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複博物館

觀複博物館

北京朝陽區的曆史、文化博物館
觀複博物館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大山子張萬墳金南路18号,總占地面積八畝。是一家非國有博物館,也是收藏家馬未都先生創辦的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于1997年1月18日在北京正式開館并對公衆開放。馬未都先生為創辦人及館長,為理事會制。2004年觀複博物館擴建,現設有家具館、陶瓷館、門窗館、油畫館、工藝館和多功能館等6個展館。觀複博物館展出千件傳世文物:向每一位前來參觀的遊客展示了中國古典文化的魅力。 2004年6月18日揭曉的“首屆中國收藏年度排行榜”中,觀複博物館入選中國十大民間博物館
  • 中文名:觀複博物館
  • 外文名:GuanFu museum
  • 類别:曆史、文化博物館
  • 地點:北京、上海、廈門、杭州、天津
  • 竣工時間:1996年10月30日
  • 館藏精品:清乾隆銅胎琺琅器
  • 創辦人:馬未都
  • 所屬國家:中國
  • 建議遊玩時間:2小時
  • 開館時間:1997年1月18日
  • 票價:100元/張

曆史沿革

1996年10月,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觀複古典藝術博物館經北京市文物局批準正式成立。

1997年1月18日,位于北京宣武區琉璃廠西街53号的觀複古典藝術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展出面積400平米。

2000年伊始,觀複古典藝術博物館遷至朝内南小街,依然沿襲過去的展覽方式和風格,力求将更好的展覽展現給大家。館内長年陳列中國古代傳世精品文物,定期策劃組織專題展覽,舉辦文化交流講座活動。  

2001年1月18日,觀複古典藝術博物館遷至北京朝陽區南小街竹竿胡同華智大廈,展出面積400平米。

2002年,馬未都創辦了全國首家私立博物館分館——觀複博物館杭州館。1月18日,位于杭州河坊街胡慶餘堂旁邊的觀複古典藝術博物館杭州館正式開館。觀複古典藝術博物館分别在杭州、廈門和山西建有分館。    

2004年6月18日,揭曉的“首屆中國收藏年度排行榜”中,觀複古典藝術博物館入選中國十大民間博物館。同年8月,北京觀複古典藝術博物館搬遷至位于朝陽區金盞鄉金盞南路18号的新館。同年,北京觀複古典藝術博物館改為理事會制,有理事15人。  

2005年,馬未都創辦觀複博物館廈門館。10月,觀複古典藝術博物館廈門館開館。  

2007年,觀複古典藝術博物館正式更名為“觀複博物館”。“觀複”一語出老子《道德經》第十六章:“緻虛極,守靜笃,萬物并作,吾以觀複”。意指:達到虛空的極點,安于内心的禅定;宇宙萬物同時生長,我們得以觀察它們的本源。馬未都館長試圖通過“觀複”這個名字來表達:“觀”即觀察,“複”即反複。傳統文化之美,需要反複觀察,才能通達它的本原。同年面向社會開放會員制。  

2010年,馬未都創建觀複文化基金會,為觀複博物館籌措資金,保證博物館的永續生存。  

2013年10月,觀複博物館在國泰藝術中心正式設立展示銷售區。  

2017年6月,觀複博物館入駐天津鼓浪·水鎮。

建築布局

2004年,觀複古典藝術博物館新館遷至朝陽區大山子張萬墳金南路18号,總占地6畝,展覽區及會員活動區2,800平方米;其中書畫館500平方米;古代家具館450平方米;古代器物館 350平方米。 

北京觀複博物館

觀複博物館設有陶瓷館、家具館、工藝館、門窗館和油畫館,常年舉辦各類展覽。布展側重開放形式,強調人與曆史的溝通,突出傳統文化的親和力。

瓷器館

陶瓷館展出的瓷器,為唐、宋、遼、金、元、明、清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宋代,我國的制瓷業進入繁榮時期,在藝術水平上迅速達到了高峰,汝窯、鈞窯、官窯、哥窯、定窯等五大名窯瓷器以釉色取勝,價值連城。磁州窯等民間窯場的瓷器各具特色,注重實用價值,深受人們的喜愛,衆多窯場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

