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

大公

漢語詞語
大公,漢語詞語。這個詞在不同地區有不同意義。在西歐,大公是中世紀歐洲國家君主或大封建主的一種稱号。地位低于國王,高于公爵。其轄地稱為“大公國”。如基輔羅斯、保加利亞、摩爾多瓦等國的君主都曾稱大公,而奧地利則長期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個大公國。[1]
    中文名:大公 拼音:da gong

不同含義

西歐各國介于國王與公爵之間的爵号。

1.古羅斯最高統治者的稱号。公元10世紀時基輔羅斯的奧列格、伊戈爾等稱大公( Великий князь )。14至15世紀,一些公國的統治者如莫斯科公爵、特維爾公爵亦自稱大公,而其低一等的臣屬稱公爵。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 Царь ) ,但仍保留大公稱号。1721年彼得一世稱皇帝 ( Император ) ,大公乃降為皇帝子、孫之封爵。

2. 13世紀以後西班牙最高教俗貴族的稱号,1931年推翻君主政體後,該稱号廢除。

3.西歐諸國介于國王與公爵之間的爵位。1567年由教皇創設。

4. 大公 ( Erzherzog )。奧地利哈布斯堡皇室中的一種爵銜。1454年後為皇太子的稱号。

5.盧森堡大公國的國家元首。

6.合一的東正教會和天主教會。意思是大公與正統的教會。

7.在溫州方言中亦稱祖父之長兄為大公。

不同語言

在不同語言中“大公”這一單詞分别為:

拉丁語:Magnus Dux;

法語:Grand-duc;

西班牙語:Gran Duque;

意大利語:Gran Duca;

葡萄牙語:Grão-duque;

英語:Grand duke;

瑞典語:Storhertig;

德語:Großherzog;

丹麥語:Storhertug;

波蘭語:Wielki Książę;

立陶宛語:Didysis Kunigaikštis

俄語:Великий Князь;

芬蘭語:Suurherttua;

匈牙利語:nagyherceg;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