成武縣東南)、防(今山東成武縣東),後又打敗宋、蔡、衛三國聯軍,最終使宋國屈服。[1]鄭莊公四十三年(前701年),鄭莊公去世,享年五十七歲。之後,太子忽即位,是為鄭昭公。
    本名:姬寤生 别名:鄭莊公、鄭伯寤生 字: 号: 所處時代:春秋初期 民族族群:華夏族 出生地: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谥号:莊 在位時間:前743年-前701年

人物生平

年少即位

鄭武公十四年(前757年),鄭武公夫人武姜生下嫡長子。生嫡長子時是難産(有争議),武姜受到了驚吓,因此給他取名叫“寤生”,并厭惡他。

鄭武公十七年(前754年),武姜生下嫡次子叔段,因生叔段時是順産,所以武姜很喜歡叔段,并多次請求鄭武公立叔段為太子,但鄭武公沒有同意。

鄭武公二十七年(前744年),鄭武公患病,武姜請求鄭武公立叔段為太子,但鄭武公仍沒有同意。同年,鄭武公病逝,太子寤生繼承君位,史稱“鄭莊公”。

克段于鄢

鄭莊公元年(前743年),武姜請求鄭莊公把叔段封到制邑(今河南荥陽市汜水鎮)。鄭莊公說:“制邑,是個險要的地方,虢叔就死在了那裡,不宜封給段,其他城邑則唯母親之命是從。”武姜于是要求鄭莊公把京邑(在今河南荥陽市東南二十餘裡)封給叔段,讓叔段住到京邑。叔段自稱“太叔”,京邑的人稱之為“京城大叔”。對此,大夫祭仲進谏道:“都城如果城牆超過百邑的規模,便對國家有害。按照制度,大的城邑城牆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能超過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過九分之一。京邑比都城還要大,本不宜作為弟弟的封邑。如今京邑的城牆不合法度,非法制所允許,恐怕會對您不利。”鄭莊公說:“這是母親武姜的要求,我不敢反對,怎麼能避開禍害呢?”祭仲說:“武姜哪有滿足的時候?不如及早給太叔換一個封邑,不要讓他的勢力滋生蔓延,一旦他的勢力滋長蔓延就難處理了。蔓延開來的野草還無法根除,何況是您受寵愛的弟弟呢?”鄭莊公說:“多做不義的事情,必将禍及自身,你姑且等着瞧吧。”

不久後,叔段讓鄭國西邊和北邊的邊邑在服從國都命令的同時聽從自己的管轄。公子呂說:“國家不能有兩個國君,如今您打算怎麼辦?您如果打算把鄭國交給太叔,那麼我就去輔佐他;否則就請除掉他,不要使百姓們産生疑慮。”鄭莊公說:“不用除掉他,他會自取滅亡的。”叔段又讓兩屬的邊邑歸順自己,一直到廪延(當在今河南省延津縣北)。公子呂說:“可以行動了!土地擴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擁護。”鄭莊公說:“對君主不義,對兄長不親,土地雖然擴大了也會崩潰的。”

鄭莊公二十二年(前722年),叔段修理城廓,聚集民衆,修造盔甲武器,準備好戰車,将要偷襲鄭國都城,而武姜則打算在城裡為他打開城門。鄭莊公得知了叔段起兵的日期後說:“可以動手了。”于是發兵讨伐叔段,叔段逃跑回京邑。鄭莊公命令公子呂率領二百輛戰車進攻京邑,因為京邑的人反對叔段,叔段于是逃到鄢邑(在今河南許昌鄢陵縣北),鄭莊公又到鄢邑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鄢邑的士卒潰散,叔段于是逃到共國(今河南輝縣)。在平定了叔段的叛亂後,鄭莊公便把母親武姜安置在城颍(當在今河南臨颍縣西北),并且發誓說:“不到黃泉,不再相見!”但過了一年多就後悔了,後在颍考叔的建議下“掘地見母”,得以母子和好如初。

鄭衛互伐

鄭莊公二十二年(前722年),叔段叛亂失敗後,公孫滑逃到衛國。衛桓公為他攻打鄭國,占領了廪延。于是,鄭莊公便聯合周天子和虢國,共同出兵攻打衛國南部邊境,又請求邾國出兵相助,與未經國君魯隐公同意即到來的公子豫、邾國國君在邾國的翼邑(在今山東省費縣西南九十裡)會盟。次年(前721年),鄭莊公即攻打衛國。

