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媒體技術

數字媒體技術

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
數字媒體技術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計算機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該專業主要研究與數字媒體信息的獲取、處理、存儲、傳播、管理、安全、輸出等相關的理論、方法、技術與系統,是包括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等各類信息技術的綜合應用技術,其所涉及的關鍵技術及内容主要包括數字信息的獲取與輸出技術、數字信息存儲技術、數字信息處理技術、數字傳播技術、數字信息管理與安全等。
  • 中文名:數字媒體技術
  • 專業代碼:080906
  • 修業年限:四年
  •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發展曆程

1998年,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1998年頒布)》,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正式出現在該目錄的《經教育部批準同意設置的目錄外專業名單》中,專業代碼為080628S。  

2012年,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原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和影視藝術技術專業合并為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專業代碼變更為080906,屬計算機類專業。  

2020年,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為工學門類專業,專業代碼為080906,屬計算機類專業,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标

培養掌握數字内容創作、制作及相關軟硬件工具研發、應用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方法,能在傳媒及文化産業相關領域進行技術應用及開發、制作、傳播、運營或管理的創新型專門人才。

各高校應根據上述培養目标和自身辦學定位,結合各自專業基礎和學科特色,在對區域和行業特點以及學生未來發展需求進行充分調研與分析的基礎上,以适應國家和社會發展對多樣化人才培養需要為目标,充實人才培養目标的内涵,準确定位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标。

鼓勵各高校特色化發展,各高校應依據自身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标,以适應社會對多樣化人才培養的需要和滿足學生繼續深造及就業的不同需求為導向,積極探索選擇創作型、制作型、研究型或複合型的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  

培養規格

學制與學位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參考總學分:總學分150~170學分。

素質要求

具有正确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良好的法制意識、道德修養、人文素養、藝術修養與終身學習的意識;具備良好的敬業精神、協作精神、創新意識和國際視野;身心健康,通過教育部規定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标準》測試。

知識要求

掌握藝術、人文社會科學及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具備跨人文、藝術與科學領域的複合知識結構;了解專業相關的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了解專業領域的發展曆史、發展前沿、研究動态及創新方向;了解影視、網絡媒體創作、制作、傳播、運營的基本流程;了解項目管理、市場營銷、著作權保護及相關方面的一般常識。

應重點理解數字内容制作相關的藝術、技術背景知識;掌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基本理論、核心知識,以及在遊戲設計、交互技術開發、影視特效制作相關領域開展技術研發、應用及内容制作所需的相關知識。

能力要求

掌握相關領域的基本創作及研究方法,能夠在科學與藝術交叉領域開展創新性的工作;能獨立或合作完成作品創作、技術研發、項目策劃、市場運營中的至少一個環節,具備符合行業對從業人員所需求的實踐工作能力;具備一定的外語應用、資料檢索與分析、專業寫作等方面的能力;具備一定的組織管理、溝通交流以及團隊合作能力;具備獲取更新專業前沿知識、技能的自主學習、可持續發展及突破創新能力。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學生應具有數字内容制作及相關技術工具開發的能力。

各高校可根據各自的辦學特色、專業定位和就業面向,确定以創作型(研發型)人才或以制作型人才為主的能力培養目标,實現分層次、多樣化的培養。  

課程體系

總體框架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主要由通識教育、綜合教育和專業教育三類課程單元組成。通識教育課程單元主要包含人文社會科學類、理工科技類和藝術素養類相關知識;綜合教育課程單元除公共基礎課程外,還包括學術與科技活動、文體活動等;專業教育課程單元主要由專業基礎類課程單元和專業類課程單元組成,此外也包括課程實踐、認知實踐、專業實習、研發創作課題、聯合創作與聯合開發等實踐教學内容。

課程體系應與高校的培養目标及教學資源相匹配,強調人文、藝術與科學的交叉融合,以創作(設計)為核心,将學生的創作、設計能力和服務于創作的技術研發能力的培養作為首要目标。

