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

趙雲

漢末三國時期蜀漢儒将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顔雄偉,蜀漢五虎上将之一。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将軍公孫瓒。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瓒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在邺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随劉備。[1]趙雲跟随劉備将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229年趙雲去世後被追谥為“順平候”,其“常勝将軍”的形象被廣為流傳。
    本名:趙雲 别名:虎威将軍、常勝将軍 字:子龍 所處時代:漢末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 主要成就:兩扶幼主掃蕩西川漢水之戰 自定義:順平侯 谥号:順平侯

人物生平

早期經曆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趙雲受常山郡(時為常山王國,建安十一年改為郡治。)推舉,率領本郡義從吏兵投奔公孫瓒。公孫瓒對趙雲說:“聽說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紹,怎麼唯獨你能迷途知返呢?”趙雲回答說:“天下大亂,不知道誰是明主,百姓有倒懸之危,我們常山人經過商議讨論,決定要追随能夠實施仁政的地方,并不是因為我們要疏遠袁紹而偏向于将軍您。”趙雲自此随公孫瓒四處征讨。

當時劉備亦依附在公孫瓒處,趙雲得以與劉備深交。公孫瓒與袁紹交戰,派遣青州刺史田楷占據青州西北部的土地,袁紹亦派數萬大軍前來争,公孫瓒便上表将劉備提升為别部司馬,派劉備前去幫助田楷抵抗袁紹。趙雲随劉備出征,為劉備掌管騎兵。

後來,趙雲因為兄長去世,向公孫瓒請辭歸鄉,劉備知道趙雲此去便不會再回來,因此握着趙雲的手不舍得分别。趙雲向劉備辭别說:“終究不能做有違德操的事。”

跟随劉備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劉備在徐州被曹操打敗之後前去依附袁紹。趙雲到邺城見到劉備,二人同床眠卧。劉備秘密派遣趙雲招募兵士數百,對外宣稱是左将軍劉備的部曲,而此事袁紹并不知情。劉備在汝南侵擾曹操後方失敗後,趙雲便随劉備來到荊州依附劉表。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劉備投靠劉表,屯兵于新野。曹操派夏侯惇、于禁等領軍進攻劉備,雙方戰于博望。劉備實施僞遁之計,以伏兵擊破曹軍。趙雲于戰鬥中生擒了敵将夏侯蘭。趙雲與夏侯蘭是同鄉,自小相知,于是向劉備求情,免夏侯蘭一死。而夏侯蘭又明于法律,劉備任用夏侯蘭為軍正。趙雲不任用自己所親近的人,他的謹慎思慮,正如他不會親自任用夏侯蘭那樣。

兩扶幼主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大軍南下荊州,劉表次子劉琮先舉州投降,然後才派人通知駐守樊城的劉備,劉備無力抵抗曹操,不戰而走,路過襄陽時,城中十餘萬百姓自發跟随劉備,緻使行軍速度非常緩慢。曹操率領五千精騎急追劉備,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裡,追到當陽境内的長坂。危急之下,劉備丢下妻子和孩子,僅帶着張飛、諸葛亮、趙雲等數十騎逃跑。混亂中不見了趙雲,有人對劉備說趙雲往北邊曹操那裡去了,劉備直接用手戟打過去說:“子龍是不會棄我而去的。”而後,趙雲懷抱劉備的幼子劉禅,保護着劉備的妻子甘夫人,平安地回到劉備身邊。此戰之後,劉備便任命趙雲為牙門将軍。

赤壁之戰後,趙雲跟随劉備平定荊州四郡。劉備任命趙雲為偏将軍,并取代投降的趙範,兼任桂陽太守。趙範有一個守寡的嫂嫂姓樊,有傾國的美貌,趙範想将她許配給趙雲。但是趙雲不同意,推辭說:“我們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樣。”當時有人勸趙雲接受這名美女,趙雲回答說:“趙範是被迫投降的,心不可測,何況天下女子不少。”不久之後,趙範果然藉機逃走,而趙雲則毫無牽涉。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劉備在平定荊州南部四郡,又得到原屬劉表的部曲萬人之後,成為荊州牧,聲勢漸大,孫權建議雙方結親,劉備便娶了其妹孫夫人。兩年之後益州牧劉璋為防備曹操勢力而向劉備求援,劉備便領兵三萬入益州,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人留守荊州,并任命趙雲為留營司馬,管理軍事事務。此時孫夫人放縱驕橫,她從東吳帶來的侍衛和官吏,也多有不法的行為。劉備知曉後特命趙雲掌管内事。孫權獲知劉備西征益州之後,便派了大批舟船欲接孫夫人回去,孫夫人趁機将劉禅也一并帶走,幸虧趙雲與張飛一起帶兵在長江截住東吳船隊,并成功奪回劉禅。

