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入羊口

獅入羊口

美國羅伯特·雷德福導演的電影
《獅入羊口》是由羅伯特·雷德福執導,梅麗爾·斯特裡普、湯姆·克魯斯主演的電影,于2007年11月8日在影院上映。整部影片由三段獨立的故事串插而成,首先講述大學生阿裡烏斯和歐内斯特,這兩位最優秀的學生去阿富汗參加戰争的故事;接着講述阿裡烏斯和歐内斯特在阿富汗戰場終于見識到戰争的殘酷,為了生存做盡了自己所有以前最為不恥的事情;最後講述在華盛頓特區,下屆總統最有力的競争者參議員傑斯珀·歐文,打算派遣一小隊特種兵,空降到阿富汗,繼續挑起更多的戰争,絲毫不予理會從四面八方漂過來的責難之聲。影片暗示每一個涉及其中的美國人所做下的決定,都會對彼此甚至是世界産生深遠的影響。“挫折、責任和悲傷”是羅伯特·雷德福對影片基調的定義。[1]
    中文名:獅入羊口 外文名:Lions for Lambs 其他譯名: 類型:劇情、戰鬥、驚辣 出品公司: 制片地區:美國 拍攝地點: 發行公司:米高梅電影公司 導演:羅伯特·雷德福 編劇:馬修·邁克爾·卡納漢 制片人:Matthew Michael Carnahan 主演:湯姆·克魯斯,梅麗爾·斯特裡普, 片長:92分鐘 票房: 對白語言:英語 色彩:彩色 電影分級: imdb編碼: 主要獎項: 在線播放平台: 其它譯名:命運迷牆(香港)、權力風暴(台灣) 藝術指導:Jan Roelfs 美術設計:François Audouy

劇情介紹

整部影片由三段獨立的故事串插而成,一切都開始于在西海岸念書的大學生阿裡烏斯和歐内斯特:意志堅定、聰明有天賦的兩個年輕人,卻是那種不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他們一直想去做一些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天天坐在課堂上養尊處優地聽着馬雷的理想主義論調。于是,阿裡烏斯和歐内斯特做下了一個讓别人特震驚、特沒辦法理解的決定去阿富汗參加戰争,最優秀的兩位學生,竟然做下了如此沖動的選擇,馬雷教授被感動的同時,也頗覺得有點心煩意亂。

轉眼,畫面轉向硝煙彌漫的阿富汗戰場,已經身處在那裡的阿裡烏斯和歐内斯特終于見識到戰争的殘酷,這個時候他們心裡想的已經不是如何“愛國”、如何“實現美國夢”,而是為了生存做盡了自己所有以前最為不恥的事情。當他們坐着軍用飛機路經阿富汗群山的上空時,卻被隐蔽好的敵人夾擊,中彈的阿裡烏斯從飛機上掉了下

去,歐内斯特稍稍猶豫了一下,也跟着跳了下去,身受重傷的阿裡烏斯和歐内斯特隻能靜靜地等待在阿富汗的叢林當中,也許會被自己人營救,也許會被敵人殺死,當自己的生死得由别人決定的時候,那種滋味,還不如痛快地一命嗚呼呢。

阿裡烏斯和歐内斯特成了連接兩個故事的關鍵,鏡頭再次轉回到大學校園,失去愛徒的馬雷教授雖然心疼,可是他從沒放棄過自己一直所遵循的“以教育為本”,在學校中,他發現了另一位智商很高且有才氣的學生托雷,可是托雷卻隻想着用泡妞和頻繁的課外活動打發自己的大學生涯,于是馬雷教授語重心長地與托雷進行了一次長談。

同一時間的華盛頓特區,一場更大、會讓更多人喪命的陰謀正在醞釀中,擁有超凡魅力的政客,參議員傑斯珀·歐文,下屆總統最有力的競争者之一、共和黨未來的救世主,正打算對坐在對面的記者吉妮·羅斯透露一個驚人的消息,不但會影響到阿裡烏斯和歐内斯特的生死存亡,還在話裡話外暗示着他講的故事很可能會幫吉妮得到美國電視花生人獎,傑斯珀一直自負地認為,吉妮的報道,将會幫助他對阿富汗的新政策在更容易的情況下實行,他打算派遣一小隊特種兵,空降到阿富汗,繼續挑起更多的戰争,絲毫不予理會從四面八方漂過來的責難之聲。

