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智人

晚期智人

5萬年前至1萬年前的古人類
晚期智人又稱新人(Neoanthropus Homo sapiens sapiens)。指的是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門,哺乳綱,靈長目,人科的一類生活在5萬年前至1萬年前的古人類(1萬年以來的人類稱為現代人,但也屬于晚期智人的一種)。[1]新人化石最早于1868年在法國克羅馬農的一個山洞中發現(顱骨4個,屬于3個男性,一個女性,生活于2~3萬年前),所以常稱新人為克羅馬農人(Cro-Magnon man)。
  • 中文學名:晚期智人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哺乳綱
  • 目:靈長目
  • 科:智人科
  • 屬:智人屬
  • 亞門:脊椎動物門
  • 亞種:晚期智人
  • 其他代表:山頂洞人、阿爾法盧人

簡介

晚期智人也稱現代智人(也曾稱“新人”),晚期智人是生存于四五萬年前至一萬年前的人類。最早發現的晚期智人化石是1868年在法國克羅馬農發現的。晚期智人的體質特征與現代人類相差無幾,較前幾種古人類,他們的眉脊減弱,顱高增大,颌部退縮,下颏明顯。晚期智人已經會用獸皮縫制衣服,用貝殼、獸牙制作裝飾品。

晚期智人亦稱“現代智人”、“新人”。指解剖結構上的現代人。在距今約10萬年前,某些早期智人進化成晚期智人。這一時期的人類在分布範圍上明顯擴大,除歐、亞、非三大洲外,還有美洲和澳大利亞。且不同地區的人類已出現明顯的人種差異。在古人類學研究中,一般将距今約1萬年前的現代人視為晚期智人。晚期智人的起源有兩種相互對立的理論,即單一地區起源論和多地區起源論。

新人

新人的體質特征是:額部較垂直,眉嵴微弱;顔面廣闊,下颏明顯;身體較高,腦容量大。這些特征已很接近現代人,會制造磨光的石器和骨器,已學會鑽木取火。我國廣西的柳江人(1958年發現一個完整的頭骨及部分體骨和肢骨,晚更新世)、内蒙的河套人(1922年發現一顆外側門齒,1956年發現1塊頂骨和1段股骨,更新世末期)、四川的資陽人(1951年發現,計有頭骨1個,以及上颌骨、颚骨等,晚更新世)、北京周口店的山頂洞人(1933年發現,有3個頭骨和一些破碎的骨骼,屬于8個個體,生活于2萬年前)等,均屬新人類型。山頂洞人的洞穴裡發現一枚長82毫米的骨針,表明他們已能用獸皮縫制衣服;還有穿孔的獸牙和貝殼等裝飾品,說明他們已達相當的生産水平和文化水平。洞裡還找到一塊大鲩魚的上眼骨,推知該魚長達80厘米,說明他們已有相當高的捕魚技術。當時的社會,男女已有明确分工,男人打獵捕魚,女人采集和管理氏族的内部事務。由于還實行群婚制,所以隻知其母,不知其父,婦女是氏族的中心。

中國晚期智人

晚期智人的化石有柳江人、河套人、峙峪人、山頂洞人、資陽人以及遼甯的建平、海城、丹東,甘肅泾川,雲南麗江和台灣左鎮等地的材料。

1958年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柳江縣通天岩旁洞穴中發現人類顱骨一具、脊椎骨、肋骨、骨盆和大腿骨化石多塊,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室吳汝康教授鑒定、定名,“柳江人'’是中國乃至整個東亞迄今所發現的最早的晚期智人化石,距今已有四到五萬年曆史。

河套人,我國發現的晚期智人化石之一。包括1922年發現一枚小孩上外側門齒,1956年發現的左側股骨的下半段和一塊右側頂骨破片,1978年和1979年發現的3件額骨,一件下颌骨殘片,一件右側股骨和一件左側胫骨。化石産地位于鄂爾多斯高原毛烏素沙漠的東南邊緣,内蒙古自治區烏審旗境内薩拉烏蘇(蒙語為“黃水”)河兩岸。據放射性碳素斷代和鈾系法斷代,河套人化石的年代,距今約5萬至3.5萬年,應在丁村人之後,而在峙峪人和山頂洞人之前。

