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牧羊

蘇武牧羊

曆史典故
蘇武牧羊,漢語成語,拼音是sūwǔmùyáng,意思是蘇武甯死不屈情願牧羊也不投降匈奴。出自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1]
  • 中文名:蘇武牧羊
  • 外文名:
  • 發生地點:
  • 主要人員:
  • 拼音:sū wǔ mù yáng
  • 作品别名:《蘇武牧羊》
  • 作者:班固
  • 創作年代:公元前80年
  • 作品出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 文學體裁:紀傳體
  • 地點:貝加爾湖
  • 主人公:蘇武

成語釋義

蘇武:漢朝時人。蘇武甯死不屈情願牧羊也不投降匈奴。

成語出處

西漢時期,漢武帝派大臣蘇武等為使者出使西域同匈奴單于修好,由于漢朝降将鍭侯王的反叛,單于大怒,扣押了蘇武等人,勸其投降。蘇武甯死不屈,堅決不降,被迫淪為匈奴的奴隸在茫茫草原上放羊,19年後才回到漢朝。

詞語解釋

【名稱】《蘇武牧羊》

【拼音】sūwǔmùyáng

【解釋】蘇武:漢朝時人。蘇武甯死不屈情願牧羊也不投降匈奴。

【作者】蔣蔭棠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8回:“他取筆就畫了一幅蘇武牧羊,畫了又要我題。”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人有氣節

【原文】

《蘇武牧羊》

蘇武,留胡節不辱。

雪地又冰天,

苦忍十九年。

渴飲雪,

饑吞氈,

牧羊北海邊。

心存漢社稷,

旄落猶未還。

曆盡難中難,

心如鐵石堅。

夜坐塞上時聽笳聲,

入耳痛心酸。

轉眼北風吹,

雁群漢關飛。

白發娘,

望兒歸。

紅妝守空帏。

三更同入夢,

兩地誰夢誰?

任海枯石爛,

大節不稍虧。

終教匈奴心驚膽碎,

拱服漢德威。

《漢書.蘇武傳》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卧齧雪,與氈毛并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始得歸。别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旄盡落。

全文釋義

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願意投降,報告了單于。單于于是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裡面,不給他吃的和喝的。天下雪,蘇武卧着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饑,幾日不死。匈奴人認為這很神奇,就把蘇武流放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産了仔才能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随從人員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蘇武被流放到北海後,因為糧食運不到,所以隻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着漢朝皇帝賜予使臣的節仗牧羊,無論是睡覺、還是起來都拿着,以至于系在節仗上的節旄都全部掉落了。

曆史典故

被逼臣服

蘇武是代郡太守,華夏志士,蘇建之子。早年以父蔭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天漢元年(前100)拜中郎将。當時漢朝和匈奴的關系時好時壞。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權新單于即位,尊大漢為丈人,漢武帝為了表示友好,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出使匈奴,持旄節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順便送給單于很豐厚的禮物,以答謝單于。不料,就在蘇武完成了出使任務,準備返回自己的國家時,匈奴上層發生了内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并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單于。

慘遭流放

最初,單于派衛律向蘇武遊說,許以豐厚的奉祿和高官,蘇武嚴辭拒絕了。匈奴見勸說沒有用,就決定用酷刑。當時正值嚴冬,天上下着鵝毛大雪。單于命人把蘇武關進一個露天的大地穴,斷絕提供食品和水,希望這樣可以改變蘇武的信念。時間一天天過去,蘇武在地窖裡受盡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餓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襖,冷了,就縮在角裡與皮襖取暖。過了好些天,單于見瀕臨死亡的蘇武仍然沒有屈服的表示,隻好把蘇武放出來了。單于知道無論軟的,還是硬的,勸說蘇武投降都沒有希望,但越發敬重蘇武的氣節,不忍心殺蘇武,又不想讓他返回自己的國家,于是決定把蘇武流放到北海一帶,讓他去牧羊。臨行前,單于召見蘇武說:“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讓你去放羊,什麼時候這些羊生了羊羔,我就讓你回到你的大漢去。”