當子彈在争吵和記憶中穿梭之時,這三個本來應該毫無幹系的故事緊密地交織在了一起,也許正像它們暗示的那樣,每一個涉及其中的美國人所做下的決定,都會對彼此甚至是世界産生深遠的影響。

關于主演

每年深秋季節的來臨,雖好萊塢如暴風驟雨般地“暑期斂錢計劃”如期收場。但恐怖彌漫秋冬檔中卻也大量聚集起各路影帝影後加明星大腕,一同組織起一個個沖擊年終各項電影大獎的“黃金、白銀”組合。再加上導筒界的各路高手才俊

的大顯身手,自然令此時的佳片數量大大增多,比起暑期那些比拼荷爾蒙、腱子肉、以及CG水準的燒錢大片,同樣能吸引無數的影迷和影評人們的關注。而這部以敏感話題為主導思想的《送給羊群的獅子》自然也屬于此類。用邁克爾·佩納的話說“這部網羅了羅伯特·雷德福、梅麗爾·斯特裡普、湯姆·克魯斯等如此衆多重量級人物的影片足以能吊起很多人的胃口。”

先說說最惹眼的靓湯。近兩年來,不甘寂寞的湯姆·克魯斯,先是那信仰炒作,緊接着又與小美女凱蒂·霍爾姆絲高調談情說愛、生兒育女,忙得不亦樂乎。後來,又在脫口秀女王奧普拉沙發上小醜般的舉動,一躍成為全美媒體的笑柄。如此一來,與其合作多年的派拉蒙公司終于無法忍受克魯斯的作怪。

最終與其分道揚镳。看似被抛棄的阿湯哥,卻也逍遙自在,轉瞬從另一好萊塢老邁制片公司米高梅手中接過老牌電影公司“聯合藝術家”。并和商業夥伴保羅·瓦格納一同執掌聯藝的大權。聯藝公司最早由喜劇大師查理·卓别林、瑪麗·碧克馥、DW·格裡菲斯和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四人于1919年成立。從默片時代的卓别林一系列黑白片,到《西區故事》、《飛越瘋人院》、《畢業生》等經典中的經典,再到曾一度為好萊塢最賣座的特工電影《007》系列。還有當年靓湯與老影帝達斯汀·霍夫曼合作的《雨人》都出自聯藝。《雨人》也是聯藝輝煌期的最後一部影片。

顯然,湯姆·克魯斯也是個“舊情難忘”之人,強烈期待着接管老公司之後能重振雄風。因此,在這部影片中,靓湯也甘心做起了大綠葉,并分出大部精力來盡電影公司老闆的職責。而在本片中西裝革履的參議員身份也似乎令湯姆·克魯斯再度回歸《好人寥寥》裡的辯論高手的境地。靓湯要做的似乎隻有再度精彩地表現加勇敢地耍酷。

2002年便已是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加身的羅伯特·雷德福,如今依然活躍于競争激烈的好萊塢一線戰場上。古稀老人更是以依然健康的身體,與衆多晚輩們齊上陣欲再創影壇佳話。繼《驚天大陰謀》之後,羅伯特再度沉迷政治題材影片。不過此番出手,老頭卻顯得格外的謹慎和重視,不僅因為其上一部影片、2000年的《重返榮耀》全線敗北的慘痛教訓,更重要的是,雷德福将其視為電影生涯的一次終極展現,無論是此前他主演的同類題材片《候選人》、《驚天大陰謀》和《英雄不流淚》,甚至于《幕後謊言》裡的詭計策略等等精彩元素都将在這部《送給羊群的獅子》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另外,奧斯卡影後梅麗爾·斯特裡普在過足了《時尚女魔頭》的瘾之後,也開始踏上鐵娘子的不歸路。接連以《引渡疑雲》和《送給羊群的獅子》兩部同類力作向人們展示老影後激情猶在且魅力不減的事實。說起來梅麗爾·斯特裡普上次和雷德福合作就是1985年的《走出非洲》,兩位實力派這次重聚首,自然能擦出一些新的火花來,可惜此次兩位老影帝影後之間的對手戲并不多,堪稱遺憾。

