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

伊斯蘭教先知
穆罕默德(阿拉伯語:محمّد‎,拉丁語:Muḥammad;約570年-632年6月8日),全名穆罕默德·本·阿蔔杜拉·本·阿蔔杜勒·穆塔利·本·哈希姆(Abu al-Qasim Muhammad Ibn Abd Allah Ibn Abd al-Muttalib Ibn Hashim 含意為:受到善良人們高度贊揚的真主的使者和先知)。政治家、宗教領袖,穆斯林認可的伊斯蘭先知,廣大穆斯林認為他是安拉派遣人類的最後一位使者。伊斯蘭教教徒之間俗稱“穆聖”。其先祖曾掌管麥加克爾白祭祀、召集古萊什部落議事會議等權力。從其曾祖父後家境開始衰落。父親阿蔔杜拉在他出生前殁于經商途中。6歲時母親阿米娜病故,由祖父阿蔔杜勒·穆塔裡布撫育。8歲時祖父去世,由伯父艾布·塔利蔔收養。因伯父多子女,家境貧寒,童年失學,替人放牧。12歲起,跟随伯父參加商隊到叙利亞、巴勒斯坦等地經商,并接觸和了解到基督教和猶太教的情況。享年63歲,葬于麥地那。
    本名: 别名:穆罕默德·本·阿蔔杜拉·本·阿蔔杜勒-穆塔利蔔·本·哈希姆 字: 号: 所處時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麥加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統一阿拉伯半島 中文名:穆罕默德 英文名:محمد بن عبد الله بن عبد المطلب بن هاشم بن عبد مناف 外文名:Muhammad 籍貫:麥加 性别:男 民族:阿拉伯人 國籍:阿拉伯 出生年月:公元570年 去世年月:公元632年6月8日 逝世地:麥地那 信仰:伊斯蘭教

傳教活動

麥加時期(610~622)

穆罕默德傳播伊斯蘭教義,以認主獨一的信仰反對多神信仰和偶像崇拜。起初以秘密的方式在近親密友中進行傳教活動,最早信教的是妻子赫蒂徹、堂弟阿裡、釋奴栽德和密友艾布·伯克爾,接着信教的有奧斯曼、祖拜爾、賽爾德、泰勒哈、阿蔔杜·拉赫曼、艾爾蓋姆等少數古萊什上層人物。’後來擴大到受古萊什商人貴族迫害的哈希姆家族、奴隸及社會下層。612年,穆罕默德宣稱安拉默示他:“你公開宣傳你的使命吧!你當鄙棄崇拜偶像的人。

”從此,他開始向麥加居民公開傳教。他号召人們從愚昧和迷途中解脫出來,放棄對多神及偶像的膜拜,歸信宇宙萬物的唯一主宰安拉;向人們描述末日審判的情景,火獄的恐怖和天園的幸福,凡歸信伊斯蘭教而行善者将進入永恒的天園,不信而作惡者将堕入永恒的火獄,告誡人們止惡揚善。他主張凡穆斯林,不分貧富貴賤,皆為兄弟,應停止部落氏族之間的相互争鬥和仇殺。還提出限制高利貸、赈濟貧困者、善待孤兒和優待、釋放奴隸等主張,受到麥加下層群衆的擁護,許多貧民和奴隸歸依了伊斯蘭教。

穆罕默德的傳教活動,從一開始就受到以艾布·蘇富揚和艾布·哲赫勒為首的麥加大富商和多神信徒的強烈反對和敵視,攻擊穆罕默德為“古萊什祖宗信仰的叛逆”,視伊斯蘭教為“異端邪說”。他們害怕伊斯蘭教的發展會徹底動搖古萊什多神信仰的傳統,使麥加失去多神宗教中心的地位,威脅麥加商業貴族的特權,使之失去每年從克爾白神廟祭祀中所取得的經濟利益,便采取各種殘酷手段迫害、折磨信仰伊斯蘭教的平民和奴隸,并諷刺、謾罵、威脅穆罕默德。

後又實行經濟制裁,對信教的奴隸施行暴力,企圖迫使穆罕默德放棄傳教。面對麥加貴族的迫害,穆罕默德除與他們進行針鋒相對的鬥争外,為保護信士的安全,于614~615年,毅然決定讓一部分穆斯林先後分兩批渡海遷往阿比西尼亞(今埃塞俄比亞)暫求保護。617年,歐麥爾、哈姆紮等重要人物信奉伊斯蘭教後,一度增強了穆斯林的力量。但也因此遭到麥加貴族更加強烈的反對和迫害,誘迫哈希姆族長艾布·塔利蔔解除對穆罕默德的庇護,遭到拒絕。

後艾布·哲赫勒又組織全部落聯合抵制,斷絕與哈希姆和穆塔裡布兩家族的商業往來和通婚。620年,穆罕默德的妻子赫蒂徹和伯父艾布·塔利蔔相繼去世,他的傳教活動失去有力支持,處于更加困難的境遇,伊斯蘭教史稱“悲痛之年”。麥加貴族趁機加緊迫害,哈希姆族新任族長艾布·萊海布撤銷對穆罕默德的保護,他被迫到麥加附近的塔伊夫城查訪傳教,謀求建立新的傳教基地。但由于當地部落首領的排斥,不久便被迫返回麥加。

620年夏初正值朝觐季節,穆罕默德同來自各地的阿拉伯人廣泛接觸,宣傳伊斯蘭教義,尋求新的傳教根據地。有6名葉斯裡布(即麥地那)的海茲拉吉族人聆聽了穆罕默德的宣教後,認為穆罕默德就是《聖經》中所“預示的先知”,表示信仰伊斯蘭教。621年,葉斯裡布的12人再次抵達麥加,同穆罕默德在麥加附近的阿蓋白進行會談,訂立第一次協定,邀請穆罕默德到葉斯裡布作為仲裁者調解部落之間糾紛,并表示海茲拉吉和奧斯族願歸信伊斯蘭教,穆罕默德遂派穆蘇阿布和阿蔔杜拉·本·歐姆随同前往傳教。

622年6月,葉斯裡布派出75人組成的代表團來到麥加,同穆罕默德在阿蓋白舉行了會談,訂立第二次協定。他們重申奉穆罕默德為先知,保證為傳教事業而戰,發誓服從和保衛他,并正式邀穆罕默德及穆斯林遷徙到葉斯裡布去。穆罕默德欣然接受了邀請。穆罕默德經過充分的準備和部署,趁麥加反對派疏于防範之機,組織約200多名穆斯林,分期分批秘密地由麥加遷徙到葉斯裡布,受到當地支持者的厚待。麥加貴族發覺穆斯林遷徙後,遂策劃謀殺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聞訊後便同艾布·伯克爾避開敵人的防範,星夜抄小路離開麥加,并在敵人的搜捕追擊下,經長途跋涉,終于622年9月24日安全到達葉斯裡布。史學家稱這一事件為“希吉來”(即遷徙)。葉斯裡布遂即改名為“麥地那·奈比”(即先知之城)。“希吉來”标志麥加時期的終結和麥地那時期的開始,使伊斯蘭教從宣傳教義階段過渡到組建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的階段,這是穆罕默德一生和伊斯蘭教的重大曆史轉折點。