克定禍亂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劉備與劉璋決裂,從葭萌進攻劉璋,并召諸葛亮等人入蜀支援。諸葛亮與趙雲、張飛等率軍溯江西上,一路平定郡縣。在攻克江州後,兵分兩路,趙雲率軍由外水深入,攻取江陽、犍為等郡。至次年于成都南面,完成對劉璋的包圍。劉備攻下成都之後,任命趙雲為翊軍将軍。

劉備平定益州之後,有人主張将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給諸将。趙雲反駁說:“霍去病曾說過匈奴未滅,無用家為,現在國賊不隻像匈奴隻有一個,所以還不到可以安定下來的時候,須等到天下平定之後,再使衆人返回家鄉去耕耘田地,這才是最好的決定。益州的百姓,剛剛遭遇戰禍,現在應該将田宅房産歸還給百姓,先讓他們安居樂業,然後可以使他們服兵役、納戶稅,這樣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劉備當即便采納了趙雲的建議。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劉備聽從法正、黃權等人的建議進攻漢中,漢中守将夏侯淵被黃忠所斬。三月,曹操親自率領大軍來争奪漢中,并運送大量的軍糧到北山下,有數千萬袋,黃忠認為可趁機奪取這些軍糧,趙雲于是授予黃忠兵力去取北山。但是黃忠約定的時間之後仍未回來,趙雲便帶着數十騎出了營寨,查看黃忠等人的情況。恰巧遇到曹操派出的大軍,趙雲遭到曹軍先鋒部隊的攻擊,剛與敵人交手,曹操的大軍已來到面前,聲勢逼人。趙雲便一次又一次地突擊曹軍陣列,且戰且退。曹軍散而複合,趙雲突圍而出并退入漢軍的營寨内,此時部将張著受傷,又被曹軍包圍,趙雲又一次馳馬突擊曹軍,并救出張著,将他帶回營寨内。此時曹軍已追至漢軍的營寨前,沔陽長張翼正在防守營寨,見曹操大軍殺到,便要閉門拒守。趙雲進入大營之後,卻下令大開營門,然後令漢軍偃旗息鼓。曹軍見此情況,懷疑趙雲設有伏兵,便向後退去。此時趙雲下令鳴擊戰鼓,鼓聲震天,又令軍士以弩箭射曹軍,曹軍驚駭,自相蹂踐,墜入漢水中淹死者甚多。次日劉備親自來到趙雲兵營察看昨日戰鬥之處,贊歎說:“子龍一身都是膽也!”于是設宴歡慶直到黃昏,軍中稱呼趙雲為“虎威将軍”。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稱帝,欲進攻東吳,以報孫權伐取荊州、殺害關羽之仇,趙雲上谏說:“國賊是曹操,并不是孫權,滅了曹魏之後,東吳孫權自然會臣服。雖然曹操已經去世,但其子曹丕篡奪皇位,引起公憤,應該利用此民憤,先攻占關中,占據黃河、渭水上遊以讨伐逆賊,那麼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該放置曹魏,反而先打東吳。而且與東吳的戰争一旦開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吳并非上策。”但憤怒的劉備不聽谏言,執意東征,留趙雲都督江州。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東征大軍敗于夷陵,劉備由秭歸逃回永安,趙雲進軍至永安,而吳軍已退。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永安宮。後主劉禅繼位,改元建興。趙雲由中護軍、征南将軍,遷為鎮東将軍,并封為永昌亭侯。

建興五年(公元227年),在平定南中并和東吳結盟之後,諸葛亮率領諸将進駐漢中準備北伐,趙雲随諸葛亮轉駐漢中。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出兵北伐,宣稱将由斜谷道出兵,并令趙雲、鄧芝為疑軍,占據箕谷,魏大将軍曹真率領大軍阻擋,諸葛亮令趙雲、鄧芝在斜谷道阻擋曹軍而自己率領蜀軍主力進攻祁山,趙雲、鄧芝由于兵弱敵強,失利于箕谷,但趙雲及時聚攏部隊,固守箕谷,沒有造成大的損失。部隊撤退時,趙雲親自斷後,阻止曹軍追擊,因此軍資和人員的損失都不大。