峙峪人,我國發現的晚期智人化石之一。1963年在山西朔縣城西北峙峪村附近發現。據放射性碳素斷代,距今約2萬8千年前。

左鎮人,因1971年首次采集于台灣西部台南縣左鎮鄉菜寮溪而得名。為一右頂骨殘片。其後又陸續采集到頂骨、額骨、枕骨和單個牙齒等。根據對化石中氟、錳含量的測定,估計其年代為距今3萬至2萬年。從頭骨片的形态特征、從牙齒的形态和大小等性質來看屬于晚期智人,這是迄今為止台灣地區發現的最早人類。

著名遺址

我國境内發現的新人遺址中,比較重要的有河套人、柳江人、麒麟山人、資陽人、峙峪人和山頂洞人。

化石分布

在歐洲、非洲和亞洲有大量晚期智人的化石發現。大洋洲和美洲也有人類的遺迹。

主要的晚期智人遺址有:法國:克羅馬農。南非:薩爾達納、菲什胡克、博斯科普。肯尼亞:甘布勒洞。婆羅洲:尼阿洞。爪哇:梭羅,瓦賈克。中國:山頂洞。澳大利亞:蒙戈湖,科阿沼澤。美國:德爾馬,洛杉矶,尤哈,拉克納海灘,克洛維斯,福松。加拿大:舊克羅遺址。秘魯:皮基馬采洞。委内瑞拉:塔伊馬-塔伊馬。

體質特征

晚期智人腦顱較高較圓。腦容量為900~1300立方厘米(克羅馬農人1500~1600立方厘米)。眉嵴中等至缺如,不成連續的條形骨嵴。顱骨最寬處較高(後面觀)。面部較扁平(鼻與牙齒更接近與眼窩在一條直線上)。颏部發達。門齒相對較小。無牛齒症。骨骼比尼安德特人纖細。恥骨較窄而粗壯。肩胛骨外側有腹溝。長骨較直,關節面較小。屈指肌握力較小。 晚期智人體型非常接近現代人,已開始分化出四大人種(白種人、黃種人、棕種人、黑種人)。

發展

中國最先發現的化石晚期智人就是著名的周口店山頂洞人。這些化石是1933年在龍骨山的山頂洞中發掘出來的,包括完整的頭骨三個、頭骨殘片三塊、下颌骨四件、下颌殘片三塊、零星牙齒數十枚、脊椎骨及肢骨若幹件。但是由于日本發動的侵華戰争以及後來的太平洋戰争,這些材料和當時所有的北京猿人化石一起在幾個美國人手中被弄得不知去向。幸而在這批珍貴材料失蹤前他們被作成了模型,這些模型成為我們重新研究這一時間段人類發展狀況的重要依據。

解放後,我國廣大地區又發現了一系列重要的晚期智人化石。其中包括進化程度與山頂洞人相當的柳江人頭骨(發現于廣西柳江縣)、比山頂洞人和柳江人進步的資陽人頭骨(發現于四川資陽縣)和穿洞人頭骨(發現于貴州普定縣),以及分别被稱為河套人、來賓人、麗江人和黃龍人的零散化石材料。

文化

在晚期智人階段,制造工具的技術更加多樣化和專門化。人類文化進入舊石器時代晚期。石器更進步,制作方法不僅用直接制作法,還用間接制作法。這個時期石器的特征是用窄長的石葉制作的工具占了很大的比例。石葉可用來制作各種工具和武器,如石刀、雕刻器、刮削器等。另外,骨器也有很大發展。用骨制作的工具有矛、标槍、魚叉、魚鈎和有眼的骨針等。這個時期的人類以狩獵為主。狩獵工具有重大改進。人類除了居住洞穴,還建造人工住所。埋葬死者的習俗更隆重,為死者穿着衣服,佩戴裝飾品。藝術有很大發展,主要有雕像和洞穴壁畫。

其他

在冰川期,東南亞大陸與新幾内亞是相連接的。在早于4萬年前,人類使用某種類型的筏,跨過相隔80公裡以上的海面,從新幾内亞到達澳大利亞。在距今8萬年前至3萬5千年前,以及在距今1萬1千年前,在西伯利亞與阿拉斯加之間曾經有陸橋相連。人類很可能在這兩個時期由于追逐獵物,從亞洲到達美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