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經濟

海洋經濟

經濟術語
海洋經濟是指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的各類産業活動,以及與之相關聯活動的總和。它主要包括為開發海洋資源和依賴海洋空間而進行的生産活動,以及直接或間接為開發海洋資源及空間的相關服務性産業活動,如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船舶工業、海鹽業、海洋油氣業、濱海旅遊業等,它們都屬于現代海洋經濟的範疇。
    中文名:海洋經濟 外文名: 适用領域: 所屬學科: 主要表現:活動範圍多方向擴展經濟總量增加 2006年總産值:18408億元 旅客吞吐量:7290萬人次

發展潛力

開發利用

新的可開發的海洋資源不斷發現。10年,海洋科技突飛猛進,新的可開發利用的海洋資源不斷發現,海洋已成為巨量财富源泉,為解決困擾人類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資源與環境兩大問題展現了新的曙光。

一是以海底天然氣水合物資源、海底多金屬結核資源為代表的海洋新能源儲量巨大。

二是海洋新藥物資源家族龐大。

三是提取和開發利用深海基因資源前景廣闊。據估計,深海基因資源的市場潛力可達30億美元/年。四是海水資源綜合利用前景樂觀。随着海水淡化成本的大幅下降,世界海水淡化市場一直以每年10%的速度擴大。總之,20世紀最後10年,多學科聯動的海洋科學發展,使新的海洋資源不斷被發現,由此,引發了世界範圍的以全面開發利用海洋、保護海洋為基本特征的“海洋世紀”的到來。

快速增長

海洋經濟産出快速增長。近10年特别是“九五”以來,我國海洋經濟一直保持在年均兩位數的快速增長水平。“九五”期間海洋産業增加值增長速度為年均15.7%。其中海洋漁業經濟總量仍高居首位,占總産值的51%,年均增長18%;海洋油氣業異軍突起,年均增長達到32.3%,産值位居第四;海洋交通貨物運輸量持續穩定增加,占海洋經濟總産值比重位居第二,為18%。另外,海洋旅遊業因統計口徑問題,僅是國際旅遊收入項,已經超過600多億元,占海洋經濟總産值的15%,位居第三,而尚未統計在内的國内濱海旅遊收入至少還有約1000億元。

因此,濱海旅遊業實際上已經位居第二,并正在展現其強勁的發展後勁。預計,濱海旅遊業将迅速成長為我國海洋經濟的支柱産業之首。

産業結構變化

海洋産業結構發生積極變化。我國海洋産業結構經過有意識的計劃調整,産業内部結構呈不斷優化趨勢。從“八五”末期海洋三次産業結構比例的48∶14∶38到“九五”末的50∶17∶33。最明顯的變化是,第二産業得到發展,第三産業升中有降,但整體經濟實力未減。海洋勞動就業隊伍擴大。海洋産業結構的調整帶動海洋勞動就業結構的變化。

勞動就業增加

“九五”期間,海洋産業全職勞動就業增加了近40萬人。在海洋三次産業中的分布也與産業結構相一緻,海洋第一産業吸納了将近70%的就業人口,以高新技術為主要支撐的海洋第二産業,勞動就業率較低,但勞動生産率最高。盡管海洋直接勞動就業統計數字隻有400多萬人,但海洋産業還提供了約1000萬人的季節性或非全職工作機會。

而且,目前我國的統計口徑隻統計直接的行業勞動就業,而國際組織和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評價海洋就業貢獻的統計範圍非常寬泛,美國把臨海、與海洋開發利用相關聯的生存人口都計入海洋提供的生存機會之中,這樣,海洋對其國家的勞動就業就顯得極為重要。

新興海洋産業

海洋高新技術培育新興海洋産業。20世紀60年代以來,與海洋高技術研究與開發同步發展起來的是高投入、高産出、高風險、高科技含量的海洋高技術産業,海洋高技術的迅猛發展引發帶動了海洋産業群的擴展壯大。1996年海洋高技術作為第八個領域列入國家高技術研究開發計劃(863計劃)。到1998年,我國海洋高技術産業的産值實現500多億元。我國的海洋高技術主要包括海洋油氣勘探開發技術及其産業、海洋生物技術和海水養殖業、海洋監測技術及海洋儀器制造業、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技術、海洋能開發技術、海洋信息技術等。

推動行業發展

海洋産業成為沿海地區經濟新的增長點。90年代興起的海洋開發熱潮,極大地推動了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海洋開發已然成為沿海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和跨世紀的地區發展戰略,海洋經濟在沿海地區的經濟地位越來越重要。從2000年情況看,海洋産業增加值3000多億元,占沿海省區市GDP總量5.5萬億元的6.88%。海洋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海洋産業增加值總量)排列依次為廣東、山東、福建、遼甯、上海、浙江、江蘇、天津、海南、廣西、河北。最高的廣東省海洋産業增加值超過750億元。