鄭莊公二十四年(前720年),宋穆公去世,公子與夷即位,史稱“宋殇公”,宋國公子馮(píng)逃到鄭國,鄭莊公想要送公子馮回國為君。十二月,齊國與鄭國在石門(在今山東長清區西南約七十裡)結盟,是重續當年在盧邑(當在今山東長清區西南二十五裡)結盟的友好關系。大概同月,鄭莊公所乘的車子翻在濟水中。

鄭莊公二十五年(前719年)三月十六日,衛國公子州籲殺害了兄長衛桓公而自立為君。為報上代君主結下的仇,以及使君民關系和協,衛國國君州籲聯合宋國國君宋殇公、陳國國君陳桓公和蔡國國君,共同出兵攻打鄭國,圍住了鄭國都城的東門,圍了五天才撤兵。秋季,幾國軍隊再次攻打鄭國,打敗了鄭國的步兵,割取了鄭國的谷子後才收兵。

東門恩怨

鄭莊公二十六年(前718年)四月,鄭莊公派兵入侵衛國的郊外來報複東門戰役中與衛國的怨仇,衛國人于是帶領南燕國軍隊攻打鄭國。鄭莊公派祭仲、原繁、洩駕帶領三軍駐紮在南燕軍前,派公子曼伯與子元偷偷領兵駐紮在南燕軍後面。六月,因為燕國軍隊沒有提防繞後的軍隊,被鄭國公子曼伯、子元帶領的軍隊在北制(在今河南荥陽市)打敗。九月,宋國軍隊掠取了邾國的土地,于是邾國國君邾克派遣使者出使鄭國,對鄭莊公說:“請鄭國國君替邾國向宋國報複,邾國願做向導。”鄭莊公帶領周天子的軍隊與邾國軍隊會合,攻打宋國,進入了宋國國都的外城,報複東門戰役中與宋國的怨仇。十二月,宋國人攻打鄭國,包圍鄭國的長葛(當在今河南長葛市東北二十裡),以報複鄭軍攻入都城外城的戰役。

鄭莊公二十七年(前717年)春季,鄭莊公派遣使者與魯國棄怨修好。五月十一日,鄭莊公入侵陳國,俘獲很多。此前,鄭莊公請求與陳國結好,但陳桓公不同意。秋季,宋國軍隊攻下了鄭國的長葛。冬季,鄭莊公開始到成周朝見周桓王。周桓王因為鄭莊公派軍隊收割了成周的稻谷,所以沒有按照禮儀接待鄭莊公。周桓公對周桓王說:“我們周朝東遷,依靠的是晉國與鄭國。好好地對待鄭國用以鼓勵後來的諸侯還怕來不及,何況不加禮遇呢?鄭國不會再來了!”

鄭莊公二十八年(前716年)秋季,宋國與鄭國修好。七月十七日,兩國在宿邑(在今山東東平縣東南約二十裡)結盟。冬季,陳國與鄭國修好。十二月二日,陳國的陳佗到鄭國參加盟會,并與鄭莊公盟誓。之後,鄭國的良佐到陳國去參加盟會,于十一日與陳桓公盟誓。同年,陳桓公請求把女兒嫁給鄭國的公子忽。鄭莊公同意了,于是二人就舉行訂婚儀式。

鄭莊公二十九年(前715年),鄭莊公請求舍棄祭祀泰山而祭祀周公,拿泰山附近的祊田(當在今費縣東約三十七裡)與魯國換許田(在今河南許昌市南)。三月,鄭莊公派宛來魯國劃歸祊田,表示不再祭祀泰山。夏季,齊僖公讓宋國、衛國與鄭國修好。秋季,宋國國君、衛國國君與鄭莊公在溫邑(在今河南溫縣西南三十裡)會見,在瓦屋(在今河南溫縣西北)結盟,摒棄當年東門戰役的怨仇。八月,鄭莊公引導齊僖公朝見周桓王。

