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水池

噴水池

貴陽市建築物
貴陽市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築物,原名“銅像台”,解放後銅像拆除,修建噴水池,後來因交通需要拆除,在路口各修建一個小噴泉。[1]噴水池地下人行通道解決了在貴陽市噴水池繁華路段(中華路、延安路)人群過街與車輛通行相互幹擾的問題。
  • 中文名:噴水池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貴州省貴陽市
  • 占地面積:
  • 開放時間:
  • 俗稱:噴水池
  • 得名原因:周西成銅像

簡介

貴陽市市中心原有一座建築物,當地人稱“噴水池”。“噴水池”原名“銅像台”,位于貴陽市北門橋畔約15米處,因鑄造有周西成一尊銅像而得名。約1933年開始籌建,曆時兩年半時間,于1935年夏建成。銅像台占地面積約15平方米,分内外兩層,外層略帶八角方形,全用白棉石細琢镂花圍圈,高約1.2米,四方留有門道拾級而進。二層圍欄略低,平台用方正石闆鋪墊,種有奇花異樹供遊人觀賞。

曆史沿革

很久很久,【故事的标準開始,宋朝以前。】這裡還是一片大森林,土地肥沃。苗族先民來到這裡,用汗水開墾出一塊塊的良田。由于此地有茂密的竹林,苗族同胞們就它這裡取名“黑羊菁(jing)”。n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貴陽建城,當時叫順元城。順元城北門就是黑羊菁,此時耕作在此地的苗族人民已遷移去了别處。城門外有一巨石凸露出地面1米有餘,周圍約4米多的巨石,通身黑中透亮,石上無附生物。雨天時石頭眨白,晴天時可照見人影。人們笃信“以石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的古訓,視黑石頭為吉祥之物,就将這裡取名叫黑石頭。以後還在西側修了一座土地廟,讓“土地菩薩”保護黑石頭和一方平安。明清時期集市就開始在這裡出現并逐漸繁華起來。當時有一幅楹聯道出了這裡的熱鬧景象:“笙歌十裡市中市,冠蓋千家城外城。”n

1927年周西成主黔後,拆除北門,将大南門至六廣門的馬路擴建連通,改稱中華路;又将東邊的三民路與西邊的城西路拉直,在那次擴建北門外馬路施工中,土地廟在拆除之列。1929年周西成戰死,為紀念他為貴州的貢獻。貴州各界名流,如辛亥革命元老平剛、盧焘以及華之鴻、丁純武、馮介丞等四十餘人聯名向繼任貴州省主席的毛光翔申請,自願共同出資為周西成塑立銅像,以彰其政。n

1935年夏銅像建成。黑石頭這一地名就讓名于銅像台了。這座建築獨特,設計考究,以石為砌,工藝精湛,回廊石榭,具有石文化内涵、享譽築城的“銅像台”占地面積約15平方米,分内外兩層,外層略帶八角方形,全用白棉石細琢镂花圍圈,高約1.2米,四方留有門道拾級而進。

二層圍欄略低,平台用方正石闆鋪墊,種有奇花異樹供遊人觀賞。内層仍設置石梯,細琢方石壘砌台座,下寬上窄略顯塔狀,高約2米,座中鑲嵌有方塊墨石,刻有周西成生平簡介,字迹用金粉抹填,閃閃發光。座頂為周西成站像,其容貌舉止是根據其人像片放大成模型鑄造而成,身高約1.7米,體型魁偉,西裝革履,敞襟透現出領帶,右手插入褲包作稍息姿态,雙目遠眺。據說全像共用去烏銅約4噸熔化鑄成,鎏金鍍面。

由于時間關系,風雨侵蝕,銅像逐漸變黑,後來有人戲谑為“黑教頭”當時的銅像台居于東連三民東路(即今延安東路),西接四傑花園,(即今延安中路)、北靠廣東街(即今中華北路)中心。後來逐漸建起了三四層的洋樓,銀行、金店、百貨、糧食、果脯、煙酒等商店也随之建立,人煙也日漸稠密。n