麥地那時期(622~632)

遷徙麥地那後,伊斯蘭教進入新的曆史發展階段。在這個時期穆罕默德進行了一系列宗教改革和社會改革,建立了宗教和社會各項制度,既完成了創傳伊斯蘭教的曆史使命;又以麥地那為中心,統一了阿拉伯半島,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教國家政權。穆罕默德首先以伊斯蘭教作為維護穆斯林團結統一和鞏固麥地那基地的精神武器。他創建庫巴清真寺和麥地那先知清真寺,親率穆斯林禮拜并進行宣教。還派出門弟子到各部落傳教,麥地那幾個阿拉伯部落歸信伊斯蘭教,其氏族酋長也承認穆罕默德的先知地位。

為增強穆斯林内部的團結,他号召穆斯林“服從安拉和使者”,告誡遷士和輔士要打破傳統的血緣關系和狹隘的氏族部落界限,共同遵奉“安拉之道”,凡穆斯林互相結為兄弟,團結互助,不得互相攻擊。為壯大穆斯林隊伍的力量,他又提出了一些,社會改革的主張,以吸引更多的支持者,緩和社會矛盾。他譴責高利貸者,禁止高利貸盤剝和秤量不公;提倡樂善好施,赈濟貧弱孤寡,主張寬待奴隸,鼓勵釋奴,允許奴隸贖身;禁止血親複仇,消除部落戰争和相互仇殺;孝敬父母,善待和保護孤兒,禁止殺嬰和活埋女嬰等,得到廣大下層穆斯林的擁護。

為求得一個穩定發展的環境,穆罕默德對猶太人實行了聯合妥協的政策,采用猶太教的一些儀式和禮俗,如把穆斯林的禮拜朝向定為猶太教的聖地耶路撒冷,奉行中午的禮拜和“阿舒拉”齋戒;稱猶太人為有“經典”的人,尊重其宗教信仰等,在一定時期内緩和了同猶太人的矛盾。

穆罕默德調整了同各方面的關系,鞏固了在麥地那的地位後,便開始建立國家政權。穆罕默德制定了各部落共同遵守的《麥地那憲章》,其主要宗旨在于團結包括猶太人在内的各部落人民,制止内部仇殺,互相尊重宗教信仰,保障私人的财産和人身安全,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當一方受到侵略另一方應予支援,一切争端由先知最後裁判,共同抵禦麥加古萊什人對麥地那的攻擊。

622年底,穆罕默德以伊斯蘭教的共同信仰為紐帶,以遷士和輔士為中堅,創建伊斯蘭宗教公社——“烏瑪”(即民族、國家)。穆罕默德集政、教大權于一身,成為最高的宗教領袖和行政兼軍事長官;最高的立法者和最高的裁判官。艾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阿裡等輔佐穆罕默德掌握政、教、軍大權。并由著名的門弟子10馀人組成舒拉會議(即民主協商會議),作為參議咨詢機構,協助穆罕默德商定重大問題。烏瑪的建立,為穆罕默德的宗教革命和社會變革的成功,提供了組織保證。

穆罕默德在麥地那完成了伊斯蘭教教義、制度體系的創建。他遵循安拉的“啟示”,确立了以信奉獨一的安拉為核心的六大信仰綱領;規定了穆斯林必須履行的五項天命功課,規範了拜功的種類、時間和儀則,齋戒的月份和禁忌,訂立了天課制度和朝觐制度;制定了淨儀、飲食禁忌和禁止酗酒、賭博的教規。根據麥地那國家政治、經濟、軍事發展的需要,作出了有關民事、刑事、商事、軍事等方面的法律規定,并實施了一系列立法改革。

在婚姻家庭制度上,确立了男女雙方自願選擇的原則;禁止血親和近親結婚;确立一夫一妻制的家庭,限制一夫多妻制;保留女子離婚的主動權,限制男子的休妻權;允許寡婦守限期滿可以改嫁,廢除寡婦的内嫁制等。在财産繼承制度上,改革蒙昧時期的僅父系男性有繼承權,确立了婦女也享有财産繼承權。在商事活動中,規定禁止利息,反對高利貸盤剝,并規定了一系列商事交易的準則和道德規範。制定了刑事犯罪的刑律。

在軍事上,确定了吉哈德(即聖戰)和戰利品分配等制度。并以止惡揚善及順從、忍耐、誠實、公正為核心,确立了穆斯林的行為規範和社會道德準則。624年2月17日(一說623年12月),穆罕默德以安拉的“意旨”為由,命令穆斯林将禮拜的朝向由原來面向耶路撒冷,改為面向麥加克爾白。禮拜的信号也由鳴鐘、吹号改為由穆安津宣禮。廢除正午禮拜和猶太人安息日齋戒儀式。它标志着穆斯林和猶太人的徹底決裂,表明穆罕默德征服宗教中心麥加的決心,伊斯蘭教作為獨立的宗教體系而存在和發展。

為了鞏固麥地那政權,進一步傳播伊斯蘭教,穆罕默德到麥地那後不久即組織了穆斯林武裝,在“為安拉之道而戰”的口号下,采取以攻為守的戰略策略,封鎖麥加至叙利亞的商道,用武力同麥加貴族相抗衡。624~627年,穆罕默德親自率軍同麥加多神教徒進行了白德爾之戰、吳侯德之戰、壕溝之戰三大戰役,除吳侯德之戰穆斯林失利外,其他兩次戰役均以少勝多取得重大勝利,不僅獲得了許多戰利品,而且打擊了麥加貴族的銳氣,從此轉守為攻,成為制服麥加貴族,進一步統一阿拉伯半島的軍事轉折點。

據史載,穆罕默德在麥地那時期曾先後發動65次征讨戰役,他親自出征27次。在同麥加貴族進行軍事鬥争的過程中,穆罕默德一方面加強同附近貝都因部落的聯系,擴大同盟軍,另一方面清除反對勢力的侵擾,先後從麥地那驅逐了猶太人的蓋尼戛爾和奈迪爾兩個部落,後來徹底消滅了在聯盟之戰中動搖的麥地那城最大的猶太集團古萊紮部落,從此麥地那人全部歸信伊斯蘭教,為征服麥加掃除了後顧之憂。