讨伐不庭

鄭莊公三十年(前714年)夏季,宋殇公對周桓王不恭敬。其時,鄭莊公任周桓王的左卿士,便以天子的名義讨伐宋國。冬季,北戎入侵鄭國,鄭莊公抵禦他們,但對抵敵戎軍憂慮,說:“他們是步兵,我們是車兵,我怕他們會包抄突襲我們。”公子突說:“派遣勇敢而又不剛強的人去誘敵,一交戰就趕快後退,并設下三處埋伏等着他們。戎兵輕率而不整肅,貪心而不相互親愛,戰勝時各不相讓,戰敗時各不相救。在前面的人見到财物俘虜定然急于前進,前進而遇到伏兵必定快速逃跑,在後面的人不加救援敗兵就沒有救應。這樣我們就能獲勝了。”鄭莊公聽從了他的話。戎人的前軍遇到伏兵敗退逃跑,祝聃追趕他們,包圍他們前後夾攻,把他們都殺死。戎人的後軍拼命逃走。十一月,鄭國軍隊大敗戎軍。

鄭莊公三十一年(前713年)周曆正月,鄭莊公與齊僖公、魯隐公在中丘(當在今山東臨沂東北)相會。二月二十五日,在鄧邑(在今河南漯河市東南十餘裡)結盟,商定出兵的日期。夏五月,鄭莊公會合齊僖公、魯國羽父攻打宋國。六月,魯隐公在老桃會合齊僖公、鄭莊公。七日,魯隐公在菅邑(當在今山東單縣北)打敗宋國軍隊。十五日,鄭國軍隊攻入郜邑(在今山東城武縣東南十八裡)。次日,鄭國把郜邑交給魯國。二十五日,鄭國軍隊攻入防邑(在今山東金鄉縣西南六十裡)。次日,鄭莊公把防邑交給魯國。七月五日,鄭國軍隊回國,還在遠郊時,宋國、衛國攻入鄭國。蔡國軍隊跟在後面,進攻戴邑。八月八日,鄭莊公派兵包圍戴邑(在今河南民權縣東),于次日攻下戴邑,俘獲了宋國、衛國、蔡國三國的軍隊。九月,鄭莊公攻入宋國。冬季,為讨伐郕國違抗周天子的命令,齊國、鄭國聯合攻入郕國。

鄭莊公三十二年(前712年)夏季,鄭莊公與魯隐公相會于時郲(當在今河南鄭州市北三十裡),謀劃攻打許國。七月初一日,魯隐公、齊僖公、鄭莊公聯合攻打許國,一直攻到許城(在今河南許昌市東三十六裡)附近,并于初三日壬午攻入許城,許國國君許莊公逃到了衛國。齊僖公要把許國土地交給魯隐公,魯隐公不敢領受而交給了鄭莊公。鄭莊公于是讓許國大夫百裡侍奉許叔居住在許城東邊,又派公孫獲居許城西邊,并對二人各進行了一番戒饬。之後,周桓王在鄭國獲取了劉邑(在今河南偃師市南)、邬邑(在劉邑西南)、蒍邑(當在今河南孟津縣東北)、邗邑(今河南沁陽市西萬鎮邗邰)而把原來屬于蘇忿生的溫邑、原邑(在今河南濟源市北)、絺邑(在今河南沁陽市西稍南三十裡)、樊邑(在今河南濟源市東南約二十裡)、隰郕(當在今河南武陟縣西南)、欑茅(當在今河南修武縣)、向邑(在今河南濟源市南稍西二十餘裡)、盟邑(在今河南孟州市南)、州邑(當在今河南沁陽市東稍南五十裡)、陉邑(當在今河南沁陽市西北三十裡)、隤邑(當在今河南獲嘉縣北約二十裡)、懷邑(在今河南武陟縣西南)的田地給了鄭國。後來,鄭國與息國因口角而失和,息侯于是攻打鄭國。鄭莊公帶兵與息國軍隊在境内交戰,息國軍隊大敗而回。十月,鄭莊公率領虢國的軍隊攻打宋國。十四日,鄭國軍隊大敗宋國軍隊,以報複上一年宋國攻入鄭國的仇怨。

盟魯定宋

鄭莊公三十三年(前711年)春季,魯桓公即位,與鄭國修好。鄭莊公請求重新祭祀周公,完成與魯國交換祊田的事,魯桓公答應了。三月,鄭莊公與魯桓公在垂邑(在今山東曹縣北的句陽店或今山東鄄城縣東南十五裡),增加璧玉作為交換許田的代價。四月二日,鄭莊公與魯桓公在越邑(當在今山東曹縣附近)結盟,以鞏固交換祊田的友好。冬季,鄭莊公到魯國拜謝結盟。