有條件的高校應根據自身學科特點,參照本标準中的知識和技能模塊,搭建彈性的選修課程體系,鼓勵學生根據自身興趣選修不同方向和領域的課程,實現多元化發展。

有條件的高校可開展國内外學生交換、國内外學生聯合創作、各類形式和層次的聯合培養,積極推進雙語教學課程及外語教學專業課程建設。

各高校應根據人才培養定位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标要求,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挖掘和充實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在線開放課程或課程群。

針對網絡化教育迅速發展的現狀,結合學科特色,有條件的高校應積極利用網絡教育資源并通過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小規模私有在線課程(SPOC)、翻轉課堂等形式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高校間應加強課程資源共享,并探索學分互認、聯合實踐、學生交換等跨地域、跨學校的聯合培養。  

理論課程

公共基礎課程

公共基礎課程主要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大學外語、大學計算機和大學體育等相關課程。其中大學計算機課程應結合相關專業需求進行教學,注重圖像、視頻和聲音處理軟件應用技能的學習。

通識類課程

通識類課程主要覆蓋人文社會科學類、理工科技類和藝術素養類基礎知識,旨在提升學生的人文修養、科學精神和藝術品位。須修讀人文藝術素養類課程不少于4門。若修讀與該專業重複和相近的課程,則不計入通識類課程學分。主要包括:①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包括曆史學、哲學、文學等相關知識);②理工科技類課程(包括科技文明史、科學研究方法等相關知識,注重對科學思維的培養);③藝術素養類課程(包括藝術學概論、藝術史等相關知識,重點是通過繪畫、雕塑、電影、電視、音樂、戲劇等領域的作品賞析,培養審美能力及對藝術創作規律的探索能力)。

專業基礎課程

專業基礎課程主要覆蓋動畫、數字媒體專業群所包含的專業間共享的、相同(或相似)的基礎知識、藝術理念和技術手段等内容,包括基礎與概論、基本技能、史論知識等課程模塊。

各高校可根據需要在每個模塊内開設1門或多門課程,但課程内容必須涵蓋課程模塊中的主要内容(下面列出的是課程模塊中的主要内容,并非具體的課程名稱)。

具體包括:①基礎與概論模塊(包括與專業相關的概論類課程,以及造型、色彩、視聽語言等基礎性課程等):②基本技能模塊(包括攝影攝像、剪輯、圖像、視頻與聲音處理等基本技能課程,以及主要針對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數學與自然科學、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計算機網絡基礎等);③史論知識模塊(包括藝術史、電影史、動畫史、媒介發展史、當代藝術前沿,以及藝術學、美學、傳播學、文化研究、叙事學的基礎理論等)。

專業主幹課程

專業主幹課程主要覆蓋各專業較深入的知識和技能、體現各專業主要特征的課程。專業基礎課程與專業主幹課程之間應形成較為完整的知識和技能結構體系,并注重開展學科交叉領域的前沿性課程。

各高校應根據自身學科背景特點、學科發展趨勢、行業及地域特色,在各專業對應課程單元的每個課程模塊中,開設能覆蓋該模塊核心知識内容的1門或多門專業主幹課程(下面列出的是課程模塊中的主要内容,并非具體的課程名稱)。根據各高校辦學特點及專業定位,各專業模塊課程可以交叉融合。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專業主幹課程具體包括:①數字媒體技術數學基礎模塊(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②數字媒體技術基礎模塊(包括計算機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計算機系統與網絡技術、計算機圖形學與數字圖像處理、人工智能、音頻處理技術、軟件工程、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等);③數字媒體技術開發與應用模塊(包括人機交互技術、移動互聯網應用開發、虛拟現實技術、信息存儲與檢索技術、信息可視化技術等);④遊戲開發技術模塊(包括遊戲技術基礎、遊戲架構設計、遊戲程序設計、遊戲引擎應用與開發、遊戲創作、遊戲策劃、移動平台遊戲開發、遊戲原型開發等);⑤數字媒體産業知識模塊(包括影視産業概論、網絡産業概論、交互産品開發、影視項目管理、網絡産品運營與推廣、遊戲産品運營與推廣、品牌開發與授權管理等);⑥創新創業技能模塊(包括數字媒體産業前沿、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創新創業實踐、創新思維、相關法律常識等)。  