與他的同伴分開後,蘇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北海邊。他發現這些羊全是公羊。在這裡,單憑個人的能力是無論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與蘇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漢朝的使節和一小群羊。蘇武每天拿着這根使節放羊,心想總有一天能夠拿着回到自己的國家。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餓了,就挖野鼠收集的野果充饑,冷了,就與羊取暖。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使節上挂着的旄牛尾裝飾物都掉光了,蘇武的頭發和胡須也都變花白了。

回國經曆

在北海,蘇武牧羊長達十九年之久。十幾年來,當初下了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單于已去世了,漢武帝也死了,漢武帝的兒子漢昭帝繼任皇位。公元前85年,匈奴起了内亂,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打發使者要求和好了。漢昭帝派出使者來到匈奴,要求放回蘇武、常惠等人。匈奴騙使者說蘇武已經死了。

第二次,漢朝又派使者到匈奴去。常惠買通了單于的手下人,私底下跟使者見面。使者明白了底細,就嚴厲地責備單于說:“我們皇上在上林園射下了一隻大雁,大雁的腳上拴着一條綢子,是蘇武親筆寫的一封信。他說他在北海放羊。您怎麼可以騙人呢?”單于聽了吓了一大跳,說:“蘇武的忠義感動飛鳥了!”他向使者道歉,答應一定送回蘇武。

當初蘇武出使時,随從的人有一百多,這次跟着他回來的隻剩了常惠等幾個人了;蘇武出使時剛四十歲,在匈奴受難十九年,在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蘇武終于回到了長安,回長安後百姓都出門迎接,稱贊他是個有氣節的大丈夫。第二年,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和桑弘羊被人控告謀反,蘇武和上官父子、桑弘羊原來關系很好,加上他的兒子也參與其中,蘇武被罷官。昭帝死後,蘇武因為參與了擁立漢宣帝,被賜爵關内侯。

蘇武墓

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鹹陽城西49公裡處武功縣武功鎮龍門村。具體在武功鎮北1.5公裡龍門村,代有封修,題書、碑、碣殊多。清乾隆巡撫畢沅題碑,同治間(1862-1874)知縣陳爾茀等題碣。40年代末尚有圍牆、院落、門楣,後被陳,僅存墓冢,高約1.5米。1979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遂立标識,确定保護範圍,劃定墓面積330平方米,設門楣建圍牆。1938年,菲律賓華僑成立有“南洋武功蘇氏宗親會”,1993年更名“世界蘇氏宗親會”,1997年,“宗親會”追本溯源,尋根谒祖,組團回武功拜谒蘇氏墓。整修以新的蘇武故裡蘇武紀念館,一期工程已向遊人開放。被國家文物局授予全國青少年愛國教育基地。

另有蘇武廟,位于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民武公路6公裡處,向東約五公裡的蘇武山上,于2000年以後修建。該區有座山叫蘇武山,還修建了蘇武公墓,蘇武廟。按:民勤為漢朝管轄,并非匈奴管轄地。

在武威市民勤縣蘇武鄉羊路中學(傳說是蘇武牧羊走的路,所以叫“羊路”)向東大概走1個小時。就可以看見一個很高大的土墩子,叫野鴿子墩。傳說是蘇武為了遙看自己的國家而修築的。附近還有九節芨芨草。

蘇武傳

原文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後十餘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

乃遣武與中郎将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餘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遺單于;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

方欲發使送武等,會缑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與昆邪王俱降漢,後随浞野侯沒胡中,及衛律所将降者,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阏氏歸漢。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張勝許之,以貨物與常。

後月餘,單于出獵,獨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餘人欲發,其一人夜亡告之。單于子弟發兵與戰,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單于使衛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欲自殺,勝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張勝。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謀單于,何以複加?宜皆降之。”

單于使衛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律驚,自抱持武。馳召醫,鑿地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複息。惠等哭,輿歸營。單于壯其節,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單于募降者,赦罪。”舉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武曰:“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複舉劍拟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号稱王,擁衆數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複然。空以身膏草野,誰複知之?”武不應。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後雖複欲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曰:“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女為見?且單于信女,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鬥兩主,觀禍敗。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阙;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卧齧雪,與旃毛并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别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仗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旄盡落。積五、六年,單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網紡繳,檠弓弩,於靬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餘,王病,賜武馬畜、服匿、穹廬。王死後,人衆徙去。其冬,丁令盜武牛羊,武複窮厄。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次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宮,扶辇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東後土,宦騎與黃門驸馬争船,推堕驸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複十餘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複誰為乎?願聽陵計,勿複有雲!”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親近,常願肝腦塗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钺湯镬,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願無複再言。”