鄭莊公三十四年(前710年)三月,為了平服宋國内亂,鄭莊公與陳桓公、齊僖公、魯桓公相會于稷邑(當在今河南商丘市)。七月,由于對楚國開始産生畏懼,鄭莊公與蔡桓公相會于鄧邑。

繻葛拒周

鄭莊公三十七年(前707年)夏季,周桓王不讓鄭莊公參與周朝政,鄭莊公便不再朝觐周桓王。秋季,周桓王率領周軍及陳國、蔡國、虢國、衛國四國軍隊讨伐鄭國。當時,四國軍隊的部署為:以虢公林父指揮右軍及配屬的蔡、衛軍;周公黑肩指揮左軍及配屬的陳軍;周桓王親自指揮由周軍主力組成的中軍。

為了自救,鄭國的子元建議用左方陣來抵禦蔡國軍隊、衛國軍隊,用右方陣來抵禦陳國軍隊,他說:“陳國正逢内亂,人民沒有戰鬥的勇氣,如果先進攻他們,他們一定會敗逃。周天子的軍隊見到陳國軍隊敗逃,一定會發生混亂。蔡國、衛國的軍隊支持不住,定然會争先逃奔。接下來集中兵力對付周天子的軍隊,就可以取得勝利了。”鄭莊公接受了他的建議,讓曼伯率領右方陣的軍隊,祭仲率領左方陣的軍隊,原繁、高渠彌率領中軍跟随莊公,擺設魚麗陣,即将戰車布列在前面而将步卒疏散配置于戰車兩側及後方,從而形成步車協同配合、攻防靈活自如的整體。

雙方在繻葛(當在今河南長葛市東北二十裡)展開戰鬥時,鄭莊公命令左右二方陣說:“大旗揮動便擊鼓進攻。”戰鬥開始一段時間後,蔡國、衛國、陳國的軍隊開始敗逃,周天子的軍隊因此也混亂,鄭國的軍隊便從兩邊會攏進攻周軍,周軍大敗。祝聃發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但周軍敗而不亂。祝聃請求追擊周軍,鄭莊公說:“君子不希望過分地占人上風,更何況敢侵侮天子呢!如果能挽救自己,使國家免于滅亡,這就足夠了。”于是沒有追擊。晚上,鄭莊公派遣祭足慰問周桓王,同時問候天子的群臣。

溘然而逝

鄭莊公三十八年(前706年)夏季,北戎攻打齊國,齊僖公派人到鄭國求救兵,鄭莊公讓公子忽領兵援救,于六月大敗戎軍,擒獲戎軍兩個主帥大良、少良,斬了戎軍三百人的頭顱,獻給齊國。次年(前705年)秋季,鄭莊公聯合齊僖公、衛宣公攻打盟邑、向邑。

當初,北戎攻打齊國,諸侯援救齊國時,鄭國的公子忽有功勞,齊僖公贈送諸侯食物,讓魯國确定贈送的先後次序,魯國根據周室封爵的次序而把鄭國排在後面。鄭莊公四十二年(前702年)冬季,鄭國人因為齊僖公贈送諸侯食物時魯國把鄭國排在後面而發怒,于是請求齊國出兵攻打魯國,齊僖公率領衛國軍隊幫助鄭國,與魯國于郎邑(當在山東曲阜市附近)交戰。

鄭莊公四十三年(前701年)正月,鄭莊公與齊僖公、衛宣公、宋莊公在惡曹(似在今河南延津縣東南)結盟。五月七日,鄭莊公去世,享年五十七歲。之後,祭仲立太子忽為國君,史稱“鄭昭公”。七月,安葬鄭莊公。

主要影響

鄭武公二十七年(前744年),鄭武公病逝,太子寤生繼承君位。鄭莊公二十二年(前722年),鄭莊公平定胞弟叔段的叛亂,消弭了國家内患。之後十餘年間,鄭國與宋國、衛國等國之間互有征伐。鄭莊公三十七年(前707年),周桓王率軍攻打鄭國,鄭莊公領兵與之戰于繻葛,成功自保的同時使周天子威信掃地,史稱“繻葛之戰”。鄭莊公四十三年(前701年)五月七日,鄭莊公去世,享年五十七歲,谥号為“莊”,故史稱“鄭莊公”。在執政期間,政治上,鄭莊公攘外安内,使得鄭國出現了比較穩定的局面;經濟上,鄭莊公重農興商,積極發展商品經濟,不斷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外交上,鄭莊公借助外力清除了鄭國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最終使得鄭國稱“小霸”于諸侯。

