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務報告體系

财務報告體系

公司财務信息系統
财務報告體系是指從不同的側面提供企業财務狀況、經營業績和現金流量情況信息的較為完整的系統。财務報告體系的完整性直接影響财務報告信息質量的高低。财務報告作為企業正式對外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和對外信息披露的主要載體。它能夠為中外投資者、債權人等提供合理的投資;也有助于利益相關者估計企業預期現金淨流量的金額和不确定性,并以此為基礎最終估計企業的現金流入。
    中文名:财務報告體系 外文名: 别名: 類别:财務系統 載體:财務報告 适用範圍:公司,國家

概念

财務報告作為企業正式對外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和對外信息披露的主要載體。在維持和發展企業與相關利益集團之間的關系。完善資本市場,促進資源有效配置等方面發揮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經濟全球化和會計國際化進程的加快,會計目标逐漸從“受托責任觀”向“決策有用觀”轉變,提供高質量的财務報告顯得尤為重要。

在經濟全球化下,高質量的财務報告其主要目的有以下三點:第一,提供現在和潛在的投資人、債權人和其他使用者作出合理的投資、信貸和類似決策的有用信息;第二,提供有助于現在和潛在的投資人、債權人和其他使用者估計一個企業預期現金淨流量的金額、時間安排和不确定性,并以此為基礎最終估計他們自己的現金流入;第三。提供一個企業有關經濟資源、對資源的主權以及交易、事項和情況對資源和資源主權變動影響的信息。所以。為了适應會計準則國際化的需求。企業應設計一套既能提供貨币信息又能提供非貨币信息、既能提供絕對指标信息又能提供相對指标信息、能産生多樣化信息的多元化的高質量财務報告體系。

存在問題

1、不能滿足投資主體多元化對财務報告信息披露的要求

随着事業單位投資主體多元化格局的出現,财務信息應當滿足不同層次,不同目的的需要。比如,債權人要求事業單位提供能否按時償債的信息;權益資本投資人要求提供投入資本保值增值的信息;政府部門為了進行宏觀調控,要求提供事業單位發展狀況的信息;事業單位為了考核本身的經營業績,要求正确、客觀地反映财務狀況,為投資決策和籌資決策提供依據,等等。我國事業單位現在實行了統一的财務會計報表格式,改變了過去不同業務部門的事業單位财務報表的種類、内容和格式不同的狀況,雖然這有利于報表的彙總和報表指标口徑的統一,但是統一的報表主要考慮的是政府部門對相關信息的需求,相對忽略了事業單位内部管理者及其他信息使用者對相關信息的需求,這樣投資主體多元化對财務報告信息的要求。

2、資産負債表設計不合理

事業單位财務報表主要是由“資産負債表”和“收入支出總表”組成。資産負債表是事業單位财務狀況的靜态反映,它揭示了某一特定時點資金來源渠道和資金的具體分布;而收入支出總表則反映資産負債表上某一個或某一組項目在兩個不同時點前後所發生的變化,即如何從這一時點的狀況轉變為另一時點的狀況,從而動态地反映事業單位财務狀況。

但《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規定,月度或季度資産格式的設計,都将靜态(資産、負債和淨資産)要素和動态(收入、支出)要素集中在一張表中予以反映,其形式如同科目餘額彙總表。

這種将财務狀況信息與業務成果信息合并的揭示,混淆了時期和時點會計信息的性質,加大了會計信息的模糊性。同時,一筆收入或支出,既在資産負債表中反映,又通過收入支出表予以揭示,使兩張報表部分内容重複列示,也人為地造成資産負債表的複雜化。

3、報表中固定資産的信息反映不完整

事業單位固定資産隻按原始成本或重置成本計價,但固定資産随着時間的推移總是在不斷使用、磨損、消耗的。在資産負債表中,固定資産是以曆史成本反映,與之對應的固定基金科目也隻反映曆史成本,不反映固定資産的減值和使用磨損情況,虛增了資産總量;同時,固定資産不計提折舊,開展業務活動的成本不包括折舊費,使得成本核算不完整,虛減了事業單位的成本支出。固定資産在報廢前,賬面價值一直不變,使得賬面價值大于實際價值,賬實不符,不能反映單位真實的财務狀況。事業單位開展業務活動,必然要發生相應的支出,資産的損耗也應包含在支出中,但是由于事業單位不計提固定資産折舊,而是按照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購基金,修購基金增加的多少和固定資産的損耗并不發生直接聯系,修購基金就成了它源之水。