海洋經濟發展處于成長階段。在世界範圍内,我國算得上是海洋大國,但還遠不是海洋經濟強國。我國海岸線總長位居世界第四;海域面積與陸域面積之比小于0.3,低于世界沿海國家的平均水平0.96;海岸系數(單位陸地面積平均擁有的海岸線)0.00188,居世界第94位。我國海洋資源絕對值位居世界前10位的有:海岸線長度、大陸架面積、200海裡水域面積、海港分布密度。海洋資源絕對量在世界範圍内排位較前,是優勢資源,但是,海洋資源的人均量很低。此外,我國的海洋産業正處于成長期,産業結構正從傳統海洋産業為主向海洋高新技術産業逐步崛起與傳統海洋産業改造相結合的狀态發展。

項目規劃

海洋經濟發展是蘇浙兩省十二五發展的重點和亮點。記者從兩省發改委了解到,蘇浙近日已經或即将出台海洋經濟發展重大項目規劃,總投資超過2.6萬億元。

記者昨天從浙江省海洋經濟工作辦公室了解到,該省即将出台《浙江省“十二五”海洋經濟重大建設項目規劃》,重大項目490個,總投資12631億元,其中十二五期間将完成投資8020億元。490個重大項目主要涉及六大領域。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共136個項目,總投資2008億元,其中重點是海島道路建設。二是港航物流服務體系建設,共105個項目,投資3962億元,其中港口碼頭建設項目34個,分布在嘉興、甯波、舟山、台州和溫州等沿海城市。三是海洋清潔能源,項目40個,投資2572億元。四是海洋産業轉型升級,項目68個,投資2630億元,其中海洋石化項目是大頭,8個項目,投資高達2041億元。五是現代海洋服務業,項目97個,投資1153億元。六是海洋科教創新和生态保護,44個項目,投資306億元。

江蘇省2011年7月11日出台的《沿海開發五年推進計劃》,明确十二五期間将重點推動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骨幹項目,項目總計180個,投資達13447億元。180個項目涉及四大領域。

一是基礎設施,項目有70個,如連雲港港一、二期工程、南京下遊長江水深超過12.5米的深水航道整治、連雲港及鹽城新機場建設等,總投資4342億元。

二是海洋新型産業,60個項目,投資6261億元。先進制造業方面,将重點推進連雲港大型煉化一體化、東風悅達起亞乘用車、南通同方高亮度發光二極管等項目,形成汽車、船舶、風電裝備、光電等一批千億元級産業;現代服務業方面,将推進連雲港大陸橋國際航運物流服務集聚區、南通滬通科技城、大豐港現代物流中心等項目。

三是載體平台,項目有35個,投資2544億元。如建立科技創新平台,推進中科院(南通)海洋研究所、中科院(連雲港)能源動力研究中心、江蘇省海洋産業研究院等公共研發平台項目;在新興産業和臨港産業等重點領域建設100家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解決沿海開發的資金問題,還将建設投融資平台,設立并運營沿海産業投資基金,争取首期募集資金100億元,到2015年達到200億元規模,同時計劃組建沿海發展銀行。四是灘塗圍墾,15個項目,投資300億元。

政策支持

财政部、海洋局2012年6月3日發布通知,決定以發展海洋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為抓手,支持部分地方開展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範。

這份名為《關于推進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範的通知》明确:以海産養殖、海洋生物制藥等海洋生物産業為重點,給予專項資金支持;突破一批制約海洋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核心和重大技術,發展壯大一批戰略性新興産業示範企業。

資金扶持三重點

财政部發力,力挺海洋經濟創新發展。

其中,對于海洋養殖,未來資金将主要扶持三項重點技術,即工業用藻類和動物新種質高效養殖、工業化循環水養殖和離岸型智能化深水網箱養殖。

至于第一項技術,相關文件稱将針對食品工業和醫藥工業對瓊膠、卡拉膠等大宗産品的應用需求,重點支持高含量、高産量的優異藻類和動物原料養殖,以及海馬、産毒河豚等海洋藥源生物新種質産業化等。

而在工業化循環水養殖方面,未來将圍繞精确控制、環境友好、集約式海洋生物工業化養殖,支持年産200噸以上的精準高密度循環水魚、蝦類養殖産業化示範,具備在線實時監控、自動調控與投餌、水循環率達90%和産品優質健康等特點,形成集成生物、信息與工程技術的精準生産體系。