曆史評價

春秋時期左丘明:①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左傳·隐公元年》)

②君子謂:“鄭莊公于是乎可謂正矣。以王命讨不庭,不貪其土以勞王爵,正之體也。”(《左傳·隐公十年》)

③君子謂:“鄭莊公于是乎有禮。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者也。許,無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後人,可謂知禮矣。”(《左傳·隐公十一年》)

戰國時期公羊高:克之者何?殺之也。殺之則曷為謂之克?大鄭伯之惡也。曷為大鄭伯之惡?母欲立之,己殺之,如勿與而已矣。(《公羊傳》)

東漢楊震:鄭嚴公(鄭莊公)從母氏之欲,恣驕弟之情,幾至危國,然後加讨,《春秋》貶之,以為失教。(《後漢書·卷五十四·楊震列傳第四十四》)

吐谷渾鐘惡地:昔鄭莊公、秦昭王以一弟之寵,宗祀幾傾。(《晉書·卷九十七·列傳第六十七》)

南宋呂祖謙:釣者負魚,魚何負于釣?獵者負獸,獸何負于獵?莊公負叔段,叔段何負于莊公?且為鈎餌以誘魚者,釣也;為陷阱以誘獸者,獵也。不責釣者,而責魚之吞餌;不責獵者,而責獸之投穿;天下甯有是耶?(《東萊博議·鄭莊公共叔段(隐公元年)》)

南宋洪邁:《左傳》載諸國事,于第一卷首書鄭莊公,自後紀其所行尤詳,仍每事必有君子一說,唯詛射颍考叔,以為失政刑,此外率稱其善。劄氏注文,又從而獎與之。案,莊公為周卿士,以平王貳于虢,而取王子為質,以桓王畀虢公政,而取溫之麥,取成周之禾。以王奪不使知政,忿而不朝,拒天子之師,射王中肩。謂天子不能複巡守,以泰山之祊易許田。不勝其母,以害其弟,至有城颍及泉之誓。是其事君、事親可謂亂臣賊子者矣!而曾無一語以貶之。書姜氏為母子如初,杜注雲:“公雖失之于初,而孝心不忘,故考叔感而通之。”書鄭伯以齊人朝王曰:“禮也。”杜雲:“莊公不以虢公得政而背王,故禮之。”書息侯伐鄭曰:“不度德。”杜雲:“鄭莊賢。”書取郜與防歸于魯曰:“可謂正矣。以王命讨不庭,不貪其土,以勞王爵。”書使許叔居許東偏曰:“于是乎有禮,度德而處,量力而行,相時而動,可謂知禮。”書周、鄭交惡曰:“信不南中,質無益也。”是乃以天子諸侯混為一區,無複有上下等威之辨。射王之夜,使祭足勞王,杜雲:“鄭志在苟免,王讨之非也。”此段尤為悖理。唯公羊子于克段于鄢之下,書曰“大鄭伯之惡”,為得之。(《容齋随筆·卷六·鄭莊公》)

南宋黃榦:鄭莊公無孝友之誠心,又不明于予奪之大義,故勉強以徇其母,而處心積慮以殺其弟也。使其有孝友之誠心,而又明于予奪之大義,則必能委曲順承而區處得宜,如舜之于象也。(《讀〈左氏〉傳雜說三條》)

南宋黃震:鄭莊公伐周,射王中肩,春秋初第一罪人,而左氏反第一以為賢,可怪也。(《黃氏日抄·卷三十一》)

明代劉基:假王命以逞其私忿,抗王威以肆其不,臣甚矣鄭莊公之不道也!(《春秋明經·齊人鄭人入郕蔡人衛人陳人從王伐鄭》)

明末清初馬骕:城颍以寘母,黃泉而誓之,鄭伯之人道絕矣。(《繹史》)