4、現金流量及其變動表的缺失

用于事業單位資金來源的多元化,财政資金将隻占事業發展資金中的一定比例。大多數事業單位都需要參與各種市場經濟活動,使它們在籌資和投資活動中擁有了一定的自主權。在這樣的背景下,掌握事業單位現金流量,并對其未來的現金流量進行預測,就成為單位内部決策者進行籌資和投資決策必需的重要會計信息。不僅如此,事業單位外部的會計信息使用者而言,如向事業單位提供貸款的銀行,要對事業單位的償債能力進行評價,也需要了解事業單位現金存量和流量方面的信息。

事業單位會計報表體系中缺乏現金流量表,不能完整、準确地反映現金流量及其變動情況,已經既不利于單位内部決策者做出正确的财務決策,也不利于外部信息使用者正确判斷事業單位的現金變動情況。

5、專用基金的科目和報表設置不合理

專用基金是指事業單位按規定提取,設置的有專門用途的資金,主要包括修購基金,職工福利基金,醫療基金,住房基金等,現行财務制度将它們歸屬于事業單位淨資産管理的範疇。但現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的專用基金核算既非真正意義上的“基金會計”,又不屬于事業單位的淨資産,因為,在實質上它們是負債性質的要素,這造成了事實上的隐性負債。

在現行事業單位财務報告體系中對專用基金的提取,使用支出情況就僅有一張很簡略的“基金增減變動情況表”,它隻能反映單位專用基金年度的增加多少,支出了多少,還餘多少,至于專用基金做了什麼,都用到哪兒去了,其結果如何等都無法反映,使财政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不能有效的對專用資金管理和監督所需。

改革原則

财務報告體系改革的原則

為了實現财務報告的目标,在對财務報告體系進行改革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财務會計改革為先導原則。财務報告隻是财務會計系統中最終的信息輸出,它與系統内信息的來源、記錄、加工、傳送的方法和規則等緊密聯系在一起,任何對财務報告的重大改革,都要考慮财務會計系統的改革。比如,為了能反映企業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就必須對一些現有财務報表中未列入的項目進行充分披露,包括衍生金融工具、自創商譽、養老金等,隻有在财務會計解決了其确認和計量方式以後,才能納入财務報告的範疇。

2、表内優先原則。财務報告是由财務報表逐漸演變而來的,财務報表是财務報告的核心内容,有助于外部使用者進行經濟決策的财務信息主要是由一系列基本财務報表提供的,其原因在于表式财務報告的格式固定和以數據進行反映的優點.财務報告的改革應優先改革财務報表,雖然《企業會計制度》中新增了三種輔助報表,但是與國際慣例來比較,我國的财務報表仍然不符合多層面模式,我們較多考慮财務報表的真實性和可靠性,而對其有用性和相關性考慮得較少。

3、滿足需求原則。财務報告應在不損害企業利益的基礎上盡可能滿足與企業相關的利益集團的信息需要,以便維持和發展這些利益集團對企業的貢獻和支持。為此,應該采用規範法和實證法相結合的方法确定使用者的具體信息需求,首先利用規範法來推斷出财務報告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利用信息的動機和使用信息的方式,然後利用實證法來檢驗規範法結論的現實性,兩者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從而建立切實可行的财務報告框架體系。

4、有效披露原則。有效披露原則要求财務報告中的信息對于使用者的需求來說都是有效的。對于披露信息的企業來說,超量信息并沒有發揮任何作用,隻會增加成本而不會由此獲利;使用者也沒有能力去運用過量的信息。在财務信息強制披露中,政府應考慮有效披露原則;當企業自願主動披露财務信息時,也需要根據所提供信息的被利用情況,确定哪些屬于過量信息,出于降低成本的考慮而不再予以披露。

5、成本效益原則。财務報告的成本是指企業在提高或擴大報告信息披露的質量或數量中,付出的勞動代價和可能發生的各種不利因素,主要包括:

