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石油大學

東北石油大學

全國重點大學
東北石油大學(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簡稱東油(NEPU),坐落于中國最大的石油石化基地黑龍江省大慶市,是伴随中國最大油田大慶油田的發現而誕生的一所全國重點大學,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和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四部共同建設的石油院校,是黑龍江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還是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實施高校,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實施高校。東北石油大學源于清華大學石油煉制系,孕育于北京石油學院,誕生發展于大慶油田,是大慶油田大會戰的重要成果之一。學校前身東北石油學院創建于1960年5月,1975年7月更名為大慶石油學院,2010年4月正式更名為東北石油大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多位總裁、副總裁畢業于此,被譽為石油界的“黃埔軍校”。
  • 簡稱:東油(NEPU)
  • 辦學性質:公立大學
  • 主管部門:黑龍江省
  • 高職專業:23個
  • 本科專業:64個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1個、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97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别4個、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7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個、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1個
  • 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3個、二級學科11個
  • 校訓:艱苦創業、嚴謹治學
  • 校歌:《擁抱太陽》(又稱《東油之歌》)
  • 院校代碼:10220
  • 主要獎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
  • 知名校友:傅成玉、王玉普、胡文瑞、沈殿成、何樹山、劉合
  • 知名教師:劉揚、汪懷遠、董宏麗
  • 中文名稱:東北石油大學
  • 外文名稱: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 現任校長:蔣明虎
  • 校址:大慶校區:黑龍江省大慶市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學府街99号(郵編163318)秦皇島校區:河北省秦皇島市河北大街西段550号(郵編066044)
  • 學校類型:理工類
  • 全國綜合排名:262名(2019軟科中國大學排名)
  • 黨委書記:孫明學
  • 主要院系:20多個
  • 博士後流動站:科研流動站4個 科研工作站1個

曆史沿革

▶東北石油學院

1960年,第一代東油人在物質極其匮乏、條件極其簡陋、生活異常艱苦的情況下,靠着為國争光、為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工作激情,靠着撿糧、種地、幹打壘、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在松遼石油會戰指揮部所在地,伴随着大慶油田的産生創建了一所新的石油高等院校——東北石油學院。

▶大慶石油學院

1975年10月,東北石油學院更名為大慶石油學院。

1978年10月,大慶石油學院被國務院确定為88所全國重點大學之一。

1988年大慶石油學院在沿海開放城市河北省秦皇島市建立秦皇島分校。

1998年大慶石油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在秦皇島分校成立。n

2000年2月,大慶石油學院劃轉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黑龍江省管理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n

2000年6月,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準學校由安達市遷往大慶市。n

2002年10月,大慶石油學院一次性完成搬遷。n

2005年7月,大慶市人民政府和大慶石油學院正式簽定協議,大慶藝術學校并入大慶石油學院,9月大慶石油學院藝術學院正式揭牌。n

2007年,大慶石油學院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并獲得優秀。n

2008年,大慶石油學院被教育部、财政部批準為實施“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的高校。n

▶東北石油大學

學生畢業2010年4月1日,大慶石油學院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東北石油大學。

2010年9月,東北石油大學與三大國有石油公司和黑龍江省簽署共建協議,由省屬大學劃轉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和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學。n

2011年9月29日,東北石油大學被教育部批準為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2011年底,東北石油大學被有關部門批準為74所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之一,成為“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實施高校。

2015年11月13日,藝術學院整體遷入校本部。n

2018年2月9日,學校入選黑龍江省高水平大學和優勢特色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

2018年4月18日,秦皇島分校更名為秦皇島校區。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學校建有國家級大學科技園——東北石油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截至2019年1月,學校有科研平台42個,其中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省重點實驗室11個,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中石油重點實驗室研究室8個,中石油研發中心1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5個,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術研發中心6個,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2個。

科研成果

學校完成的科研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勵13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10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十二五”及以後,獲批國家973計劃課題4項,863計劃課題4項,國家科技支撐項目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86項(其中,主持重點項目5項,參與重大項目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6項,教育部科技項目6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6項;科研總經費15億元。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112項,其中自然科學一等獎2項,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獲省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26項,其中一等獎5項;獲專利授權2970件;出版科研著作及教材370部,發表論文9131篇,被SCI、EI、ISTP三大檢索系統收錄3360篇。