遼代、金代的瓷器粗犷自然,既具有漢族的藝術特點,也具有北方民族的豪邁氣息。元代,随着海外貿易的需要,制瓷工藝和裝飾藝術更加成熟,為明清制瓷工藝的高度發展奠定了基礎。

明代時,随着社會的穩定和城市經濟的繁榮,瓷器的需求量大增,景德鎮所燒造瓷器的品種繁多,成就顯著,成為了全國的制瓷中心。清代,康、雍、乾三代的作品最為出色,工藝精巧、造型别緻、品種繁多,達到了制瓷曆史的颠峰。

陶瓷館不定期舉辦陶瓷類特展,如《瓷之色——中國古代顔色釉瓷器展》《瓷之紋——中國古代紋樣瓷器展》等。

家具館

中國古代家具的發展源遠流長,明清是我國古代家具制造的鼎盛時期。明式家具自宋以來逐漸形成,實用而美觀,至明末清初達到爐火純青的頂峰。它以洗練的造型,合理的結構,在向後人表現着前人的智慧。許多文人墨客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清式家具在宮廷家具的直接影響下,迅速風靡城市,清宮造辦處集結了天下能工巧匠,皇帝甚至直接幹預家具的生産。在清前期總體繁華豔麗的大背景下,清式家具逐漸擺脫了明朝傳統制式,以新的面貌進入社會。

觀複博物館家具館分6個展廳,陳列了明、清珍貴家具共100多件,有造型洗練、線條流暢、比例勻稱明式家具;有裝飾華美、做工精細、富于變化的清式家具。展廳按照家具的材質劃分,設紅木家具展廳、紫檀家具展廳、黃花梨家具展廳、雞翅木家具展廳,并設有古代書房“渠清書屋”的實景陳列。

觀複博物館的中國古代家具展覽,為國内首屈一指的古家具類文物的專項陳列,兼具權威性、專業性與觀賞性。  

工藝館

中國封建社會有着兩千年的輝煌曆史,比歐洲封建社會長了一千年。除去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這一基本條件,手工業發達是其重要原因。手工業不單滿足了百姓的物質需求,更重要的是還要滿足他們無盡的精神需求。曆代工藝,集天下能工巧匠之大成,皆以精絕為樂事。

古人發現,這種情趣的培養在于長久的積累。一塊圓潤的玉石,穿孔以系,佩帶于身,精神力量随之而來。文人與工匠深感責任重大,構思愈發開闊,工藝愈發慎重。久而久之,操刀不辍的工匠們,使工藝成為生活中的藝術。

唐宋元明清,金屬工藝也花樣翻新。金銀銅鐵,不論貴賤,經工匠捶揲錾镂,亦為生活添彩。修飾是美學的手段。以耐腐物質保護和修飾易腐材料是國人的一大發明。從七千年前的良渚文化的木胎漆碗到清乾隆時期的銅胎琺琅器,漫長的曆史在喋喋不休地向後人訴說文明的進步。

工藝館内常年展覽銅胎掐絲琺琅器、銅胎畫琺琅器、金屬造像、銅器、漆器、玉器、木器、百寶嵌等曆代工藝珍品,并設有“松溪草堂”的實景陳列。

工藝館不定期舉辦工藝類特展,如《百盒 千和 萬合——中國古代盒具展》《玉之器——中國古代玉器展》等。  

門窗館

在世界建築體系中,以漢文化為主的中國古代建築,是唯一以木質結構為主的建築體系。比較其他以磚石為主的建築體系,木結構建築具有取材方便、加工容易、空間分割随意、裝飾手法豐富等許多優點。