處理和提供信息的成本、訴訟成本、競争劣勢等。其效益是指企業在改進報告信息披露後所獲得的收益,包括資本成本的降低、進入更具有流動性的市場、提高的企業聲譽等。當然,在現有的計量理論與技術條件下,要準确計算對外披露信息的成本與效益是不現實的。盡管如此,人們在确定财務報告内容、披露方式和披露頻率等問題時,仍需要對成本與效益因素進行衡量和判斷。

改革方向

财務報告是反映企業财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文件,對于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投資者決策和加強内部管理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當前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勢下,改進并完善我國的财務報告體系和方法十分必要。

一、加強财務報告目标理論研究,為财務報告模式的改進提供堅實的基礎

從本質上看,“經管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兩種目标之間并不存在根本的沖突,而是互相聯系、互相補充的。我國财務報告目标應是兩者的有機結合,既向報告使用者提供有助于決策的财務會計信息;又能用來作為評價企業管理者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尺度。财務報告作為企業正式對外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首先應為企業實現其目标服務,具體地說,财務報告應在不損害企業利益的基礎上盡可能滿足與企業相關的利益集團的信息需求,國家通過間接的方式進行宏觀經濟管理,其所需要的信息有可以通過經常性的抽樣調查等間接方式獲得。進一步淡化财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報告内容的界限,未來兩者融合的程度将會越來越大,即管理會計“外化”為财務會計的成分将增加,促使财務報告目标得以充分實現。

二、進一步完善以三大财務報表為核心的報告體系

現行财務報告體系是以資産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為核心的單層報告模式,該模式是以财務報告為内容、資産報告為中心、财務報表為主要表現形式對企業的資産使用、已得收益、資金營運等财務信息進行确認、表述和披露,未來的财務報告應該着眼于用戶,為他們提供在市場經濟中與企業的發展、競争能力、風險等一系列相關的财務信息。建議将這三張報表所披露的會計信息,分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兩個部分,對于核心會計信息,應該更加注意其計量的可靠性;對于非核心會計信息,則可以相對地采取可靠性不如曆史成本的計量屬性,如公允價值等。尤其應該注意在财務報表中披露能夠表明财務彈性、投資報酬和變現能力的相對值會計信息。

三、豐富和規範财務報表外信息披露的内容

随着經濟環境的複雜以及人們對相關信息要求的提高,表外信息在整個财務報告系統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對使用者正确理解報表數據和判斷報表質量有重要意義。在會計發達國家,表外信息的長度已大大超過财務報表本身的長度,表外信息構成财務報告體系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我國,表外信息的内涵卻很少有人進行專門的研究,基層單位及财會人員也不熟悉它的意義和披露方法。我國已經加入WTO,要求會計改革盡快與國際慣例接軌,重視表外信息的作用,要完善相關的法規制度,有計劃的規範不同企業表外信息的揭示方式,逐步加大報表附注中非财務信息和其他财務報告的披露力度,以滿足報表使用者對決策有用信息的需求。

四、變革财務報告的報告模式

随着我國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面對強大的外部競争壓力,迫使我國财務報告體系發生革命性變革。在計算機随機寄存功能的支持下,财務信息的日常揭示成為可能,不同期間的财務報表可以随機産生,通過事項法和建立實時報告系統,徹底解決财務信息之後問題,及時向投資者提供有用的多方位的财務信息。

另外,随着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紙質财務報告的印刷與傳遞方式将被在網上發布信息取代,使用者通過Internet訪問企業的數據庫,借助計算機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及時地獲取并處理有關的信息。在信息的表達方式上,也将更多的運用圖形與音像方式,使信息的表達更形象、更直觀,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财務報告應考慮到投資大衆的廣泛信息需求,将企業經營面臨的機遇、風險、前景、背景等信息更全面的揭示出來。随着現代經濟的迅速發展,企業的生産經營活動日趨複雜。目前的财務報告體系必須在内容、體系等方面做相應的改進,才能滿足上述要求。

我國現行财務報告體系的缺陷及其發展趨勢,我國财務會計報告體系由三部分構成:

(1)會計報表,它包括資産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利潤分配表以及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規定的其它附表;

(2)會計報表附注,是對會計報表的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及主要項目等所做的解釋;