影片主創

影片是羅伯特·雷德福執導的第7部電影長片,繼《重返榮耀》之後,中間整整間隔了7年之久……《送給羊群的獅子》最初的時候很可能會因為年輕角色的社會意識和覺悟帶給你一些想象不到的沖擊力,但是雷德福卻将他們變成了一批隻會出現在恐怖電影中的牽線木偶,有着明顯的脫節和不适應,如此看來,這個由馬修·邁克爾·卡納翰(Matthew Michael Carnahan)創作的原創劇本,即使真的充滿了感情,卻更适合于舞台,絕非大銀幕。

以一種冷靜、不含情感的風格,羅伯特·雷德福和編劇馬修·邁克爾·卡納翰發起了一場有關反對美國進軍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争論,留給觀衆的是一種深思而非疑惑,雷德福對那個将年輕人送入戰争的美國政府表達了憤怒和挫敗之情……隻可惜編劇卡納翰的劇本卻不具備足夠的深度和意義,來回應雷德福那充滿了想法的表演和執導方式。

劇本本身有着太多的漏洞,包括阿裡烏斯和歐内斯特被困的那個部分,對于整個故事來說幾乎是毫無意義的。湯姆·克魯斯的表演太過刻意,梅麗爾·斯特裡普飾演的記者則缺乏相應的說服力:她一直在為是否應該報道這個新聞而左右搖擺,更可笑的是,劇本甚至沒有交待她是個什麼類型的記者,電台?電視台?還是報紙雜志?

如果你還記得那部意味着羅伯特·雷德福導演事業巅峰的《幕後謊言》,是如何以一種非常輝煌的氣勢反襯出了美國50年代的道德規範和倫理問題的同時,還影射了90年代之所以如此病态的根源所在,可惜從那時候建立起來的機智而且生動的電影語言,如今卻被歲月消磨得絲毫不剩。

不過《送給羊群的獅子》仍然算得上雷德福最大膽的一部作品,也許你會對此嗤之以鼻,認為隻有一個傻瓜才願意執導這樣一部對話過多、卻沒有什麼實質内容的“演講”作品,但請别忘了,無畏的人也會做出相同的選擇……評論界一直批評将美國置身于戰争中是件多麼愚蠢的事,可是許多媒體和來自于中産階級的人對此的态度卻十分冷漠,雷德福希望能夠通過這部影片,讓這些态度中庸的群體也正視這個社會問題。雷德福從來都不會刻意隐瞞自己的政治傾向,但是他也不會制作一部公然向政府挑釁的影片,當然,除非你把他之前執導的《豆田戰役》當成了一部别有用心的作品。

創作背景

《獅入羊口》

雖然,每年這個時候的衆多野心之作之中,總少不了那麼幾部以政治和戰争題材引人關注的影片。但似乎經曆了“9·11”恐怖襲擊和第二次海灣戰争洗禮的美國人乃至整個西方世界似乎越來越願意談政治、說陰謀了。從揭露地下人口販賣的《交易》到正面直擊美國人反恐“事實”的《染血王國》;從關注美國人引渡“私秘”的《引渡疑雲》,到聚焦伊拉克戰争的《決戰以拉谷》,可謂讓人應接不暇。而這部出自《染血王國》的同一位編劇馬修·邁克爾·卡納漢之手的《獅入羊口》,則大有讓美國銀幕再現自己政治笑話的趨勢:前為“世界警察”奔赴沙特阿拉伯摧毀恐怖組織的事迹,後以參加阿富汗戰争的士兵問題大揭政治傷疤。真是圓圓滿滿地做了回“愛照鏡子的豬八戒”。

“挫折、責任和悲傷”是導演羅伯特·雷德福對影片基調的定義。這部影片也最終以客觀而長遠的政治觀展現了美國各階層民衆對戰争的比較真實的反應和态度。除了主動參與戰争的年輕志願者外,涵蓋了政客、媒體、青年等幾乎所有的人群。而視線則着重集中在了兩名年輕士兵的命運身上。題材本身的争議性,很有可能為影片帶來一定的冒險;而對觀衆而言,這樣一部可以看到美國人對待戰争百态的影片,頗具可觀的參考價值。這對即将到來的2008年總統大選似乎也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