中國古代建築成就在秦漢、唐宋、明清出現過三次高潮,但僅就門窗而言,明清時期成就最高。它簡約與繁缛共生,華麗與樸素并存,不僅保證了木結構建築外觀協調統一,還保證了室内裝飾的豐富和随意。

中國古代門窗作為建築中最重要的組成能部分,功能性和裝飾性相輔相成。千百年來,它為古人創造生活方便的同時,還承載了大量中國傳統文化的信息。 門窗館常年展覽中國明清兩代長江、黃河流域民居的古代門窗、隔扇、圍欄等建築構件。全開放式的展覽形式,移步換景的展覽構思,使參觀者恍如步入一座座古代建築。

觀複博物館的中國古代門窗展為國内屈指可數的獨特題材。  

油畫館

油畫原本是西方人的專美,國人的認知剛剛起步。莘莘學子們漂洋過海,覽盡西方輝煌的藝術,步履維艱卻堅實有力。以西畫之手法表現國人的美學取向,濃墨重彩中已初見端倪。

油畫展廳展示現當代中國知名畫家陳逸飛、楊飛雲、陳衍甯、劉文進、羅中立等的作品,及10多件現代雕塑品。

油畫館常年展覽中國現當代油畫家、雕塑家的重要作品,不定期調整展覽主題。  

廈門觀複博物館

廈門觀複博物館位于鼓浪嶼“名園之最”菽莊花園内,與壬秋閣隔門相望的觀複博物館面積僅有600多平方米,主要分為中國古代家具展、食之美器展、古人情趣展、明清陶瓷展以及特展。  

2018年8月14日,觀複博物館發布《關于廈門博物館停止運營的公告》。公告稱,自2005年10月2日廈門觀複博物館開放以來,該館每年接待參觀者上百萬人,在宣傳廈門、鼓浪嶼和閩南文化方面做出一定貢獻。由于首輪合作期滿,鼓浪嶼遊覽區管理處提出該館所租處菽莊花園壬秋閣、眉壽堂有其他項目安排,不再續約。廈門觀複博物館開放至2018年8月20日18:00。  

上海觀複博物館

上海觀複博物館位于上海陸家嘴城市新地标——上海中心大廈的37層,設有4個固定展廳:瓷器館、東西館、金器館、造像館,以及一個臨時展廳。

上海觀複博物館以中國深厚文化為基石,打造高品質的專業展覽,環境典雅,注重人與曆史的溝通,突出傳統文化的親和力。館内各項現代化配套設施将提供更為細緻舒适的服務。  

瓷器館

宋代陶瓷生産從實用化向藝術化大大地邁進了一步,中國陶瓷美學高峰在此時形成,令後世無法企及。宋代陶瓷品種劇增,北方的磁州、耀州、定州、鈞州;南方的饒州、吉州、處州、建陽,形成八大窯系。本館所設的113件展品,上承五代,下啟金元,代表宋代陶瓷的主要面貌。  

東西館

18世紀中國處在康乾盛世,歐洲在文藝複興後進入工業革命,亞歐大陸的文明在這一刻全面碰撞。當時海上的貿易交流,推動了東西方文化的融合。神秘的中國文化在18世紀對歐洲上流社會的影響超出一般人的認知。本館的109件展品,多為東風西漸,體現了當時歐洲社會流行中國元素,向往中國的工藝及紋樣。  

金器館

黃金是人類文明形成以來的共同文化标準。五千年以來,人們對黃金充滿了期冀,黃金作為人類财富文明的最高标準從未改變,它給出了世界文明發展的軸線,讓各類文明相互靠攏,相互支撐。本館的221件展品以中國古代黃金作品為主,中國周圍民族與國度的黃金文化為輔,讓觀者深刻領略黃金文化。  

造像館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公元前六世紀由釋迦牟尼創立。東漢初年傳入中國,佛教藝術對我國的文學、繪畫、雕塑、建築等均産生了重大深遠影響。本館所展的47尊南北朝及唐宋時期漢傳佛教造像,明清時期漢藏佛教造像,兼以周邊國家佛教造像作品。大千世界,寶光燦爛,令觀者心存敬畏。  