陵與武飲數日,複曰:“子卿,壹聽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陵見其至誠,喟然歎曰:“嗟呼!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陵惡自賜武,使其妻賜武牛羊數十頭。後陵複至北海上,語武:“區脫捕得雲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聞之,南鄉号哭,歐血,旦夕臨。數月,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後漢使複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于是李陵置酒賀武曰:“今足下還歸,揚名于匈奴,功顯于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陵雖驽怯,令漢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為世大戮,陵尚複何顧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異域之人,壹别長絕!”陵起舞,歌曰:“徑萬裡兮度沙幕,為君将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衆滅兮名已隤,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将安歸?”

陵泣下數行,因與武決。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還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園廟,拜為典屬國,秩中二千石,賜錢二百萬,公田二頃,宅一區。常惠徐聖趙終根皆拜為中郎,賜帛各二百匹。其餘六人,老歸家,賜錢人十萬,複終身。常惠後至右将軍,封列侯,自有傳。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

武來歸明年,上官桀、子安與桑弘羊及燕王、蓋主謀反。武子男元與安有謀,坐死。 初,桀、安與大将軍霍光争權,數疏光過失予燕王,令上書告之。又言蘇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還乃為典屬國,大将軍長史無功勞,為搜粟都尉,光颛權自恣。及燕王等反誅,窮治黨與,武素與桀、弘羊有舊,數為燕王所訟,子又在謀中,廷尉奏請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數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與計謀立宣帝,賜爵關内侯,食邑三百戶。久之,衛将軍張安世薦武明習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為遺言。宣帝即時召武待诏宦者署,數進見,複為右曹典屬國。以武著節老臣,命朝朔望,号稱祭酒,甚優寵之。

武所得賞賜,盡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餘财。皇後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樂昌侯、車騎将軍韓增、丞相魏相、禦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問左右:“武在匈奴久,豈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發匈奴時,胡婦适産一子通國,有聲問來,願因使者緻金帛贖之。”上許焉。後通國随使者至,上以為郎。

又以武弟子為右曹。武年八十餘,神爵二年病卒。

翻譯

蘇武,字子卿,年輕時憑着父親的職位,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從,并逐漸被提升為掌管皇帝鞍馬鷹犬射獵工具的官。當時漢朝廷不斷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節彼此暗中偵察。匈奴扣留了漢使節郭吉、路充國等前後十餘批人。匈奴使節前來,漢朝廷也扣留他們以相抵。

公元前100年,且鞮單于剛剛即位,唯恐受到漢的襲擊,于是說:“漢皇帝,是我的長輩。”全部送還了漢廷使節路充國等人。漢武帝贊許他這種通曉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蘇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節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順便送給單于很豐厚的禮物,以答謝他的好意。蘇武同副中郎将張勝以及臨時委派的使臣屬官常惠等,加上招募來的士卒、偵察人員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裡,擺列财物贈給單于。單于越發傲慢,不是漢所期望的那樣。

單于正要派使者護送蘇武等人歸漢,适逢缑王與長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謀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兒子,與昆邪王一起降漢,後來又跟随浞野侯趙破奴重新陷胡地,在衛律統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中共同策劃綁架單于的母親和阏氏歸漢。正好碰上蘇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漢的時候,一向與副使張勝有交往,私下拜訪張勝,說:“聽說漢天子很怨恨衛律,我虞常能為漢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我的母親與弟弟都在漢,希望受到漢廷的照顧。”張勝許諾了他,把财物送給了虞常。