628年春,穆罕默德決定采取政治謀略向麥加貴族顯示穆斯林的軍事實力。他率領1400人,帶着獻祭的犧牲,以去麥加克爾白朝觐的名義,向麥加進軍。在到達距麥加9英裡的侯代比亞村時,受到麥加人的武裝阻擊,雙方經過數日談判,簽訂了《侯代比亞和約》。協議規定:穆斯林當年不做朝觐,次年朝觐時,麥加人退居郊外3日;雙方休戰10年;麥加人承認穆罕默德有權傳教和發展信徒;穆斯林有投奔麥加者,不用遣返;麥加人如投奔穆斯林方面,必須遣返,其他阿拉伯部落可以自由參加任何一方的聯盟。

條約的簽訂,标志着麥加貴族向穆斯林妥協,是穆罕默德同麥加貴族鬥争以來所獲得的重大勝利。此後,各地的貝都因人大批歸信伊斯蘭教,其中麥加反對派的重要人物哈立德和阿慕爾也信奉了伊斯蘭教。同時,穆罕默德還利用同麥加休戰的機會,向半島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宣傳伊斯蘭教,以擴大麥地那國家的政治影響。他派出使者,攜帶國書,分别訪問了拜占廷皇帝希拉克略、波斯皇帝科斯洛埃斯二世、埃及國王摩高基斯、埃塞俄比亞國王納加希和阿曼、巴林等阿拉伯部落的首領等,勸他們接受安拉的意旨,歸信伊斯蘭教。

630年1月,同穆罕默德結盟的一個部落受到古萊什人的襲擊到麥地那求援,穆罕默德以麥加人破壞《侯代比亞和約》為由,率領1萬多人的穆斯林大軍,兵臨麥加城下。麥加貴族見大兵壓境,迫于内外交困,隻得表示屈服。麥加貴族首領艾布·蘇富揚率代表團出城表示正式投降,宣布麥加首領和居民歸信伊斯蘭教,承認穆罕默德為先知。

穆罕默德進入麥加後,下令搗毀克爾白殿内的360尊偶像,保留黑石,并鄭重宣布:克爾白為穆斯林朝觐的場所和禮拜的朝向;克爾白四周作為禁地,禁止異教徒進入。穆罕默德寬恕了昔日的大多數敵人,除處死幾個罪大惡極的頑抗者外,其馀在信奉伊斯蘭教後皆被赦免,并允許保留麥加貴族管理克爾白獲得經濟利益的權利。不久穆罕默德在返回麥地那途中在侯奈因之戰中打敗了反抗的部落,攻占塔伊夫城。同年10月,穆罕默德派兵遠征叙利亞邊境的塔布克城,未遇敵軍。返回途中征服了幾個猶太教和基督教徒居住的綠洲。沿途阿拉伯各部落紛紛歸順。

克服麥加和遠征塔布克,是伊斯蘭教向整個阿拉伯半島發展的重要一步,影響極大。630~631年,阿拉伯半島的阿曼、巴林、也門、哈達拉毛、泰伊、哈木丹、肯特等地的貝都因部落,紛紛派代表團到麥地那觐見穆罕默德,宣布歸信伊斯蘭教,接受領導,繳納天課。一些基督教、猶太教地區的居民,也派代表同穆罕默德訂立了和約,有的則改信伊斯蘭教,史稱“代表團之年”。631年,穆罕默德向所有歸順的部落派出了宣教師,伊斯蘭教成為半島占統治地位的宗教。

632年春,穆罕默德率半島各地的10萬多穆斯林到麥加履行朝觐功課,這是他一生中最後一次的朝觐活動,故史稱“辭别朝觐”。在這次朝觐中,穆罕默德親自确立了朝觐的一系列儀典,成為以後穆斯林朝觐所應遵循的規範。在阿拉法特山盛大慶典上,穆罕默德以安拉的名義宣布伊斯蘭教的勝利:“今天,我已為你們成全你們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賜你們的恩典,我已選擇伊斯蘭作你們的宗教”(《古蘭經》5:3)。他還發表著名的辭朝演說,重申了伊斯蘭教的基本教義、禮儀制度和社會原則,強調了穆斯林的團結一緻。他說:“衆人呀!靜聽我的話,而且緊記在心。須知每個穆斯林都是其他任何穆斯林的兄弟,現在你們都是同胞。

”完成朝觐返回麥地那後,身染重病,委托艾布·伯克爾率衆禮拜和處理政務。632年6月8日與世長辭,終年63歲,葬于今“先知清真寺”内。穆罕默德以伊斯蘭教為思想旗幟,創建了阿拉伯民族統一的國家,他所發動的伊斯蘭革命,順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曆史趨勢,使阿拉伯民族從“蒙昧時代”跨入了“文明時代”,揭開了曆史的新篇章。伊斯蘭教向世界的廣泛傳播,對世界上信教的國家和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古蘭經》和穆罕默德的言行錄——聖訓,被世界穆斯林奉為經典,成為信仰、行教、立法和社會生活的準則。史學家稱頌穆罕默德為人類文明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宗教改革家。

家庭成員

父:阿蔔杜拉

母:阿米娜

配偶(聖妻):赫蒂徹、塞吾黛、阿伊沙、哈福賽、宰奈蔔、塞裡曼、貝爾熱(賜名朱韋爾熱)、齋乃甫、瑪利雅、哈比拜、莎菲娅、梅蒙娜,計十二位。

史載穆罕默德有4男4女。

4男是:

(1)戛西姆(Qasim),别号塔希爾(Tahir)。

(2)阿蔔杜拉('Abdullah),别号泰伊蔔(al-Tayyib)。以上二子為赫蒂徹所生,均在l~2歲時早逝。

(3)易蔔拉欣(Ibrahim),為瑪麗娅(Mariyyah)在穆罕默德60歲後所生,最受锺愛,也于632年1月2歲時夭亡。

(4)繼子哈萊(Halah),為赫蒂徹與其前夫所生,穆罕默德視如親生子。

穆罕默德的4個女兒均為赫蒂徹所生:

(1)長女栽娜蔔(Zainab,?~630),穆罕默德創傳伊斯蘭教之前将其許配給其姨表兄艾布·阿斯(Abu al-‘As),夫婦關系和睦。艾布·阿斯信基督教,後因與栽娜蔔信仰分歧,曾一度離婚,歸信伊斯蘭教後二人遂複婚,但未幾載娜蔔因流産重病亡故。生有1子名阿裡早亡,1女名烏瑪邁(Umamah),後為阿裡娶為繼室。

(2)次女魯卡娅(Ruqayyah,?~624),先嫁給穆罕默德叔父艾布·萊海蔔(Abu Lahab,?~624)之子烏特拜('Utbah),後嫁奧斯曼,并一同奉命第一批遷往阿比西尼亞(今埃塞俄比亞)。