臨展館

臨時展館是上海觀複博物館的短期特展場地,為将來的多元化策展提供了可能。目前展出的藏品是清代繡服,展現了中國古代繡工們美輪美奂的精湛技藝。

場館特色

觀複古典藝術博物館陳列以明清傳世文物為主;除長年展出的古家具之外,還定期地策劃組織專題展覽,并舉辦文化交流講座等活動。館内的布置溫馨而典雅,客廳、書房、卧室、茶室的布置,打破了人們成見裡的冷冰冰的博物館形象。整個館内隻有十多個玻璃展室,不斷地更換着新的展覽。

觀複博物館設有陶瓷館、工藝館,油畫館、門窗館、多功能館和博物館商店,分為上下兩層,共展出有各類藏品1000餘件。而該館最具特色的是門窗館,門窗也是馬未都先生最為擅長和最早接觸的收藏門類,它是全國唯一集中展示古代門窗的博物館。

館藏文物

綜述

截至2022年8月,北京觀複博物館有各類文物藏品1602件(套),上海觀複博物館有各類文物藏品348件(套)。 

主要文物

民國孔雀藍釉坐貓,貓咪穩坐于地面,毛發順暢,神情乖巧,下颚微揚,雙目凝視前方,沉靜安逸。我國的孔雀藍釉器物最早可追溯到宋金時代,其後的唐三彩及長沙窯中都有所見。以銅元素為着色劑,燒制後呈現亮藍色調的低溫彩釉。如此藍色并非中國的主流色,而更多出現于伊斯蘭教國家。陶工或許是受了西亞藝術的啟發,在金元時期開始制作出更多孔雀藍釉的陶瓷。貓,與“耄”諧音,意為九十歲,常用于祈願長壽。貓的紋樣一般會與蝴蝶、牡丹同時描繪,寓意“富貴耋耄”;與梅花同時出現時,寓意“眉壽”,都體現了古今祈求健康長生的美好願望。  

孔雀藍釉貓

這是一塊巧雕技法制得的玉佩,工匠根據玉塊的皮色或雜質随形而作,因材施藝,把它們自然溶于紋飾之中,化腐朽為神奇。白色玉質雕得小童子一個,歪頭,搔首,憨笑,靈動可愛。墨色玉質部分雕刻成小黑貓,憨态可掬,和小主人遊戲互動。整佩工法高超,氣完神足,巧雕器之上品。  

黑白玉巧雕童子戲貓佩

這件藍地粉彩天幹地支筆筒,筒身呈直筒形,口沿、底足出檐,口沿做礬紅地回紋描金,底足做礬紅地纏枝菊花紋描金。筒身内壁施松石綠釉,外壁施藍釉,釉上軋道纏枝花卉紋,其間滿畫五彩祥雲、仙鶴、蝙蝠紋飾,熱鬧非凡,寓意“福壽”。  

該筆筒制作工藝精湛,其設計巧妙之處在于筆筒外壁沿中線一分為二,上下兩部分可自由轉動。同時,沿中線描繪綿延葫蘆紋飾,在葫蘆的上半部分開光墨書十個天幹與“甲子”“萬年”,葫蘆的下半部分開光墨書十二個地支。旋轉筒身,可得幹支紀年,六十一個“甲子”,“萬年”往複。這樣精巧的設計,出自清代督窯官唐英的巧思,以及窯工高超的技藝。清乾隆九年(1744年)是乾隆皇帝即位以來的第一個“甲子年”。唐英趕在乾隆八年十二月初一,進折呈獻“萬年甲子筆筒一對,循環如意,輻辏連綿”。  

藍地粉彩天幹地支轉心筆筒

這件粉彩霁藍釉描金花卉大瓶是乾隆早期禦窯廠燒制的官窯重器。據考證,這件大瓶原有一對,陳設于圓明園内,供皇帝禦賞。圓明園浩劫之際,流散海外,其中一件最終被捐贈給法國巴黎第十二區的吉美博物館,成為館藏珍品。本件則輾轉流入美國芝加哥一位收藏家手中。一個多世紀後被觀複博物館重金收回。  