一個多月後,單于外出打獵,隻有阏氏和單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餘人将要準備動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把他們的計劃報告了阏氏及其子弟。單于子弟發兵與他們交戰,缑王等都戰死;虞常被活捉。單于派衛律審處這一案件。張勝聽到這個消息,擔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說的那些話被揭發,于是便把事情經過告訴了蘇武。蘇武說:“事情到了如此地步,這樣一定會牽連到我們。受到侮辱才被處死,更加對不起國家!”因此想自殺。張勝、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張勝。單于大怒,召集許多貴族前來商議,想殺掉漢使者。左伊秩訾說:“假如是謀殺單于,又用什麼更嚴的刑法呢?應當都叫他們投降。”單于派衛律召喚蘇武來受審訊。蘇武對常惠說:“喪失氣節、玷辱使命,即使活着,還有什麼臉面回到漢廷去呢!”說着拔出佩帶的刀刺向胸腹,衛律大吃一驚,自己親自抱住、扶好蘇武,派人騎快馬去找醫生。醫生在地上挖一個坑,在坑中點燃微火,然後把蘇武臉朝下放在坑上,用腳踩他的背部,讓淤血流出來。蘇武本來已經斷了氣,這樣過了好半天才重新呼吸。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車子把蘇武擡回營帳。單于欽佩蘇武的氣節,早晚派人探望、詢問蘇武,而把張勝逮捕監禁起來。

蘇武的傷勢逐漸好了。單于派使者通知蘇武,一起來審處虞常,想借這個機會使蘇武投降。劍斬虞常後,衛律說:“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親近的大臣,應當處死。單于招降的人,赦免他們的罪。”舉劍想要擊殺張勝,張勝請求投降。衛律對蘇武說:“副使有罪,應該連坐到你。”蘇武說:“我本來就沒有參與謀劃,又不是他的親屬,怎麼談得上連坐?”衛律又舉劍對準蘇武,蘇武巋然不動。衛律說:“蘇君!我衛律以前背棄朝廷,歸順匈奴,幸運地受到單于的大恩,賜我爵号,讓我稱王;擁有奴隸數萬、馬和其他牲畜滿山,如此富貴!蘇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這樣。白白地把身體給草地做肥料,又有誰知道你呢!”蘇武毫無反應。衛律說:“你通過我而投降,我與你結為兄弟;今天不聽我的安排,以後再想見我,還能得到機會嗎?”

蘇武痛罵衛律說:“你做漢朝的大臣和兒子,不顧及恩德義理,背叛皇上、抛棄親人,在異族那裡做投降的奴隸,我為什麼要見你!況且單于信任你,讓你決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卻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漢朝皇帝和匈奴單于二主相鬥,旁觀兩國的災禍和損失!南越王殺漢使者,結果九郡被平定。宛王殺漢使者,自己頭顱被懸挂在宮殿的北門。朝鮮王殺漢使者,随即被讨平。唯獨匈奴未受懲罰。你明知道我決不會投降,想要使漢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滅亡的災禍,将從我開始了!”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于。單于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裡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卧着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饑,幾日不死。匈奴以為他是神仙,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回歸漢朝。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随從人員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蘇武遷移到北海後,單于斷絕了他的糧食供應,隻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着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着,以緻系在節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脫盡。一共過了五、六年,單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獵。蘇武會紡制系在箭尾的絲繩,矯正弓和弩,於靬王頗器重他,供給他衣服、食品。三年多過後,於靬王得病,賜給蘇武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圓頂的氈帳篷。王死後,他的部下也都遷離。這年冬天,丁令部落的人盜去了蘇武的牛羊,蘇武又陷入了窮困。

當初,蘇武與李陵都為侍中。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訪求蘇武。時間一久,單于派遣李陵去北海,為蘇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機對蘇武說:“單于聽說我與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來勸說足下,願謙誠地相待你。你終究不能回歸漢朝了,白白地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受苦,你對漢廷的信義又怎能有所表現呢?以前你的大哥蘇嘉做奉車都尉,跟随皇上到雍城的棫陽宮去,扶着皇帝的車駕下殿階,碰到柱子,折斷了車轅,被定為大不敬的罪,用劍自殺了,隻不過賜錢二百萬用以下葬。你弟弟蘇賢跟随皇上去祭祀河東土神,騎着馬的宦官與驸馬争着上船,把驸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騎着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蘇賢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殺。我離開長安的時候,你的母親已去世,我送葬到陽陵。你的夫人年紀還輕,聽說已改嫁了,家中隻有兩個妹妹,兩個女兒和一個男孩,如今又過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長久地像這樣折磨自己!我剛投降時,終日精神恍恍惚惚,幾乎要發狂,自己痛心對不起漢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宮,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過當時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紀大了,法令随時變更,大臣無罪而全家被殺的有十幾家,安危不可預料。你還打算為誰守節呢?希望你聽從我的勸告,不要再說什麼了!”