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應以培養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技術研發能力、行業适應能力及創新創業能力為主要目标。實踐教學包括課程實踐、認知實踐、專業實習、課題研發創作、聯合創作或聯合開發等形式。

各高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在國内外建立各類實踐教學基地,展開産學聯合及國際化實踐教學,積極完善實訓教學體系,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擴大覆蓋面,促進項目落地轉化。

課程實踐

結合課堂教學中的知識學習,進行課堂練習、課後作業、期中期末作業等形式的專業實踐。以學生創作、研發技能培養為目的的專業類課程應以課程實踐作為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依據。

認知實踐

各高校應統一組織學生到相關行業領域内的知名企業或機構,進行專業考察(如觀察創作研發流程、參觀專業展覽、觀摩作品展映、參加講座論壇等)、寫生創作、社會調查(如行業情況調查、市場情況調查、訪談從業人員等)或組織專業活動(如組織藝術節展、活動策劃等)。

認知實踐教學累計時間應不少于2周,并有教學大綱、教學内容和具體要求等。

專業實習

各高校應統一組織學生到相關行業領域内的正規企業或機構(如動畫公司、互聯網公司、電影特效制作公司或遊戲公司等),進行連續的頂崗實習。

專業實習教學累計時間不少于4周,應有教學大綱、教學内容和具體要求等。

研發創作課題

研發創作課題一般包括自主課題和委托課題。自主課題指教學過程中以作品創作或者技術研發為目的的實踐教學單元,學生可在特定的時間段(如“小學期”)内,獨立或團隊合作完成各類作品創作或技術研發。委托課題指高校或學生接受校内外機構委托,根據指定要求創作的各類作品或完成的技術研發。

研發創作課題應反映學生對教學内容有較高的掌握程度,具備較高的藝術創作和技術應用能力。各高校應制定符合本校情況的課題結項标準,建立存儲、管理及展示課題成果的資源管理系統。

聯合創作與聯合開發

有條件的高校可實施國内外學生交流計劃、各類形式和層次的聯合創作與聯合開發項目。聯合創作或聯合開發的成效應以作品作為重要的考核依據。

師生創新創業項目

各高校應鼓勵學生參與各類創新創業項目,鼓勵教師帶領學生開展創新創業。高校應制定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計劃,建立創新創業檔案和成績單,客觀記錄并量化評價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的情況。

畢業創作(設計)

畢業創作(設計)是學生完成專業學習的重要環節。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以其教學内容的交叉性作為主要特征,各高校應依據各自的辦學特色和學科背景,在課程體系的建設上突出各自特點。作為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學生的畢業創作(設計)是對學校的理論及實踐教學進行總體水平檢測的主要手段。

數字媒體技求專業畢業創作(設計)作品應以技術開發類作品、論文為主。

(1)技術開發類作品

技術開發類作品指應用手網絡,特别是移動互聯網及其他數字媒體的各類數字内容創作工具開發、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等。程序開發的工作量應不少于16周。

作品的技術方案思路清晰,構架合理,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實現特定的功能。作品應基于領域内新型的技術架構,反映行業技術的發展趨勢。軟件類作品的圖形界面設計合理,風格獨特并與作品功能貼切,交互體驗良好。

基于特定目标設備的作品,應能正常運行,穩定性和兼容性良好。

(2)技術論文

指在數字媒體技術專業領域内,完成特定的算法或技術研發,并以論文作為主要研究成果,不包括文獻綜述類或評述性的論文。研究工作的工作量應不少于16周。

論文的技術方案思路清晰,構架合理,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應基于領域内新型的技術架構,反映行業技術的發展趨勢;在現有技術基礎上具備一定的創新性。論文應是證實了某個特定的假設,或實現了特定的功能;在選題範圍内達成了特定的研究目的。

論文應行文流暢,用語準确,格式規範,符合學術論文的一般要求。不得有抄襲、删竊等學術不端行為。  

教學條件

教師隊伍

師資規模與結構

1、師資規模

專任教師數量應與學校的學科地位、培養目标、課程設置和授課學時相匹配。根據數育部相關文件規定的辦學條件指标,生師比應不高于11:1。可根據專業需要聘請一定數量的兼職主講教師,尤其應積極聘請具有實踐經驗并來自行業一線的兼職教師。兼職教師須納入教師考核,聘請校外教師經折算後計入教師總數;應合理控制班級授課規模,有足夠數量的教師參與實踐教學輔導。