鑒賞:館内所藏的粉彩霁藍釉描金花卉大瓶是乾隆鼎盛時期粉彩官窯重器,為鎮館之寶之一。此瓶尺寸巨大,是乾隆時期同類器物中的罕見之物。瓶撇口,長頸,六瓣瓜棱型腹,分别施釉彩繪六種不同的花卉,芙蓉妩媚、蓮花嬌柔、牡丹豐腴、菊花清麗、梅花冷豔、石榴花亮麗,花枝爛漫,設色淡雅。外口部、頸部和近足處霁藍釉描金纏枝紋錦地飾如意雲頭紋、福慶紋、回紋,與花卉紋飾形成對比,濃妝淡抹兩相宜。    

粉彩霁藍釉描金花卉大瓶清乾隆

羅漢床的基本形制是三面圍子,一面上下。它名雖為床,功能卻類似于今天的沙發,主要功能用來待客和小睡,兩個人也可以在床上斜倚着聊天。此件羅漢床的三面床圍均為獨闆,上面的工藝叫做百寶嵌。百寶嵌工藝在晚明流行,其工藝先是在闆材上開小凹槽,然後鑲嵌各種材質作為裝飾,如螺钿,松石,珊瑚,象牙,壽山石,朱砂等名貴材料,中間的寶珠為象牙材質,雙龍戲珠的紋飾非常靈動,是晚明時期最流行的奢侈品裝飾。明代的龍紋在應用上非常嚴格,說明此床的等級很高。  

鑒賞:明代黃花梨百寶嵌龍紋羅漢床是館内珍品,其背闆上鑲嵌着雙龍戲珠的紋飾,大氣而又精美。  

黃花梨百寶嵌龍紋羅漢床明萬曆

這十八扇隔扇門的格心采用攢插、透雕和浮雕工藝制作而成,人物繁多,精美之至。隔扇門高3.43米,在民居中屬尺寸巨大之作,由此可見,當時的主人身份非同一般。一般而言,隔扇門的裝飾重點位于格心和腰闆處,對于下方裙闆則疏于美化,這主要是因為裙闆面積大,又不在人的常規視角重心之内。此套隔扇門雕工繁美,乃至裙闆也密布裝飾紋樣,反應出這戶人家的富足和風雅。整套隔扇門腰闆和裙闆上裝飾“三國演義”的故事紋樣,工匠們把三國中的一個個曆史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畫面共雕刻了二百零二個人物。  

鑒賞:十八扇的人物故事門窗,尺寸巨大,上面雕刻了“三國演義”的故事,畫面完整,人物繁多,精美之極。這是目前唯一發現的一套雕刻“三國演義”故事的格扇。一個個曆史人物,通過三百年前工匠之手,鮮活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不管從巧奪天工的榫卯間攢接,還是從縷縷細絲到驚濤破岸的雕刻,都是我們中華民族吃苦耐勞的精神寫照。  

“三國演義”博古紋隔扇門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是老百姓常說的一句話。浮屠是梵語,意思是“塔”,七級浮屠就是七重檐寶塔。此塔高2.16米,八面玲珑,共有48個小佛龛,佛龛内裝裱宋錦,原配佛像均已遺失。塔檐呈弧型下滑上翹,加上鎏金銅裝飾,皇家氣派十足。這對佛塔是當年乾隆皇帝為給皇太後祝壽時特意制作的壽禮。本為皇室珍寶,在19世紀流失海外,漂泊百年以上,在2003年10月蘇富比入港30周年的紀念拍賣會上拍得。如此重器得以在輾轉百年後重回祖國懷抱,是我們的一大幸事。  