學校在以下方向形成了優勢與特色:

油氣資源評價技術

石油生産系統仿真及運行優化技術

稠油水熱裂解提高采收率技術

化工環境污染監測與控制技術

低滲透油田高效開采新技術

多分支水平井鑽井完井技術

油氣藏改造試井理論與評價技術

聲發射檢測技術

高效廉價驅油劑的研制開發

油田電網優化及綜合節能技術

信息及計算機網絡技術

防震減災技術

地熱資源評價與開發技術

-

-

學校在以下重大理論和關鍵技術上取得了重大成果:

油氣生、排、富集控制因素研究

提高油氣采收率的地質基礎研究

聚合物驅後提高采收率機理研究

泡沫複合驅提高采收率機理研究

催化反應機理與新型催化劑研制

深井、超深井岩石力學基礎研究

機械零部件性能分析及失效機理研究

天然氣制合成氣機理研究

綠色、新型鐵系超高能電池材料研究

POSC技術應用基礎研究

防災和抗震基礎研究

-

備注:表格信息整理自東北石油大學官方網站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8年11月,東北石油大學圖書館藏書255.05萬冊,有數據資源16種。

學術期刊

東北石油大學學報東北石油大學出版有《東北石油大學學報》和《高等教育研究》兩種學術期刊。

《東北石油大學學報》創刊于1977年9月,是以石油、石化專業為主的綜合性學術期刊,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和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統計源期刊;同時被美國《石油文摘》(PA)、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JST)等國内外檢索期刊及數據庫列為刊源。先後獲全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優秀學報二等獎、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獎、中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一等獎等榮譽。n

《高等教育研究》是東北石油大學内部學術刊物,主要為師生員工提供教育科學研究、問題探讨和學術交流的園地,設有高教研究、教學理論與教學改革、人才培養、管理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等欄目。n

辦學規模

院系設置

截至2018年11月,東北石油大學下設20多個教學院部和科研單位,開辦64個本科專業。

科研單位n

大慶精神研究基地

非常規油氣研究院

提高采收率研究院

石油與天然氣化工研究院

複雜系統與先進控制研究院

石油工程節能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本科專業

學院

開設專業名稱

地科院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

地球物理學專業

地球化學專業

地質學專業

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

油工院

石油工程專業

油氣儲運工程專業

海洋油氣工程專業

化工院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應用化學專業

環境工程專業

化學專業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

能源化學工程專業

機械院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

工程力學專業

安全工程專業

金屬材料工程專業

工業設計專業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

車輛工程專業

電氣院

自動化專業

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專業

通信工程專業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計算機院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

教育技術學專業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

物聯網工程專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

土木院

建築學專業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

土木工程專業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

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

城鄉規劃專業

經管院

市場營銷專業

工程管理專業

會計學專業

工商管理專業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

财務管理專業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旅遊管理專業

經濟學專業

物電院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

應用物理學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

數學院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

外語院

英語專業

俄語專業

人文院

行政管理專業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

社會工作專業

漢語言文學專業

藝術院

環境設計專業

舞蹈編導專業

音樂表演專業

軟件院

軟件工程專業

備注:表格信息整理自東北石油大學官方網站

學科建設

東北石油大學以工學為主,工學、理學、管理學、文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多學科協調發展。截至2018年11月,學校共有1個國家重點一級學科(含3個二級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群,6個省級重點一級學科(含26個二級學科);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1個博士學位點,2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7個碩士學位點;具有工商管理(MBA)、社會工作、會計、工程4個類别共1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其中工程類别擁有1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工程學2016年進入世界ESI前1%。

教學建設

東北石油大學從1961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3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學校以本科教育為主,研究生教育已具規模,形成了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完備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

截至2018年11月,學校共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8個 ,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學科專業6個,省級重點專業19個;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程24門;有本科教學實驗中心(室)42個,其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拟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省級虛拟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有校内外實習基地158個,其中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3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建成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12月,東北石油大學有教職工2101人,其中專任教師1239人。專任教師中,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253人,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433人;具有博士學位450人,具有碩士學位627人,博士生導師137人;雙聘院士8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7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4人;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資助獲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5人;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3人;龍江學者特聘教授16人、青年學者4人、講座教授5人;“龍江科技英才”科技創新人才1人;省領軍人才梯隊帶頭人15人、後備帶頭人29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省級教學名師11人、模範教師4人、優秀教師7人、教學新秀1人、青年教學能手2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7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培育計劃1個,省領軍人才梯隊15個、優秀研究生導師團隊3個。 學校還在石油石化等企事業單位聘請了一批兼職教授、導師。