蘇武說:“我蘇武父子無功勞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來的,官職升到列将,爵位封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親近之臣,常常願意為朝廷犧牲一切。而今得到犧牲自己以效忠國家的機會,即使受到斧钺和湯镬這樣的極刑,我也心甘情願。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兒子效忠父親,兒子為父親而死,沒有什麼可恨,希望你不要再說了!”

李陵與蘇武共飲了幾天,又說:“你一定要聽從我的話。”蘇武說:“我料定自己已經是死去的人了!單于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麼就請結束今天的歡樂,讓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見蘇武對朝廷如此真誠,慨然長歎道:“啊,義士!我李陵與衛律的罪惡,上能達天!”說着眼淚直流,浸濕了衣襟,告别蘇武而去。李陵不好意思親自送禮物給蘇武,讓他的妻子賜給蘇武幾十頭牛羊。

後來李陵又到北海,對蘇武說:“邊界上抓住了雲中郡的一個俘虜,說太守以下的官吏百姓都穿白的喪服,說是皇上死了。”蘇武聽到這個消息,面向南放聲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達幾月之久。

漢昭帝登位,幾年後,匈奴和漢達成和議。漢廷尋求蘇武等人,匈奴撒謊說蘇武已死。後來漢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請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見到了漢使,原原本本地述說了幾年來在匈奴的情況。告訴漢使者要他對單于說:“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獵,射得一隻大雁,腳上系着帛書,上面說蘇武等人在北海。”漢使者萬分高興,按照常惠所教的話去責問單于。單于看着身邊的人十分驚訝,向漢使懷有歉意的說:“蘇武等人的确還活着。”于是李陵安排酒筵向蘇武祝賀,說:“今天你還歸,在匈奴中揚名,在漢皇族中功績顯赫。即使古代史書所記載的事迹,圖畫所繪的人物,怎能超過你!我李陵雖然無能和膽怯,假如漢廷姑且寬恕我的罪過,不殺我的老母,使我能實現在奇恥大辱下積蓄已久的志願,這就同曹沫在柯邑訂盟可能差不多,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記的!逮捕殺戮我的全家,成為我的奇恥大辱,我還再顧念什麼呢?算了吧,讓你了解我的心罷了!我已成異國之人,這一别就永遠隔絕了!”李陵起舞,唱道:“走過萬裡行程啊穿過了沙漠,為君王帶兵啊奮戰匈奴。歸路斷絕啊刀箭毀壞,兵士們全部死亡啊我的名聲已敗壞。老母已死,雖想報恩何處歸!”李陵淚下縱橫,于是同蘇武永别。單于召集蘇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經投降和死亡的人之外,總共跟随蘇武回來的有九人。

蘇武于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春回到長安。昭帝下令叫蘇武帶一份祭品去拜谒武帝的陵墓和祠廟。任命蘇武做典屬國,俸祿中二千石;賜錢二百萬,官田二頃,住宅一處。常惠、徐聖、趙終根都任命為皇帝的侍衛官,賜給絲綢各二百匹。其餘六人,年紀大了,回家,賜錢每人十萬,終身免除徭役。常惠後來做到右将軍,封為列侯,他自己也有傳記。蘇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當初壯年出使,等到回來,胡須頭發全都白了。

蘇武歸漢第二年,上官桀、子安與桑弘羊及燕王、蓋主謀反,蘇武的兒子蘇元因參與上官安的陰謀,而被處死。起初,上官桀、上官安與大将軍霍光争權,上官桀父子屢次把霍光的過失記下交給燕王,使燕王上書給皇帝,告發霍光。又說蘇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到漢廷後,隻做典屬國。而大将軍屬下的長史官并無功勞,卻被提升為搜粟都尉,霍光專權放肆。等到燕王等人謀反,被殺,追查處治同謀的人,蘇武一向與上官桀、桑弘羊有舊交,燕王又因蘇武功高而官小數次上書,替他抱不平,他的兒子又參與了謀反,主管刑獄的官員上書請求逮捕蘇武。霍光把刑獄官的奏章擱置起來,隻免去了蘇武的官職。