鑒賞:此塔是當年乾隆皇帝為其生母皇太後鈕钴祿氏80大壽準備的壽禮,因鈕钴祿氏信奉佛教,故七重檐寶塔在設計上借用了佛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之意。寶塔共分八面,設四十八位佛龛,原置佛像四十八尊且逐層大小不一,其工藝精絕,令人歎為觀止。  

紫檀描金七重檐寶塔清乾隆

畫桌是文人最重要的家具。古代文人繪畫時習慣于站立進行,故正規的畫桌尺寸比書桌略高。紫檀畫桌由于材料昂貴,曆朝曆代都被文人雅士富商巨賈追捧,已成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此件紫檀畫桌面闆寬度将近1米,尺寸碩大,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紫檀桌案類家具中最寬的一張。曾是已故著名導演李翰祥先生舊藏。

清康熙 紫檀三彎腿大畫桌

文化活動

活動建設

明末清初青花瓷器展(1996年10月—1997年4月)中國古代文房用具展(1997年4月—1997年10月)

中國古代箱匣展(1997年10月—1998年4月)

宋遼金元古瓷展(1998年4月—1999年2月)

明清小品展(1998年6月—1998年10月)

海上懷舊展(1998年5月—1998年6月)

食之美器——康雍乾青花瓷盤展(1999年2月—1999年9月)

錘錾工巧——中國古代金屬工藝展(1999年9月—2000年8月)

中國古代建築門窗及陳設展(1999年6月)

明韻清風——中國古代家具展(2001年1月— 2004年7月)

明韻清風——中國古代家具展(2001年1月—)杭州館舉辦

中國古代銀器展(2001年10月—)杭州館舉辦

“衣、食、住、行”之中國古代建築門窗展(2003年10月)

(中法文化年在非洲大洋洲博物館舉辦)

魏紫姚黃——紫檀、黃花梨家具展(2004年5月—6月)(觀複博物館與中華世紀壇合作展覽)

魏紫姚黃——紫檀、黃花梨家具展(2004年12月—20年1月)

(觀複博物館與杭州曆史博物館合作展覽)

中國古典家具展(2004年10月—)

中國現代油畫及雕塑展(2004年10月—)

中國古代家具展(2005年10月—) 廈門館舉辦

中國明清瓷器展(2005年10月—) 廈門館舉辦

中國古代佛教造像展 (2005年12月—) 杭州館舉辦

宋元明清瓷器展(2006年10月——)

中國古代門窗展(2007年2月——)

中國明清工藝展(2007年3月——)

國慶六十周年(2009年10月——)觀複博物館奉獻特别展覽  

除辦展覽外,觀複博物館還不定期地組織有關學術交流及文物知識講座,為收藏愛好者提供藝術品鑒定服務以及個人藏品展覽服務。  

學術交流

觀複古典藝術博物館的獨特魅力吸引了國内外許多知名人士: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華盛頓博物館、西雅圖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館等海内外研究機構的專家同行曾專程前來交流切磋。王光英、鐵木爾·達瓦買提、汪道涵、李鐵映等國家政要曾經興緻盎然地參觀過觀覆博物館。另外,香港實業家李嘉誠、全國政協常委徐展堂,IBM、時代華納、杜邦、摩根财團、美林财團、通用、諾基亞等大公司負責人,美國大使、英國大使、德國大使、瑞士大使、瑞典大使、意大利公使以及許多駐京外事機構的有關人士也成為了觀複古典藝術博物館的座上嘉賓。  

觀複古典藝術博物館不僅填補了建國以來私立博物館的空白,而且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一扇窗口。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實話實說》《生活》《商務電視》等欄目專門報道了馬未都的收藏經曆。不但如此,人民政協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中國日報、北京青年報、南方周末、北京晚報、中國經濟時報、文藝報、香港文彙報、中國收藏、中國文物報、香港大公報、珠寶首飾報、中華文化畫報、中國稅務報、精品購物指南、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香港衛視鳳凰台、日本NHK等著名媒體還上百次地報道過馬未都和他創辦的這家小小的博物館,以聲援他的文化事業。北京晚報、中國文物報、珠寶首飾報、時代周報、精品購物指南均開立過介紹文物知識的馬未都專欄連載系列。在馬未都講座上,總是座無虛席,一位難求,近年來先後應中外各單位邀請舉辦過許多講座,如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杭州各界,美國丹佛博物館等等。