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賈承造

中國工程院院士(7人):王德民、蘇義腦、王玉普、胡文瑞、周守為、劉合、李陽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闫鐵

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6人):劉揚、劉永建、李偉、王明吉、關麗傑、王寶輝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4人):陳章明、王惠德、翟雲芳、楊敏嘉、黃匡道、王子文、崔振華、陳掄元、陳淼鑫、張和光、張協隆、吳繼周、張建群、羅光熹、劉揚、段玉波、呂延防、王寶輝、崔海清、戴光、闫鐵、劉永建、蔣明虎、汪懷遠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董宏麗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董宏麗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5人):盧雙舫、姜濤、劉繼承、汪懷遠、王淑彥

全國優秀教師(3人):王寶輝、蔣明虎、顔冰

龍江學者特聘教授(16人):盧雙舫、王寶輝、戴光、闫鐵、盧祥國、付曉飛、劉義坤、吳文祥、宋華、汪懷遠、劉曉燕、王淑彥、董宏麗、趙立新、陳彥廣、石穎

龍江學者青年學者(4人):李棟、柏明星、孫永河、吳紅軍

龍江學者講座教授(5人):吳玉樹、郭柏雲、曹雲偉、侯正猛、白寶君n

國際交流

東油與美國新墨西哥礦業大學簽署協議學校堅持開放辦學,是中國教育部首批批準可以接收外國留學生的學校,自1996年開始接收外國留學生來校學習,學校專門成立了對外漢語教研室,作為培養來華留學生的教育基地。2005年開始招收其他專業的留學生。

學校與德國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美國密蘇裡科技大學、美國中央俄克拉荷馬大學、美國新墨西哥礦業技術學院、俄羅斯秋明工業大學、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等30多所國外高校在師資培養、學生交流、學術交流、教學改革、科研協作等方面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n

校園環境

東北石油大學占地面積169.12萬平方米,其中秦皇島校區占地33.30萬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面積40.51萬平方米,學生實驗室(含實習場所)面積20.34萬平方米,室内外體育場所面積15.7萬平方米,學生宿舍面積19.98萬平方米,學生食堂面積2.99萬平方米。萬兆級校園網與教學區、辦公區及師生生活區的所有主要建築物相連。

東北石油大學圖書館始建于1960年,2005年新館舍投入使用,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閱覽座位3000餘個。圖書、家具、設備總資産超過4000萬元。圖書館有員工45人,下設辦公室、采編、流通、閱覽、信息、技術、教研、綜合等8個部門。

東北石油大學校園平面圖東北石油大學校本部學生公寓分為厚德、啟智、博聞三個學區。

厚德學區:2001年開始建設,2002年7月投入使用,共計13棟公寓樓,建築總面積73390.28平方米,學生住宿房間1982個,其中2人間465個,4人間1517個,可住宿學生7780人。學區内主要住宿石油工程學院、電氣信息工程學院、電子科學學院和外國語學院等4個學院的本科生以及全校各學院的研究生。二、四、五、八、九、十、十一、十二公寓為男生公寓,三、六、七公寓為女生公寓,一、十三公寓為男女混合公寓。

手繪東油——東油愛情故事啟智學區:2002年開始建設,2003年7月投入使用,共計4組8棟公寓樓,建築總面積52125.92平方米,學生住宿房間1464個,其中4人間600個、6人間864個,可住宿學生7582人。學區内主要住宿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軟件學院和藝術學院(男生)等7個學院的本科生。1A、1B、3A、4A、4B為男生公寓,2A、2B、3B為女生公寓。

博聞學區:2003年開始建設,2004年7月投入使用,共計4組8棟公寓樓,建築總面積43096平米,學生住宿房間1168個,其中4人間1072個,6人間96個,可住宿學生4836人。學區内主要住宿地球科學學院、化學化工學院、人文科學學院和藝術學院(女生)等4個學院的本科生。1A、1B、2A、2B為男生公寓;3A、3B、4A、4B為女生公寓。