(3)财務情況說明書,是對企業生産經營情況、利潤實現和分配情況、資金增減和周轉情況等做出的說明。這一體系基本上滿足了社會要求企業真實公允地披露會計信息的需要。但在知識經濟條件下,行業的競争、風險的加劇、高科技的發展以及人們對會計信息的期望與要求不斷演變,我國現行财務報告體系已日益顯露出它的滞後性,亟須進一步改革和創新。

一、現行财務報告體系的缺陷及分析

(一)信息披露不完整

我國現行的财務報告體系隻披露企業過去的财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資料。随着資本市場地不斷發展,決策有用論觀點日占上風。衆多投資者和債權人要求會計報表不僅提供以評價經營業績為中心的曆史信息,而且提供關于會計主體未來現金流動的金額、時間及不确定性的信息,從中不僅能獲得對以往業績評價的依據,而且可以獲得對企業未來業績的預測,成為投資決策和信貸決策的參考。因而,無論是企業的财務信息,還是企業的非财務信息;無論是企業的背景信息,還是企業的前瞻性信息;無論企業的核心信息,還是非核心信息,對于現代投資決策來講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不能并重

财務報告的可靠性多來自曆史資料,可信度較高。但信息的使用者在決策時最關心的是企業未來會怎樣,因此信息的可靠性雖高,但相關性卻低。以現金流量表來說,雖然将權責發生制轉換成收付實現制,可它提供的現金流量仍然是過去的現金流量,并不是未來的現金流量,這與決策性的要求相差甚遠。因此,我們需要擴大财務報表中現時和未來信息的範圍,以解決曆史信息的滞後性與信息需求超前性矛盾,真正發揮會計信息相關有用的作用。

(三)業績披露存在缺陷

傳統收益表是建立在傳統會計收益概念和收入費用觀念基礎之上的财務業績報告形式,它在物價基本穩定、市場經濟活動單一、外部風險低的經濟環境下是适用的,能基本準确地反映企業經營活動的收益。但是,随着經濟市場化程度的提高,物價的波動已成為各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無法擺脫的現象,投資者認為,曆史成本财務報告不僅未能為金融監管部門和投資者發出預警信号,甚至誤導投資者的判斷。為了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會計界提出公允價值作為金融工具的計量屬性,公允價值的引入将大大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

(四)分部信息披露不完善

對于跨地區、跨國界的企業,所提供的合并報表是涵蓋了整個企業集團的聚合信息,雖然可以揭示企業集團的全貌,但同時也掩蓋了集團中處于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各個分部的情況。而分部信息是确認和分析企業所面臨的機會和風險的強有力工具,特别是在分析盈利能力和現金流量時,使用者認為分部信息比企業整體信息更為重要。目前,我國證監會和财政部盡管在一定範圍内做了協調,但仍然存在分部的确定标準過于簡單,分部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等缺陷,亟待分部報告的具體操作指南出台。

(五)金融創新披露不完善

金融工具涉及到金融業務的各個領域,現已進入第二代即衍生金融工具階段。專家預測,全球金融衍生商品交易總量将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衍生金融工具的運用,一方面能為企業帶來巨額的金融利潤,另一方面也能為企業巨額的損失,如英國巴林銀行的破産,日本大和銀行被兼并事件,均是操作新金融工具失誤的例證,因而它有着更高的風險性。這種巨大的金融風險和危害性決定了它無法被報表相關者特别是投資者所忽略,按照公允反映原則,企業财務報告必須充分揭示這種風險,令人遺憾的是,現行的财務報告體系由于受傳統會計理論的制約,尚不能完全解決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認和計量。

體系分析

論現行事業單位财務報告體系的改進在我國财政預算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宏觀背景下,事業單位财務管理内外部環境均發生着深刻的變化,諸如财務信息需要滿足不同層次與不同目的的需要;債權人需要對事業單位提供及時償債的信息;政府部門需要及時提供宏觀調控信息;為考核經營業績,事業單位本身為投資決策和籌資決策所提供依據,需要正确、客觀地反映财務成果。但是,在現階段,我國事業單位的财務報告體系還無法滿足上述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事業單位的發展與财務管理的科學性。