2、教師隊伍結構

教師隊伍結構合理,滿足專業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标的要求。專任教師中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比例不低于90%;主講教師應全部通過崗前培訓并取得合格證;擔任專業課、創新創業課教學及畢業創作(設計)指導工作的專任教師,原則上都應具有相關創作、研究實踐經驗或行業内從業經曆;擁有藝術學與工學領域内多種學科背景、畢業自多所高校的複合型專任教師隊伍;專任教師的知識背景應能夠覆蓋專業的所有知識領域;專業帶頭人應由在專業教學、研究(或創作)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資深專任教師擔任。

各高校應積極聘請行業内優秀人才擔任專業課、創新創業課授課或指導教師,并制定兼職教師管理規範。

教師背景與教學要求

1、教師背景

基于動畫、數字媒體相關專業的交叉性特征,教師隊伍應由來自藝術、人文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與技術領域内的教師組成。專任教師應在各自領域内接受過完整、系統的教育訓練,并獲得相應學曆、學位。

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背景的教師應具備在藝術學、傳播學、美學等相關領域的科研能力,并能夠圍繞動畫、數字媒體專業内的具體問題設計教學内容。

藝術專業背景的教師應具備在動畫、影視特效、網絡内容等領域的藝術創作能力,了解技術工具知識并有實際創作制作能力。

自然科學與技術類背景的教師應具備在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等領域内的科研能力,并能夠圍繞動畫、數字媒體專業内的具體問題進行實用技術研發。

2、教師水平要求

履行教師崗位職責,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從嚴執教,嚴謹治學,遵守學術道德風範;具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開闊的國際視野,清晰了解學科前沿和發展的最新趨勢;系統掌握本學科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有較好的科研或創作能力,具有解決本學科的學術前沿問題的基本能力;課程教學效果較好,能對學生的創作、科研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3、教師教學要求

主講教師應精心設計課程教學計劃,認真備課和組織課堂教學,進行課外輔導和教學質量自我評價;與學生積極互動,教學相長,處理好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關系;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耐心聽取并認真解答學生的問題,引導學生質疑、調查和研究,進行主動而富有個性的學習。

應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統一。實踐教學在專業理論指導下開展,理論教學應為實踐教學服務,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服務。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具體内容的開展時機應進行配合,确保學生的素質、知識和能力同步提高。

應注重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的統一。重視網絡時代學生獲取信息渠道日益多元化的特征,重視對網絡化教學、翻轉課堂等教學理念及方法的引人,充分調動學生課外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和課外學習之間形成有機的整體。

應注重創作原理與創作工具教學内容的統一。教學中應避免脫離實際操作空談原理規律,也應避免對軟件界面菜單的逐條解釋和灌輸。應注重創作原理和創作工具在教學中的有機融合,使學生在具備實際操作能力的同時,形成正确的創作思維。

教師發展規劃

專任教師應不斷跟蹤學科前沿,更新自身知識結構,開拓自身學術視野;制定個人發展規劃,主動參與各類培訓與進修;不斷磨煉提升教學水平,在教學中積極引入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應積極參與創作和實際項目,提高自身實踐能力。

各高校應有教學團隊建設、專業帶頭人培養工作規劃并有序開展;重視打造精品教學團隊和教學名師;重視青年教師的發展,并制定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能力的措施;有條件的高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安排教師到業界或國外學習深造,使教師拓展視野,了解行業走向與發展趨勢,積累在行業一線從事實踐工作的經驗。

各高校應将提高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作為崗前培訓、課程輪訓、骨幹研修的重要内容,建立相關專業教師、創新創業教育專職教師到行業企業挂職鍛煉的制度。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處置和收益分配機制,支持教師研究成果産業化,并鼓勵帶領學生創新創業。  