而在祁山戰場,蜀軍主力因其督軍馬谡違背諸葛亮的指示,舉動失宜,被魏将張郃大敗于街亭,諸葛亮隻好退兵,此次北伐以失敗告終,諸葛亮引疚上表自貶三級,趙雲也被貶為鎮軍将軍(一說是減少俸祿)。

蜀軍退兵時,諸葛亮曾問:“街亭退兵時,我軍編制皆混亂成一團,箕谷退兵,編制整齊一如出軍之時,這是何故?”鄧芝回答說:“趙将軍親自斷後,因此軍資沒有遺失,人員編制整齊。”當時趙雲軍中尚有多餘的絹布,諸葛亮下令分給趙雲部隊将士。趙雲說:“我軍軍事失利,怎麼還能要賞賜呢?請将這些物資全部納入赤岸府庫,在十月寒冬的時候再賞賜給将士們使用。”諸葛亮對趙雲品行大為稱贊。

壽終正寝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去世。

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劉禅下诏說:“雲昔從先帝,功績既著。朕以幼沖,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于危險。夫谥所以叙元勳也,外議雲宜谥。”大将軍姜維等議,以為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謹按谥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谥雲曰順平侯。

趙雲有兩個兒子,長子趙統繼承其爵位,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領軍;次子趙廣官至牙門将,在沓中追随姜維時戰死沙場。

曆史評價

漢末三國

劉備: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劉禅:雲昔從先帝,功積既著。朕以幼沖,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于危險。

姜維: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

陳壽:①黃忠、趙雲強摯壯猛,并作爪牙,其灌(灌嬰)、滕(夏侯嬰)之徒欤;

②叔至名到,汝南人也。自豫州随先主,名位常亞趙雲,俱以忠勇稱。

楊戲:征南(趙雲)厚重,征西(陳到)忠克,統時選士,猛将之烈。

《舊唐書·薛登傳》:至如武藝,則趙雲雖勇,資諸葛之指捴;周勃雖雄,乏陳平之計略。若使樊哙居蕭何之任,必失指縱之機;使蕭何入戲下之軍,亦無免主之效。鬥将長于摧鋒,謀将審于料事。

《大唐平百濟國碑銘》:标秀氣于文昌,架李霍而不追,俯彭韓而高視,趙雲一身之膽,勇冠三軍;關羽萬人之敵,聲雄百代。捐軀殉國之志,冒流镝而逾堅;輕生重義之(阙四字)而難(阙一字)心懸水鏡,鬼神無以蔽其形;質過松筠,風霜不能改其色。

蕭常《蕭氏續後漢書》:雲雖虎臣,其所建明通達國體,如還田宅以系民心,留軍資以須冬賜,舍吳而專事魏,有諸葛亮念所不到者。若其不納趙範之兄嫂,以遠同姓之嫌,律己之嚴如此。方時諸将。其最優乎。

朱黼《三國六朝五代紀年總辨》(論趙雲伐吳之谏):可謂深切著明。知天下大體矣。

陳造《江湖長翁集》(論漢水之謀):皆可為法矣,彼皆大不得已,所謂出死入生轉敗為功者。

郝經《續後漢書》:雲忠缱绻禦侮。始終不渝。為漢爪士。功烈志膽。曹樊之俦。雲尤識慮經遠。壯而不疏。每進忠益。辄中幾會。

鄭元佑《鄭元佑集》:如趙雲之安民于蜀,亦豈宜以有限之屋共無窮之求。

鐘惺《史懷十七卷》:觀雲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獨名将而已。

範光宙《史評》:然則雲之本末,自有大臣局量也,豈名将雲乎哉?

王士骐《諸葛忠武侯全書》:光明洞達,可為濫賞之戒。觀雲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但名将而已。

沈國元《二十一史論贊》:而趙雲之辭田宅請滅魏,皆有古大臣識量,甯得僅以以名将律之。

李賢《明一統志》:智勇兼全。子龍可謂有古大臣之風。

萬應隆《三峰史論》:趙雲以漢賊不可不讨,故授以室而不顧,漢賊未滅一語,嚴于春秋,大哉即己溺天下之心也。

張溥《曆代史論》(論趙雲伐吳之言):其明大義,斷大策,同于魯肅,然度先主不能聽也。

李紀《詳注史略補遺大成》:(昭烈)用趙雲而取漢中,遣關羽而攻樊城。

楊時偉《狂狷裁中》:子龍心貫金石,義薄雲天,不減關張。

葉山:斯趙子龍所以艱難百戰而求先主也。然則舜之于堯;禹之于舜;臯陶稷契之于禹;伊尹之于湯;太公之于武;幸之幸者也。孔明之于劉禅;陸贽之于唐德;李綱趙鼎之于宋高;其有良工之苦心乎。

