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範大學校徽

北京師範大學校徽

北京師範大學的标志
北京師範大學校徽是北京師範大學的标志。北師大校徽标志物為“木铎”。
    中文名:北京師範大學校徽 外文名: 别名: 标志物:木铎 百年華誕日期:2002年9月8日

“木铎”的意義

“木铎”的曆史悠久,是燦爛中華文明的一個象征。據可考的曆史記載,“木铎”的起源至少可追溯至商周時期,最初作為警世、布政、宣教的輔助工具,根據朱熹的說法,“金口木舌,施政教時所振,以警衆者也。”木铎開始被賦予象征意義,見于《論語·八佾》,其中有“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為木铎”的記載,将“百代素王”、“萬世師表”的孔夫子比作“木铎”。在2000多年的曆史長河中,木铎的形制、紋飾、功能多有變化,經過不斷的文化诠釋和意義轉化,它寓教師與教育、文化與教化、天道與師道等多重意味于一身,成為了一個有着豐富内涵和具體形制的文化意象。

木铎徽識的演變經過

北師大最早明确以木铎為校徽始于1931年。在學校印制的《民國廿年師大同學錄》的内頁,印有“木铎”圖案,并注明為校徽。與《校友會雜志》的木铎圖案相比,這個構圖更為簡練,絲帶、嘉禾等附着物已不再現。木铎開始采用編鐘形狀。其頂部有帶幾何紋飾的柄,上徑小,下徑大,底口兩端呈尖角形。

在木铎的肩面,兩穗嘉禾環柄排列,頂部由一太陽照耀。校徽底色為深藍,铎面有白色篆體的“師大”二字。從書法的形韻來看,應是錢玄同先生的手筆。之所以簡稱“師大”,因國民政府施行“高師改大”政策,到1931年,北平師範大學成為全國唯一的師範大學,提起“師大”,非北平師範大學莫屬。與1916年的構圖相比,禾穗由沿面下垂而改為置頂上刻,形象由具體而抽象,由此也可見兩幅構圖的承續關系。該校徽從1931年一直使用至1934年初。

1934年5月,學校校務會議通過了對校徽圖案的修改建議。新校徽的圖案為漢古銅铎形狀,借鑒了編鐘的形制,铎的上部改為環形。顔色由藍、白、金三色組成,分别為藍色底色、金色紋飾、白色字體。與1931年的校徽相比,新校徽的造型更加典雅,結構更加嚴謹。1937屆畢業生趙擎寰先生對于這一時期的校徽有着清晰地記憶:“這種校徽用銅坯琺琅制作,藍地金黃線條花紋,‘師大’二篆字白色。……我們入學報到發給校徽,它的背面有編号數字。”木铎校徽成為學校師生的身份标識。

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學校被迫西遷,參與組建西北聯合大學,1939年改稱“國立西北師範學院”。但學校始終接續師大的傳統和精神,仍沿襲北平師範大學時期的木铎校徽。與1934年的校徽相比,幾何紋與雕刻花紋用白色,铎體周邊白線勾勒,以增加立體感,铎面中間橫向加入“西北師院”四個篆體字。1946年,母校回歸北平複校,一部分師生永留西北,繼續建設西北師範學院,西北師院以後又發展為西北師範大學,但以“木铎”為徽識的傳統一直延續至今。“木铎金聲”從此以蘭州為基地,遠播西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北京師範大學迎來了新生。随着時間的推移,“木铎”意象深深根植于師大人的靈魂深處。母校80年校慶、100年校慶,各種紀念章上,木铎是構圖的要件。

2002年,學校推出了新設計的校徽圖案。作為核心圖案的“木铎”仍采用了1934年的校徽設計,體現出學校曆史的一脈相承。兩者的區别在于新校徽的造型将原校徽立體化,使之具有浮雕感。在木铎圖案的兩側,又分别增加了篆字“北”、“京”二字,以與其他師範大學相區分。圓形構圖與規矩方正的“木铎”相得益彰,整體圖形如一枚構圖嚴謹的印章。新校徽既保留了自身的傳統,又借鑒了國際上校徽通行的樣式,表現出曆史與時代的融合。

2007年,學校對北京師範大學的形象設計與塑造進行了規範,徽識認定是其中最基礎的工作。學校規定,“北京師範大學校徽由核心圖案、建校時間與英文校名組合而成,整體造型為圓形印章形。核心圖案為象征中國教育教化傳統的‘木铎金聲’”。核心圖案基本保持了1934年的校徽圖樣,是對百年校慶校徽圖案的矢量化重現。

2017年8月底,北京師範大學115周年校慶前夕,學校與廣東省政府、珠海市政府簽訂三方共建協議,将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建設成為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進入實施階段。若幹年後,地處首都的母校,将與地處南疆的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一體化辦學,以本部為基地的“木铎金聲”将進一步遠播,在更廣闊的華夏大地唱響。

從1902年到2017年,北京師範大學已經走過了115年的曆程。115年來,“木铎金聲”作為北師大精神的具象化表達,集中體現了北師大的曆史地位、優良傳統和辦學特色,成為北京師範大學的象征。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