設備資源

教學設施條件

教學辦公場所面積和設備數量,應能與高校的學科地位、培養目标、課程設置和授課學時相匹配。

教學行政用房能夠滿足課堂教學、實踐數學與畢業創作的需求,利用率較高;具備與專業基礎課、核心專業課的開設數量及學生數量相匹配的專業教室,教室規模每20人面積不小于60平方米,并配備計算機、投影儀等基礎設備;要求學生進行課堂練習的課程應安排在配備了計算機、透寫台或手寫屏的專業教室,并保證生均1台專業設備。

教學場地與設備應由專任人員管理,應制定實施完備的管理規章制度。

信息資源

生均藏書量和生均年進書量達到國家辦學條件要求,尤其應重視提供數字版的圖書、論文、教程、幕課及影視作品等信息資源;高校圖書館和院系資料室應有一定數量的專業相關的圖書、期刊、專題文獻、音像資料等,能夠覆蓋相關主要知識領域。

重視網絡資源建設,購買和自建若幹專業知識數據庫,能夠滿足師生便捷地開展文獻檢索、科技查新、代檢代查、館際互借、文獻傳遞等多類型、多層次的服務需求;有條件的高校,可建設專門的教學信息資源平台,或建設在線開放課程等數字化教育資源平台。

與國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學術聯系,舉辦一定數量的國際、國内學術活動,及時了解和掌握專業前沿信息;應與國内外知名企業建立學術聯系,掌握行業發展動态,了解行業發展趨勢。

實踐教學條件

應在國内外建設數量足夠和相對穩定的校内或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以滿足實踐教學需要。生均設備數量、新增設備所占比例達到國家辦學條件和要求,實驗室和設備利用率較高。

百名學生配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實驗室座位數不少于7個,新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所占比例不低于10%;滿足教學、創作基本需要的圖形工作站(或計算機)設備數量至少達到每4名學生1台;具備與實踐教學開展情況相匹配的學生創作教室或教學實驗室,生均面積不少于2平方米。

配備數量和配置達到教學使用需求的圖形工作站、手寫闆、手寫屏、數碼相機、數字攝像機、存儲盤陣、放映設備、非線性剪輯設備、體感交互設備、專業燈光、錄音設備等專業設備。有條件的高校應配備高清攝影機、立體投影儀、運動捕捉儀、虛拟攝影棚、渲染農場、三維掃描儀、三維打印機等特種設備。

實驗室與實踐教學場地應由具備一定專業基礎的專任人員管理,實行考核上崗制度。實驗室管理人員應與專任教師配合,共同為實踐教學活動提供技術支持服務。各高校須制定完備的實驗室管理規章制度。  

教學經費

教學經費投入應能較好地滿足人才培養需要,并能與學校的學科地位、培養目标、課程設置和授課學時相匹配。

教學日常運行支出占經常性預算内教育事業費撥款(205類教育撥款扣除中央财政專項撥款)與學費收入之和的比例不低于13%;生均年教學日常運行支出不低于1200元,且應随着教育事業經費的增長而逐步增加。

教學日常運行支出應主要用于購置設備材料、教材建設、教學團隊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實驗室建設、學術交流和創作實踐等。  

質量保障

教學管理與質量監控機制

完善教學管理與質量監控體系,建立質量監控與教學評估常态機制。實行教、管結合與管、評分離措施,定期進行全面的教學質量檢查與評估。高校應建立起對教務運行、教學過程、教學經費、設施建設、教學改革與研究、教學計劃修訂、實踐教學改革等全方位、分層次的質量管理體系。高校應定期組織教學質量評審、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專業評估(認證)、專項評估等工作。高校應建立本科教學質量負責制,以領導聽課、專家督導、同行評議、學生評教等方式,對教學運轉進行過程化管理。

教學管理隊伍

形成從學校分管校領導、教務處、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中心等專職教學管理人員,到相關專業各院(系、部)分管教學工作的院長(主任)、教學秘書共同組成的體系化教學管理隊伍;注重教學管理隊伍培訓,強調服務意識,積極開展針對該專業教學管理的研究工作。