(3)三女烏姆·庫勒蘇姆(Umm Kulthum,?~630),先嫁艾布·萊海蔔之子烏泰伊蔔('Utayb),被迫離婚并在其姊魯卡娅亡故後,由先知又将她繼配給奧斯曼。生有1子,名艾布·泰勒哈(Abu Talhah)。

(4)幼女法蒂瑪,同阿裡結婚後生哈桑和侯賽因,另有1女名栽娜蔔。

人物品行

以下是人們對《古蘭經》和《布哈裡聖訓》裡有關穆罕默德品行記載的一些質疑:

穆罕默德按照七世紀阿拉伯人的習俗與之前已有人提過親的阿伊莎訂婚時,當時穆罕默德五十二歲,阿伊莎九歲(布哈裡聖訓5:58:234;7:62:65及88)。

穆罕默德鼓勵男性穆斯林與女奴結婚,以便解決長久存在的女奴問題:“如果你們恐怕不能公平地待遇她們,那麼,你們隻可以各娶一妻,或以你們的女奴為滿足。這是更近于公平的。”

穆罕默德所處的時代是奴隸時代,他繼承了一些奴隸,有男有女,後來在他有生之年全部都一一被釋放。

穆罕默德就像其他真主在曆代派遣到各個民族的先知一樣是一個先知、使者、報喜者、警告者,每個民族都有一個引導者:“我隻派遣你為全人類的報喜者和警告者,但世人大半不知道。”

“穆罕默德”

伊斯蘭教最主要的教義是對真主的真誠的信仰,和超越部落分裂和對布道者的信奉的道德觀。伊斯蘭傳統認為穆罕默德是文盲,不會閱讀及書寫。他成長時,他曾經多次作為商隊的管理員,他的任務是保護商隊完好到達目的地和保護所有的商品完好。他生前所有的買賣都是公道的,所以他的買賣相當成功。

古蘭經是先知穆罕默德632年最後一次去麥加的路上口述記下來的。這說明古蘭經在穆罕默德生前即使還沒有寫到紙上,至少已經有一個固定的順序了。

而所有穆斯林均相信,穆聖去世後,《古蘭經》還沒有定本。艾蔔·伯克爾繼位的第二年,亞瑪瑪戰役,不少哈菲祖(能全部背頌《古蘭經》的聖門弟子)犧牲了。歐麥爾向艾蔔·伯克爾建議趕緊整理《古蘭經》,以免散佚。艾蔔·伯克爾便說:“使者沒有做過的事,我們怎麼能做呢?”但歐麥爾終于說服了他。他就使人去把宰德找來,對他說:“你是一個有才智的青年,我們對于你是毫不懷疑的;你還替使者記錄過啟示。請你把《古蘭經》搜集起來吧。”事後,艾蔔·伯克爾又邀請了武百耶、阿裡、奧斯曼三人來協助宰德。

他們四位都是替穆聖記錄啟示的,又都能背誦全部《古蘭經》,他們組織了一個《古蘭經》整理委員會(在那個時候,當然沒有此類名稱),經常開會整理他們以前所記錄的啟示,以背記的資料和記錄的資料,互相較對。

他們校到第九章《讨白章》第一二八節和一二九節的時候,隻有背記的資料,沒有記錄的資料,後來,費了很大的工夫,在艾蔔·胡宰默(Abu Khuzaima ibn 'Aus)的家裡找到了記錄的資料,他們才敢着筆。第三十三章《艾哈薩蔔章》的記錄資料,也是費了許多工夫,才由胡宰默的家裡找出來的。他們把全部《古蘭經》整理起來,交給艾蔔·伯克爾保管。他去世後,歸歐麥爾保管。歐麥爾去世後,歸他女兒聖妻哈福賽(Hafsa bint 'Umar)保管。

于回曆二十五年(公元645年—646年),利亞和伊拉克的穆斯林在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戰役中曾為《古蘭經》的讀法而發生争執,侯宰斐(Hudhaifa ibn al-Yamani)目擊這種情形,感覺不安,返回麥地那後,報告哈裡發奧斯曼,并且建議說:“在這個民族象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樣分裂之前,你趕快設法挽救吧。”奧斯曼就派人去對哈福賽說:“請你使人把《古蘭經》的資料送來給我們,讓我們抄錄幾部,然後送還你。”奧斯曼命宰德、伊本·左丕(Abdullah ibn Zubair)、賽義德(Sa'id ibn al-Asi)、阿蔔杜拉赫曼(Abdurrahman ibn al-Harith)等人寫了好幾部。

宰德是麥地那人,其馀的都是麥加的古萊氏人(Quraish),奧斯曼對他們說:“倘若你們為《古蘭經》的詞語而與宰德的意見不一緻,那麼,你們照古萊氏人的方言抄寫吧。因為《古蘭經》是依他們的方言而啟示的。”他們總共抄了七部,一部保存在麥地那,其馀的分寄麥加、大馬士革、也門、貝海賴尼、庫法、百索拉等地。奧斯曼下令把其它的抄本一概焚毀,他下令抄寫的《古蘭經》,稱為定本(al-Mushaf al-Imam),或奧斯曼(Mushaf'Uthman),通稱奧氏本(al-Mushaf al-Uthmani)。全世界通行的《古蘭經》,隻有這種定本。

在政治上先知穆罕默德建立了輝煌的阿拉伯帝國,他的繼承人将這個帝國擴張為一個從大西洋到印度河的大國。一些非穆斯林指責穆罕默德在建立這個帝國時使用的手段,他們認為有些做法按今天的标準來看是犯了戰争罪。但是穆斯林不這麼認為。

他死後數世紀中許多穆斯林獲得的創造經常被歸功于他的精神影響,尤其是武力。對他生活的研究在穆斯林世界導緻了一個專有的曆史科學(聖訓學)。

穆罕默德在曆史上最重要的作用當然是他作為伊斯蘭的先知。穆斯林相信先知穆罕默德明确地區分他作為先知的宗教模範和他的個人喜好嚴加區分。他将他的錯誤歸罪于自己,而将他的成就歸功于安拉。他一再堅持将古蘭經與他的言論和行為分開來對待。他一直反對别人将他看做神。穆罕默德去世後,弟子中有人十分激動,不能接受先知的離逝,此時,先知的大弟子兼好友艾蔔·伯克爾對其他弟子說,要讓那些愛戴穆罕默德的人知道,他确已離我們而去;而讓那些崇拜真主的人知道,真主是活着的,永遠不會死亡。

無論如何,穆罕默德在人類曆史上的影響力至今仍然十分巨大,在美國物理學家撰寫的《影響人類曆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綜合各類因素穆罕默德排在第一位。

人物影響

伊斯蘭最主要的教義是對造物主安拉的獨一信仰和超越部落歸屬而對穆斯林社群組織忠誠的道德觀。伊斯蘭曆史記錄中說穆罕默德沒有讀過書,但有些學者對此不相信。他的買賣相當成功。他成長時,曾經多次作為商隊管理者,前往中東各地,他的任務是保護商隊安全到達目的地并保護所有商品完好無損。