一、事業單位财務報告體系

事業單位财務報告是反映事業單位财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總結性書面文件,既是報告使用者了解事業單位事業發展情況、制定政策、指導單位預算執行情況重要的會計信息,又是編制下年度财務收支計劃的基礎。一般它由會計報表和财務說明書兩大部分組成。

會計報表是根據日常核算資料,通過彙總整理編制而成的。它是反映會計報表編制單位在一定時期内财務收支等狀況的書面文件,包括資産負債表、收入支出表、基建投資表、附表及會計報表附注等内容。需要提出的是,對于有專款收支業務的單位,還應根據财政部門或主管部門的要求,編報出專項資金收支情況表。

财務說明書旨在說明事業單位收入支出、節餘與分配,以及資産負債變動的情況;對本期或者下期财務狀況發生重大影響的,或會發生事項,本期内事業單位開展各項事業的情況需要作出簡要而如實的描述,同時,還需要說明使用事業經費和收入取得了哪些成果以及其他事項。

二、事業單位财務信息的披露要求

《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規定,财務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适應預算管理和有關方面了解事業單位财務狀況及收支情況的需要,并有利于事業單位加強内部經濟管理。具體地說,事業單位财務的信息功能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為國家宏觀經濟管理及其決策提供服務;

二是為國家有關管理部門、為事業單位資源的其他提供者,提供事業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收支情況、财務及其變動狀況以及為主要工作業績提供相關信息;

三是為單位内部各管理部門提供财務會計方面的相關信息。所以,事業單位的财務報告,是提供上述财務信息最主要的載體。

美國财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關于“非盈利組織财務報告的任務”的規定指出:向當前和潛在的資源提供者以及其他信息使用者在确定非盈利組織的資源去向時、在評估組織所能提供的服務以及繼續提供該服務的能力時、在評估組織管理者的任職情況及工作的其他方面時财務報告應提供充分的信息,即提供關于經濟資源、債務和淨資源以及交易結果、項目、改變資源及的環境的信息,提供會計期間内該組織表現狀況的信息(包括組織淨資源的數量和形态以及提供服務的效果和完成情況兩方面),提供組織如何募集、支付現金或其他流動資源、借款和歸還借款,以及其他影響組織流動性因素的信息,從而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所提供的财務信息的解釋或注解。

對比我國《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同美國财務會計準則委員會所規定非盈利組織财務報告的任務雖有所差異,但是,它們對事業單位(非盈利組織)财務報告信息的要求卻沒有明顯的差異。具體要求有:

(1)為了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财務報告在質量方面必須真實、完整、公允、便于理解并符合一貫性原則;

(2)财務報告在内容上至少應包括:事業單位的收支情況和财務狀況及其變動情況、預算執行情況、主要業績和管理情況以及其他輔助信息。

改革探讨

改革現行事業單位财務報告體系的思路:提高現行事業單位财務報告信息質量,使之既要有利于報表的彙總和報表指标口徑的統一,又能盡可能滿足相關各方對事業單位會計報告信息的需求。為此,可在不改變現行财務報告總體結構的情況下,改變部分報表的構成,并補充部分報表。

1、改進資産負債表

資産負債表是反映事業單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務狀況的報表,屬于靜态會計報表的範疇,但現行資産負債表的月報等式卻是依據“資産+支出=負債+淨資産+收入”這一動态會計等式編制的,實際上變成了科目餘額表,會計報表的内容與其名稱不吻合。為了名實相符,應将事業單位資産負債表平衡公式“資産+支出=負債+收入+淨資産”改為“資産=負債+淨資産”,取消收入類和支出類項目,才能使該表能真正反映特定時點事業單位的财務狀況。在資産負債表中收入,支出項目删除後,以其淨額通過資産負債表“淨資産”部分予以反映。

采用變化後的資産平衡表公式,将不僅有利于在會計核算中能明确區分債權人權益和淨資産的增減變化,而且還會體現事業單位的會計主體地位,全面反映事業單位的财務狀況,起到為政府宏觀管理和事業單位的經濟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作用。