過了幾年,昭帝死了。蘇武以從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參與了謀立的計劃,賜封爵位關内侯,食邑三百戶。過了很久,衛将軍張安世推薦說蘇武通達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遺言曾講到蘇武的這兩點長處。宣帝召來蘇武在宦者令的衙門聽候宣召。多次進見,又做了右曹典屬國。因蘇武是節操顯著的老臣,隻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兩日入朝,尊稱他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優寵他。蘇武把所得的賞賜,全部施送給弟弟蘇賢和過去的鄰裡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點财物。皇後的父親平恩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和樂昌侯、車騎将軍韓增、丞相魏相、禦史大夫邴吉,都很敬重蘇武。

蘇武年老了,他的兒子以前被處死,皇帝憐憫他。問左右的人:“蘇武在匈奴很久,有兒子嗎?”蘇武通過平恩侯向宣帝陳述:“以前在匈奴發配時,娶的匈奴婦人正好生了一個兒子,名字叫蘇通國,有消息傳來,想通過漢使者送去金銀、絲綢,把男孩贖回來。”皇帝答應了。後來通過随漢使者回到了漢朝,皇帝讓他做了郎官。又讓蘇武弟弟的兒子做了右曹。

蘇武活到八十多歲,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病亡

榮耀

甘露三年(前51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往昔輔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畫十一名功臣圖像于麒麟閣以示紀念和表揚,後世往往将他們和雲台二十八将,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并提,有“功成畫麟閣”“誰家麟閣上”等詩句流傳,以為人臣榮耀之最。十一人中霍光為第一,尊稱為“大司馬、大将軍、博陸侯,姓霍氏”。其次為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德、梁丘賀、蕭望之、蘇武共十一人。

人物精神

《蘇武牧羊》贊揚了蘇武面對威逼利誘忠心耿耿,不畏強權,忠貞不屈,不向挫折屈服低頭的精神。

相關詩詞

漢無名氏——《别詩》

《别詩》相傳為蘇武和李陵相贈答的五言詩,但據考證不是,真正作者已不可考,産生時期大緻都在東漢末年。這些詩大都寫朋友、夫婦、兄弟之間的離别,故總題為《别詩》。

(一)

骨肉緣枝葉,結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

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

昔為鴛與鴦,今為參與商。

昔者長相近,邈若胡與秦。

惟念當離别,恩情日以新。

鹿鳴思野草,可以喻嘉賓。

我有一罇酒,欲以贈遠人。

願子留斟酌,叙此平生親。

(二)

黃鹄一遠别,千裡顧徘徊。

胡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何況雙飛龍,羽翼臨當乖。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懷。

請為遊子吟,泠泠一何悲。

絲竹厲清聲,慷慨有餘哀。

長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

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歸。

俯仰内傷心,淚下不可揮。

願為雙黃鹄,送子俱遠飛。

(三)

燭燭晨明月,馥馥秋蘭芳。

芳馨良夜發,随風聞我堂。

征夫懷遠路,遊子戀故鄉。

寒冬十二月,晨起踐嚴霜。

俯觀江漢流,仰視浮雲翔。

良友遠别離,各在天一方。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長。

嘉會難再遇,歡樂殊未央。

願君崇令德,随時愛景光。

(四)

良時不再至,離别在須臾。

屏營衢路側,執手野踯蹰。

仰視浮雲馳,奄忽互相逾。

風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長當從此别,且複立斯須。

欲因晨風發,送子以賤軀。

(五)

嘉會難再遇,三載為千秋。

臨河濯長纓,念子帳悠悠。

遠望悲風至,對酒不能酬。

行人懷往路,何以慰我愁。

獨有盈觞酒,與子結綢缪。

(六)

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

徘徊蹊路側,悢悢不得辭。

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時。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為期。