到了抗戰時期,由于人口逐年增多,人員成分複雜,形形色色的生活滲透,銅像台逐漸變成藏污納垢的集散地。白天各種零售攤點成行,黃包車遍地,巫婆神漢、占卦算命、迷信活動比比皆是,摸包扒竊,敲詐勒索令人生畏,甚至公然做起人販子生意來。夜晚,時明時暗的陰森恐怖的燈光下,抽賣大煙,賣淫嫖娼……五毒俱全。當時流傳着“好座銅像台,稀奇古怪事,到處都傳來”的順口溜,這就是舊社會貴陽銅像台真實形象寫照。n

解放後,黨和政府為改善人民居住條件,重建城市環境面貌,營造良好文化氛圍,貴陽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于1952年9月6日,舉行擴大會議決議:修建噴水池,擴建延安路,将銅像台拆除。經過2年的建設,到1955年10月,延安路全線竣工,道路兩旁的房屋建築業陸續完工投入使用。

主要有民族商店、延安飯店、百貨公司、貴州人民出版社、貴州日報社、省商業廳、林業廳、糧食廳、省婦聯等單位。延安路全線總長750米、路寬40多米,路中間還設置綠化分隔帶。這是貴陽市有史以來的第一條水泥混凝土新型城市幹道。自此,銅像台更名為噴水池,并作為新貴陽城的象征。n

噴水池環島花園經曆了幾次改造,但其噴泉一直還在。到了2000年,噴水池花園已經顯得老舊,且和周圍高大、現代的建築顯得格格不入。在廣泛征求民意後,貴陽市委市政府對噴水池進行了改造,重建整個環島花園。并計劃在花園中央修建展現城市風貌的雕塑作品,在衆多設計方案中,由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藝術委員會設計的《四方彙聚》得到了專家學者和市民的肯定,這件作品由4塊呈扇形的不鏽鋼構組成,主體構件上窄下寬;扇面上的38個凹槽由下至上逐漸向空中彙聚,象征着各民族團結一緻、合力建設,使貴陽升騰、崛起。

為了保持噴水池的特點,不鏽鋼主體構件的頂端開有出水口,水幕将從呈抛物線的構件頂部潺潺流下,再輔以38組水柱,構成一幅壯觀的噴水景觀。n

2001年國慶節,《四方彙聚》落成。(這個雕塑因外型酷似清潔工人掃大街用的竹掃把,被市民戲稱為“大掃把”。)随着城市的發展,貴陽市的機動車增加很快,城市交通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噴水池,早上7點半至晚上11點幾乎都是處在交通高峰期的狀态。這主要是噴水池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交通模式造成的。

自從修建環島交通以來,随着機動車保有量增加,出行車流不斷增大,噴水池環島經曆了自我運轉、紅綠燈控制和二次紅綠燈控制三個演變過程。噴水池交通僅僅靠二次紅綠燈控制已無法滿足當前的交通流量了。2010年,貴陽市城管局向媒體通報,為緩解噴水池節點交通壓力,貴陽正式啟動噴水池環島改造工程。

該工程由市城管局負責組織實施,主要工程為:對綜合管線設施進行遷改,拆除周邊部分人行道并拓寬為右轉彎車行道,拆除噴水池環島,四周新建4個交通渠化島,島内設小型噴泉,同時對綠化及路面實施整體改造。這次改造兼顧城市景觀和“噴水池曆史文化”,改造後的噴水池将成為十字交叉口,增加車行道面積2000餘平方米,新建綠化近800平方米,所有右轉車輛通過專用右轉彎車道實現無信号燈通行。

2010年2月18日淩晨,大年初五貴陽噴水池拆除工程正式開始動工。存在多年的噴水池環島花園退出曆史舞台。為了繼續保持市民心裡的“噴水池”,設計部門在十字路口的四個交叉點修建四個小型噴泉。

商業發展

噴水池商圈是貴陽形成最早的商圈之一,整個商圈以噴水池為中心,中華路、延安路等貴陽市繁華的商業街道為軸線,逐漸向周邊輻射。目前,商圈内有國貿廣場、南國花錦、智誠名店和龍港百盛四大運營多年的商業項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