2、改進固定資産核算辦法,使報表中能全面反映固定資産信息

為真實、全面反映事業單位的資産信息,事業單位應對其固定資産計提折舊,即取消修購基金計提制度,建立事業單位固定資産折舊計提制度,在會計核算上取消“專用基金—修購基金”科目,在資産負債表中的資産方增加“累計折舊”和“固定資産淨值,固定資産原值”欄,同時,淨資産方的“固定基金”按固定資産的淨值反映。由于事業單位固定資産購建支出已經在購建當期直接列支,因此事業單位在計提同定資産折舊時不應再作為支出入賬,可直接沖抵“固定基金”。

計提折舊費用時,記:

借:固定基金

貸:累計折舊

同時在資産負債表中的“固定資産”項目下,增設“固定資産原值”,“累計折舊”,“固定資産淨值”項目,真實反映固定資産價值。通過以上處理,在不改變目前事業單位收付實現制核算基礎的前提下,能相對真實地反映事業單位固定資産的淨值,其資産負債表信息中所反映的資産和淨資産價值也與實際價值相符。

3、設置事業單位現金流量表

現金流量表是反映事業單位在報告期内現金流入的來源,現金流出的用途以及報告期末現金的餘額。由于現金流量表所提供的信息主要用于事業單位的投資、籌資決策和外部信息使用者評價事業單位的償債能力,在宏觀經濟決策對其作用有限。因此,現金流量表可不作為彙總上報的報表,僅供單位内部管理者和向事業單位貸款的金融機構及其他相關信息使用者使用。鑒于我國事業單位的情況比較複雜,此表的編制目前不宜作為強制性規定,但對那些參與市場投資,籌資或經營活動已達到一定規模的事業單位則應倡導,以便說明現金來源及用途作為對資産負債表和收入支出表的補充說明。

由于事業單位在收入來源及其構成,成本費用核算的内容和方法,結餘形成及其分配等方面與企業相比有較明顯的區别,從而直接影響現金流量的分類,事業單位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自然有其特殊性,具體地說,應根據事業單位的特點及現金流量項目的實際情況,将事業單位的現金流量分為業務及其他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投資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和籌資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等三類。

(1)業務活動及其他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它主要包括财政撥款、上級補助、事業收入、接受單位或個人的捐贈、提供勞務(如開展科學研究,技術轉讓,學術交流,科學普及,經營服務,工程承包等)經營租賃、購買材料物資,接受勞務等所發生的現金流量。

(2)投資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它主要包括取得和收回投資等。

(3)籌資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主要包括對外借入的款項以及償還債務等。編制時,每類項目要根據事業單位的特點盡可能簡化,并且使填報的數據容易取得。要強調指出的是,事業單位編制現金流量表不能完全套用《企業會計制度》中的現金的概念,也不一定将表中的現金流量分為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三類,可以簡化處理,但應包括有關内容。

4、改革專用基金的科目設置,設置應付專項變動表

對專用基金設置的改進,可通過取消專用基金科目,設置應付專項科目,将報表中基金增減變動表的更改為設置應付專項變動表。這樣可以将各應付款項準确的反映在負債中,設置應付專項變動表,将隐性負債變為顯性負債,可以使事業單位的會計報表反映的财務信息更真實、完整,有利于報表使用者掌握相關的财務信息。

事業單位雖然實質上雖然是非營利組織,但随着市場經濟的發展,事業單位與市場的聯系卻更加緊密。這種現實使現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事業單位與市場的聯系,從财務管理的角度上考察,它的财務報告體系已暴露出諸多問題。項目設置不合理,不滿足财政預算體制改革的要求;信息反映不真實、不完整,披露的信息不能滿足相關利益人要求等。

為了使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與我國的市場經濟的現實相一緻,積極推動現行财務報告體制的改進,積極适應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符合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事業财務報告體系;為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時、準确、有用的信息,滿足日益發展的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需要,推動事業單位的更好發展。

我國目前的政府财政報告制度實行以收付實現制政府會計核算為基礎的決算報告制度,主要反映政府年度預算執行情況的結果,對準确反映預算收支情況、加強預算管理和監督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經濟社會發展,僅實行決算報告制度,無法科學、全面、準确反映政府資産負債和成本費用,不利于強化政府資産管理、降低行政成本、提升運行效率、有效防範财政風險,難以滿足建立現代财政制度、促進财政長期可持續發展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要求。因此,必須推進政府會計改革,建立全面反映政府資産負債、收入費用、運行成本、現金流量等财務信息的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财務報告制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