一些學者相信《古蘭經》在穆罕默德生前就已成書了。但另一些學者對這部書的文字進行分析後對此質疑。《古蘭經》說它的最後一段啟示是穆罕默德公元632年最後一次去麥加的路上口述記下來的。這說明它在穆罕默德生前并沒有寫到紙上,隻是有一個固定的順序罷了。

政治上穆罕默德建立了阿拉伯帝國,他的繼承人将這個帝國擴展為一個從大西洋到印度洋的大國。一些非穆斯林指責穆罕默德在建立這個帝國時使用的手段是犯了戰争罪,穆斯林強烈反對這個觀點。

他死後數世紀中穆斯林所獲得的創造應歸功于他的精神影響,尤其應歸功于他對知識的追求。對他生活實踐的研究導緻穆斯林産生了一個專有的曆史科學——《聖訓學》。

穆罕默德在曆史上最重要的影響當然是他作為伊斯蘭的先知所傳播的伊斯蘭正道。他本人據說非常分明地區分他作為先知的所做所為和他作為一個政治領袖的所做所為。他将他的錯誤歸罪于自己,而将他的成就歸功于安拉。他一再堅持将《古蘭經》與他的言論和行為(遜奈)分開來對待。他一直反對别人将他看做神。他死後,他的一個長年夥伴對等候在麥地那清真寺外的人說:“人們啊,不管誰曾崇拜過穆罕默德,他現在死了;不管誰崇拜過安拉,他卻永存。”

總而言之,穆罕默德建立了一個信徒數量龐大的宗教,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伊斯蘭國家,這個國家的繼承人,不論是統一的還是分離的,在曆史上和在今天都發揮着重要的影響。因此,認為穆罕默德是曆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并不為過。

穆罕默德的教導培育了一個具有動力文化的社會,這種文化給人類曆史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影響。其輻射力超越時空界線影響着全人類,影響着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社會的、經濟的、教育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它搖動了人類社會長期的和潛伏的狀态,使之走上了一條嶄新的光明進展的大道。它為人類打開了知識和信息的遠景,打破了人間的保守、僵化和孤立狀況并填充以調查、發現和研究的熱情。人在改變自己的狀況中變得更加自覺、積極和蓬勃向上。

穆罕默德也給人提供了一種生活目的以使人的努力導向于這個目标和目的的實現。這為人的更加努力提供了原動力。在他的鬥争中,沒有他能止息的安息地。它是一場沒有止境的鬥争,人類在社會創制和科學求識中的進取沒有止境。

以上這些都來源于《古蘭經》。這部号稱天啟經典是安拉為了指導人類而給穆罕默德的。無疑,它是一部指導性的經典,也是一本科學,但它不是一部全面的數學、曆史或地理書。作為指導性的經典,它給人類指明了生活的正道。遵循這一正道的人才能成功地達到目的。

人是社會型動物,因此必須生活在一個具有各種活動場所的社會中。在人的人生旅程中,所有這些工作場合都受到這部指導性經典的影響,否則他難以成功地達到目的。假若他的工作場合偏離了正道,它也會逐步影響其它領域并毀壞之。因此人在地球上的一切活動領域都受經典《古蘭經》的制約,這對他的最後勝利是至關重要的。除非人及其一切活動都受真啟經典的指導,否則一個領域内的腐敗很容易波及其它領域直到最後影響其整個生活。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方面是,因伊斯蘭教教徒聲稱《古蘭經》是一部天啟經典,其中的一丁點微不足道的線索或涉指都為人類打開了廣闊的知識領域。許多實例足以說明這個觀點下述《古蘭經》經文提醒人的低賤來源和造化:但非伊斯蘭教徒并不認同上述觀點,認為其有附會的嫌疑。

“是他用塵土造化你們,然後由一滴精液,然後用胚胎,然後他使你們出世成嬰兒,然後使你們衰老———你們當中有一些是夭折的———和讓你們能夠活到一個規定的期限,以便你們能夠領悟。”

對人類起源的這種涉指導緻了人類科學的發展,如生物學、生理學、遺傳學等等,并激勵着人們在這些知識領域進行研究。

同樣,下述涉指安拉的權威至上的經文引導人們研究宇宙學,并發展天文學、占星術、地理學、物理學、數學等,為了人類的科學文化帶來偉大的知識财富。

“他使日為光、使月為亮,并且規劃了她的盈虧階段,以便你們能夠知道年數和計算日月。安拉以真理造化這一切,他向有知識的人解釋種種啟示。的确,在晝夜變換中,和安拉在諸天與大地中所造化的萬物中,對于敬畏他的人确有種種迹象”。

我們在創造者章中還讀到:“難道你沒有看見安拉由天空降雨嗎:然後我以它産生各色果實。在山上有紅白各色的條紋,以及烏黑的岩石。在人類、野獸和家畜中,也是形形色色。在他(主)的仆人中隻有有學識的人才真正畏懼安拉”。這些經文鼓勵和激勵許多學科領域的研究,包括地理學、經濟學、氣象學、宇宙學、地質學、礦藏學、植物學、動物學、農學和園藝學。

因此,人們了解宇宙萬物的迫切感和開發它的無限資源的願望是非常符合人性的。人對知識的不滿足感有利于幫助他開發利用天地的自然力量。為了在這些領域中進一步地幫助人,安拉給人祖阿丹教授了一切事物的屬性。因此,在一個理智的人看來,人的兩種内在傾向之間并沒有矛盾或沖突:一個幫助人通過完成崇拜的責任而達到完全順從安拉的旨意,并在敬畏中向安拉求救;另一個則驅使人尋求安拉的尊名、屬性和萬物的奧秘,完美在這個宇宙中的代治工作,并開啟和諧的社會範式,過上美好的幸福生活。

當代歐美科學家分離了人的這兩種有機傾向并引起了兩者之間的沖突,這種态度在中世紀教會與科學之間堅銳鬥争的後果,不比不可知論好。在伊斯蘭看來,在科學與宗教之間劃分界線本身就不好。因為這種态度與我們的原則相沖突,因此也造成與我們的觀點相對立。

對造物主及其法律的這種信仰,造就了一個改變人類曆史進程的民族。《古蘭經》這樣評價這個團體:“你們是最優秀的團體,是為指導全人類而造化的”。這種教導的結果是,人們的價值觀和理想被賦以了一個新方向和新目的。這種變化在他們的各個學術領域中體現出來,就是伊斯蘭工作并不提倡把科學和物質生活與文明進展從宗教中分離出去。相反,它鼓勵通過調查、發現和研究進行科學發明、知識創制和技術創新,并以之為在地球上提倡真善美的人們服務,為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文化服務。它極力反對所有導緻誨淫、罪惡和剝削人的方式。