質量保障體系

(1)規章制度

教學管理制度規範、完備,嚴格執行各教學環節質量标準,教學運行平穩有序。建立專業教學檔案制度及常态化的自我評估制度,各專業教學檔案應規範、完整。

(2)質量控制

合理控制班級授課規模,專業主幹課程教學應以小班為主,加強教學工程中的師生互動。通過評課、評教的方式,及時了解開設課程與學生知識結構要求及社會需要的契合度,掌握教師的課程講授水平、課堂組織能力和教學效果。

各高校應建立本科教學質量負責制,以領導聽課、專家督導、同行評議、學生評教等方式,對教學運轉進行過程化管理。

畢業生及其就業質量

本科生畢業及其就業質量,是本科教學質量的重要評價标準之一,是教學質量的效果反映。學校應通過對畢業生就業信息的搜集、跟蹤和統計,建立完善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制度。通過對畢業生展開跟蹤調查,切實了解社會對相關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并依此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培養目标及課程體系;對師資隊伍結構、教學條件、教學質量管理制度進行适時調整;确保學校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标與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适應度,切實保障并不斷提高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培養模式

“技藝融合”培養模式

(1)調整課程體系。遵循學生的在校學習周期和認知規律,結合該專業“技藝融合”人才培養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素質結構等要求,形成由簡及繁、層層遞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交叉螺旋進行的1D到4D的課程群,構建“技藝融合”課程體系。

(2)優化師資隊伍。教師應主動适應人才培養需求,在熟練掌握教育教學規律和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提高藝術修養,加深行業技術功底,盡快實現“技藝融合”的知識更新、技能提升與角色形成。

(3)深化實踐教學環境建設。第一,建設校企合作基地(基礎)。參考商業項目開發流程及管理模式,确定“四化一運行”的實踐基地管理體系;第二,設置第二課堂(輔助)。依據學生專業課程内容,拓展第二課堂的實踐教學,引導學生系統梳理所學知識技能;第三,支持學科競賽(補充)。鼓勵學生優化第二課堂項目作品或創作新作品,積極參與相關學科競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專業技能;第四,創建工作室(平台)。根據學科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創建“技藝融合”工作實戰室,有益于學生拓寬知識面、熟悉商業項目運作流程,激發學生的職業熱情,快速接軌相關就業崗位。

(4)革新課程評價标準。設置多元化的評價标準,增加職業能力素養的評價維度。采取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設定學習态度、技術實踐能力、藝術鑒賞力、技藝融合實踐能力及職業能力素養、創新力等多維度的評價标準。  

校企深度融合下的人才培養模式

構建一體化的課程體系,以能力培養為本位,以工程設計為導向,以綜合性的工程實踐項目為骨幹,将學科性理論課程、訓練性實踐課程、理論實踐一體化課程有機整合,完成基本實踐、專業實踐、研究創新、創業與社會适應等四種能力的培養。學生前三學年在校上課,完成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學習,期間嵌入企業技術課程和實習、實訓;第四學年學生進入企業實訓基地,進行企業化的開發培訓實訓,同時完成畢業設計任務。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以學生能力形成為目标,以學程時間為線索,以行業實踐内容為載體,以實踐教學環節為路徑,按時間順序,分能力分層次搭建實踐教學平台,校企合作理念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複合型應用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可以分為2個遞進的步驟:第1步,将學生首先培養為數字媒體方面純粹的計算機技術人才,如從事數字圖像處理、圖形處理等的技術類編程人員;第2步,在此基礎上,将相關藝術作品的創作軟件或應用軟件的設計與開發作為技術的需求驅動和應用點,實現藝術和技術的無縫對接,培養出真正的複合型人才。

課程設置也分為2個遞進部分:作為技術基礎的普通計算機技術類課程和以藝術為應用方向的應用技術類課程。普通技術類課程的設置主要包括:高級語言程序設計、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數據結構、算法基礎等基礎技術課程,建議在第1-4學期開設;而應用技術類課程的設置主要包括:數字圖像處理、計算機圖形學、網站前端技術、遊戲引擎基礎、遊戲人工智能、計算機遊戲程序基礎、3D計算機圖形學、數字視音頻處理等以藝術為主要應用方向的技術類課程,建議在第4-7學期開設。此外,可以在第6-7學期開設藝術輔修課,如:藝術基礎、動畫概論及工藝流程課程。  