徐奮鵬:子龍不特渾身是膽。殆渾身是智。為三分之完人欤。

王夫之《讀通鑒論》:迨猇亭敗矣,先主殂矣,國之精銳盡于夷陵,老将如趙雲與公志合者亡矣;公收疲敝之餘民,承愚暗之沖主,以向北方,而事無可為矣。公故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唯忘身以遂志,而成敗固不能自必也。向令先主以笃信羽者信公,聽趙雲之言,辍東征之駕,乘曹丕初篡、人心未固之時,連吳好以問中原,力尚全,氣尚銳,雖漢運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灑于許、雒,而徒流于猇亭乎?

沈一貫:趙雲遇曹瞞而開璧,李廣值匈奴而反前,皆不足而虛示之有餘者也,卒以疑敵人之心,一因以破虜,一因以全師,益膽略過人哉。(《百大家評注史記》引)

方孝孺:“夫昭烈至仁厚,孔明之忠順,固可以為君臣師表;而蔣琬、費祎、董允之治國,關、張、趙、馬之用兵,與夫諸葛氏之有瞻、尚,關氏之有彜,張氏、趙氏之有遵及廣,推其所由來,昭烈、孔明之事,蓋有出乎區區功業之外、成敗之表者。”

張萱《西園聞見錄》:趙雲,文鴦,出入萬衆,單槍匹馬,所向無前。

宋徵璧《左氏兵法測要》:張遼、趙雲出入敵壘,使敵披靡,以英風猛氣自足懾敵,敵不敢害也,然非大将之道。

李光地:①趙雲、張嶷不獨有将畧,其見事明決持重老成,實古重臣之選。

②蜀漢雖小,年數不多,卻有可觀。人物之盛,亦不止一武侯,即如關侯對張遼言:“吾極知曹公待我厚,但吾受劉将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悖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何等磊落。趙子龍不受第宅,曰:“霍去病尚曰,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漢室未複,無所用此。”又謂“漢賊曹操,非孫權。”都中義理。張翼德釋嚴顔,奉之上坐而受教,何等風誼,受劉子初之侮慢而不怒,何等氣度,至後尚有蔣公琰、費文偉,即姜伯約亦有意思。朱子以正統歸之,允當。“熒惑守心”之說,渺茫不可知,惟以人道大義為定,方是正理。

王複禮《季漢五志》:①順平真儒将哉。其律己也嚴。接人也慎。其見理也明。其去私也力。若夫當陽救主。奮不顧身。漢水立功。威還似虎。語雲。膽欲大而心欲小。志欲圓而行欲方。其順平之謂乎。

②當陽之戰、孫夫人之歸,微子龍則後主将不免矣,故無論功烈才品逈出三國諸人之上。

計大受《史林測義》(論趙雲谏東征):時則不愧諸葛忠武之大節。而有古大臣之風烈已。

易佩紳《通鑒觸緒》:雲固武臣之有本末者,而兼有儒臣體用矣。

陳允錫《史緯》(論趙雲谏東征):此策甚高,備不從以取敗,天不祚漢也。

李景星《四史評議》: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皆為蜀之名将,故合傳。

愛新覺羅·弘曆(乾隆):使如趙雲所言,居河、渭上流,以伐逆寇,漢事未必無成。

魏裔介《兼濟堂文集》:倘用順平之言,舍孫權而取關中,秦隴響應,漢室可興矣。

趙作羹《季漢記》(評分田之谏):觀雲此議,得為治之本矣。

朱可亭:①《曆代名臣錄》:雲與關張及馬超黃忠。号五虎将。陳壽以其強摯壯猛。比于灌滕。②《史傳三編》:故孫膑減竈而虞诩增竈,趙奢增壘而趙雲開壘,虛實強弱之形,兵事固倏忽而異變也。

林暢園師:以孫夫人之橫,但任趙雲、法正二人便足以制之,賢者之有益于人國如此。

《同治桂陽直隸州記》:順平虎臣,略地領鎮。卻婚辭宅,毅志彌奮。

嚴如熤《三省山内邊防論》:褒中棧道棧閣,用趙雲王平輩忠謹慎密,良将專司之。其意固有在也。

陳淡野《相理衡真》:人亦一器也,莫不各有其量。如天地之量,聖賢帝王之所效焉。山嶽江海之量,公侯卿相之所則焉。古夷齊有容人之大量,孟夫子有浩然之氣量,範文正公有濟世之德量,郭子儀有福量,諸葛武侯有智量,歐陽永叔有才量,呂蒙正有度量,趙子龍有膽量,李德裕有力量,此皆遠大之器。