穆罕默德提倡宇宙的兄弟情義,因而拓寬了人的視野。人在軀體上通過共同的祖先阿丹而為一體,在情緒和心理上通過信仰獨一的安拉而成為一體。這使人的理想超越了民族障礙或種族偏見并給他提供了一種國際兄弟之情的哲學。因此,任何一方的知識和科學成就都成了全人類的合法繼承财産,共同體中的任何一方的不可用性都被廢除。這種人類團結一體的意義被注入到了人類活動的每個方面,如同一片祥雲極大地授益于人類,讓自由和平等的夥伴關系遍及一切民族一樣。不言而喻,人類的一切方面都極大地受益于科學文化進展并因此而豐富了人類的文化和文明。

除此外,人的物質和精神方面的交融進一步加大了人類文化增長的步伐,除非這兩種天性在生活中起到應有的作用,人類難以進展到一個較高的水平。如前所指出的那樣,伊斯蘭并不認可人的物質希望和精神希望中的分歧,而讓這兩種天性在與安拉的規劃中和諧地增長和自由地發展。

因此,随着科學發明和知識的發展,人類文化和文明相應發展是很自然的。人的天性有機會培養和發展,為人類文化增加了新的光澤。在伊斯蘭社會中。對人的天性并沒有限制,因它給人們提供了各種發展的機會。《古蘭經》精緻地總結了人類天性的角色:“我确使地上的一切事物作為它的裝飾,以使我能考驗他們當中哪些人的行為最好”。在《主權章》中我們讀到:“他造化了生和死,以便他考驗你們,(看)誰的行為最好。”

穆罕默德所生活的那個時代,當時的阿拉伯人盛行偶像崇拜、活埋女嬰、部落間血親複仇、酗酒賭博、高利貸盛行,人們追逐金錢,道德衰亡。《羅馬帝國的沒落》一書中有此描述:“人的兇殘幾近失去常性,與禽獸無異。”在那日子裡,人獸難以區分,人隻是野獸的化身。穆罕默德的到來,使他們從卑賤野蠻之境躍升為“知識與光明之旗手。”對于阿拉伯人來說,簡直有如自黑暗找到光明。阿拉伯人首次得到新生。一個自天地出便浪迹荒漠的窮苦遊牧民族,竟自渺小失落之境搖身一變而舉世知名。其後的一百年間,阿拉伯統治伸延至西班牙的格林納達。憑着勇武與理智,阿拉伯的光芒照耀了世界。

名言摘錄

假如你有兩塊面包,請你用一塊換一朵水仙花。(精神需要和物質需求同樣重要)

求知,哪怕遠在中國(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

愛國是信仰的一部分。

知識是伊斯蘭的生命。

學者的墨水比烈士的鮮血更神聖。

人生應當自搖籃學習到墳墓。

清潔是信仰的一半。

如果知識存在于遙遠的星際,波斯人将到達那裡。

愚昧是最卑賤的貧窮;智慧是最高貴的财富;自矜是凄涼地自我孤立。

騙子不是我的教民。

有錢拖債是迫害債權人。

克扣工資是大罪。

慈愛生物,蒙得真主的慈愛。即使宰牲也當減輕其痛苦。

優越在于:他拒絕你,而你賞賜他;聯絡斷絕者;原諒迫害者。

法官主持關鍵時刻的公正,強于70年的副功。

誰欺侮了和平共處的異教徒,便欺侮了使者(穆罕默德)。

雖不利自己,也當說出真理。

胃是百病之府,重食是百病之根,節食是百藥之首。

你們不能以錢廣濟人,可用美德廣濟人。

樂園在母親的腳下。

孝敬父母者必會得到子女的孝敬。

最優秀的人是最能善待其家屬的人。

古籍記載

有麻嘉國。

自麻離拔國西去,陸行八十馀程乃到。此是佛麻霞勿出世之處,有佛所居方丈,以五色玉結甃成牆屋。每歲遇佛忌辰,大食諸國王,皆遣人持寶貝金銀施舍,以錦绮

蓋其方丈。每年諸國前來就方丈禮拜,并他國官豪,不拘萬裡,皆至瞻禮。方丈後有佛墓,日夜常見霞光,人近不得,往往皆合眼走過。若人臨命終時,取墓上土塗

胸,即乘佛力超生雲。([南宋]周去非:《嶺外代答·大食諸國》)

有白達國,系大食諸國之京師也。其國王則佛麻霞勿之子孫也。([南宋]周去非:《嶺外代答·大食諸國》)

王與官民皆事天。有佛名麻霞勿。七日一削發剪甲,歲首清齋,念經一月。每日五次禮天。”([南宋]趙汝适:《諸蕃志》)

穆罕穆德即是麻霞勿。麻嘉即麥加,這裡佛不是佛教佛,是伊斯蘭教的佛。可以參考馮今源,男,回族,回回名伊布拉欣。祖籍山東陵縣。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在《中國伊斯蘭教研究史稿》第一章中國早期對伊斯蘭教的了解第一節唐宋時期(2)關于伊斯蘭教基本信仰中引用了周去非:《嶺外代答·大食諸國》)([南宋]趙汝适:《諸蕃志》)等曆史資料。

名字事由

編輯穆罕默德這個名字由阿拉伯文音譯而來。阿拉伯人的姓名用詞常具有一定含義。穆罕默德(Mohammed)是借用伊斯蘭先知、伊斯蘭文化複興者穆罕默德的名字。

著名人物列表

穆罕默德·阿裡(MuhammadAli),美國拳擊手。

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Yunus),孟加拉國經濟學家、家。

穆罕默德·摩薩台(MohammadMosaddegh),第60任、第62任伊朗首相。

相關評論

二十世紀中葉,法國的一個圖書俱樂部計劃出版一套偉人傳記,事先在讀者中作了一項民意測驗,詢向他們所希望列入這套叢書的偉人姓名。出乎預料,在大多數選票上赫然寫得是穆罕默德。

美國的曆史學家麥克·哈特在他所着的《影響曆史的一百位名人排行榜》中,穆罕默德高居首位。他說:“我選擇穆罕默德作為世界曆史上第一個最有影響的人物,可能會使一些讀者感到驚奇,也會使另外一些讀者發生疑問,但他确實是曆史上在宗教和世俗兩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唯一人物。”

無獨有偶,美國國際新聞雜志在20世紀70年代曾向一批有身份的讀者征詢答案:“怎樣才是一名偉大的領袖?綜觀曆史,誰能當此重任?”美國的精神分析學家尤裡斯·馬塞曼對這兩個問題作了以下回答:“一位偉大領袖必須起到三種重大作用:第一,為被領導者謀求福利;第二,建立一個令人們在其中能有安全感的社會組織;第三,提出一套使人們真誠信仰的思想體系。綜觀人類全部曆史,能完全起到以上三種作用的偉大領袖,隻有穆罕默德一人。他或許就是一切時代最偉大的領袖”。