(七)《留别妻》

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

征夫懷遠路,起視夜何其。

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

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

握手一長歎,淚為生别滋。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

生當複來歸,死當長相思。

文學作品

蘇武牧羊記

抄本《蘇武牧羊記》,全劇25出。《牧羊記》是一出曆史故事劇。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押,拒不投降,被放逐到北海牧羊。19年的牧羊生活,蘇武吞氈齧雪、曆盡艱辛。匈奴單于曾令蘇武的好友、降将李陵前去探望,動之以情;又派“姑娘”誘之以色。但蘇武正氣凜然,李陵羞愧而回,“姑娘”自刎身亡。後來,漢皇見到大雁帶回蘇武的血書,派兵擊敗匈奴,蘇武得以榮歸。戲劇情節較曆史記載有所增删。《漢書·蘇武傳》所載,漢朝使者為了要求匈奴單于釋放蘇武,才編造了漢武帝在上林射雁得見帛書的故事。

作品歌頌蘇武的愛國思想和民族氣節。《勸降》、《逼降》表現他拒絕敵人的威逼利誘,義正辭嚴,不可侵犯。《吃雪》、《牧羊》描寫他在冰天雪地中茹苦含辛、不屈不撓的意志。《望鄉》、《告雁》抒發他思君念母的深情。劇中寫了衛律、李陵兩個降臣,其思想、品格卻不一樣。衛律貪圖富貴、降順匈奴,他的貪婪無恥、陰險狡詐受到嘲諷和鞭撻。李陵由于孤軍無援,兵敗被俘。作者對他的投降有所批判,又較細緻地描寫了他内心的矛盾和痛苦,表現了一定程度的同情。劇中有些場次寫得簡練生動;曲詞古樸可喜,并能通過景物描寫烘托氣氛,抒發人物感情。

《留别妻》注:這個中國曆史上以剛烈節義著稱的男人,在出使臨行前,并不覺得這是一件日後會讓他光照千秋的事情,而自比“征夫”,受君王命令,而不得不離開自己深愛的妻子。他沒有那奉王命出征的趾高氣揚,沒有那對出使兇險前途未蔔的忐忑不安,他有的隻是用自己的平和與堅定安慰妻子,他将自己對妻子的深情愛意一展無疑,就好像推開那窗子,看到了“天淡夜涼月光滿地”的惆怅。這與他後來面對匈奴威逼誘降時的昂然剛烈、誓死不屈判若兩人。蘇武奉命出使匈奴,不料竟被匈奴單于以威力逼他投降,蘇武不肯屈服。結果蘇武被放逐在酷寒的北海邊牧羊,曆盡磨難。在19後終于回國,終于履行了自己對妻子“生當複來歸”的諾言。可惜回來得太晚,妻子以為他早已經死了,已經改嫁。因為匈奴怕漢庭要蘇武回國,騙說蘇武早死了。雖然結局不圓滿,但讀這首詩可以知道中郎将蘇武是個有血有肉的重感情的男人,是如此熱愛自己的妻子。還可以知道那時軍人的偉大,如此熱愛自己的國家,為國家人民而舍棄自己的兒女情長。更能知道蘇武牧羊的偉大。

蘇武,離開中原的土地,深入邊遠的匈奴。他這一走,竟有着“壯士一去兮不複還”的悲戚,在茫茫白雪中,他是怎麼度過一個又一個冰冷的夜晚?那裡的北海,有着與大漢土地不一樣的景色,白雲和流雪将天空染成最純淨的白。這種白色,如同蘇武的心一樣,澄澈後的寂寞,無聲的寂寞。

“生當複來歸,死當長相思”。誰說刻骨銘心的愛情需要有海枯石爛的傳奇呢?并不是每個女人都可以像楊玉環一樣,擁有人生中最後也是最驚豔的十年。但是蘇武的妻子得到的卻是有如磐石般巋然的誓言,這個女人在中原的這裡,等待了歲月白了頭,仍沒有結果。紅顔彈指老,刹那芳華。

