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大廈

華僑大廈

酒店
華僑大廈是一家具有悠久曆史、承載了豐厚中華曆史文化的豪華五星級酒店。建國伊始,作為接待海内外華人華僑以及政要貴客為目的,由周恩來總理提議建造而成。陳毅元帥親筆提書“華僑大廈”四個字,至今懸挂酒店正堂。作為建國十周年北京十大建築之一,華僑大廈肩負着重要曆史使命,曆經數十載,見證着偉大祖國的不斷昌盛與富強,見證着海外僑胞投身祖國懷抱的拳拳赤子情。五星級酒店品質服務,多國元首下榻、奧運會指定接待酒店等,為華僑大廈争得了一份又一份美譽。經過不斷裝修改造,曆史的傳承與現代的時尚巧妙融為一體,華僑大廈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着無限奢華魅力。[1]
  • 中文名:華僑大廈
  • 外文名:Prime Hotel
  • 别名:
  • 開放時間:暫無
  • 所在地:北京
  •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王府井大街2号
  • 類别:酒店

簡介

北京華僑大廈位于王府井大街北端,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信步即可到達王府井步行街、故宮、天安門、景山公園、北海公園、什刹海、南鑼鼓巷等著名旅遊景點。酒店緊鄰中國美術館、首都劇場、民航總局、鋼鐵協會、外交部,東方廣場、豐聯廣場、國貿等商圈近在咫尺。周邊多條地鐵及公交路線圍繞,有公交路線直達鳥巢、水立方、798藝術區,交通極其便利。北京華僑大廈2010年投巨資全新打造各類客房,讓您感到耳目一新。酒店融現代與古典幽雅于一體,設計精巧、風格迥異,房間内布置高貴典雅。這裡擁有現代化的服務設施以及無微不至的體貼服務,讓您倍感溫馨舒适。

發展曆史

曆史變遷

北京華僑大廈,在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倡議下建成,因此得名。周恩來在解放初期就向海外僑胞承諾,要在北京為僑胞建個家。20世紀50年代末建成的北京華僑大廈曾是20世紀50年代“北京十大建築”之一。

華僑大廈的存廢,曾引起很大争議。舊華僑大廈建成後迎來的第一批客人,是全國各地來北京參加國慶十周年慶典的僑胞。如今名稱猶存,實物難尋。在建國十大建築中,它規模最小。而在财大氣粗的世紀金源集團的介入下,建成後的華僑大廈,三個大屋頂參差着,在如此衆多的新建築中,卻難以給人深刻印象。它的意義,也許更多在于對曆史的重新改造。

1988年,舊華僑大廈被拆除重建,新建成的華僑大廈,由芬蘭波利瑪卡公司和北京市建築設計院聯合設計,與中國鐵道總公司聯合重建。1992年重新開業,2003年又重新裝修。目前是商務型五星級酒店。建築結構專家胡世德認為,當時由于投資有限,原來的華僑大廈建築面積13343平方米,新華僑大廈建築面積42000平方米,是原來的3倍,主體結構采用了現澆框架支撐,客房非常寬敞明亮,變身為充滿現代味道的五星級酒店。在建設過程中,也采用了新方法——原來的磚混結構,改成了混凝土結構,采用現代化、機械化施工方法。

現今新貌

新的北京華僑大廈,坐落于北京市中心的王府井大街上,天安門、故宮、景山、北海近在咫尺,與美術館、首都劇場、民航總局為鄰,交通便利。

在裝修後,華僑大廈整體硬件設施步入京城一流行列。衛生間新增單獨淋浴間,國際流行的黑色理石更顯豪華高貴。輕軟高級鵝絨被使睡眠變成一種享受,房間内還設有保險箱、電熱水壺、免費礦泉水、迷你超市及豐富的電視節目。改造後的大堂富麗堂皇,高貴典雅,極具現代風格。15米高的落地玻璃,使大堂格外明亮透徹,大堂頂部藍天白雲設計自然協調。咖啡廳自助餐更是物超所值。十層皇都會為酒店的行政樓層,有“店中之店”的美稱,它以超一流的專用設施和個性化服務為客人辦理進離店手續,提供貴族酒店的私人貼身管家式的服務。多功能廳、宴會廳及會議室是舉行學術研讨、商務會議、私人宴請以及國際大型活動的場所,尤其是多功能廳能容納300位賓客,更可用活動牆分成三個宴會廳,可提供無線上網及視頻會議設施。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