美國東方學家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寫道:“從來沒有任何宗教以如此迅速和直接的方式,實現如伊斯蘭教那樣的世界性影響和變化。而且,從來沒有一位新宗教的傳播者,作為他那個時代和民族的宗教領袖,像穆罕默德那樣完美。穆罕默德的個性和他的啟示,他的啟示和政治,他的政治和他的民族的文化發展,作為一個整體是如此緊密地結合在伊斯蘭教的大廈裡,以緻必須統籌考慮它們相互交替的影響。就是現在,如果我們不依據伊斯蘭教借以産生和取得統治地位的社會背景,也不可能正确說明穆罕默德的曆史作用以及對當時社會經濟所産生的影響。”

英國著名史學家斯密在他的《穆罕默德與伊斯蘭教》一書中寫道:“穆罕默德是國王,也是教皇。但他是一個沒有以教皇自居的教皇,是一個沒有軍隊的國王,既沒有常備軍,也沒有護衛隊;既沒有王宮,也沒有固定的稅收。倘若有人說他是借神權統治的話,那麼穆罕默德便是這樣的人。因為真主賦予他一切權柄,既不需要證書,也不需要維護者。”

休慈斯在《伊斯蘭辭典》中寫道:“穆罕默德是曆史中絕無僅有的三重創立者,他創立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和一個宗教。他自己是個文盲,既不能讀書,也不會寫字。但他卻帶來了一部經典,既是詩篇,又是經典,也是祈禱書,直到今天,還被五分之一的人類所崇敬,被視為妙文、智慧和真理的奇迹。穆罕默德說,這是永恒的奇迹。它的确是一種奇迹。”

近代英國史學界權威衛爾斯說:“穆罕默德在不足四分之一世紀的短時期内,便征服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大帝國——波斯和羅馬,把曆史颠倒過來,同時,他又駕馭了定居于炎熱的沙漠、以英勇大膽和守舊着稱的民族——連羅馬帝國都無能戰勝的阿拉伯民族。既是這樣,誰還懷疑穆罕默德顯示神迹,借以戰勝敵人的力量是來自真主的呢?”

德國曆史學家狄更斯博士在他的名着《中世紀的阿拉伯人及其對歐洲文化的影響》一書中寫道:“穆罕默德已經把他的族人從企圖滅亡他們的惡魔手中解放出來。換句話說,他已經把他們從兩族互相仇殺的災難中解放出來。這種成功的創舉,過去即使可能,也沒有人敢嘗試。穆罕默德将無數個部落聯合起來,成為一個民族,他灌輸給他們的虔誠的宗教信仰和大無畏的精神,這兩種力量,不僅使他們擺脫了外來的一切束縛和壓迫,而且還使他們成為一個名聲顯赫的偉大民族。這種近乎奇迹的功勳,仿佛是在他們身上潛伏着一種天才,讓他們去創造曆史。

它給人們留下了一個深刻難忘的印象,并在世界文化發展史上開辟一個新紀元。”狄更斯博士又寫道:“現在我們不得不問一問自己,什麼因素使穆罕默德能發揮這樣非凡的優勢?他在與阿拉伯人交往的過程中,在極短的時期内,獲得如此極不尋常的成功——全體阿拉伯人都服從他的意志。他自己是一個阿拉伯人,他的确不是一個詩人。他從來也不曾希望自己是一個詩人。但,代替詩人天才的是他那具有天賦的、動人心弦、氣勢磅礴的雄辯才能。這種雄辯才能是以真誠的宗教感情為後盾,它比任何創作的詩詞更能深刻地感動着貝杜因人,況且,他自己又是一個勇敢的人,這更加有助于阿拉伯人對他的信仰。

因為勇敢、大膽、剛毅、果斷在阿拉伯人看來是最高貴的品質。同時,他又提倡民主平等,這也是與阿拉伯人意氣相投的,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他常常拒絕人們對他的特殊敬仰(個人崇拜),他隻希望别人把他當作他們同胞中的一份子看待,他不願别人以‘他有神通力’來尊敬他,也不願利用機會讓别人給他一個‘奇迹創造者’的聲望。當阿拉伯人要求他顯示奇迹證實他的神聖使命時,他便簡單的答複:‘奇迹便是真主的啟示’,他不過是為真主服務的工具而已。他對任何人都是和藹可親,他看病人,他親自為亡人舉行葬禮,這都是由于他平素寬厚待人與天性無限仁慈的緣故。

”“他的莊嚴儀表配合着他那雙不可思議的炯炯有神的眼神,使得每個接近他的人都肅然起敬。同樣的特征也明顯地表現在他的聖訓中。聖訓對每個人都是簡明易懂的,他對每個人都是用這種方法談話。”“他頒布了許多禁令,這些被禁止的事,在過去已危害了阿拉伯人的生命,兩族互相仇殺與殺嬰兒的惡習被永遠禁止了,賭博、高利貸和飲酒也被嚴格地禁止,原先拜偶像的一切形迹也被消滅,許多法律的條文都反對虐待奴隸,縱然不能完全鏟除奴隸制,至少已經為改善奴隸生活,并于最後消滅奴隸制鋪平了道路。”“一般說來,穆罕默德是寬大而溫厚的,他隻是對那些企圖消滅伊斯蘭的人們采取嚴厲制裁。

至于他自己,即使在發怒時,也是溫和而可以克制的,這點明顯地表現在征服麥加後,他對勁敵的态度上。”

法國政治家兼史學家馬塞爾·佩魯東在他的名着《馬格裡布通史》一書中寫道:“當穆罕默德以勝利者的身份進入麥加時,他本可以對古萊什人進行一次正當的報複,可以因他們是偶像崇拜者和長期為敵而予以懲罰。但是,他卻同他的助手們意見相反,同當時的習俗相反。他寬恕了他們,隻想到要感化他們,使他們成為更好的輔助者。無疑,這是出于政治上的考慮,然而,這也是他生性仁慈的不容置辯的證明。

他雖然已經是一個顯要人物了,但是,他是從苦難生活中過來的人,他卻像父親一般地愛他的人民,他知道他們的缺點,耐心地考慮着可能對他們提出的要求。在那樣變化無窮、動搖不定的環境中,在那些既是貪污腐化者,又是貪污腐化的受害者的阿拉伯中間,他這個阿拉伯人卻堅定而又廉潔,他從未喪失過他的威信,他是一個極有禮貌的人。”“穆罕默德用革命方式改善了阿拉伯婦女的命運。