東北石油大學體育館東北石油大學校本部建有氣膜體育館1座,全封閉塑膠田徑場1塊,簡易田徑場2塊,室外籃球場57塊,室外排球場26塊,室外網球場12塊,輪滑場1塊,滑冰場1塊,多功能健身練習區2塊,乒乓球室1個、健美室1個、健美操館1個。其中,氣膜體育館建築面積5498.79平方米,館内設有15個運動場地,包括籃球場3塊、網球場(武術區)1塊、排球場3塊和羽毛球場8塊。

東北石油大學校本部共有三個食堂,分别為一食堂、二食堂和三食堂。其中,一食堂和二食堂位于厚德學區,三食堂位于啟智、博聞學區。n

文化傳統

形象标識

校徽

東北石油大學校徽以圓形結構為整體造型。三個同心圓,從内到外其寓意分别為:至善、和諧、學無止境。最裡面的圓代表“至善”,是核心内容,是大學的根本,出自《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新)民,在止于至善。”至善,就是要“使社會和人都臻于和諧圓滿的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中間的圓代表“和諧”,體現學校構建和諧校園的理念内涵,出自《左傳》:“如樂之和,無所不諧。”和諧,意為融洽、調和,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國學的核心價值所在。最外面的圓是三個圓中最大的圓,圓内部分意指“東油”學子在大學期間所掌握的知識,圓外是學子們畢業後需要繼續探求的未知世界,警示學子“知識無邊,學無止境”,出自古希臘哲學故事《大圓圈和小圓圈》中古希臘哲學家捷諾對學生的精辟闡述:我們掌握的知識越多,接觸到的無知範圍就越大。

校徽中心部分,形似石油鑽井鑽頭,又像堅實的盾牌,也如倒放的油滴,體現了大學的石油特色。鑽井的鑽頭,意指油田的開發和建設,寓意為東北石油大學誕生于“松遼石油會戰”之中,與大慶油田相伴而生,與油田生産實際緊密結合,彰顯了産學研相結合的辦學特色。堅實的盾牌,寓意為東北石油大學的創建者與大慶油田的開拓者一起創造的大慶精神,是力量之盾、精神之盾,是學校辦學育人的制勝法寶,是“東油人”開拓進取的不竭動力。倒放的油滴,油滴上方的凹凸部分狀如長城,意指“油為國脈”,寓意為“東油人”肩負着“我為祖國獻石油”的曆史使命和振興國脈的時代責任。

校徽主體字為左右排列的校名簡稱“東油”兩個篆字,數字“1960”表示東北石油大學的創建年份。校徽圓環的上半圓内為英文校名,下半圓内為毛澤東字體中文校名。代表學校秉承曆史、開放辦學,面向世界和面向未來的思想和理念。

校徽以藍綠色為主色調、以白色為底色。藍綠色的有機結合,體現了“崇尚科技、尊重自然”的文化品格和“創新、開放、發展”的人文内涵,象征東北石油大學蓬勃的生機和活力,及科學研究和科技發展給石油能源帶來的希望。純白的底色代表了純潔、樸實、遠大,意在體現東北石油大學“艱苦創業、嚴謹治學”的校訓和“嚴謹、樸實、勤奮、創新”的校風。

校旗

東北石油大學校旗的主色調為紅色,上下各一條白線,旗中間左側為校徽的主體反白标識,右側上下分别為用毛澤東字體标示的“東北石油大學”中文校名和印刷體的英文校名。

精神文化

東北石油大學校歌

擁抱太陽作詞:孫彥彬;作曲:張宏光、王寶軍叩響荒原,喚醒油藏,我們來自四面八方。艱苦創業,嚴謹治學,大學精神在幹打壘中孕育生長。石油的召喚,知識的力量,大漠乘風,滄海踏浪,石油的召喚,知識的力量,愛在心中,愛在遠方。采撷地火,創造太陽,我們點燃青春理想。嚴謹樸實,勤奮創新,大慶精神為東油學子插上翅膀。石油的召喚,知識的力量,大漠乘風,滄海踏浪,石油的召喚,知識的力量,愛在心中,愛在遠方。