為進一步支持文物收藏及研究工作,馬未都還為北京藝術博物館(國有)提供藏品常年借展,向中國印刷博物館(國有)、北京市文物局、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捐贈了文物,并設立了觀複文物優秀論文獎金。他還去歐洲、日本和美國,實地考察了以收藏中國文物著稱的法國吉美博物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大阪博物館、出光美術館、美國華盛頓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費城博物館等,以汲取他人的經驗。2001年4月,馬未都還出席了香山科學會議第136次會議,同另33位專家(其中七名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開展了關于科技考古的學術交流和探讨。

榮譽表彰

2004年6月18日揭曉的“首屆中國收藏年度排行榜”中,觀複古典藝術博物館入選中國十大民間博物館。

2015年,觀複博物館入選首批“全國博物館文化産品示範單位”。

參觀信息

北京館

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大山子張萬墳金南路18号。

開館時間

*周一9:00-16:00(15:00停止售票)。

(如果周一是節假日,則16:00停止售票,17:00閉館)。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售票)。

*除夕、大年初一、初二、初三閉館。

票價

參觀門票:100元/張(博物館通票、老人、軍人、教師、學生、文博從業人員、殘疾人憑有效證件半價)。

乘車路線

地鐵2号線“東直門”站B出口出站,公交樞紐站内坐418路,到“京旺家園一區”站下車,下車後往東走200米左右,右手邊二層紅頂白樓即是。

地鐵10号線“亮馬橋”站C出口出站,往北走,紅綠燈右轉往東直行300米,“燕莎橋東”公交車站乘坐418路,到“京旺家園一區”站下車,下車後往東走200米左右,右手邊二層紅頂白樓即是。 

上海館

地址

上海市浦東新區陸家嘴環路479号上海中心大廈37樓。

開館時間

* 周一10:00-17:00(16:00停止售票)。

(如果周一是節假日,則17:00停止售票,18:00閉館)。

* 周二至周日10:00-18:00(17:00停止售票)。

* 除夕、大年初一、初二、初三閉館。

票價

* 成人票價100元,當日有效。

* 老年人(含60周歲及以上)、學生(不含研究生及以上)、教師、軍人、殘障人士、文博工作人員、消防救援人員和公安民警,憑有效證件享受半價優惠。

* 身高1.3米以下兒童及80周歲及以上老人、離休人員憑有效證件免票參觀(免票人員需有成人陪同,方可進館參觀)。

* 團體參觀請提前打電話咨詢、預約。

乘車路線

1、公交線路:

東昌路渡口站: 313路、338路、339路、滬南線、浦東62路、陸家嘴金融城1路(下車後向北沿銀城中路步行800米左右即達上海中心大廈,由一樓大堂乘坐直達37層電梯)

陸家嘴環路東泰路站:791路、870路、961路、961路區間、985路、陸家嘴金融城3路(下車後即達上海中心大廈,由一樓大堂乘坐直達37層電梯)

花園石橋路東泰路站:583路、939路、陸家嘴金融城2路(下車後即達上海中心大廈,由一樓大堂乘坐直達37層電梯)

2、軌道交通:

地鐵二号線陸家嘴站6号口出(步行約10分鐘抵達上海中心大廈,由一樓大堂乘坐直達37層電梯)

3、出租/自駕線路:

延安東路隧道:出世紀大道隧道口後即至上海中心大廈

複興東路隧道:張楊路隧道口出,約5分鐘車程行至銀城中路上海中心大廈即可

大連路隧道:東方路隧道口出,約10分鐘車程行至銀城中路上海中心大廈即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