在他以前,唯一的一條律例是:男人可以随心所欲,在任何情況,不管男人怎樣作為,都被認為是無可非議的。尊為立法者的穆罕默德把合法的妻子限制為四個。他規定了丈夫對每一個妻子的義務——公平、幫助、愛悅和養育。他曾提出,每個家庭要保留一部分财産以便在丈夫死亡時,分給每一個妻子。他使得人們對母親更加敬重,他取消了阿拉伯人古老習俗中單方面可以離婚的最壞規定。‘真主所倡導的隻是:他最喜愛的莫過于解放奴隸,最憎惡的莫過于離婚。’”

英國政治家兼史學家希提在《阿拉伯簡史》一書中這樣寫道:“穆罕默德是孤兒出身,自幼貧苦,因此他所制定的法律特别照顧孤兒、奴隸和被欺壓者。”“穆罕默德在極顯赫的時代,仍過着默默無聞時代的那種艱苦樸素的生活,居住在泥土築成的隻有幾個房間的一所小房子裡。前面有一個院落和一道圍牆,像現代阿拉伯的舊式房子一樣。常常有人看見他在家裡補綴自己的衣服,他的人民随時都可以到他那裡去訪問他。”

英國大哲學家卡萊爾在《論英雄先知》一文中寫道:“穆罕默德是一位英雄的先知,自從他出現在阿拉伯半島上,看吧!無人注意的,變成世界聞名的了;微小的,變成世界上最偉大的了。”

英國史學家斯密在他的《穆罕默德與伊斯蘭教》一書中又寫道:“穆罕默德從他的事業開始時起,直到他生命終結,隻用了一個稱呼他的稱号——真主的真正使者。将來有一個時代必将到來,在這個時代裡,最進步的哲學家和最虔誠的基督徒都甘願用這個稱号向他緻敬誠服。”

英國著名詩人威廉·米勒說:“穆罕默德以言辭明白及宗教簡易見稱,他所完成的事業,為理智驚詫,曆史上找不出像他這樣在很短的時間内喚醒人心、複活仁義,提高道德的維新家。”

英國哲學家卡萊爾在《英雄與英雄崇拜》一書中又寫道“我愛穆罕默德,因為他沒有虛飾與做作的性格,他是一個曠野中的自助的人,他沒有賣弄的誇耀,也沒有過分的謙恭,他穿着自己補綴的衣服,用簡明的言辭和羅馬皇帝與波斯皇帝談話,他向他們指導這個世界和那個世界所應做的事。穆罕默德是最偉大的先知,他是和平的創始人。”

法國詩人拉馬丁在《西方學者眼光中的穆聖》一文中寫道:“穆罕默德的生活便是參悟、思考、奮鬥,他指責族人的虛僞、無知、荒唐,而他自己卻聰明、大膽、豪爽,他在仇敵中間教化了二十三年,受盡了譏笑和諷剌,但他卻努力于傳達自己的使命,熱心宣傳他的教化,他确信最後必然勝利。

因此,他注意天命的宣揚和伊斯蘭信條教律的創設。果然,在他逝世後不久,伊斯蘭教丕熾丕昌,他所表現的一切,都足以證明他毫無欺騙與虛僞。”“穆罕默德是一位哲學家、雄辯家、立法家、軍事家和思想的解放者,他曾在地上創建了二十個王朝,在天上開辟了精神的寄托所,具備這些優點的這位先知,若把他放在人類的天平上,誰比他更偉大呢?除了這位完人外,誰能達到這樣超絕的境地呢?”

“他是個孤兒﹐在他的成長中﹐富有憐憫心﹐疼愛貧苦人﹑孤寡﹑奴隸和不幸的人。二十歲時﹐他經商很成功﹐後來被一位富有的寡婦商人雇傭﹐為她率領一個遠行的駱駝商隊。在他二十五歲時﹐他的雇主為他的誠實着迷﹐向他求婚。新娘比他年長十五歲﹐結婚後成為貞潔的妻子﹐與忠實的丈夫歡度一生。”《伊斯蘭﹕被誤解的宗教》﹐作者James Michener。

“啊﹗在那位荒漠之子的心靈深處﹐透過他的黑色眼睛和敞開的胸懷﹐證明他的誠實﹐他沒有任何野心。一個偉大而沉默的男子﹐天公要他誠實﹐委任他特殊的使命。當時所有的人﹐隻知循規蹈矩恪守傳統,在道聽途說的神話中得到精神滿足﹐而他﹐與衆不同﹐抛棄了傳統的禮儀和虛假的掩蓋﹐孤身一人﹐說出了心裡話﹐與現實對抗。

從他身上噴發出天地造化的無窮威力﹐雷霆萬鈞﹐而又光彩奪目。他向公衆昭示了天地造化的奧秘事實﹐一掃傳統的道聽途說的神話﹐他直截了當地呼喊﹕‘就是我﹗在這裡﹗’神聖的真主的意欲﹐命令他說出真理。他的一切行為﹐表達了真主安拉的聲音。那個真理的聲音﹐人人都必須聆聽﹐舉世無雙﹐除此之外﹐都是從風中傳來的道聽途說﹐都不可靠。”《英雄與曆史上的英雄崇拜》﹐作者Thomas Carlyle。

“肯定地說﹐他具備所有曆代列聖先知的兩個特點。他的慧眼所及﹐是造物主的真理﹐沒有其他人同他分享﹔他内心裡充滿了向世人展現這個真理的沖動﹐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心力。”《穆罕默德﹑佛祖與耶稣》﹐作者Dr Marcus Dods。

“穆罕默德人品高尚和行為端正的最強有力證明﹐是追随他的早期伊斯蘭弟子們﹐他們都是他的知心朋友或家族親屬。這些人最了解他﹐知道他的底細﹐他的任何虛假行為和虛僞表現不可能瞞過這些最貼近的他的人。一個言行不一的人﹐外面一套﹐家裡一套﹐不論怎麼巧妙地喬裝打扮﹐也無法長期把自己僞裝起來。”《向穆罕默德古蘭經表示道歉》﹐作者John Davenport。

“他的偉大思想與他的簡樸生活形成鮮明對照﹐他處理公務平易近人﹐沒有任何華麗詞語的裝飾。當他身處國家最高權利的位置上﹐還是他自己動手修補皮靴和粗毛外套﹐自己動手擠羊奶﹐打掃房間和生火做飯。他的餐桌上最常見的食物是蜜棗和清水﹐乳制品和蜂蜜是他的奢侈品。在長途跋涉的旅途中﹐他同下屬們分享幹糧。他勸導人們要仁慈﹐在他逝世時留下毫無分文的錢袋﹐就是他真心實意的最好證據。”《向穆罕默德和古蘭經表示道歉》﹐作者 John Davenport。

上一篇:紫霞仙子

下一篇:平井瑪利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