東北石油大學校歌《擁抱太陽》于2010年7月19日正式發布,歌曲文字凝練且蘊意深刻,風格清新而質樸大氣。歌詞以不足百字的語言涵蓋了東北石油大學的成長曆程和辦學特色,表述了校訓和校風,昭示了大學精神和大慶精神的内涵。整首歌曲意境深遠、氣勢恢宏、雄壯豪邁、渾厚綿長,給師生及校友以無盡的回味和催人奮進的力量。n

歌曲分為兩段,兩段的前半部分主要是述史,後半部分則意在言志,前後相互照應,兩段上下貫通、一氣呵成。n

第一段意指“東油”建校之初,“揀糧、種地、幹打壘”的創業史,說明東北石油大學誕生于“松遼石油會戰”之中,建立在大慶油田之上,遵循大學精神的内質,建成了一所“為祖國加油,為民族争氣”的新型大學,并形成了學校最可寶貴的精神财富——“艱苦創業,嚴謹治學”的校訓,在學校的發展建設過程中,這成為“東油”核心精神内涵的主體。n

第二段展示了東北石油大學以“嚴謹、樸實、勤奮、創新”的校風,高舉大慶精神(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旗幟,點燃萬千學子“我為祖國獻石油”的理想,激發學生孜孜努力、奮力成才的辦學育人特色;肩負着“創造太陽”即用科技開創油氣能源新希望曆史使命。n

歌中兩段的言志部分意在指出,“東油”學子秉承大學精神,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積蓄了獻身石油的力量,發揚大慶精神,用先進思想激勵自己,插上了報效祖國的翅膀。歌唱了“哪裡有石油,那裡就是我的家”的“東油”學子,身懷報國之志,在學有所成後,不懼艱苦,不擇環境,不貪享樂,赴西北、漂海上,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出國門、走世界的壯麗人生,用大愛書寫人生,用摯愛踐行理想。

校訓

東北石油大學的曆史,就是一代代東油人傳承大慶精神、弘揚“艱苦創業、嚴謹治學”校訓精神的奮鬥史、發展史。這八字校訓全面概括了學校對全體師生“志之所指、心之所向、做事做人”态度的期望與要求,也十分貼切地反映了學校建校的時代召喚、辦學宗旨與曆史積澱。既反映了學校的成長發展曆程,又是對廣大石油人的諄諄勸勉,激勵師生不忘傳統,勵志前行。這八字校訓,在東北石油大學的辦學曆程中,得到了全體師生的認可與踐行,引領東北石油大學實現了跨越式、内涵式發展,并形成了“用大慶精神辦學育人”和“全方位、多層次産學研合作”的辦學特色。

校風

嚴謹、樸實、勤奮、創新n

東北石油大學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作為大慶人的“東油人”與英雄的石油人一起創造和實踐了大慶精神,并成為大慶精神的受益者和傳承者。以大慶精神為根基,學校形成了“嚴謹、樸實、勤奮、創新”的校風。

大學精神

德識并重,求是創新;慎思笃行,和諧進步

辦學理念

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質量立校,特色創優

學校領導n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孫明學

黨委副書記、校長

蔣明虎

黨委副書記

劉景順

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

郝麗紅

紀委書記

王樹森

副校長

宋考平、高洪峰、牟海維、于長青、董宏麗、張亞志

曆任領導

黨委書記任職時間

黨委書記

1961—1963

楊繼清

1965

趙複成

1970.09—1972.10

李寶柱

1972.10—1976.06

李荊和(兼)

1976.06

齊征

1977.10—1985

劉繼文

1986—1989.11

龍乃昌

1989.11—1992.11

金國梁

1992.11—1994.11

李雲鵬

1994.11—1999.03

姜淑卿

1999.03—2011.02

孫彥彬

2011.02—2016.07

楊曉龍

2016.07—2018.06

李海紅

2018.06—

孫明學

校長任職時間

校長

1961—1963

焦力人(兼)

1970.09—1972.10

李寶柱

1972.10—1976.06

李荊和(兼)