牛運震《讀史糾謬》:趙雲别傳載雲從先主本末及辭賜田谏東征,皆卓然識大體。

黃彭年《選将論》:趙雲以數十騎遇敵,開軍門偃旗息鼓,勇在膽也。

吳雲《兩罍軒尺牍》:天性勇毅,身為大帥仍複親冒矢石,為士卒先,此趙順平,常開平之遺風。

民國

盧弼《三國志集解》:樊氏國色,而子龍不取,賢于關羽之乞娶秦宜祿妻去遠矣。

李澄宇《讀三國志蠡述》:趙雲于長阪一役,抱後主保護甘夫人皆得免難,又孫夫人還吳,雲與張飛截江奪後主,此兩事至今赫赫在目,卒與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同獲美谥,有以哉。

梅公毅《越南新志》:為将之道,膽欲大而心欲細;膽大則勇,心細則智,所以能戰勝攻取,即有不利,亦不至一敗塗地。三國時将材,可當此者,魏之張遼,漢之趙雲而已。

人際關系

兄長:名不詳,趙雲還在公孫瓒處之時就已去世。

長子:趙統,虎贲中郎督,行領軍。

次子:趙廣,牙門将,随姜維征戰,戰死于沓中。

女兒:趙氏,嫁給關平,生一子關樾。出處是《關氏家譜》。

主要影響

政治

劉備在拿下成都之前,因為和将士約定,不會幹預城破之後将士争取成都府庫裡的财物,導緻經濟上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幸虧在劉巴的建議下發行值百錢的銅闆,并統一物價才解決。但就在此時,仍然有人向劉備建議将成都的房産、田産賞賜給諸将。趙雲引用霍去病故事對此事進行勸谏,他認為應該把房地産歸還給百姓,讓剛剛遭遇戰禍的益州百姓安居樂業,不但保障了農業發展,而且可以順利征兵。該建議被劉備所采納。

軍事

領土貢獻

劉備入川與劉璋決裂後,趙雲與諸葛亮、張飛等帶兵開始了對西川的掃蕩行動,在共同攻下巴東郡以及巴郡以後,趙雲與張飛在江州分兵,去平定江陽、犍為兩郡。犍為郡是當時蜀中的大郡,與蜀郡、廣漢郡号稱三蜀,也是蜀中賦稅的主要來源。趙雲獨自率軍平定蜀中大郡後從成都南面與劉備等完成對成都的合圍。

漢水破曹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軍處理好與東吳孫權的關系,并擊退了多次進犯巴西的張郃後,開始争奪漢中,同年七月,曹操開始治兵,準備支援漢中攻打劉備,九月,軍隊進駐長安。次年,劉備軍将夏侯淵斬殺,而曹操的大軍到這一年三月份才開到漢中,劉備雖然很自信的說“我必有漢川”,但卻采取了占據險要、固守不戰的策略。此時曹操運送幾千萬囊軍糧到北山下,黃忠提議并帶兵前去截取,但沒有在與趙雲約好的時間裡回來,趙雲便僅帶了幾十個騎兵前去尋找,途中遇到了曹操的大軍并與之交戰。趙雲利用騎兵的優勢,多次突擊曹軍的陣列,且戰且退,回到營中後,偃旗息鼓,曹操軍認為趙雲設有伏兵,不再進攻。趙雲趁曹軍撤退時,擂鼓呐喊,并用勁弩攻擊其後軍,緻使曹軍大為驚駭,自相踐踏,潰不成軍,甚至有大量的士兵墜入漢水淹死。此戰趙雲在己方軍勢不利的情況大挫曹軍,給曹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也使得漢中戰局劉備軍變被動為主動,開始向曹操軍挑戰,而曹操軍卻按兵不出,緻使準備了半年有餘的曹操軍,在到達漢中後,僅僅兩個月就敗走了。後世一些史書在記載漢中之戰中,直接記載曹操219年三月來争漢中,被趙雲打的大敗而退走。

