窅娘

窅娘

南唐後主李煜嫔妃
窅娘(yǎoniáng)是南唐後主李煜嫔妃。她本為采蓮女,十六歲被選入宮。據說是混血兒,所以眼睛和中原人不太一樣,故名“窅(yǎo)娘”。窅(yǎo)娘出身貧寒,她善舞,用裹足取悅後主,後主對其甚是欣賞,南唐唐鎬曾寫一對聯贊窅娘舞“蓮中花更好,雲裡月長新”,隻是很快南唐滅亡了。
    本名: 别名: 字: 号: 所處時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中文名:窅娘 拼音:yǎo niáng 朝代:南唐 身份:南唐後主李煜嫔妃

曆史人物窅娘

曆程

用白帛裹足,身輕如燕,創金蓮舞。進南唐宮,李煜便單獨召見,看她跳采蓮舞,見其雙目深凹而顧盼有情,便為取名“窅[yǎo]娘”。窅娘善跳金蓮舞,據說她跳舞時好像蓮花淩波,俯仰搖曳之态優美動人,最有意思的是她用白帛裹足,把兩隻腳都纏的很小,跳舞時就在一朵蓮花形狀的舞台上,因此很受李煜的寵愛。所以後來宋朝以及後面幾朝的婦人均以裹足為美。

李後主與窅娘

在李煜一生的女人中,首先就要講到窅[yǎo]娘。一個充滿情感的詞人,對于周圍的事事物物,都有一種異于常人的執着與愛戀,對于異性更有着一種獨到的欣賞能力。

一般男人欣賞女人,依次有四個重要部位,即:眼睛、頭發,身段和足部。眼睛的美态自然也包括了面部五官的搭配,頭發的美态想必連帶着發型及飾物,身段的美态範圍更為廣泛,包括豐乳、皓腕、纖腰、曲臀、膚色,特别是足部的欣賞,除了有形的美腿和纖腳之外,還必須充分發揮聯想,它所象征的一些隐而不顯的特殊意義,隻有充滿靈性與感性的人,才可能想像得到。

窅娘就是以一雙小腳,細嫩挑巧,擅長《霓裳羽衣曲》而得到李後主的寵幸的。對窅娘善舞,後人有宮城一首詠歎:

紅羅疊間白羅層,檐角河光一曲澄;

碧落今宵難得巧,淩波妙舞月新升。

詩歌

窅[yǎo]娘當時為了使足部更美,常常用錦帛纏裹雙腳,屈作新月形狀。女子纏足的風氣是從五代開始的,窅[yǎo]娘不是女子纏足的第一人,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南唐的宮廷生活為當時一般人所豔羨,而窅娘又是一個絕色的美人兒,對婦女的纏足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于是大宋之後,名媛閨秀争相仿效,逐漸遍及全國各地,愈纏愈小,都以「三寸金蓮」為婦女的美态标準.以至于一直流傳到民國初年才徹底廢除。對于中華民族的健康與習性影響至深且巨。有詩說:

一彎新月上蓮花,妙舞輕盈散绮霞;

亡國君王新設計,足纏天下女兒家。

評價

婦女纏足到後來日益變本加厲,不斷地在「小巧」上下功夫,小到根本無法站立,反而成為美的極緻。《笠翁筆記》中曾提到明代有一位姓周的宰相,以千金購一麗人,名為「抱小姐」,她的腳小到寸步難移,每次行走都必須别人抱着走。李笠翁于是大發議論:「選足一事,如但求窄小,則可一目了然,倘若由粗以及精,盡美而思善,使腳小而不受小腳之累,兼收腳小之用,則又比手更難,皆不可求而可遇也。

因腳小而難行,動必扶牆靠壁,此累之在己者也。因腳小而緻穢,此累之在人者也,其用維何?瘦欲無形,越看越生憐惜,此用之在日者也;柔若無骨,愈親愈耐撫摸,此用之在夜者也。」

李笠翁的觀點仍不脫欣賞的範圍,事實上纏足之風,自宋代風行以後,頓使我國婦女變成嬌弱伶仃的模樣,一個動辄扶牆靠壁的母親,如何能夠教養出英武剽悍,鬥志昂揚的兒女。

影響

纏足自窅[yǎo]娘算起,整整流行了千年,如今雖然已經徹底根除,然而今日的芭蕾舞,仍是仿效窅[yǎo]娘當日的婀娜淩去姿态,而婦女高跟鞋無論從哪個方面講都與纏足相同,真是但求婷婷玉立,挺胸凸臀,款擺柳腰,婀娜多姿,管它傷筋動骨,摧殘肢體。

有年元宵,在皇宮正殿中李後主用黃金鑿成一座蓮花,繞以珍寶璎珞,光輝奪目。那蓮花的中心,又生出一朵品色瑞蓮來,細樂聲中窅娘在上面翩然起舞,李後主與小周後并肩欣賞。事實上在李後主的心中窅[yǎo]娘也不過比較特殊的歌伎而已,真正令李後主傾心相愛的還是大小周後。

古風歌曲《窅娘》

曲:禦蕭寒

唱:清弄

和聲編寫:清弄

詞:沐玄

文案:沐玄

說起舞蹈,繞不過兩個奇女子。一個是趙飛燕,一個是窅娘。

她出身貧寒,十六歲入宮,因身懷混血,故名“窅娘”。

她白帛裹足,身輕如燕,創金蓮舞。舞時如蓮花淩波,蹁跹搖曳,俯仰之間,美态動人。

影視形象

1986年新加坡電視劇《絕代雙雄》,袁玉英飾窅娘;

1996年台灣電視劇《情劍山河》,鄧美芳飾窅娘;

2005年合拍電視劇《問君能有幾多愁》,劉真飾窅娘。

上一篇:程世濤

下一篇:單寒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