1976.06

馮兆麟

1980.12—1989.11

陶景明

1989.11—1994.11

李雲鵬

1994.11—2002.07

鄭廣漢

2002.07—2017.03

劉揚

2017.03—

蔣明虎

備注:表格信息整理自東北石油大學官方網站

社會評價

1996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為東北石油大學題詞“用大慶精神育人,培養跨世紀人才”;2005年,時任教育部部長周濟視察學校時,也對學校47年的辦學成就給予了充分肯定。1991年到2006年間,中組部、中宣部、國家教委出版的《加強高等學校黨的建設》書刊、《中國高等教育》雜志、《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社每日電訊》、《中國教育報》、《黑龍江日報》、中央電視台等數十家媒體先後報道了學校《用大慶精神哺育獻身石油事業的一代新人》、《發揚大慶精神,辦一流石油高校》、《我為祖國獻石油—記大慶石油學院畢業生在鐵人精神感召下投身基層的故事》等教育教學改革、建設和發展所取得的成績。

優秀校友

企業界

姓名

簡介

曲廣學

中國石油思想政治工作部(企業文化部、新聞辦公室)總經理、新聞發言人;原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

鐘啟剛

中國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大慶石油管理局副局長,大慶師範學院黨委書記

馮志強

中國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大慶石油管理局副局長

王建新

1983屆本,中國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大慶石油管理局副局長

董煥忠

1989屆本,中國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大慶石油管理局副局長

王玉華

中國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大慶石油管理局副局長

王培軍

1970屆本,中國石化監事會監事;原中國石化人事教育部主任

孫毓霜

1965屆本,原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吳柏志

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公司安全總監

陳立國

中國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張文标

原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總經理

趙化廷

中國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副總經理

張志東

80級校友,1984屆本,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遼河石油勘探局局長

任芳祥

原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張德佳:79級校友,遼石化前任黨委書記

張維申

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公司副總經理

張金利

81級校友,中國石油遼河沺田公司副總經理

謝文彥

1984屆本,原中國石油塔裡木油田公司總經理、黨工委副書記

賈平

中國石油塔裡木油田公司石化分公司黨委書記

梁春秀

原中國石油吉林油田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

袁明生

中國石油華北油田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

周波

中國石油吐哈油田公司副總經理

齊振林

1988屆本,中國石油冀東油田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楊盛傑

中國石油冀東油田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

董月霞

中國石油冀東油田公司總地質師;中國十大傑出青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劉聖志

中國石油玉門油田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玉門石油管理局局長

趙國

中國石油集團渤海石油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

祝俊峰

中國石油國際(尼羅)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

楊大明

中國石油大慶石化公司黨委書記

姜國骅

1986屆本,中國石油大慶煉化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

萬志強

原中國石油大慶煉化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周雲霞

中國石油大慶煉化公司總工程師;全國勞動模範,“何梁何利獎”獲得者

張建國

中國石油廣西石化公司副總經理、安全總監

陳彙明

1984屆本,原中國石油呼和浩特石化公司黨委書記

劉德佳

中國石油遼河石化分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

闫鐵倫

中國石油遼河石化分公司副總經理

相養冬

中國石油遼河石化分公司副總經理

楊元建

1984屆本,1999屆碩,原中國石油濟柴動力總廠黨委書記

佟德安

1982屆本,中石油集團安全環保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原中國石油西部鑽探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忠志