那封大雁帶來的血書,讓鬓雙白的蘇武回到了自己日思夜夢十九年的家,但是,事過境遷,物是人非,他已經一無所有。悲戚與孤獨,如同潮水,向他襲來。

蘇武的誓言,也就永遠地湮沒在了流光中。

無非一杯濁酒,就可以濕透人的前世今生。

無非一句淡淡的話語,就可以化解牢固的心結。

無非一次堅然的勇敢,就可以塑造偉岸的英雄。

樂曲

二胡協奏,彭修文作曲,取材于《蘇武牧羊》和《蘇武思君》,表現了蘇武堅貞勇敢的形象及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操。

不屈的蘇武:二胡協奏曲,公元100年,蘇武奉漢武帝之命出使匈奴被扣,堅貞不屈,被放逐到冰天雪地的北海牧羊,十九年後回國。彭修文根據這一感人的曆史故事,以漢族民歌《蘇武牧羊》和琴歌《蘇武思君》為音樂素材寫成此曲。

全曲包括三個樂章:

①“風雪孤忠”。樂隊的主題源于琴歌,深沉悲壯;二胡的主題則取自民歌,激憤堅定。兩個主題的交替發展,刻劃了蘇武在風雪中昂然挺立的形象,但最後漸慢漸弱的旋律卻有些迷茫。

②“思漢懷鄉”;在樂隊造成的空曠凄涼的背景上,二胡奏出琴歌主題,遲緩凝重,流露出蘇武欲歸而不得的痛苦。清澈的笛聲,表達了蘇武對祖國的思念;樂隊奏出的民歌主題,表達了蘇武對回到祖國的必勝信念。最後,在揚琴與低音大鑼的伴奏下,二胡在高八度音區上再現了琴歌主題,顯得清冷凄楚。

③“執節榮歸”:唢呐高奏,雄壯輝煌。二胡的旋律時而歡快跳躍,時而平靜舒展,尤其是華彩樂段以高難度技巧奏出的各個主題及其變奏的片斷,刻畫了蘇武回國時無限感慨的心情。最後,完整的民歌主題由新笛領奏發展到樂隊全奏,奏出了一曲高風亮節、萬古流傳的頌歌。

贊詩

朝代:唐作者:李白

蘇武在匈奴,十年持漢節。

白雁上林飛,空傳一書劄。

牧羊邊地苦,落日歸心絕。

渴飲月窟冰,饑餐天上雪。

東還沙塞遠,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淚成血。

漢節操

查阜西打譜瞿春泉編配柴志星演唱

《漢節操》(又名《蘇武思君》)原諧刊于一六零九年《太古遺音》琴譜,是一首著名的琴歌。樂曲抒展、壯烈、意趣生動且調性豐富(B宮、C宮、G宮),表現了漢代蘇武出使匈奴十九年,曆盡艱苦凜然不屈的崇高氣節。

《漢節操》歌詞蠻夷猾夏何多年,疾風勁草心懸懸。旌節持拳拳,忠徹天,心徹泉。成仁取義,衣帶勞镌。烽煙外,戍樓邊,心絕眼眸穿,夢魂飛繞孝武君前。頭斷膝不屈,九夏三冬節,嚴霜與烈日,此身挺然,若砥柱波中立,翠帳雲中出。此身雪裡,恰似青松長郁郁。執鐵披鋼,貞元卻守從吾義。氣存出沒,不慕浮雲富貴。指天為證,赤膽懸日月,拼取微軀,裹屍馬革。饑餐天雪,唯有氈毛共咽,饔飨缺,采山蕨,形容憔悴多凄切。匈奴訝有神仙訣。再遷海上,赤心愈烈。擡頭遙望天邊月,今古圓又缺,長使人成離别。秋風八月起胡西,淡煙衰草何離離!孤忠凜凜此身單,怯寒無衣,止宿居無廬。天地光昏,雲慘塵迷,傷悲。孤臣有淚歸無期,西風落雁空南飛。刺血封書,托那雁足因依,誰知漢臣诒虜方許歸。故山寂寞人成非,關事業人臣兮内所當為。洗腥膻,得歸旋,滿頭風雪白盈颠,持節還鄉十九年。眼望斷,黑河邊,孤忠兩字,俯仰無愧于蒼天。高風勁節,萬古流傳。高風勁節,萬古流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