轶事典故

單騎救主

趙雲曾兩次救出了幼年時期的劉禅。長坂坡之戰,劉備在逃亡過程中,丢下了妻子和兒女,兩個女兒都被曹操部将曹純統領的虎豹騎擄走,劉禅及甘夫人賴于趙雲的保護才幸免于難。後來孫東吳孫權趁劉備入川時派遣船隊迎接孫夫人回吳,孫夫人趁機帶走了劉禅。當時劉備任命趙雲為留營司馬,駐守荊州的治所公安,劉備的家眷及孫夫人等都是在公安。因為孫夫人驕橫跋扈,劉備又特命趙雲掌管内事,獲知孫夫人攜帶劉禅逃走後,趙雲及時追趕,與張飛一同在江面上将劉禅截回。兩次差點落入敵手的劉禅成為了後來蜀漢的皇帝。蜀漢後期,劉禅下令追谥趙雲時說趙雲當初跟随劉備的時候不但功績顯著,更是在艱難險阻之中救了自己,姜維等認為趙雲當時救主行為的情義是可以貫穿金石的。

趙雲單騎救主的故事也在民間以各種形式流傳。但同時受民間藝術的影響,劉禅的形象逐漸被塑造成了“沒用的阿鬥”,一些小說家卻為趙雲救主的行為感到不值,毛宗崗在點評《三國演義》長坂坡這裡的時候,認為“英雄趙雲”救“無用阿鬥”,還不如不救。

常勝将軍

趙雲被稱作常勝将軍的稱号在民間廣為流傳,最早的出處難以考證,明清一些學者在自己私撰的個人作品裡有說到過,但也并未直接說“常勝将軍”四個字,而是用諸如“身經百戰未嘗敗”、“無敵之将”等來表述。

1984中國曲藝出版社出版的評書《興唐傳》裡,羅成被比為是常勝将軍趙子龍。

2008年由李仁港執導,劉德華主演的電影《見龍卸甲》裡,将趙雲塑造成常勝将軍。

五虎上将

五虎上将之說流傳甚廣,但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卻在百家講壇欄目裡提出了四虎将之說,并為趙雲叫屈。

陳壽在撰寫《三國志》的時候,将關張馬黃趙合為一傳,這五人雖然各自有着勇猛一類的評價,但還并未說有五虎上将,五人共同的評價是都被比作“國之爪牙”。

五虎上将一說何時出現已不可考,元代戲曲裡他們被稱為“五将軍”或“五兄弟”,《三國志平話》稱其為“五虎将軍”,《三國演義》稱“五虎上将”。

除了民間藝術,五虎将也見于一些史料記載,如《山堂肆考》、《曆代名臣錄》等,至清代,五虎将一說被收錄于《四庫全書》。

蜀主八劍

據《古今刀劍錄》記載,章武元年,劉備在金牛山采得鐵礦,鑄造八柄寶劍,一把劉備自己佩戴,其餘七把分别賜予劉禅、劉永、劉理、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每把劍都由諸葛亮在上面銘字,但劍名卻難考。一種說法是劍上刻的就是“章武”二字。諸葛亮那把劍後來被李師古所得,改名為師古劍。

桂陽轶事

曆史上記載趙雲随劉備攻占桂陽、零陵、武陵、長沙等江南四郡,戰後被任命為桂陽郡太守,小說《三國演義》裡有“趙子龍計取桂陽”的情節。桂陽城西南面有一座山名叫芙蓉峰,據傳趙雲曾經在山上屯兵,石壁上曾有唐代摩崖石刻,上面寫着“趙雲屯兵處”,唐宋時期,山上還建有“趙侯祠”。趙侯祠又叫護英祠,經曆朝代更叠,趙侯祠屢被破壞,又屢屢修葺,至上世紀六十年代,原城關鎮街道居委會在芙蓉峰開辟社隊企業石灰窯、砂石場,将趙侯祠及石刻炸毀,隻有碑記石刻、碑文、谒詩等流傳下來,碑記石刻叫《漢順平侯趙将軍廟碑記》,被收藏在蒙泉亭内。詩為順平熊虎将,遺壘至今傳。界憾潇湘水,人思戰伐年。卻婚輕國色,攜膽鎮蠻天。祠樹聞啼鳥,還疑拜杜鵑。

改革開放以來,當地人生産的商品喜歡貫以趙雲的名号,如趙子龍酒廠、趙子龍壇子肉等等。

趙雲防羌

大邑縣城北有一靜惠山,山頂有一望羌台,相傳趙雲曾駐軍在此,并築一土城用以防羌。趙雲去世後,蜀漢後主劉禅就将趙雲葬于此處,并建有趙雲墓祠。

上一篇:錢紅豔

下一篇:孫文波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