1990屆本,2015屆博,中國石油西部鑽探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周宗強

1984屆本,中國石油渤海鑽探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

關德範

原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

吳冠京

原中國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

計秉玉

1991屆碩,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總工程師

劉合

1982屆本,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魏國慶

中國石油天然氣運輸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

衛建良

中國石油天然氣第一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韓建荒

中國石油天然氣第八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梁森林

中國石油中國華油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總會計師

梁彪

中國石油中國華油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劉興和

1969屆本,原中國石油物資裝備(集團) 總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吳國志

原中國石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宋雲昌

中國石化潤滑油公司總經理

劉國輝

中國石油技術開發公司阿克糾賓石油機械聯合(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王青海

中國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勘探分公司黨委書記

孔凡軍

1983屆本,中國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勘探分公司總工程師

張書瑞

1986屆本,中國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鑽井一公司總工程師

房寶财

中國石油大慶油田塔木察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郭忠萬

中國石油大慶油田裝備制造集團總經理

李文斌

中國石油大慶油田大慶鑽探工程公司副總經理

楊智光

1990屆本,中國石油大慶油田大慶鑽探工程公司鑽井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

周英操

原中國石油大慶油田大慶鑽探工程公司鑽井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

于克利

中國石油大慶油田化工集團公司技術開發研究院院長

王志恒

1982屆本,大慶職業學院院長;原中國石油大慶油田化工集團公司總經理

賈平

中國石油塔裡木油田石化分公司黨委書記

謝崇亮

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公司華東設計分公司黨委書記

王志奉

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公司華東設計分公司副總經理

王書旭

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公司華東設計分公司副總經理

王書寶

1991屆本,延長石油集團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

張興福

中國石油吉林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慶昌

原遼河金馬油田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遼河油田董事

闫國春

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包頭煤化工分公司總經理

嶽國

深圳市富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董事、副總裁

陳亮

康盛公司總裁、騰訊微社區負責人

郝克明

北京武耀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蔣青松

華油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海外市場部總經理

金樹茂

華油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原斯倫貝謝公司全球戰略客戶副總裁、中國副總裁

錢翔

貝克休斯全球客戶副總裁

曾維忠

深圳市百勤石油技術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徐平

1993屆本,新加坡蘭梅環保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

孫俠

1984屆本,東油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姚秀雲

煙台金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鑫合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财務總監、煙台傑瑞石油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王建國

北京風林天元石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原煙台傑瑞石油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倪廣遠

北京中恒永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超

北京博得世達石油技術有限公司董事

張樹鋒

河北拓為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

潘衛國

丹諾(北京)石油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

胡先念

湖南中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辛民昌

山東九環石油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張春龍

大慶永晨石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凱

2003屆本,Forgame集團聯合創始人、聯席總裁,廣州菲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裁,菲音遊戲創始人

學術界

姓名

簡介

王玉普

1982屆本,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安全生産監督管理總局黨組書記、局長;原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正部長級);第十八屆、十九屆中央委員

胡文瑞

1983屆本,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吳玉樹

1976屆本,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研究員、科羅拉多礦業大學教授,黑龍江省龍江學者講座教授

郭柏雲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教授,黑龍江省龍江學者講座教授

楊曉龍

1987屆本,齊齊哈爾大學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

劉揚

1982屆本,1984屆碩,原東北石油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延吉

1982屆本,1985屆碩,河北工程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愛林

1986屆碩,北京建築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徐平

1987屆本,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黨委副書記

龐雄奇

1985屆碩,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于德湖

1997屆本,青島理工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楊曉翔

1988屆碩,泉州師範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盧雙舫

1986屆碩,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非常規油氣與新能源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黑龍江省龍江學者特聘教授

康萬利

2000屆博,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

高金森

1984屆本、1989屆碩,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學工程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姜振學

1986屆本、1992屆碩,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非常規天然氣研究院黨支部書記、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宜強

1993屆本、1998屆碩,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劉得軍

1985屆本、1991屆碩,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博士生導師

羅雄麟

1983屆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博士生導師

嶽湘安

1982屆本、1984屆碩,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博士生導師

康毅力

1986屆本,西南石油大學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彭勇

1988屆碩,西安石油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劉戒驕

1985屆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段慧玲

1991屆本、1998屆碩,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邵天敏

1982屆本、1986屆碩,清華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

賀詩波

2006屆本、浙江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王義春

1986屆本,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朱維耀

1983屆本,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劉有軍

?屆本、1990屆碩,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金甯德

1984屆本、1993屆碩,天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侯凱湖

1982屆本、1984屆碩,河北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闫衛東

1993屆碩,河北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黎鋼

(任教)河北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董世民

1983屆本,燕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子豐

1983屆本、1986屆碩,燕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楊建國

?屆本、1988屆碩,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林春明

1986屆本,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畢碩本

1987屆本,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地理與遙感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姚立綱

1984屆本、1987屆碩,福州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岐山

福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郭海燕

1982屆本、1988屆碩,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黃維平

1982屆本,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孟凡順

1982屆本,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田金文

1983屆本,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倪卓

深圳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劉翠玲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

吉愛國

(任教)青島理工大學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院長,教授

吳蒙華

(任教)大連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教授、研究生導師

其他領域

姓名

簡介

周飛

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徐一鳴

2006屆本,知名歌手、詞曲創作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