發展前景

考研方向

可報考計算機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字媒體技術等學科領域的研究生。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IT企業、新聞出版機構、文化傳播機構、影視與動漫公司、數字娛樂、大型企事業等單位,從事軟件編程、數字影視、動漫遊戲、交互娛樂、網絡信息系統、數字出版、移動終端等領域的設計與開發工作。  

開設院校

地區

院校名錄

北京

北方工業大學

中華女子學院

中國傳媒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語言大學

北京印刷學院

----

天津

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

天津外國語大學

----

----

上海

上海紐約大學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上海大學

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大學

上海建橋學院

----

----

----

重慶

重慶郵電大學

重慶移通學院

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大學

重慶工程學院

河北

衡水學院

張家口學院

河北水利電力學院

保定學院

石家莊學院

唐山師範學院

河北科技師範學院

石家莊鐵道大學

河北傳媒學院

----

----

----

河南

信陽農林學院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河南工學院

鄭州師範學院

許昌學院

河南城建學院

南陽理工學院

鄭州經貿學院

山東

山東女子學院

山東工商學院

山東财經大學

濰坊學院

青島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山東大學

青島工學院

山東協和學院

----

----

----

山西

山西傳媒學院

忻州師範學院

運城學院

太原工業學院

山西大同大學

----

----

----

安徽

安徽大學

銅陵學院

安慶師範大學

安徽理工大學

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

安徽信息工程學院

安徽新華學院

----

江西

萍鄉學院

景德鎮陶瓷大學

----

----

江蘇

西交利物浦大學

常熟理工學院

南京工程學院

金陵科技學院

南京郵電大學

江南大學

南通理工學院

----

浙江

麗水學院

浙江傳媒學院

浙江科技學院

浙江師範大學

浙江理工大學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

浙江樹人學院

甯波财經學院

----

湖北

荊楚理工學院

湖北民族大學

武漢工程大學

湖北工業大學

江漢大學

三峽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湖北經濟學院

湖北師範大學

黃岡師範學院

武漢設計工程學院

漢口學院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

----

----

----

湖南

湖南大學

湖南女子學院

湖南科技學院

湖南工業大學

南華大學

湖南應用技術學院

----

----

廣東

廣東工業大學

中山大學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

韶關學院

廣東藥科大學

廣州新華學院

廣州軟件學院

廣州南方學院

廣東東軟學院

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

廣東培正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

----

----

廣西

梧州學院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

廣西财經學院

廣西科技大學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南甯學院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

----

雲南

雲南大學

普洱學院

滇西科技師範學院

昭通學院

楚雄師範學院

紅河學院

雲南工商學院

----

貴州

凱裡學院

貴州财經大學

貴州師範大學

貴州大學明德學院

四川

四川文理學院

成都工業學院

四川旅遊學院

成都師範學院

成都大學

樂山師範學院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西南石油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宜賓學院

成都銀杏酒店管理學院

四川工商學院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

成都東軟學院

四川傳媒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

陝西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陝西學前師範學院

安康學院

西安工程大學

西安石油大學

西安理工大學

西安汽車職業大學

----

甯夏

甯夏理工學院

銀川能源學院

----

----

黑龍江

哈爾濱工業大學

黑龍江外國語學院

大慶師範學院

哈爾濱師範大學

吉林

東北師範大學

延邊大學

北華大學

長春工業大學

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

長春人文學院

長春建築學院

吉林動畫學院

吉林外國語大學

長春光華學院

----

----

遼甯

大連理工大學

遼甯師範大學

大連工業大學

遼甯石油化工大學

遼甯工程技術大學

東北大學

沈陽工程學院

遼甯理工學院

遼甯傳媒學院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

----

----

新疆

喀什大學

新疆理工學院

----

----

内蒙

呼倫貝爾學院

内蒙古民族大學

----

----

海南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

----

----

福建

廈門大學

福州大學

福建師範大學

福建技術師範學院

三明學院

泉州師範學院

陽光學院

閩南理工學院

福州大學至誠學院

集美大學誠毅學院

----

----

甘肅

蘭州大學

西北民族大學

蘭州文理學院

蘭州工業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