眼下,在日益嚴重的海水污染環境下,工業化循環水技術的發展為海水養殖提供了另外一種有效規模化生産途徑。

各地動作頻頻

海南、廣東、山東……為推進海洋經濟發展,各沿海省份動作不斷,紛紛出台政策并引導資金培育當地相關項目。

舉例來說,離岸智能化深水網箱養殖是近年沿海魚類養殖的推廣方向。據介紹,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作為高投入高産出項目,是當今魚類養殖最高生産力的代表之一。

就在“十二五”期間,海南、廣東、山東均計劃實現養殖規模翻一倍以上,包括國聯水産(6.150,0.00,0.00%)等公司近期也開展深水網箱産業園區計劃,大力推動相關技術應用。

對此,上述通知明确:未來将主要針對海水網箱養殖發展中的小型、分散等問題,支持年生産60個以上适合20米至30米水深的離岸型智能化深水網箱養殖系統,開展年産300噸魚類養殖的産業化示範,形成從苗種培育到加工銷售一體化的運營模式,建立深水網箱養殖産業規範體系。

優勢産業先行

海洋生物醫藥與制品以及海洋裝備的藍圖已現。

上述通知表示:将支持海洋生物創新醫藥、新型海洋生物制品和材料發展,包括海洋創新藥物(含二次開發)和中藥等。

在海洋生物制品方面,資金支持範圍包括年産150噸以上蛋白酶、脂肪酶等海洋新型酶類、年産15噸以上生理活性功能顯着的海洋糖類、脂類等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等。

海洋裝備的支持範圍則涵蓋海洋觀測與探測裝備、海洋生物産業裝備和海洋工程配套裝備與設備三類。

下一步,相關部門要求山東、廣東、浙江等沿海示範地區在海洋生物高效健康養殖、海洋醫藥與生物制品、海洋裝備等三大領域中選擇一個最有基礎的作為示範重點,盡快取得突破。

未來,相關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專項資金将采取目标考核、滾動支持、包幹使用的方式,支持相關科技成果的轉化、産業化和市場培育。

2020海洋經濟

主要海洋産業發展情況如下:

海洋漁業:随着海洋漁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海洋捕撈得到有效控制,海水養殖實現較快發展。特别是深遠海大型養殖裝備和水産品電子商務的應用,對沖了疫情對冷鍊運輸的影響。海洋漁業全年實現增加值4712億元,比上年增長3.1%。

海洋油氣業:受疫情影響,國際油價持續走低,海洋油氣企業經營效益受到沖擊,為保障國家能源供應,海洋油氣企業加大增儲上産力度,産量逆勢增長,2020年海洋油、氣産量分别為5164萬噸和186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5.1%和14.5%,全年實現增加值1494億元,比上年增長7.2%。

海洋礦業:海洋礦業平穩發展,全年實現增加值190億元,比上年增長0.9%。

海洋鹽業:随着鹽業市場的萎縮,海洋鹽田面積持續減少,海鹽産量有所下降。全年實現增加值33億元,比上年減少7.2%。

海洋化工業:海洋化工業實現恢複性增長,燒堿等基礎性海洋化工産品産量增加。全年實現增加值532億元,比上年增長8.5%。

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生物醫藥研發力度不斷加大,産業增勢穩健,原料藥延續較快發展态勢。全年實現增加值451億元,比上年增長8.0%。

海洋電力業:随着國家産業政策實施和技術裝備水平提升,海上風電快速發展,全年海上風電新增并網容量306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4.5%。潮流能、波浪能等海洋新能源産業化水平不斷提高。海洋電力業全年實現增加值237億元,比上年增長16.2%。

海水利用業:海水淡化科技研發取得新進展,多項海水淡化工程建成投産。海水利用業發展保持穩定,全年實現增加值19億元,比上年增長3.3%。

海洋船舶工業:随着船舶工業結構調整和國際船舶制造能力出清,我國海洋船舶工業實現恢複性增長。2020年全國新承接海船訂單比上年增長12.2%,海船完工量和手持海船訂單降幅收窄。海洋船舶工業全年實現增加值1147億元,比上年增長0.9%。

海洋工程建築業:海洋工程建築業繼續保持平穩增長,一系列海洋工程項目穩步實施,智慧港口、5G海洋牧場平台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海洋工程建築業全年實現增加值1190億元,比上年增長1.5%。

海洋交通運輸業:随着國内外航運市場逐步複蘇,我國海洋交通運輸業總體呈現先降後升,逐步恢複的态勢。沿海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分别比上年增長3.2%和1.5%。海洋貨運量比上年下降4.1%,但下半年實現正增長。全年實現增加值5711億元,比上年增長2.2%。

濱海旅遊業:濱海旅遊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濱海旅遊人數銳減,郵輪旅遊全面停滞。全年實現增加值13924億元,比上年下降24.5%。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