清代湯鵬:周之天下,犬戎桡之,始皇亡之;而繻葛一戰,則君臣之義,鄭伯先廢之矣。(《浮邱子·卷九·原宗》)

清代高士奇:鄭莊公,春秋諸侯中枭雄之姿也。其陰謀忮忍,先自翦弟始,而後上及于王,下及于四鄰與國。夫兄弟一本,天屬最親,而養驕長惡,以行其芟夷之計。及泉誓母,敢施于所生,況他人乎?自是雄心弗戢,修廪延之郄,則伐衛;報東門之役,則侵衛;為邾人釋取田之憾,則伐宋;忿請成之弗許,則侵陳;假王命以興師,則伐宋;兼三國之師,則取戴;托違命以虐小,則入郕;飾鬼神之不逞,則入許;怒周班之見後,則戰郎。其他連衡植黨,相從牲歃,難一二數,鄭莊公亦一世之雄哉!然而不能崇固國本。内多寵嬖,三公子皆疑于君,緻忽、突、子亹、子儀之際,争弑禍興,國内大亂,則皆陰謀忮忍之所積有以取之,而後知天道之不誣也。(《左傳紀事本末·卷四十一》)

清代吳楚材、吳調侯:鄭莊志欲殺弟,祭仲、子封諸臣,皆不能而知。“姜氏欲之,焉辟害”、“必自斃,子姑待之”、“将自及、“厚将崩”等語,分明是逆料其必至于此,故雖婉言直谏,一切不聽。迨後乘時迅發,并及于母。是以兵機施于骨肉,真殘忍之尤。幸良心忽現,又被考叔一番救正,得母子如初。(《古文觀止》)

清代蔡奡:忍哉寤生!幽母殺弟,狡狯性成,流穢青史。(《東周列國全志》)

無産階級革命家毛澤東:春秋時候有個鄭莊公,此人很厲害。他對國内鬥争和國際鬥争都很懂得策略。(《毛澤東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談話記錄選載(六)》)

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副教授代生:千百年來學者批判莊公,無非是因他貴為國君,理應是這場政治内鬥中的“強者”,與其步步退讓的“弱者”形象明顯不符,故而認為這是莊公的政治陰謀;今從《鄭武夫人規孺子》記載來看,強勢的武姜、分化的朝臣、武姜身後的申國以及難以預測立場的周王室等,是我們未曾估量到的,鄭莊公自年幼時就面臨這樣一個複雜的政治局勢。以此而言,無奈的莊公确是一個“弱者”。(《新出文獻中鄭莊公的“弱者”形象》)

中商聯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于淑華:鄭莊公即不陰險狡詐,也不虛僞,他是一個頗具才幹但思想守舊的政治家。(《鄭莊公新論》)

人際關系

輩分

稱謂

簡介

先輩

祖父

鄭桓公,名友。

父親

鄭武公,名掘突。

母親

武姜,姜姓。

平輩

同母弟

共叔段。

妻/妾

鄧曼,鄧國人,生鄭昭公。

雍姞,宋國人,雍氏女,生鄭厲公。

後輩

兒子

鄭昭公,名忽。

鄭厲公,名突。

公子語,名語(《谷梁傳》作“禦”),字子人,鄭厲公之弟,其後裔為子人氏。

鄭子亹,名亹。

鄭子嬰,名嬰,一說名子儀。

親屬成員

轶事典故

掘地見母

據《左傳》記載,鄭莊公二十二年(前722年),在平定了叔段之亂後,鄭莊公便把母親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發誓說:“不到黃泉,不再相見!”過了一年多,鄭莊公就後悔了,很想念母親。

城颍的地方官颍考叔聽說了這件事後,向鄭莊公獻禮,鄭莊公便設宴款待他,宴席上颍考叔将肉留下。鄭莊公問他,他說:“臣的母親嘗遍了臣提供的飯食,但沒有嘗過國君的肉羹,請國君允許我留下給她。”鄭莊公說:“你有母親,可以留食物給她,可是我卻沒有!”颍考叔問:“請問國君為什麼這麼說呢?”鄭莊公告訴了他其中的原因,并還說:“我很想念母親,但又不願違背誓言,該怎麼辦?”颍考叔說:“您擔心什麼呢?如果挖地挖到泉水,在隧道中相見,還會有誰說不對嗎?”鄭莊公聽從了他的建議。鄭莊公進入隧道賦歌道:“隧道之中,其樂融融。”武姜從隧道出來,唱道:“隧道之外,其樂無窮。”自此,母子和好如初。

周鄭交惡

據《左傳》記載,鄭武公、鄭莊公先後任周平王的卿士。周平王又偏信虢公,想把政權分一部分給虢公,鄭莊公埋怨周平王,周平王說:“沒有這樣的事。”為表示相互信任,周王室和鄭國交換人質,周王室的王子狐到鄭國去作人質,鄭國的公子忽到周王室作為人質。

鄭莊公二十四年(前720年)周曆三月二十四日,周平王去世。之後,周王室準備讓虢公掌政。四月,鄭莊公讓祭仲帥軍隊收割了溫邑的麥子。秋季,又收割了成周的稻谷。周王室和鄭國由此互相仇恨,鄭莊公開始不朝見周王。

二将争旗

據《左傳》記載,鄭莊公三十二年(前712年)五月二十四日,為攻打許國,鄭莊公在太廟分發兵器。公孫阏與颍考叔争搶一輛兵車,颍考叔拿起車轅夾在胳膊下便跑,公孫阏拔了支戟追了上去,追到大路上,沒能趕上,公孫阏很生氣。七月初一,魯隐公、齊僖公、鄭莊公聯合攻打許國,一直攻到許城附近。颍考叔拿過鄭莊公的大旗蝥弧搶先登城時,公孫阏從城下用箭射颍考叔,颍考叔摔下來死了。瑕叔盈又拿起蝥弧旗登上城,向四面揮動,大叫說:“君王登上城了!”鄭國的軍隊于是全都登上了城。戰後,鄭莊公令每卒奉獻一頭公豬,每行奉獻一隻狗或一隻雞,用以祭神詛咒射死颍考叔的人。對此,君子說:“鄭莊公喪失了政治、刑法的原則了。政治用以治理人民,刑法用來匡正邪惡,既然沒有合符道德的政治,又沒有足以令人震懾的刑法,所以才發生邪惡的事。發生了邪惡的事而去詛咒它,又有什麼好處呢!”

戒饬守臣

據《左傳》記載,鄭莊公三十二年(前712年)七月初三,魯國、齊國、鄭國的聯合軍隊攻入許城,許國國君許莊公逃到了衛國。齊僖公要把許國土地交給魯隐公,魯隐公不敢領受而交給了鄭莊公。

鄭莊公讓許國大夫百裡侍奉許叔居住在許都東邊,對他說:“上天降禍許國,鬼神确實對許君不滿,因而借我之手懲罰他。我隻有一兩個父老兄弟尚且不能相安無事,怎麼敢把讨伐許國當作自己的功勞?我有個弟弟,不能和睦相處,使他在外邦奔走謀生,怎麼可能長久地占有許國?你要侍奉許叔安撫此地的百姓,我将派公孫獲來幫助你。如果我能得到善終而長眠于地下,上天或者會依禮撤除降予許國的禍害,願意讓許公重新主持他的國家。隻是那時候如果我們鄭國對他有所請求,希望會像對待老親家一樣,能屈尊降貴答應我們。千萬不要别的國家逼近、居住在這裡,來和我鄭國争奪這地方。如果那樣,我的子孫連挽救鄭國自己的危亡都将無暇,又怎能替你們許國主持祭祀呢?我之所以讓你住在這裡,不單是為許國着想,也借以鞏固我們鄭國的邊防啊。”

鄭莊公又派公孫獲居許城的西邊,對他說:“凡是你的用具财物,都不要放在許國。我死後,你就趕快離開許國。我的先君是新近在這裡建成都邑,眼看周王室的地位一天天衰微,周王朝的子孫也一天天地失掉所繼承的祖先功業。許國國君是太嶽後代,上天既然厭棄周朝的氣運了,我們是周的子孫,怎麼能和許國相争呢?

對此,君子認為:“鄭莊公在這件事上是符合禮制的。禮制,是可以治理國家,穩定政權,安撫百姓,并有利于後世子孫的。許國不守法度就去讨伐它,伏罪了就寬恕它,度量自己的德行去處理問題,估量自己的實力去行事,看清形勢而後行動,不連累後人,可以說是知禮了。”

上一篇:小林惠美

下一篇:魏孝文帝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